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科技支撑 强化示范推广 加速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

2022-09-21 06:03武文莉韩芙蓉
甘肃畜牧兽医 2022年9期
关键词:肉羊粪污肉牛

武文莉,韩芙蓉

(甘肃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甘肃 兰州 730030)

近年来,特别是脱贫攻坚战略实施以来,甘肃省畜牧业以创新科技服务推动经济发展为目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畜牧业得到了高质量发展,主要牲畜饲养量和畜产品产量稳定增加。截至2021年底,甘肃省牛存栏数512.8万头、出栏数246.9万头,同比增长6.4%、8.0%;羊存栏数2 439.5万只、出栏数2 105.4万只,同比增长11.3%、21.2%;生猪存栏数685.1万头、出栏数845.0万头,同比增长10.1%、27.2%;猪牛羊肉产量124.6万t,同比增长22.6%;牧业总产值601.3亿元,同比增长28.8%,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4.8%。

1 主要做法

1.1 持续强化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多措并举助力畜种改良

畜禽良种是现代畜牧业生产的基础,是实现畜牧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近年来,甘肃省加强统筹协调,让保障跟上来,让体系融进来,让工作活起来,通过抓点示范、落实科技计划等工作,多措并举助力畜种改良。

1.1.1肉羊 依托甘肃省畜牧科技推广体系技术人才队伍和甘肃省农牧业良种场原种肉羊场优质肉羊种质资源优势,组建省-市-县-乡-场(社、户)五级联动的绵羊常温人工授精技术服务队,在全省推广示范绵羊同期发情、常温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羔羊早期补饲断奶等高效繁育技术,提高羔羊繁殖成活率和母羊养殖效益。同时,指导各地开展以澳洲白、萨福克、杜泊、特克赛尔等引进品种为父本,湖羊、小尾寒羊等多胎品种为母本的适宜不同生态类区的肉羊二元、三元杂交组合模式筛选,进一步健全肉羊良种繁育体系。

1.1.2肉牛 以西门塔尔、夏洛莱、安格斯、利木赞、德国黄牛等优良肉牛品种为主,通过采用人工授精技术,进一步加强甘肃省各县(区)肉牛良繁体系建设。构建以种业公司为龙头、扩繁场为依托、乡镇改良站为网点的肉牛良种引进、扩繁、推广和杂交利用体系,开展二元、三元经济杂交,因地制宜推广适宜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商品肉牛杂交组合。

1.1.3生猪 通过生猪常温人工授精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研究与示范,引进长白、大约克、杜洛克新美系、杜洛克法系等优良祖代种公猪,建立供精站(点),完善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总结适合当地生猪养殖场(户)的配种方式。同时,培养熟练掌握猪常温人工授精技术社会化服务的人才队伍,采用市场化运作和社会化服务的推广模式,常年向广大生猪养殖场(户)提供合格的种公猪精液和便捷、优质、高效的技术服务,扩大优良种公猪辐射半径。

1.1.4奶牛 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实行“六统一分”(统一建设、统一饲草料、统一饲养管理、统一防疫消毒、统一机械化挤奶、统一销售、按股分红)的科学生产管理方式,带动示范区优质奶牛养殖,形成“优质、高产、高效”的良种奶牛繁育基地。同时,推广使用性控冻精(性控胚胎),实现奶牛群体快速扩群;组织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提高奶牛生产效率;通过佩戴发情鉴定项圈,准确鉴定发情奶牛,提高配种率。

1.2 不断深化技术服务指导作用,齐抓共管提升饲草加工水平

紧盯“种、收、贮、用”各个环节,抢抓播种、收获、青贮等关键时期,深入田间地头,驻场蹲点,开展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在肉牛、肉羊生产中的科学饲喂技术集成与应用等试验,做好青贮技术全程跟踪服务,组装集成青贮专用玉米生产应用成套技术,示范推广全株青贮玉米播种、收割、揉丝、打捆、粉碎、打包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进一步提高玉米青贮饲料品质。同时,进一步引导牛羊养殖从玉米籽粒饲喂向全株青贮玉米饲喂模式适度转变,全面提升种植收益、草食家畜生产效率和养殖效益,切实缓解牛羊养殖优质饲草料短缺的局面,促进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

1.3 总结提炼推广典型技术模式,有力保障畜禽粪污有效处理利用

针对甘肃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因各地情况不同、畜禽粪污特点各异,有效处理与综合利用的难度不同导致的技术路线不正确、技术要领不准确、技术措施不到位的问题,按照不同区域、不同规模(大型规模养殖场或中小型养殖场)、不同畜种(生猪、奶牛、肉牛、蛋鸡、肉鸡、肉羊)的特点,突出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处理利用3个重点技术环节,面向全省各市、县(区)的畜禽养殖场、第三方处理企业征集成熟高效、经济可行、适宜推广,以点带面优化区域环境效果明显的畜禽粪污处理主推技术模式,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试点示范,加快粪污处理技术模式的集成示范推广,督促指导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先试先行,因地制宜规范畜禽粪污处理和利用,加快推动畜禽粪污由“治”到“用”的转变。

2 发展成效

2.1 良种需求不断扩大,畜种改良对产业提质增效和进位升级的作用日益凸显

2.1.1肉羊三级二元繁育生产体系全面推广 甘肃省已建成肉羊良种繁育场110个,按照“龙头集中、产业集群、技术集成、要素集聚、保障集合”的技术路线,在公司制种、合作社纯繁的基础上,推广二元杂交,总结提炼出了“种羊场一级制种+种羊繁育场二级扩繁+肉羊规模养殖场、合作社、规模户三级育肥”的三级二元肉羊繁育模式,一级场育好种、二级场产好羔、三级场出好效,每年肉羊人工授精杂交改良数量稳定在200万只以上,常温人工授精受胎率达到80%、胚胎移植受胎率达到64.8%,6月龄育肥肉羊出栏体重达到43.66kg以上,5~6月龄育肥杂种羊比当地土种羊多产肉6.7kg左右,平均增收536元/只。

2.1.2肉牛良种繁育科技支撑体系基本建立 甘肃省肉牛良种繁育科技支撑体系基本建立,已建成肉牛冻配改良站(点)1 435个,种公牛站1个(甘肃佳源畜牧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级肉牛核心育种场3个(甘肃农垦饮马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共裕高新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临泽县富进养殖专业合作社),省级良种肉牛繁育场28个,肉牛良种化率达到90%,基本形成了河西肉牛产业带以西门塔尔为主,中部肉牛产业带以西门塔尔、夏洛莱、安格斯为主和陇东肉牛产业带以利木赞、安格斯为主的肉牛杂交改良利用模式。全省肉牛规模养殖场达到1 509个,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48家、市级龙头企业226家,肉牛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50%。经测算,12月龄杂种牛比当地土种牛多收入1 500~2 000元,头均增收1 800元左右,每年完成肉牛冻精授配量在100万头以上,基本实现了甘肃省肉牛养殖区全覆盖,年繁活杂种犊牛92万头以上,能繁母牛产犊间隔缩短至380~400d,总受胎率达到95.67%,犊牛断奶成活率达到96.8%以上,24月龄杂种育肥肉牛出栏体重达到760 kg以上。

图1 农垦饮马牧业荣膺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

2.1.3生猪新技术服务模式得到推广 创新探索出了一种新形势下的技术服务模式——生猪常温人工授精技术市场化运作和社会化服务推广模式。该模式有利于公益性技术推广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可以提高实用技术覆盖面和服务效率,加快生猪品种改良步伐。通过该模式的推广,优良种猪和常温人工授精技术辐射半径由最初的15km提高到目前的200km左右,繁殖母猪头均年产2.2胎,示范场(户)每头母猪年平均提供断奶仔猪22.5头,提高25%,仔猪初生重和30d断奶重分别达到1.5kg、9kg,料重比由原来的2.8∶1下降至2.5∶1,断奶仔猪头均纯利润280元。

2.1.4奶业形势持续向好 奶牛存栏呈现逐步回升势头,其中荷斯坦奶牛存栏数量显著增加,单产水平稳步提高。2021年甘肃省存栏奶牛(含杂种牛)33.8万头,其中荷斯坦奶牛22.9万头,年产鲜奶58万t以上,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和国标指标监测抽检结果显示甘肃省生鲜乳质量正在稳步提高。已建成金昌、兰州2个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中心,2021年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36次,共计参测奶牛98 802头(次),参测牛群中头胎牛高峰期日均单产34.79kg,305d平均奶量9.13t;经产牛高峰期日均单产47.24kg,305d平均奶量11.48t。推广性控冻精5万支,授配奶牛3万头,通过佩戴发情鉴定项圈,发情奶牛配种率得到了提高。

图2 现代化挤奶厅

2.2 草食畜牧业饲草支撑和保障能力有效提升,“牛面包”肥了牛羊富了百姓

通过粮改饲项目的实施,推动优化了种植结构,甘肃省粮经饲比例基本趋于5∶3∶2,种植业结构调整效果初步显现。甘肃省已成为全国优质草产品主产区,紫花苜蓿旱作区平均亩产干草400kg以上,灌溉区平均亩产干草800kg以上,张掖、金昌、酒泉等优势产区达到850kg以上,粗蛋白含量达到18%以上;青贮专用玉米品种平均亩产达到4~5t,肉牛饲喂全株玉米青贮平均日增重提高14.6%,日盈利提高21.6%,按1年育肥周期计算,头均增收930元,肉羊饲喂全株玉米青贮只均增收45元,养殖效益提升10%以上。饲用青贮玉米经科学加工后,籽粒的破损率达到95%以上,玉米整株营养成分得到了有效保存,通过跟踪评价得出甘肃省全株玉米青贮质量基本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粗蛋白含量提高0.28%,达到GEAF优质青贮推荐标准,发酵品质优于全国,氨态氮/总氮降低0.55%、乳酸含量提高0.56%、乙酸含量降低0.38%。通过示范推广窖贮、袋贮等青贮技术和“饲草收贮银行”等经营模式,相较籽实玉米,种植全株青贮玉米亩均收入提高31.1%,经济效益显著。

2.3 推广普及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典型模式,甘肃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稳步提升

总结提炼出了“集中处理模式”“种养结合模式”“全量回收利用模式”“有机肥生产模式”“生态循环模式”“堆粪发酵模式”“燃料利用模式”“多种废弃物生产有机肥模式”“人居环境整体改善模式”“黑膜覆盖堆肥利用模式”等10种适用于规模场粪污处理技术典型模式,“甘谷县黑膜覆盖堆肥利用技术模式”“武山县规模以下养猪场(户)源头节水模式”“玉门市宏发家庭农场种养一体化循环利用模式”“永昌县畜禽粪污集中处理模式”等4种规模以下养殖场(户)粪污处理技术典型模式,在全省因地、因需进行推广,成效显著。比如“黑膜覆盖堆肥利用技术模式”在甘谷县辖区内的17个种植蔬菜的行政村进行推广,消纳78家小型养殖场、养殖大户、散养户的粪污,年处理粪污约6 000t,受益种植面积约133.33hm2。甘肃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稳步提升,根据养殖场直联直报平台上报数据和日常调度与检查,目前全省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9%,比2015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全省4 302个规模养殖场,设施装备与配套率达到96%以上,比2015年提高了46个百分点,全面完成了“基本解决大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目标任务。

图3 黑膜覆盖堆肥利用技术模式

3 结语

2022年是“十四五”关键之年,迈入新阶段后各种配套技术的进一步熟化也给甘肃省畜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带来利好。下一步,甘肃省将以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为主线,抓生产保供给,促转型提质量,强体系提能力,突出抓点示范引领,助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实施质量兴牧、科技兴牧、品牌强牧,稳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围绕跨区域统筹的基本格局,形成上下贯通、横向协调、有效运转、保障有力的畜牧业生产保障体系,持续增强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畜牧业的生产安全、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肉羊粪污肉牛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肉牛口炎咋防治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提高肉羊繁殖率的综合性技术措施
肉羊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肉羊体尺测量 用上“智慧眼”
青贮饲料在肉牛养殖中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