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汤剂治疗胃溃疡疗效对比

2022-09-26 08:28郭寒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7期
关键词:汤剂中药饮片胃溃疡

郭寒宇

(江西省南城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江西 抚州 344700)

胃溃疡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性溃疡疾病,是指发生在胃内壁处的溃疡。正常情况下,为了防止胃酸腐蚀胃壁,在胃壁之外会形成一层胃黏膜,隔断胃酸与胃壁的接触[1]。但当胃黏膜因多种原因而出现破损情况,导致原本的“隔断”功能减弱,则胃黏膜破损处便会发生溃疡。该病的临床症状为胃痛、食欲不振、餐后腹胀等。目前,临床通过药物干预的方式治疗胃溃疡疾病,治疗周期为6~8周。针对该病如果未能及时治疗,则很可能发展为胃出血、出血性胃底炎、胃穿孔等较为严重的疾病。本研究旨在分析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汤剂应用于胃溃疡时能够起到何种治疗成效,现对研究过程进行全面梳理,面向社会公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江西省南城县妇幼保健院消化内科、胃肠外科、急诊等科室,66例胃溃疡患者作为本研究开展对象。采用随机盲选法对66例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33例,男性17例,女性16例;年龄34~59岁,平均(46.89±1.05)岁。对照组33例,男性16例,女性17例;年龄35~60岁,平均(47.03±1.13)岁。对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情况进行综合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1)已经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上腹部疼痛及不适感、餐后腹部胀痛、食欲不振、经常反酸水、嗳气等症状,经胃镜及黏膜取样活检、X线钡餐及Hp、粪便隐血等检测,确诊为胃溃疡,但尚未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胃穿孔、幽门梗阻等疾病的患者;(2)能够以正确的认知观念看待中医药理论,不排斥中医药治疗,全程良好配合医护人员的患者。

1.3 排除标准 (1)送抵江西省南城县妇幼保健院时病情严重,采用药物干预无法收获较为良好的效果,必须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对本研究选用的中药饮片汤剂、中药配方颗粒中的主要成分,如车前子、苍术、海螵蛸等过敏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 采用胃溃疡中药配方颗粒治疗观察组患者,配方成分如下:白及20 g,白芍20 g,海螵蛸30 g,钟乳石30 g,当归10 g,白芷10 g,延胡索10 g,甘松10 g,香附10 g,煅瓦楞子15 g,炙甘草15 g[2]。加入约150 mL的水,充分化开颗粒后,以汤勺搅拌均匀后,嘱患者及时饮用,每日早晚分别指导患者服用1份,连续服用60 d。如果患者的舌苔黄腻程度相对严重,可在方剂中加入蒲公英30 g,藿香10 g,苍术9 g;如果患者餐后出现明显的胀痛,可在方剂中加入大腹皮10 g,苍术9 g;若患者频繁出现腹泻症状,机体已经呈现出较为严重的脱水现象,可加入苍术10 g,车前子9 g,薏苡仁30 g,服用方式同上。

采用胃溃疡中药饮片汤剂治疗对照组患者,主要成分为:甘草6 g,茯苓15 g,大黄5 g,木香10 g,厚朴6 g,肉桂3 g,旋覆花9 g,党参30 g,白术20 g,枳实20 g,海螵蛸30 g[3]。煎服方式及针对特定症状额外添加的中药成分与观察组完全一致,连续服用60 d。

2组患者服用中药期间,食物应以米粥、汤羹为主,需减少面食等不易消化食物的摄入量,辛辣、重盐、重油、过热及过凉食物均应忌食。此外,治疗期间严禁吸烟、喝酒、喝浓茶及咖啡,患者必须根据医生的要求,尽量控制胃酸及其他胃肠道分泌物的分泌剂量。

1.5 观察指标 (1)按照如下标准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效:①痊愈:上腹部疼痛或不适感、腹胀、食欲不振、频繁反酸水等症状完全消失,胃镜及黏膜活检结果显示,胃壁之上的胃黏膜破损情况完全消失,胃部所有功能均恢复正常,生活不受任何影响。②显效:临床症状大幅度缓解,疼痛感明显减轻,胃黏膜有所修复,可维持正常生活。③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疼痛感减轻,胃黏膜部分修复,生活质量依然受到一定影响(但不大)。④无效:所有临床症状均未好转,疼痛感十足,胃黏膜依然处于明显破损的状态,生活质量极差。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按照中医证候疗效标准对2组患者的治疗成效进行评价,具体的分级方式如下:①痊愈:症状完全消失,证候积分降低幅度≥95%;②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证候积分降低幅度≥70%,但≤94%;③有效:症状有所缓解,证候积分降低幅度≥30%,但≤69%;④无效:症状未曾缓解,证候积分降低幅度≤29%甚至呈现出进一步提升的态势。治疗总有效率的计算方式同上。

(3)治疗后,根据中医证候积分标准,对2组患者的胃脘疼痛、暖气吞酸、烧心嘈杂、烦躁易怒4项症状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表明病情程度越高。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成效对比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31/33),与对照组的90.91%(30/3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胃溃疡患者临床治疗成效对比 [例(%)]

2.2 2组患者基于中医证候疗效标准的治疗成效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30/33),与对照组的93.94%(31/3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患者治疗后4项症状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经过比对,2组患者胃脘疼痛、嗳气吞酸、烧心嘈杂、烦躁易怒4项症状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胃溃疡患者治疗后4项症状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分)

3 讨论

胃溃疡疾病的诱发原因在于气郁伤肝、肝失调达,进而“横逆犯胃”,最终导致胃部出现多种症状。因此,治疗的主要机制在于“调其升降、复其功能”,具体为通过服用中药实现疏肝理气,使肝脏的疏泄功能恢复至正常状态,不再出现“横逆犯胃”的现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温通补中、疏理气机”,使中焦调畅,维持机体功能“有序升降”。至此阶段,胃溃疡症状可完全消失,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恢复[4]。

中药配方颗粒由单味中药饮片提取浓缩后制成,能够直接用于中医临床配方应用。实际上,中药配方颗粒以传统的中药饮片汤剂作为原材料,经过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粒、包装等一系列生产过程,重新加工成规格、剂量、质量标准均达到“统一”标准的颗粒,进而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相应的药方完成中药配制。简单来说,将一味中药饮片制备成汤剂之后,为了使临床配药过程更加方便,将汤剂压缩成单一药物颗粒。在使用时,无需进行中药原材料熬制,进一步降低使用饮片时的复杂性,直接将对应药物的颗粒混合后,直接用温开水冲服即可[5]。由于方剂的组成成分、剂量均未发生改变,故理论上,颗粒和饮片的治疗成效不应出现较大的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对胃溃疡患者,无论给予其颗粒治疗还是饮片治疗,效果几乎一致。由此证明,中药制备方式不同不会影响药效。

猜你喜欢
汤剂中药饮片胃溃疡
传统中药制剂丸、散、汤剂的研究现状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服用汤剂有讲究
探讨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浅谈中药饮片储存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养护方法
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分析
某三级中医院小包装中药饮片使用情况分析
胃溃疡易演变成胃癌吗?
手术治疗胃溃疡90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