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天下景春季空间感知构成研究

2022-09-22 14:32舒美英蔡建国
四川建筑 2022年4期
关键词:光感光影西湖

王 颖,舒美英,蔡建国,3

(1.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杭州 311300;2.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浙江诸暨 311800;3.浙江农林大学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1300)

[通信作者]蔡建国(1971—),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园林景观设计和生态效益、家庭园艺。

西湖天下景古典园林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文化蕴涵,在江南园林中占据重要地位。西湖天下景能在众多江南园林中脱颖而出,离不开其空间营造技艺。该空间三面被孤山天然岩壁环抱,内部空间以自然、精巧著称,占地面积不大,但五脏俱全,溪池山石景,建筑与植物高低参差,疏密有致[1];楹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借助人的感知与联想能力,产生意蕴无穷之感[2]。西湖天下景物质空间与意境空间的结合,形成了一幅充满意蕴的天然图画。

当前园林空间感知构成的研究结果主要集中于单个感知构成元素的分析。如风景建筑与植物作为园林环境构成的主体要素,其体量、位置等直接影响着园林空间的尺度形式与人的直观感受;色彩因搭配的不同,给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情感,植物空间的大小、尺度感因植物色彩的组合而变得明显或模糊;建筑与植物虚实相间,在光影的作用下使建筑立面形成丰富的视觉变幻,增加空间的层次,赋予空间灵动感、意境感[3-6]。上述研究表明,空间作为园林景观的重要表现形式,值得对其感知构成进行科学、系统、综合的研究和实践。基于此,本文以西湖天下景园林为研究对象,利用SD等方法分别从色彩、尺度、光影3个层面对其春季空间感知进行分析研究,解读其造园空间智慧,探索小尺度园林空间营造和发展的途径。

1 尺度空间构成

1.1 调查内容及方法

以西湖天下景为研究对象,调查期间使用照相机记录景色变化,卷尺测量植物胸径,激光测距仪测量树高、分支点,GPS定位仪进行景点定位等,对空间内的建筑与植物基础信息进行数据测绘(图1)。针对人在园林环境中的空间感知效果,对空间尺度等影响空间围合、设计形式的要素进行分析和阐述。

图1 西湖天下景空间布置

1.2 数据结果分析

经实地测量,将空间内的建筑以及植物基础信息进行数据统计,将得到的数据通过软件分析,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

1.2.1 植物类型

由图2、图3可知,空间内灌木居多,常绿树数量占比较大。其中,高度在[1,3]区间内的常绿植物占比较大,落叶树种主要集中在[3,6]区间内,乔木树种中常绿、落叶的数量相当。景亭处于整体空间中部临中心水域,与周边建筑景物形成连续的景观序列,以南天竹、杜鹃等常绿灌木为主,高大的乔木以常绿落叶结合种植。空间环境的视觉观感较为通透,减少空间因过于郁闭对景亭造成的封闭之感,营造出疏密有致的空间视觉环境,亦可突出季相变化的丰富性。

1.2.2 竖向层次配比

经测量,空间内景亭的高度为5.5 m。由图4可知,植物

图2 常绿落叶分布情况

图3 乔灌木占比

层次高度在5.5 m以下的小乔、灌木类数量居多,10 m以上的植物占比较小,高树、低树俯仰生姿,与建筑形成较为舒缓的空间层次落差。

图4 竖向层次配比

其中,含笑、香樟、广玉兰等高大乔木高度超过10 m,在远离建筑的地方营造林木葱郁的气氛,36号含笑作为背景,高度达到了15 m,对建筑起着一定的遮蔽作用。4 m以下的植物居多,使建筑周边空间视线通透,高大的乔木同较矮小的花灌木结合配植,竖向空间层次感丰富,具有苍古自然的山林野趣。

1.2.3 冠幅配比

由图5可知,该空间冠幅在区间[1,4]内的植物种植比重约占80%,在[4,8]范围内的约占15%,介于[8,12]间的占5%。在这样的配置形势下,整体空间尺度较为和谐。

图5 植物冠幅配比

西湖天下景亭体量小巧,故环境中通常需控制大型乔木的数量,多植冠幅在[1,4]间的树种,如杜鹃、罗汉松等,避免因乔木体量过于庞大而与建筑的体量不搭,致使空间尺度感知失调。在景亭周围,仅植一株大型樟树与水面交相辉映,达到开敞的空间尺度与和谐相映的景观效果,保证视野范围通透的同时避免古朴感的缺失。

1.2.4 与建筑间距

结合图5、图6可知,该空间内冠幅在[1,5]区间的植物通常距建筑较近,大多离建筑10 m以内;冠幅在[5,10]内的植物分布范围多样,间距集中在7~25m之间;冠幅在[10,15]内的乔木仅2株,距建筑分别为25 m、12 m。

图6 与建筑间距关系

该空间植物距离建筑的间距多样,但大多集中在5~15 m之间。以景亭为中心,周边零星点缀蜡梅、杜鹃花、鸡爪槭等小型花木,大型乔木远离建筑,形成开敞静谧的园林空间。高度参差、冠幅大小不一的植物疏密相间,凸显出西湖天下景森郁的气氛。

2 色彩空间构成

2.1 西湖天下景色彩空间分析

依据芦原义信[7]在《外部空间设计》中提出的“D/H理论”,可得出在园林景物中,最佳水平视域情况(45°~60°)下,最佳视距范围为被观赏物体宽度的1.2~1.5倍;最佳垂直视域情况(26°~30°)下,最佳视距范围为被观赏物体高度的3~3.3倍[4]。

因此,对4月中旬10:00点的西湖天下景,选取视高1.6 m、视距14 m(即最佳垂直视距范围)、平视角度进行拍照取样。得到的照片经ps对比实景进行调整,且经多人进行肉眼对照确认,最终选取较符合人眼识别色彩的图像(图7)。利用MATLAB对影响空间感知的色调、饱和度、明度进行分析,即HSV三者的具体直方图表现,从而分析春季该空间的色彩搭配。

图7 西湖天下景春季景观

2.2 结果分析

如图8所示,3个直方图依次代表H、S、V,其中H为色调、S为饱和度、V为亮度,横轴0~1为2个极端,趋于0相关性越低,反之越高;纵轴代表数值的大小。H分量的直方图显示的色相值在0~1范围内,在此范围内有2个峰值,表示这幅图像主要由2~3种颜色组成,对照图7能够清晰地辨别出主要为植物与建筑的颜色;S分量直方图数值主要集中在0.2、0.6附近,表明该图的饱和度适中,色彩艳丽程度适中;而V分量直方图有2个峰值,分别为0~0.2及附近,说明该图整体色调明暗结合,暗空间分布较为均匀。

图8 西湖天下景HSV直方

HSV直方图清晰的描述了西湖天下景春季空间色彩的特征。基于空气透视原理,在体量、距离相近的情况下,暖色系植物在视觉上有靠前的感觉,冷色系植物有后退的感觉[2]。同一色相,饱和度大有靠近感,反之则后退感强。此处春季空间色彩以绿色系为主,温度感、饱和度适中,呈现出舒适宜人的空间效果。选择蜡梅、鸡爪槭等春季色彩明度较高的植物,则是应用了“明度高的色彩主观感受上面积较大,反之有缩小面积之感”这一原理,营造扩大的空间效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进行数目判定时,7为临界值,一般以3~4种为宜[8],基于这一规律,该空间的色彩集中于3种左右,分别是建筑、植物与山石,避免因颜色的过于复杂导致的空间凌乱。结合图7、图8、表1可知,此空间色彩感知较为柔和,色彩多样性、饱和度、明度均处于适中层次;香樟、蜡梅、柞木等植物在光影变幻的加持下,丰富了色彩效果,整体带给人们视觉上的舒适享受[9]。

表1 西湖天下景空间色彩相关指数分析

3 光影空间构成

3.1 研究方法与内容

一天之中,日常感受到的阳光可分为早晚、上下午以及正午的太阳光,在上午8∶00~11∶00 与下午 14∶00~17∶00 的时候太阳光与地面夹角为15°~60°,此时的光线能很好的展现出地面景物的轮廓感、立体感及质感[0]。因此,对西湖天下景进行上午时刻(10∶00)以及下午时刻(17∶00)的拍摄取样,运用SD法对其进行光影空间感受评价。

采用SD法对西湖天下景光影空间进行评价:基于园林美学、环境心理学等理论基础,借鉴风景建筑、景观等各领域SD法所选取形容词对的原则,依据园林光影空间特征等各个方面筛选形容词对,最终筛选出适合园林光影空间的12个形容词对[11](表2)。评价尺度:本文就12对形容词的评价尺度(表3)采用 5 阶段尺度进行打分,即-2、-1、0、1、2;以评价项目中“光感”为例,-2为光感黯淡的,-1为光感较为黯淡,0为光感既不黯淡亦不明亮,1为光感较为明亮,2为光感明亮的。

问卷调查:对园林光影空间视觉感受进行评价后分析,需要求被调查者在景观视觉上的精准性与敏感度优于他人,通过观察春季所摄图片后,对西湖天下景进行上午与下午时刻的光影空间感受评价[10],故本研究的调查对象限定为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问卷发放30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回收率为100%(表2、表3)。

将回收的调查问卷运用 Excel 软件进行分析,计算出空间各项目因子的平均值,依据数据绘制出以项目因子平均值为基点的评价曲线图(图9),基于评价曲线图分析上午与下午光影的变化带来的空间感受改变,以此对光影空间视觉感受进行评价。

3.2 结果分析

由评价曲线图可知,上午与下午光影各评价项目得分在0.4~1.2之间,可见群众对该空间内的光影效果持满意态度。其中空间总体感受评价得分集中在0.7~0.9,说明此处

表2 SD法因子形容词对描述表

表3 SD法评价尺度表

图9 西湖天下景春季光影空间对比曲线

空间较为舒朗。“光感”因子平均分值最高为1.5,说明被调查对象对空间内光线感知持比较满意的态度。而在上午与下午的光影感受因子平均值中,新奇度平均得分较低,可见西湖天下景作为古典园林,其光影所营造的空间景观新奇度较为薄弱。

样本曲线中意境感~变幻度段的上午光影空间感受因子变化趋势与下午的基本相近,上午的光感(1.50)、投影清晰度(1.07)各项分值明显高于下午,意境感(1.00)、投影覆盖度(0.67)、空间感(0.72)分值则相较于下午略低。由于太阳入射角度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西南角处植物竖向层次的丰富因此营造出多变的光影效果,形成充满韵律感的树影排列,增添了下午的空间视觉美感;同时,下午的光感较弱,地面上的投影清晰度降低,整体的覆盖面积变大,呈现斑驳光线交错重叠的景象,营造朦胧的园林意境,空间感较上午更加舒朗。

此处光影空间感知因子中,动态感、功能感、变幻度的差距微小,说明一天内光影的变化不会对这三者空间感受产生特别明显的变化;相比之下,光感、投影覆盖度、投影清晰度以及空间郁闭度会随着光线的变化而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基于SD 法对该空间的总体感受评价为:该园林空间的尺度适中,整体环境整洁,较强的空间秩序感,能吸引游人聚集观赏。空间内树种以常绿居多,落叶树种的寥寥光影点缀亦丰富了空间色彩感、以及整体层次的变化;光影的变幻对于空间意境感的营造起到一定作用,下午斑驳的光影更显空间意境[2],使人自在愉悦。

4 小结与讨论

空间是园林设计的灵魂,而园林空间被人们灵活的感知、使用,却基于空间所具有的“无”的特质,无法用语言将其表达清楚,亦让通过详实的数据去分析研究其原理变成一大难题[13]。本文采用SD等方法对西湖天下景空间内建筑与植物的尺度信息、色彩空间、光影变幻3个层面进行量化评价分析,以达到研究其春季空间感知构成,进而探讨如何通过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层面将小尺度园林营造出“咫尺山林”的园林景观的目的。研究结果有3点:

(1)尺度层面:景亭体量小巧,故植物配植以灌木居多、占比约77%,高5 m以下的植物占绝大多数;建筑与植物的距离多处在5~15 m范围内;冠幅在区间[1,5]的植物种植比重约占80%;以景亭为中心,大型乔木远离建筑,围合成舒朗静谧的园林空间。

(2)色彩层面:空间春季色彩种类以2~3种为主,HSV指数分别为88.625 7、0.494 5、0.400 5,在大面积绿色的掩映下色彩较为柔和,色彩多样性、饱和度、明度均处于适中层次,整体色彩带给人们视觉上的舒适享受。

(3)光影层面:SD法分析结果表示,春季一天中光影的变化对空间感知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其中光感、投影覆盖度、投影清晰度以及空间郁闭度等会随着光线的变化而产生不一样的氛围效果,而空间的功能感与动态感与光影变幻的相关性较弱,变化不明显。光影的存在丰富了空间的意境感,营造出晴雨、雪雾不同情境下的西湖意蕴之美。

相对于前人对园林空间感知构成的主观分析与理论层面描述,本文对西湖天下景春季空间感知构成进行了量化研究,分析如何从尺度、色彩、光影3个方面将“小”尺度空间营造出咫尺山林的深远感,从而形成令人流连忘返的艺术空间。通过理性的量化分析证明,在园林景观中,可基于尺度、色彩、光影等方面进行空间感知设计营造,为今后古典园林空间构成分析研究提供借鉴,以及在现代“小尺度”园林空间设计中应用的理论或手法提供参考。用量化指标对古今学者研究出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进行印证,进而指导园林空间设计,是古为今用、融汇贯通的方式。在今后的研究中,可尝试与其他分析技术相结合,从而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完整性的解决在小尺度园林景观中遇到的空间规划与设计问题。

猜你喜欢
光感光影西湖
光影
光影
시후 ( 西湖), 야간 개장 재개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一种基于51单片机的光感和声感的辅助冲便器装置
光影之下
秀秀台
卡姿兰光感气色胭脂透现光晕粉颊 让你气色飞扬
光影
当西湖遇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