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清胃汤改善胃癌根治术后脾胃湿热证患者胃肠和免疫功能临床观察*

2022-09-26 08:28马善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7期
关键词:健脾胃肠根治术

林 洁 马善美

(福州市第七医院消化内科,福建 福州 350001)

胃癌是中国常见且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1],目前公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根除,但患者常合并胃肠道功能恢复延迟,且长时间的胃肠功能障碍会引起应激性胃肠黏膜病变、吻合口瘘、肠粘连等并发症,加之手术创伤使机体的分解代谢加强以及消耗营养过多[2],进而容易出现免疫功能障碍、营养不良等[3]。中医药联合治疗可以改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加快其胃肠功能的恢复,本研究针对纳入的胃癌根治术后脾胃湿热证患者的病症特点,予自拟健脾清胃汤辨证治疗,旨在探讨健脾清胃汤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福州市第七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和病房收治的62例胃癌根治术后脾胃湿热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按1∶1的固定比例取随机数(0,1)随机纳入对照组或治疗组,各31例。2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2组之间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胃癌根治术后脾胃湿热证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胃癌诊疗规范(2018)版》[4]中的诊断标准,且符合《恶性肿瘤中医诊疗指南》[5]标准中关于胃癌脾胃湿热证的的诊断标准:胃脘灼热胀痛;脘腹痞闷,渴不欲饮;口苦口臭;舌质红,苔黄厚或腻,脉滑数。

1.3 纳入标准 (1)西医病理证实为胃癌,中医符合脾胃湿热证者;(2)TNM分期为Ⅰ期和Ⅱ期,且患者行胃癌根除术后时年龄在20~70岁;(3)近期未服用对胃肠蠕动功能有影响的药物者;(4)未行放、化疗治疗或其他免疫治疗者;(5)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肿瘤远处转移的晚期胃癌者;(2)合并严重肝、肾、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或伴有感染性疾病者;(3)曾经使用促胃肠动力或人血白蛋白、胸腺法新等提升机体免疫药物者;(4)无法正常对答沟通者,或精神异常者。

1.5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入组后均予常规饮食指导、促胃肠动力、免疫调节等干预措施。

1.5.1 对照组 在常规治疗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加予胃复春片(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90604),每次4片,每日3次,连续服用14 d为1个疗程,间隔3 d进行下一个疗程,共3个疗程。

1.5.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的健脾清胃汤内服,方由白花蛇舌草15 g,虎杖15 g,丹参15 g,厚朴10 g,黄芪30 g,白术15 g,蒲公英15 g,茯苓15 g,甘草5 g等药物组成。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连续服用14 d为1个疗程,间隔3 d进行下个疗程,共3个疗程。

1.6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对本研究的疗效进行评价。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70%;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90%;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0%,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 观察指标

1.7.1 临床证候积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的有关标准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进行评估,观察患者脘腹痞闷或胀痛,渴不欲饮;胃脘灼热;口苦口臭;舌质红、苔黄厚或腻,脉滑数等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情况(以上各项症状分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2分、4分、6分),计算总积分。

1.7.2 免疫功能情况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疗程后,取2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3~5 mL,采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5.16%(14/31)和83.87%(26/31);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胃癌根治术后脾胃湿热证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患者临床证候积分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后组内比较,2组临床证候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治疗后比较,临床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胃癌根治术后脾胃湿热证患者临床证候积分变化情况比较 分)

2.3 2组患者免疫功能情况比较 治疗后2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CD8+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胃癌根治术后脾胃湿热证患者免疫功能情况比较

3 讨论

胃癌是最常见的癌肿之一,中医学认为其病机多为气滞、痰湿、瘀血蕴结于胃,胃失和降,病因多由正气内虚,加之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原因引起,可见胃癌病性属于本虚标实,治疗当标本兼顾,扶正与祛邪并进,这些认识在中晚期胃癌患者和放化疗患者中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上常以手术治疗为主,加以放化疗辅助治疗。胃癌患者本身气血不足,再加以手术切除后,肠胃功能失调,气血生化来源再次影响,导致营养不良,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受损[7,8]。因此,在术后如何有效恢复患者胃肠功能、免疫功能显得极为重要。笔者在临床中发现,行胃癌根治术患者多见脾胃湿热证,究其原因,可能与笔者所在地为东南沿海、高温多雨之区,且该地区居民素来喜食甘甜之品有关。健脾清胃汤由黄芪、白术、茯苓、厚朴、甘草、白花蛇舌草、虎杖、丹参、蒲公英等药物组成。方中黄芪、甘草益气健脾,和胃调中;白术、厚朴补脾燥湿,降逆除满;茯苓渗湿健脾;白花蛇舌草、虎杖、丹参、蒲公英清化湿热,抗癌散结。诸药合用以健脾和胃、清热利湿、扶正抗癌,用于胃癌根除术后脾胃虚弱,湿热内蕴患者。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的胃脘灼热,口苦口臭,脘腹痞闷或胀痛,渴不欲饮,舌质红、苔黄厚或腻,脉滑数等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总有效率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健脾清胃汤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胃癌患者术后的胃肠功能。分析其中原因可能是胃癌患者术后胃肠结构发生变化,胃肠激素失调,再加上手术创伤常导致胃肠动力被抑制,影响机体恢复,而健脾清胃汤中黄芪、白术、茯苓等均具有补益脾胃,帮助脾胃恢复升清降浊功效,配合厚朴降逆除满,白花蛇舌草、虎杖、蒲公英等清热利湿等药物,故能够调节胃肠正常消化吸收,促进肠道蠕动,同时还能中和胃酸,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缓解胃脘灼热、脘腹痞闷等不适,从而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2组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CD8+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健脾清胃汤治疗能够有效恢复胃癌根除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探究其中原因可能与胃癌患者术后机体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免疫力减弱有关。

综上,健脾清胃汤能够有效改善胃癌根除术后患者的胃肠和免疫功能,但本研究亦有不足之处,如纳入样本量过少,且只选择了常规胃复春片治疗者作为对比等,今后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以观察健脾清胃汤在胃癌根除术后方面的疗效情况。

猜你喜欢
健脾胃肠根治术
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胃肠外科患者临床效果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空腹
乳晕入路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与小切口甲状腺癌根治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