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0~3岁儿童心理行为预警征筛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09-22 07:31马艳艳张悦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儿童心理月龄阳性率

马艳艳 张悦

0~3岁是儿童神经心理发育最快速的阶段,也是早期识别和干预发育迟缓儿童的关键时期。2013年,国家卫健委颁布了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检查表(简称预警征)作为基层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的早期筛查工具。该工具信效度达到心理学筛查量表评估的基本要求,与丹佛发育筛查法(DENVER development screening test)筛查阳性率具有可比性[1]。本研究旨在了解北京市朝阳区0~3岁儿童预警征筛查检出情况,探索预警征筛查阳性儿童发育迟缓各能区的特点,并探讨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影响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朝阳区4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取地理位置有代表性的15所(东部、西部、南部、北部和中部各选取3所),将2020年9月1日~2021年8月31日进行定期体检及预警征筛查的0~3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1.2 筛查方法

预警征筛查与健康体检同时进行,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医生选取相应年龄点的条目询问抚养人,或在必要时对儿童进行现场测试。该工具适用于0~6岁儿童,3岁以下包括8个关键年龄点,分别为3月龄、6月龄、8月龄、12月龄、18月龄、2岁、2岁半、3岁,每个年龄点4个条目,涉及儿童语言、个人社交、精细动作、大运动等多个能区[2]。测试中任一条目未通过,都是预警征阳性,提示有发育偏异的可能。

1.3 研究方法

根据北京市妇幼信息系统儿童健康检查记录,描述朝阳区15所社区儿童的预警征筛查阳性情况及各发育能区阳性分布情况。将筛查阳性儿童作为病例组,按1:1配对原则选取同机构、同年龄其他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社会人口学因素、围产期因素及营养状况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由于资料收集时间内同一儿童可能存在多次筛查记录,因此分析使用人次数。采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分类变量,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预警征筛查阳性情况

15所社区共开展预警征筛查68747人次,筛查阳性558人次,总阳性率为0.81%。男、女童的筛查阳性率分别为1.08%和0.52%。从年龄看,2岁儿童筛查阳性率最高(2.08%),其次为2岁半和3岁。不同月龄儿童预警征阳性所属能区不同,3月龄和6月龄运动指标阳性分别占88.46%和75.00%;8月龄在精细动作(36.84%)和大运动(50.00%)能区阳性占比较高;12月龄主要在个人社交、精细动作和大运动方面;18月龄~3岁语言指标阳性者均超过50.00%,见表1。

表1 不同月龄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预警征筛查及各能区指标阳性分布情况

2.2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筛查阳性的单因素分析

本研究将预警征筛查阳性的519名儿童作为筛查阳性组,按1:1配对原则随机选取同机构体检且相同年龄的其他519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共1038名。单因素分析显示,儿童性别、父亲文化程度、分娩方式、年龄别体重及年龄别身高与预警征筛查阳性情况有关(P<0.05),见表2。

表2 预警征筛查阳性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n(%)]

2.3 Logistic回归分析

以预警征筛查为因变量,将儿童的社会人口学因素、围产期因素及营养状况作为自变量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童、年龄别体重在中等以下、父亲文化程度在本科以下及分娩方式为剖宫产是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预警征筛查阳性的危险因素,见表3。

表3 0~3岁儿童预警征筛查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北京市朝阳区0~3岁儿童发育特点和规律

北京市朝阳区0~3岁儿童心理行为预警征筛查阳性率为0.81%,与北京市通州区的调查结果具有可比性(1.0%)[3],低于农村地区及其他地区[4,5]。可能与朝阳区地处北京市城区,家庭养育方式、养育环境、经济状况较好有关[6~9]。儿童心理行为预警征筛查阳性提示儿童可能存在心理行为发育偏异[10],为评估、早期干预和指导创造了条件。

本研究不同月龄筛查阳性率呈现1岁以下较低,2岁达到峰值,2岁以后又逐渐降低的趋势,提示该工具在适用范围内可能敏感度在中间月龄较高、两端较低。在不同月龄各能区阳性占比的变化,即小月龄阳性指标多在大运动方面,18月龄及以上主要在语言方面,反映出儿童的运动、语言、社会各能区发展存在关键窗口期,该时期儿童特定的心理行为发育有可塑性,为获得更好的干预效果提供了条件[11,12]。

3.2 0~3岁儿童预警征筛查的影响因素分析

神经心理发育受儿童自身、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男童心理行为预警征筛查阳性率高于女童,与大多数研究结果一致[13]。可能是因为男女神经系统发育不同,女童在幼儿时期的心智发育速度快于男童;也可能与父母对男女童不同的养育模式有关[14],男童语言等方面的锻炼机会较少。在早期训练中,需关注对男童的预见性指导,促使其健康成长。家庭环境是婴幼儿重要的社会环境,抚养人的特性对婴幼儿的发展举足轻重[15]。受教育程度高的家长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更高[16],更注重儿童的早期教育,满足其神经心理发展的需求[17]。本研究父亲文化程度是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影响因素之一,与相关报道一致[18]。

剖宫产是儿童可疑发育偏异的危险因素之一,与杨帆等[19]研究结果一致。选择性剖宫产会增加儿童粗大动作发育迟缓的风险[20]。体重是反映近期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21],出生后早期营养状况与后期神经系统发育结局呈正相关[22,23],早期营养强化与追赶生长可促进幼儿的神经心理发育[24]。儿童神经心理发育与体格发育存在相关性[25]。因此,应重视围产期高危因素对婴幼儿神经系统的危害,在针对高危儿的长期保健中重视体格与神经心理的共同发展,保障儿童身心健康。

猜你喜欢
儿童心理月龄阳性率
爱与职责——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采集部位及送检模式对提高血培养阳性率的分析*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贫血及生长发育现状研究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互联网+”背景下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疏导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基于IHSFCM的儿童心理健康分析研究
认识和了解HIV感染诊断和疾病进展的预测指标——CD4+T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