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服务模式与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控

2022-09-22 08:36王译晗吴滨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22年9期
关键词:企业财务财务服务

| 王译晗 吴滨

一、引言

经济全球一体化推动着处于成长成熟阶段的企业采取扩张策略,以获得规模效应从而降低企业生产经营的边际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随着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分公司子公司等机构不断下设,大型企业的组织管理变得尤其复杂,不仅增加总体运营成本、运转低效,还对企业内部监督管理造成很大压力。跨地区、跨境机构间信息难以同步的问题影响企业整体决策的准确性,分散式管理模式成为诸多大型集团企业继续发展的桎梏。为解决这些问题,财务共享模式被提出。

财务共享模式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率先提出将企业内部各下设机构中具有重复性质的财务流程独立,建立单独的财务共享中心,统一管理企业集团的全部财务工作,精简部门减少重复成本投入,同时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效率。

共享服务模式在我国的应用起步较晚。2005年中兴通讯建立起第一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中国企业开始尝试应用共享服务。2005年至2007年是我国共享服务发展的萌芽期,开始摸索如何建立共享服务中心,主要应用于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多见于通信、电子与金融等行业。2007年至2013年进入试点期,在理论研究成果以及成功企业案例经验的支持下,共享服务成为企业财务转型的热门工具,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展试点工作。2013年至今是我国共享服务的发展期,财政部陆续颁布相关指导规范文件,如《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从政策层面为中国企业建立共享服务模式提供支持,中国企业开始全面关注和实施共享服务。截至2020年底,中国境内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已经超过1000家,71.28%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近五年内建成。这说明,共享服务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所接受和应用,帮助企业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实现财务转型。十几年的深入探索经历和经验表明,共享服务模式是企业转型的有力工具。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的增加值规模达35.8亿元,占GDP的比重达36.2%。在数字经济时代中,最具竞争力的生产要素是数据,数据传递的时效性、数据分析的准确度等和管理者的决策质量息息相关。共享服务不是数据的简单集中,过去以业务为主要对象的会计核算工作实现电算化并由统一的财务中心管理,更专业化的分工让财会人员各司其职,减少数据传递的环节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还大大减少重复人力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共享服务模式实施的关键是“因企制宜”,成功企业的经验以及理论是助力但不是必胜法宝。企业转型会改变其内外部环境,诸多未知与不可控的因素会产生风险。如何管控风险成为继有效性研究之后的一大难题。目前,已有文献对共享服务模式的研究集中于三方面:应用研究、管理研究和技术研究,其中,以单个企业为案例具体分析企业如何“因企制宜”、判断共享服务可行性与效益性的文献居多,研究共享服务模式下企业财务风险方面的文献不多。风险是指无法达到预期报酬的可能性,是每个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无法根除的潜在威胁。风险的存在具有客观性,但是否承担风险、承担多大的风险可以利用特定方法降低。经济全球化推动企业实施扩张策略,分散式管理的弊端让共享服务受到企业重视。共享服务提高了企业内部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实施共享服务是否会影响企业的财务风险水平,丰富共享服务模式有关财务风险的研究,探讨借助共享服务实现财务转型的过程中如何管控财务风险。

二、文献回顾与假设推导

学术界关于共享服务模式的案例型研究居多,主要观点是共享服务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于“因企制宜”。例如,张瑞君等(2010)以中兴通讯的成功实践为研究对象,归纳企业建立共享服务的方法论,要求做到四个方面的创新——财务管理制度标准化、财务人员集中化、财务管理流程化和财务管理网络化。王译晗和汪振坤(2018)以苏宁云商为例研究了共享模式的建设问题,并从管理信息化视角提出了信息系统和流程优化的相关策略。方巍等(2021)以国美零售控股有限公司为例重点研究实施共享服务所需的基层平台建设,在SAP底层数据库的基础上增设自动化办公平台、商业智能平台等八大工具和平台,促进企业智慧型财务体系的转型。实证研究方面,何瑛等(2013)发现实施共享服务对绩效的影响存在延迟效应。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相关研究基本认为,大型企业建立共享服务模式之前,由于财务信息分散,总公司与分支机构之间易出现信息不对称问题,财务人员分散也导致公司制度政策执行的随意性,因此,财务风险管控水平不高。共享服务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改进风险管控水平的平台,实现了集中共享信息,集团公司能及时获取各分支机构的财务经营数据进行财务分析,从而掌握其财务状况。但是,建立共享服务模式绝非易事,其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张庆龙,2017)。

目前针对共享服务模式与财务风险的研究还不多。已有文献表明,共享服务模式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了信息共享、业务流程标准化等优化,提高了企业对总体财务工作的控制和监管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减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但财务共享产生的智能技术更新滞后问题又会对财务风险管理带来负面影响。Elston &MacCarthaigh(2016)指出“共享服务是一项在纸上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但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产品,必须投入巨大的努力,但有时努力会远远大于实际交付的结果”。从国内的研究来看,肖敏和徐任重(2018)从数据信息的准确性、标准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六大方面识别共享服务模式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选择声誉良好的信息系统服务商,重视会计信息系统的流程设计、定期复核与权限管理,同时加强共享服务对业务流程的控制,使业务与数据实质一致,有助于从源头控制信息风险等各种风险。许汉友等(2019)借助DEA模型研究发现企业实施财务共享阶段与风险管理阶段的规模报酬呈现递减趋势,规模效益没能达到最优。企业过多地将目光放在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优势,评估共享服务模式的实施风险却忽视了实施后对企业整体风险的影响。许汉友和韦希(2021)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财务共享服务集中了企业资源,有助于加强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建设,企业各部门实现信息共享,提高了数据信息的质量和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同时,企业在建立财务共享后对智能技术的更新会滞后,又会影响财务风险管理水平。

ACCA、中兴新云与厦门国家会计学院联合发布的《2020年中国共享服务领域调研报告》总结了财务共享服务实施和管理的四大关键驱动因素——组织人员、业务流程、信息系统和运营管理。在建设过程中,企业强化流程管理意识,促进业务流程标准化、制度化,促进实现共享服务需要达到的专业化分工水平以及高效运作,大大提高了企业对风险的识别和管控能力。信息系统与流程服务的不断自动化、智能化带动财务人员的职能转型,同时,财务工作的精细化加速企业生产运行进程的标准化,有助于精简人员,优化了财务资源配置。因此,财务共享有助于增强企业的财务监督,强化财务风险的防控。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之后,子公司和分支机构的财务数据信息能够实时生成,信息共享减少了企业内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以及信息透明度,有助于管理层进行事前的风险预警、事中的风险控制。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建立共享服务模式能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水平。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2005-2021年我国已实施共享服务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其中,根据以下途径确定已实施共享服务模式的上市公司以及具体的实施时间:(1)2018年ACCA与中兴新云、上海财经大学合作发布的《中国共享服务领域调研报告》;(2)企业官网披露的有关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资料。随后再对样本公司进行以下筛选:(1)剔除所处行业为金融类企业的上市公司;(2)剔除ST和*ST类公司;(3)剔除所选财务指标数据缺失的公司。

样本公司初始实施共享服务的时间控制在2005年至2018年之间,有两点原因:(1)据《中国共享服务领域调研报告》披露,中兴通讯于2005年成为我国第一家建立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因此,以2005年为起点。(2)建立共享服务模式的企业存在过渡期,为保证样本企业能获取4年及以上实施共享服务后的财务数据,2018年以后建立共享服务模式的企业将不纳入样本选取范围。

最终整理得到39家已经实施共享服务的A股上市公司实施前后的财务数据,剔除缺失数据年份,共得539个公司年样本。相关数据主要从国泰安金融经济研究数据库(CSMAR)和锐思金融研究数据库(RESSET)下载。

(二)变量定义

1.企业财务风险(Z_score)。目前,衡量企业财务风险的方式主要有两种:(1)西方国家应用较多的市场数据,如股票收益波动性、贝塔系数。鉴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还不完善,这种方法不适合采用。(2)Altman(1968)提出的 Z 指数和Altman(2002)修正的 Z 指数等以会计数据为基础的指标,更适合测算我国现阶段资本市场环境下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本文借鉴已有研究(安素霞等,2022),采用 Altman(2002)修正的Z_score衡量样本公司的财务风险,该指标的具体计算过程见表1,修正的Z_score值越大,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小。

表1 变量定义

2.实施共享服务(FSSC)。本文为研究实施共享服务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影响,引入解释变量是否实施共享服务FSSC,令已实施共享服务的样本年赋值为1,实施前的样本年赋值为0。

控制变量方面,本文引入了公司规模Size、上市年限Age、股权集中程度HHI、高管持股比例Ghold、高管薪酬Pay、两职合一Dual、盈利能力ROE、资本性支出Exp、现金流状况CF及公司成长性Growth。所有变量的具体定义如表1所示。

(三)模型设计

为验证假设H1,研究共享服务模式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水平的影响情况,本文采用多元回归的分析方法进行检验,构建如下模型(1):

Z_score越大,表示企业财务风险越小。若假设 H1 成立,则 FSSC的系数应显著为正。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检验

从表2描述性统计的结果可知,解释变量是否实施共享服务的平均值为0.495,标准差为0.500,表明全部样本中未实施和已实施的占比相近。企业财务风险 Z_score 的平均值为2.120,标准差为1.128,表明不同的样本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有较大差异。

表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在多元回归分析之前,本文对已选择的变量进行Pearson 相关性检验,表3为检验结果。从表3中可知,所有变量之间的 Pearson 系数绝对值的最大值为0.487,最小值为0.004,均小于0.5,说明各变量之间没有明显的共线性问题。

表3 Pearson相关系数矩阵

(二)多元回归结果分析

表4中列(1)报告了企业实施共享服务对企业财务风险影响的回归结果。从列(1)可知,模型(1)的R为0.383,表明回归的拟合程度较好,并且回归方程通过了F检验,表明模型(1)的回归方程有效。

表4 实施共享服务与企业财务风险实证检验

模型(1)的回归结果显示,FSSC的回归系数为0.276,并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已知Z_score的值越大,表示企业财务风险越小,因此假设H1:企业实施共享服务能降低企业财务风险通过检验。财务共享服务在流程重组的基础上,集成管理企业内部所有的会计基础工作、财务支撑工作以及内部控制工作,实现流程管理、组织管理和风险控制的统一。

另外,控制变量的符号基本符合预期。ROE的回归系数是3.443,表示盈利能力与企业财务风险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企业盈利能力越强,财务风险水平越低。Exp的系数为-0.693,表示资本性支出与企业财务风险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资本性支出越高,企业的财务风险越高。所以,实施共享服务模式后,企业资源的优化整合大大降低了重复成本的消耗,提高自有资本的运用效率,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有助于企业的良性运转,降低财务风险。Size的回归系数为-0.676,表示公司规模与企业财务风险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企业规模越大,财务风险水平越高。已有研究表明,共享服务模式更适用大型企业、采用扩张战略经营的企业,因为这类企业实施共享服务后能更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其整合资源、共享信息的优势,更能体现共享服务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有效性(张庆龙,2017)。因此,规模庞大的企业实施共享服务的动力更强。共享服务在应用信息系统与智能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各分支机构的标准化流程作业,各部门能有效获取所需的各类信息,提高管理层财务判断的质量。

(三)进一步分析:实施共享服务的延迟效应

企业实施共享服务会引起组织人员、业务流程、信息系统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调整,耗费企业大量的资源进行财务工作的整合以及财务流程的再造(何瑛,2013),因此,共享服务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延迟效应。为检验滞后性的影响,重新定义解释变量是否实施共享服务(FSSC2)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因为财务共享实施期满三年后才会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所以将样本公司实施的第四年及以后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的列(2)所示。

表4中列(2)报告了在考虑实施共享服务具有滞后性的情况下,企业实施共享服务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从列(2)可知,回归的拟合程度较好,也通过了F检验,表明回归方程有效。FSSC的回归系数为0.175,在 10%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从进一步分析的结果来看,共享服务能长期地、持续地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四)稳健性检验

1.改变企业财务风险Z指数的计算方法。采用Altman(1968)提出的Z指数,重新定义被解释变量企业财务风险为Z(计算公式为1.2×营运资金/资产总额+1.4×留存收益/资产总额+3.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0.6×股票总市值/负债总额+0.999×销售收入/资产总额)进行稳健性检验,具体回归结果见表5的列(1),研究结论不变。

表5 稳健性检验结果

2.改变衡量财务风险的指标。Z_score是通过加权多个不同的单项指标后组成的一个多变量综合性指标。从具体方面衡量财务风险时,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影响企业是否能良性运转,如果短期偿债能力差,会出现财务困难,进而增加企业财务风险。因此,选用流动比率作为财务风险指标进行稳健性检验。在合理范围内,流动比率越高,企业财务风险越低。表5列(2)显示的回归结果表示,研究结论不变。

五、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本文得出如下有关企业实施共享服务对企业财务风险影响的结论:(1)共享服务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借助共享服务完成流程管理、组织管理和风险控制的统一,维护企业良性运转的同时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此外,共享服务助力企业落实规范化的内部控制体系,严格把关风险频发的环节,有助于加强资金管理,加快资金运转速度,保障短期偿债能力,进而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2)共享服务走出过渡期后,依然能显著影响企业财务风险水平,说明共享服务模式能长期持续地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财务共享服务实现集成管理的有效性建立在信息系统与各类智能技术的基础之上,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技术随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完善,在共享服务中的应用能帮助企业更好地发现日常财务工作中的风险漏洞。

基于此,本文提出实施共享服务提高财务风险管控效率的相关建议。(1)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维护与升级。共享服务中心集中了企业的财务工作,信息系统又是承载日常工作处理、规范业务流程、提升运营效率的重要工具。因此,信息系统的先进性和安全性决定了企业财务工作的质量。加强对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管理有助于发现财务工作中的漏洞,加强企业对财务风险的管控效率。(2)加强投资筹资决策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管理,做好风险评估工作。目前,我国共享服务的绩效评价重点放在业务处理的时效和质量、服务的满意度以及业务处理成本等结果性指标上。在发挥提高经济效益作用的同时关注内部控制情况,发挥好共享服务对信息流的集中能力,实时分析相关数据衡量财务风险。(3)加强业务和财务的一体化进程,真正做到流程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与自动化。共享服务下,交易与事项的发生与会计核算处理出现空间分离,因此,企业要加强对信息流转过程中的真实性、完整性的甄别,控制和解决数据异常问题。定期与业务前端沟通,了解共享服务实施过程中易出现的各种风险点,及时控制并解决。

猜你喜欢
企业财务财务服务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特朗普集团“财务大管家”认罪
企业财务舞弊行为与企业高层相关性研究
制造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对策探究
财务自由这扇门
去杠杆与企业财务绩效
去杠杆与企业财务绩效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