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美”的精酿,引发“卷王”之战

2022-09-21 08:22张东辉
销售与市场(营销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盒马海伦熊猫

文/张东辉

精酿啤酒品牌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进而良性生长。

“一入精酿深似海,从此工啤是路人。”

近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口味单一的工业啤酒,精酿啤酒开始活跃在大众视野中,各种特色精酿品牌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

除了高大师、熊猫精酿等新兴品牌外,传统啤酒大厂如百威、华润、嘉士伯、青岛等纷纷布局精酿啤酒赛道,跨界资本如盒马、美团买菜、叮咚买菜,包括以海底捞为首的餐饮行业也相继入局,推出自有精酿啤酒。

从野蛮生长到品牌林立,再到消费群体逐渐扩大,国产精酿啤酒正在快速成长。在这场充满了新旧势力之争的精酿啤酒角逐战中,究竟谁能拔得头筹?

青岛啤酒:加速行业洗牌

2020年,青岛啤酒开始加大精酿啤酒的布局,推出百年之旅、琥珀拉格等高端产品;2021年,推出BGM梨味白啤、玫瑰红白啤等多款新品;2022年1月,推出超高端新品一世传奇,定位千元价格带,打破了当前国内啤酒价格天花板。

除了推出多款精酿产品外,2022年6月,青岛啤酒推出时光海岸精酿啤酒花园,打造全球首创的沉浸式啤酒+消费生活体验mall。此外,青岛啤酒还在全国布局200余家“1903时光精酿工坊”,满足消费者对精酿啤酒的沉浸式体验。

青岛啤酒作为传统巨头,其渠道、品牌等优势都是一众原创精酿品牌无法比拟的。业内人士认为,在竞争对手林立的精酿啤酒市场,未来如果出现巨头品牌,最大的可能性是由青岛、雪花、燕京等大企业培育出精酿品牌,并通过收购一些精酿小品牌做大品牌。

在渠道布局上,传统啤酒巨头与零售渠道已形成深度绑定的合作模式,精酿啤酒某种意义上只是产品的另一形式,搭配适当的合作条件或者激励方式,打通渠道只是时间问题。在品牌宣传上,资金实力雄厚的巨头更是舍得花重金推广,更容易做出势能。

目前,我国精酿啤酒的人均消费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未来精酿啤酒的成长,对于带动国内啤酒市场的高端化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巨头们来说,发力精酿啤酒市场,也是其推动摆脱同质化竞争、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一步。

电泳结束后,取出凝胶于染色液(甲醇:冰醋酸:水=4:1:5,0.1%考马斯亮蓝R-250)中,并置于摇床上染色40 min。

盒马鲜生:零售商跨界酿酒

早在2018年,盒马就推出了4款佐餐常温精酿产品试水市场。2021年,盒马又推出28天鲜啤酒系列,以低于小酒馆一半的价格将精酿鲜啤推向大众市场;后根据女性用户反馈,按照不同的时令迭代推出3款果味鲜啤。2022年,盒马还推出了小众口味的古斯酸以及中高端系列大师手酿。

当下,盒马自有品牌的精酿系列,在盒马的销售大盘中牢牢占据了啤酒类目前10名,成为“盒区房”用户的首选。今年7月以来,依托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盒马夜肆,盒马自有精酿啤酒销售额是去年的1.5倍。

盒马精酿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两方面优势:第一,“商超+店中店餐饮”模式。盒马既是商超又是餐饮店,有强大的商品资源和线下场景来匹配精酿啤酒的消费群体,比如盒马夏天打造的盒马夜肆,就用烧烤配精酿啤酒为门店引流,冬天则是主推精酿啤酒加火锅。第二,生鲜战略优势。盒马的优势在生鲜,它的冷链物流体系实现了从工厂到仓、店,再从店到“盒区房”的全链路配送。盒马推出的精酿鲜啤对储存和配送的温度有着极高要求,借助成熟的冷链物流体系可以做到行业其他玩家望尘莫及的30分钟送达。

为何盒马在精酿啤酒赛道如此卖力?新零售专家鲍跃忠表示,盒马布局精酿啤酒,更多是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打造商品差异化优势,“落脚点还是在零售经营上,而不是说盒马要转型做啤酒或进入啤酒赛道”。同时,他还指出,精酿啤酒开始受到年轻消费群体的欢迎,而这些消费人群也恰好是盒马的目标用户。

海底捞:“餐+酒”能否实现“1+1>2”

一句“好火锅要配好啤酒”的Slogan,意味着海底捞正式入局精酿啤酒市场。2017年,海底捞开始做自有品牌低度酒。彼时,第一代精酿啤酒合作供应链代工厂是杭州千岛湖啤酒有限公司。随后,海底捞和精酿啤酒品牌金色三麦合作,代工厂换成河北邯郸的优布劳。此后,海底捞精酿啤酒业务进一步完善。

诞生于餐饮渠道的海底捞啤酒,之后又开辟了外送、电商等渠道。2020年6月,海底捞店内精酿中的德式小麦和深色拉格进入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以京东自营店为例,海底捞啤酒多以12瓶(罐)整箱形式销售,罐装产品为每箱84元,瓶装产品为每箱96元,比店内价格低33.3%。

据悉,2021年海底捞自有品牌酒水占整体酒水饮料收入比例为66.8%,海底捞啤酒销售额超过2.5亿元。而年报数据显示,2021年海底捞实现收入411.1亿元,据此计算,海底捞啤酒销售占比约为0.61%。可见,对于餐饮品牌海底捞来说,精酿啤酒基本还只是揽客的工具而已。

有行业人士认为,尽管餐饮品牌跨界卖酒尚待突破,但精酿啤酒已经面临着渠道之困。中国国际精酿啤酒会议暨展览会2020调研统计显示,近70%的精酿啤酒厂商餐饮渠道销量占比超过50%,73%的精酿啤酒厂商零售渠道销量占比不到20%。由此看来,精酿啤酒十分依赖餐饮渠道,尚未广泛渗透到普通零售渠道。

啤酒巨头在线下渠道有天然优势,小众品牌在零售渠道之争中显得格外无力,在线上平台厮杀中也难以获得价格优势,很容易被淘汰出局。在此情况下,餐饮渠道成了精酿啤酒的一根救命稻草。但当餐饮品牌开始卖自有啤酒时,精酿啤酒品牌将面临更激烈的渠道竞争。

海伦司:酒馆界的蜜雪冰城

有着“中国酒馆行业第一股”之称的海伦司,在自有酒饮的产品矩阵中,精酿啤酒绝对称得上是明星产品,为其实现成功突围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顺应酒馆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海伦司结合年轻化、夜间经济、下沉市场、社交空间四大卖点,叠加积极营销推广,将品牌知名度越做越大。

为了快速抢占年轻人市场,海伦司制定了低价战略,推出了一系列高性价比的自有精酿啤酒,比如每杯8元的海伦司皮尔森精酿、海伦司德式精酿等。与其他酒馆动辄几十元一杯的精酿啤酒相比,海伦司精酿着实具备吸引力,不仅让海伦司积累了更多年轻用户,还在口碑裂变中进一步稳固了其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忠诚度。

自有品牌战略+低价策略的强强联合,让海伦司在实现商业成功的同时,最大化地让利于消费者,收获年轻人对品牌的认可。海伦司精酿啤酒凭借年轻化形象、差异化定位以及接地气的产品定价等多重优势,在一众精酿品牌追求高价的“刀光剑影”中脱颖而出,也在年轻消费者的簇拥中成功制胜。

海伦司高级副总裁张波曾表示:“虽说现在入局精酿的品牌不在少数,但当前精酿啤酒相对于传统工业啤酒而言,还是小众消费,想要把精酿啤酒从‘锋芒初露’变成‘锋芒毕露’,从‘资本的狂欢’变成‘大众的狂欢’,关键点还是价格。既然是面向大众消费市场,那在价格上就不仅要让大家都能接受、喝得起,而且还要做到日常化,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定价定生死’。”

事实上,由于对精酿啤酒的关注和好奇,消费者在短时间内会忽略虚高的溢价,但如果是长期定位于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高价,一定不是大众需要的产品。精酿品牌走向大众化的重要一步,就是要不溢价、不虚高,真正立足大众消费水平。

熊猫精酿:本土文化践行者

熊猫精酿是一家侧重直营销售模式的企业,厂家直面终端,联合KA、餐饮和线上多渠道运营,并进行联名和快闪等多元化营销。经销商是熊猫精酿主要销售渠道,他们收集销售信息和口碑反馈,及时反馈给厂家,厂家据此做出产品及营销策略调整。

虽然中国是当下最大的啤酒生产国和消费国,但在各类世界级精酿啤酒比赛中,却没有中式精酿啤酒的分类,其根本原因是原生文化没有融入精酿啤酒文化。而熊猫精酿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离不开其在本土化商业运营方面的持续打磨。

在产品上,熊猫精酿选取本土化的原料如蜂蜜、生姜、陈皮、菊花等大量中国特有原料,依据国人口味进行创新。在包装上,熊猫精酿注重细节化处理,用熊猫作为品牌形象带动国风营销。

精酿品牌走向大众化的重要一步,就是要让他们够得着,不溢价、不虚高,真正立足大众消费水平。

在工艺上,熊猫精酿根据中国二十四节气推出时令产品,比如在冬天推出生姜啤酒,因为在中国人的饮食习惯里,生姜饮品适合冬天饮用,而到了夏天,熊猫精酿有应季的菊花啤酒,来给消费者清凉消暑。

此外,熊猫精酿通过全品类战略,不断尝试扩大消费群体,提高品牌影响力。比如,其专门针对女性群体推出“硬苏打”产品轻尔,用当下时兴的“0糖低卡”和“低酒精度”成功赢得一大票女性粉丝。

有专家认为,如今的精酿啤酒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仅凭几个口味,或者换几个包装,是不能轻松占领市场的,品牌们还需积极创新,一方面寻找更能迎合消费者口味的产品,另一方面寻求更适合当下市场环境、经营风险较低的可持续运营模式。

结 语

各路玩家争相入局精酿啤酒,背后原因其实不难理解,无非是看上了精酿啤酒广阔的市场前景,希望精酿啤酒可以为自己的主业助力,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

不过,时至今日,精酿啤酒行业还未有一家真正实现破圈的企业,仍是一个有品类、无品牌的竞争格局。

“从大的市场环境来看,国内精酿啤酒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未来3—5年市场还处于空窗期,仍存在较大红利。”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如此表示。

在这段空窗期内,精酿啤酒能否从小浪花成长为巨浪?从小众到大众的破圈之路,究竟哪个品牌可以实现率先突围?我们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盒马海伦熊猫
走出温室的盒马,品质屡屡“破防”
盒马欲走出“一亩三分地”
盒马开启新玩法
作家死亡之谜
萌萌哒熊猫等
功夫熊猫3
海伦·凯勒的故事
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