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加味金刚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2022-09-26 08:28郭俊青杨玉梅龙翠香张永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7期
关键词:金刚肝肾腰椎间盘

宋 锐 郭俊青 杨玉梅 龙翠香 张永康

(1.山西省清徐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山西 清徐 030400;2.山西省清徐县高花卫生院中西医结合科,山西 清徐 030400;3.山西省人民医院中医科,山西 太原 030012)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于 1764 年被研究人员首次报道,其病因是由于椎间盘组织的退变、受损,导致纤维环破裂,其髓核组织向正外或外侧突出,压迫相关神经而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1],目前国外多参考Koes的《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ciatica》[2],国内西医多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陈仲强《脊柱外科学》[3]提出的诊断和分类方法,中医则多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的辨证分型标准。该病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主要临床表现是腰腿部的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发于青、中年,男性多于女性,以L4~S1居多,约占所有腰椎间盘突出的 95%[5],以病理、治疗和影像学等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分型,一般可包括膨隆型、突出型与脱垂游离型。现阶段,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采取保守治疗,以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疼痛程度[6],虽效果明显,但疗效有所差异。手术治疗的方式多样,微创手术由于对患者的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近年来在临床上已逐渐成为主流方式,常见的有: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经皮椎间盘内臭氧气体注射术、后路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等,但仍有创伤性。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古籍并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名记载,其属于中医学“腰腿痛”“痹证”等范畴,最早可见于《素问·五常政大论》:“湿气下临,肾气上从,当其时反腰椎痛,动摇不便也”。其病机主要为肝肾亏虚、气血精气耗损而致筋脉失养,“不荣而痛”,加之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经脉壅滞,“不通则痛”,正如《素问·痹论》所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从病机入手则应以温补肝肾为主,辅以活血化瘀、祛风寒除湿以达标本兼治之功。

张永康教授,全国第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作为原明忠的学术经验继承人,将原老加味金刚丸经验灵活应用于临床实践,获得了良好的疗效。在临床中常用于治疗肝肾亏虚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免疫病等导致的筋骨、肌肉疼痛、麻木、重浊、酸困等症状;严重者出现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关节变形等。

我们作为太原市张永康名中医工作室成员采用针刺配合加味金刚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现将观察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2019年11月—2021年5月门诊及住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利用奇偶数分组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5.24±5.12)岁。治疗组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45.27±5.14)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相关标准:(1)腰部僵直,生理前凸消失,脊柱侧弯;(2)椎间盘突出间隙至棘突旁压痛,并且向下肢放射;(3)直腿抬高试验呈阳性;(4)腰椎核磁检查显示腰椎侧凸与生理前屈改变;(5)腰部活动多为不对称。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针刺治疗:选择患者腰部双侧与下肢患侧穴位,并使用针刺法治疗,主要穴位包括委中、腰夹脊、命门、秩边、足三里、阿是、阳陵泉、环跳、昆仑与承山穴等[7,8]。选择50 mm毫针(厂家:北京中研太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对以上穴位进行针刺,时间为30 min,在针刺得气以后使用平补平泻的方法。患者每天需针刺1次,每次时间为30 min,1个疗程为10次[9]。治疗组应用针刺配合加味金刚丸治疗,针刺方法同对照组,加味金刚丸组成:萆薢20 g,杜仲30 g,续断30 g,肉苁蓉20~30 g,菟丝子20 g,牛膝15~20 g,木瓜15~20 g。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①临床控制:治疗后VAS评分为0或VAS评分缓解率>75%;②显效:治疗后VAS评分缓解率50%~74%;③有效:治疗后VAS评分缓解率25%~49%;④无效:VAS评分缓率<25%或无缓解(缓解率=100-(VAS1-VAS2/VAS1×100%。VAS1 为治疗前评分值,VAS2为治疗后评分值)。

(2)下肢麻木酸困疗效。临床控制:下肢麻木酸困症状消失,下肢活动自如;显效:下肢麻木酸困症状明显改善,下肢功能基本恢复;有效:下肢麻木酸困症状有所改善,但还有轻微症状,需继续治疗;无效:症状无改善。

(3)下肢畏寒怕冷疗效。临床控制:下肢畏寒怕冷症状消失,下肢活动自如;显效:下肢畏寒怕冷症状明显改善,下肢功能基本恢复;有效:下肢畏寒怕冷症状有所改善,但还有轻微症状,需继续治疗;无效: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疗效控制+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3%(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分)

2.2 2组患者下肢麻木酸困疗效对比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6.67%(2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麻木酸困疗效对比 分)

2.3 2组患者下肢畏寒怕冷疗效对比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3.33%(25/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畏寒怕冷疗效对比 分)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常见骨科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且以男性为主[10,11]。此疾病的病变部位主要是腰椎间盘L4~S1突出,一般是因腰椎间盘发生退变亦或是受外力因素影响,使得腰椎纤维环破裂与后凸,髓核由破裂部位脱出,以腰背疼痛和双下肢麻木等为主要表现,若病情严重还会引起肌肉萎缩与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如果治疗缺乏有效性,还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影响。目前阶段,基于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现代人的生活压力也随之提高,因而增加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发病率。

在中医学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痛”与“痹证”范畴,常见证型为肝肾亏虚型[10,11],引起腰部疼痛的主要原因是气血不通与经络受损[12]。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过程中方法诸多,而手术治疗具有创伤性且预后效果不理想,因而很难被患者认可。而针灸治疗可达到改善血运与疏通经络的目的。针刺能够使患者的肌肉痉挛得到缓解,神经组织压迫程度得以减轻,进而增加背部核心肌肉的力量,强化运动能力[8]。可使患者的脊柱功能得到改善,纠正其滑膜组织嵌顿的情况,使得髓核突出与神经根压迫的症状得到改善,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

加味金刚丸源于金刚丸,金刚丸首见于明代孙一奎撰写的《赤水玄珠》一书。书中用于治疗腰痛,其组成为川萆薢、杜仲(炒)[12]。原老认为“肝主筋膜,肾主骨髓”,“腰以下病症多责肾”[11]。《医宗金鉴》中使用加味金刚丸治肝肾亏虚所致下肢痿软。方由萆薢、杜仲、菟丝子、牛膝、木瓜组成。其功效为补肝肾,强筋骨,起痿软。通过辨证加味,可以异病同治,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痛风、膝关节痛等。通过临床观察,患者多因从事体力劳动,腰部用力不当,导致经络气血阻滞不通,使瘀血留于腰部而发生疼痛,加之劳累太过,兼之病久,以致肝肾亏虚,无以濡养筋脉而发生腰痛。张永康教授使用的“加味金刚丸”以金刚丸为用药基础,将丸剂转变成汤剂,可更快地发挥药效,以基础药物为参考加减治疗,即可得到补肾强骨与活血舒筋等效果。

沈金鳌在《沈氏尊生书》说:“腰痛,精气虚而邪客病也”。《景岳全书·腰痛》说:“跌仆伤而腰痛者,此伤在筋骨而血脉凝滞”[13]。加味金刚丸补益肝肾、强筋壮骨、通络止痛。方中萆薢、牛膝为君,以补肝肾,强筋骨,祛风寒,除痹痛。《神农本草经》认为萆薢“主腰背痛,强骨节,风寒湿周痹,恶疮不瘳,热气”。腰为肾之府,肾主骨,肝主筋,膝为筋之府,萆薢善治肝肾虚所致的筋骨关节疼痛,善祛风寒湿邪,故重用萆薢;杜仲、续断两药配伍,补肝肾壮筋骨,通血脉,其功益彰;木瓜、菟丝子、路路通、伸筋草舒筋活络,祛风寒痹痛;枸杞子、骨碎补补益肝肾;红花补血行血,寓血行风自灭之义;甘草调和诸药。寒湿之邪较重者,加威灵仙使祛风湿与通经络并重;疼痛明显者,加全蝎、蜈蚣解毒散结、通络止痛,以相互协同而增加疗效。诸药相须为用,使肝肾得补,气血充足,而风寒邪气得除,则痹痛自愈。

因此,针刺配合加味金刚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腰部疼痛、下肢麻木酸困、畏寒怕冷症状,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猜你喜欢
金刚肝肾腰椎间盘
杞菊地黄丸治疗飞蚊症肝肾阴虚证的疗效观察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从肝肾论治儿童近视的理论探讨
追影记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古文字中“口”部件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