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优化宁波法治营商环境

2022-09-21 06:30宁波市中级法院
宁波通讯 2022年15期
关键词:法庭审判宁波

文|宁波市中级法院

近年来,宁波市中级法院围绕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新要求,依托宁波知识产权法庭,紧扣保护创新、公正司法的工作主线,锐意进取、争先创优,不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宁波知识产权法庭先后被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评为“知识产权保护最佳实践单位”,被浙江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评为“2020年度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法院先进集体”。

多措并举 打造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高地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一是设立会客厅,构建大保护格局。为积极回应社会各界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呼声,市中级法院于2020年设立宁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政协委员会客厅。该会客厅以守正护智、协商聚慧为宗旨,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设立在法院,并以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为主题的政协委员会客厅。会客厅自成立以来,着力打造知识产权“护航基地”“协商智库”“崇学课堂”“联谊之家”四大品牌,至今已经开展主题活动27期,吸引80余万人次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与,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氛围。会客厅于2021年被省政协评为五星级委员会客厅,已成为浙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一张闪亮名片。二是拓宽保护渠道,延伸司法职能。结合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出台相关文件,助推宁波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知识产权司法保障与服务。设立绍兴、台州、嵊州等巡回审判点,支持辖区法院设立6个知识产权“共享法庭”,不断扩大知识产权保护辐射面。与中国(宁波)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市公安局等多家单位共同入驻市知识产权综合体,推动形成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打造知识产权保护综合示范区。

深化改革创新,完善协同机制。一是深化诉调对接,拓展纠纷化解渠道。出台《宁波知识产权法庭法官指导律师诉前调解工作指引》,由资深法官指导常驻诉讼服务中心的律师开展涉企纠纷诉前调解,提供便捷解纷服务。依据与市市场监管局签订的专利案件司法行政处理对接合作框架协议,将经筛选适合行政先行处理的专利案件移送市市场监管局调处,强化涉企纠纷诉前矛盾化解。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深度协作机制,通过探索签署宁波市专利案件司法行政处理对接工作备忘录等形式,实现行政取证与司法诉讼程序有序衔接。二是深化协调联动,提高刑事打击力度。2021年,开展企业商业秘密保护专项行动,组织召开公检法联席会议,积极推动统一刑事案件证据认定标准和裁判标准,提高司法保护的整体效能。举办以商业秘密保护为主题的“四明”云法庭庭审观摩暨研讨活动,通过生动直观的刑事案件庭审观摩、鞭辟入里的法官释法,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三是发挥专家作用,完善技术事实查明机制。整合智力支持资源,构建立体化技术事实查明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在技术事实查明上的专业优势,确保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审理的公正性与高效性。比如:聘请专职技术调查官、吸纳专家库成员和专利预审员作为专家陪审员参与庭审;与中国(宁波)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签订审判技术辅助合作协议,聘请该中心专利预审员担任兼职技术调查官。

2020年9月15日,宁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政协委员会客厅在宁波市中级法院揭牌。 宁波市中级法院供图

提升审判质效,打造优质工程。一是加强庭务管理,提升办案质效。出台《宁波知识产权审判“当事人一件事”集成改革工作实施细则》,以最少的程序解决纠纷。强化院庭长监督,坚持“减存量、控增量、防变量”,三管齐下清理长期未结案。每月15日召开专业法官会议,对疑难复杂案件开展会诊研判,实行“一案一策”,促进案件审理提质增效,加强对基层法院的指导。充分利用移动微法院,推进裁判文书模板化和繁简分流,加快案件流转速度。依法审慎采取证据保全、财产保全等措施,降低保全措施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不利影响。二是树立精品意识,打造精品工程。通过开精品庭、办精品案、写精品调研,着力打造精品工程。2019年以来,共有6件案件分别入选全国典型案例、优秀裁判文书及最高院裁判要旨,5件案件入选全省典型案例,30余篇调研文章发表于《人民司法》《中国知识产权》《浙江审判》等国家和省级知名期刊,有效提升了宁波知识产权审判影响力。

创新宣传形式,营造法治氛围。在每年“4·26”知识产权宣传周发布司法大数据报告和十大典型案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行网络庭审直播,促进司法公开信息化、数据化、常态化。持续深化服务企业工作,为企业提供讲座、咨询等服务,调研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需求及难点,回应企业发展与创新需求,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提供司法保障。成立知识产权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开展知识产权志愿者服务。依托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政协委员会客厅、青工委活动等宣传知识产权典型案例、法律法规,强化与社会各界的良性互动,提升知识产权司法服务效能。

明确思路 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

市中级法院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下一步,将继续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以宁波知识产权法庭为依托,不断深化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优化知识产权法治环境,为宁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发挥会客厅作用,护航企业发展。依托宁波知识产权法庭,充分发挥宁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政协委员会客厅功能作用,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建立与企业、行业协会的常态化交流机制,不断丰富会客厅工作内涵,持续扩大会客厅活动覆盖面。深入了解企业司法保护需求,帮助企业建立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强化“市场主体是知识产权保护第一责任人”意识。根据省高院与省市场监管局拟定的黑名单制度,加强与辖区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协作,协同市市场监管局建立知识产权领域严重违法失信黑名单制度,逐步完善知识产权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坚持平等高效保护,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创新保驾护航。

优化审判管理,提升审判能力。继续推进知识产权领域“一件事”集成改革,完善司法资源配置,促进诉讼要素整合。健全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机制,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常态化在线诉讼工作机制,加强与涉诉主体沟通,根据案件情况采用拍照、摄像、动态扫描等符合知识产权审判特点的方式完成线上比对,保证线上诉讼正常进行。利用辖区巡回法庭、审判点双向协调机制和“共享法庭”在线功能,拓宽纠纷解决渠道,降低诉讼成本。发挥专业法官会议作用,对长期未结案实施源头治理与督促清理并进的长效管理机制。对疑难案件组建专业化合议庭,通过类型化审理加快难案审理节奏。

依托知识产权综合体,发挥协同优势。立足知识产权综合体一地办公优势,加强与市场监管部门、中国(宁波)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合作。充分发挥专利预审员作为兼职技术调查官的专业优势,以及知识产权案件诉调对接第三方平台的调解功能,提升技术类案件审判质效。组建行业协会微信群,深化知识产权小管家线上服务,切实提升纠纷化解的便捷性。加强与中国(宁波)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沟通联系,推进诉调对接、云法庭等多跨场景数字化应用,打造知识产权数字化全链条保护。

深化部门联动,完善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与公安、检察机关的沟通协作,常态化运行公检法联席会议制度,适时出台会议纪要,提高司法保护整体效能。深化与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机关合作,探索建立知识产权司法、行政对接联席会议机制,行政裁决与司法判决无缝衔接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统一知识产权侵权判定、专利行政纠纷的行政执法和司法裁判标准。加强与辖区法院、市场监管部门、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联系,完善辖区内协调沟通机制。

加强宣传调研,营造创新氛围。创新宣传方式,根据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主体确定宣传的内容和方式。充分挖掘宁波知识产权法庭案例资源,利用知识产权崇学课堂,宁波电视台《知识产权新视界》《讲大道》,宁波中级法院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讲述知识产权好故事、传播知识产权好声音、传递知识产权正能量,推动全社会形成保护知识产权的浓厚氛围。依法落实最高院发布的《关于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行政管辖的若干规定》及配套文件,加强管辖调研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下一步工作有效衔接、有序开展。深化典型案例研究、前沿理论研讨,促进调研成果转化,推动审判实务发展。

猜你喜欢
法庭审判宁波
消失在法庭的邦博
美国法庭口译制度研究及启示——以夏威夷州法庭口译为例
法庭不需要煽情的辩护词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上法庭必须戴假发?
“五个到位”推动未成年人案件审判试点工作
裕仁天皇如何逃过审判
消失中的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