职业院校“能力教育+品格教育”育人模式研究

2022-09-21 07:28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李绪永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品格职业院校育人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李绪永

1 职业院校“能力教育+品格教育”育人模式的含义

(1)能力教育的概念。能力教育,即职业院校围绕社会具体岗位需求,为学生传授必备的知识、技能并不断提升其综合能力的教育,能力教育既是职业院校课程组织的主要教学目的也是评价学生学习的重要标准。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学生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在职业基础领域,希望通过能力教育提升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2)品格教育的概念。品格教育,即学生在参加由学校与其他社会机构合作的具体活动后,产生非相对主义的价值观并对其行为进行系统塑造的教育形式。品格可以稳定地支撑人们的道德行为倾向性,品格教育需要通过长期实践活动而形成。品格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育学生核心道德价值观。对学生而言,品格教育主要包括了人文思想教育、专业精神教育及政治思想教育等方面,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品格才能用严谨态度完成每一项具体任务。

2 职业院校“能力教育+品格教育”育人模式的作用

(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在职业院校实施“能力教育+品格教育”育人模式,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充分融合。职业院校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良好发展培育出大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与大国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在这种育人模式的影响下,学生的专业能力可得到显著提升。

(2)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能力教育+品格教育”育人模式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迸发强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同时,这种育人模式还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并及时对自身行为进行相应调整。

(3)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能力教育+品格教育”育人模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显著作用。例如,通过该育人模式,学生在良好文化氛围和高尚情操的熏陶下,人格得到质的升华并不断进行道德洗礼,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同时,该育人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还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在此基础上制定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计划,不断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对未来有更明确的目标。该育人模式还着重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与特长爱好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

3 开展“能力教育+品格教育”育人模式的策略

3.1 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教育

(1)学校要与社会各界多方联动,打造出更多精品化、常态化的校园活动,定期为学生召开名师讲座或体育竞赛,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其中并积极撰写参加感受。学校要定期为教师开设专门调查会议,充分了解教学育人工作的开展情况,并制定最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还要为学生开设必要的心理健康课程及提高文艺素养的课程,让学生通过学习不断培养其创新能力,并提升其综合素质。

(2)教师要不断为学生引入新知识与新观念,采用讲故事或讨论会形式将行业大师的具体成长过程展示给学生。教师还可以在会议上列举一些教育失败的案例,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讨论分析,从而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教师要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不断强调职业精神,引导学生树立起对职业的敬畏心与对工作的执着信念,使学生养成细致严谨且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3.2 完善学生的品格教育

(1)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学校可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树立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与对国家的忠诚感。然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品格教育与技能活动充分联系,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与大国工匠精神。职业院校还要与时俱进,为学生开设种类丰富的人文讲座、社团活动及文化知识类竞赛等,并将这些内容纳入职业技能素质学分表中,学生只要参加活动就给予相应的学分奖励。学校还要利用互联网为学生开设内容新颖的在线教育活动,这些活动要与当前社会的热门道德教育相结合,不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2)要促进每一门课程与品格教育同向同行,充分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作用。例如,在体育课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抗挫折能力,在医学专业中培养学生医者仁心的基本道德素养,在工科专业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等。改革相关教学评价制度,逐步在具体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中纳入育人环节并对综合育人成果进行考核。职业院校还可以为学生开设宣讲式和互动式的网络道德教育课程,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将自己对品格教育的理解或相关问题进行传送,并与教师进行反馈与互动。教师还可以针对一些社会热点话题用浅显易懂的图表或语言进行有效传达,以此保证品格教育资源的点击率。

(3)开展学经典、诵经典活动。从《论语》《孟子》《弟子规》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出文明、敬业、诚信和友善等内容,编写通俗易懂、有时代精神的读本。每天开展“经典一刻”活动,每周开设国学选修课,每学期举办全员参加的“诵经典、写好字”比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忠、孝、仁、义、信、廉等中华传统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3 深化学生奋斗精神的教育

职业院校应基于家庭、学校及社会等3个方面为学生创设“能力教育+品格教育”育人模式,逐步将育人工作落实到实处。例如,可以通过家校联盟、师生联心及社校联动等3个方面,充分提升育人能力。

(1)家校联盟。学校要积极向家委会发出邀请,让家长加入学生的育人教育工作中。在家长的帮助下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导航讲座,让学生明白在成长过程中自己应担负的职责,还可以为学生开设一些青春心理健康课程,逐步加强亲子关系。家长要与教师进行积极沟通交流,详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对学生的进步给予鼓励。家长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念,不要负债消费或攀比消费。

(2)师生联心。职业院校的辅导员自学生入学伊始,就要对学生的思想成长正确引领,为学生建设心理辅导站,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充分关注。同时,教师还要将奋斗精神潜移默化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并不断激励学生积极奋斗。同时,学校可鼓励学生多多参与社会活动,不断丰富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让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接受熏陶,引导思想不断进步。职业院校还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对学习刻苦且生活节俭的学生进行表彰,为学生树立艰苦奋斗的典型。

4 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学生“能力教育+品格教育”是一项既能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又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品格的教育模式,充分彰显了能力教育与品格教育的统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将学生品格养成与能力培养相互融合,以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猜你喜欢
品格职业院校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品格提升在小学语文亲子阅读中的渗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冬季暖男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