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阴灸治疗宫颈持续高危HPV感染临床观察*

2022-09-26 08:28王宝成刘秀英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7期
关键词:体征宫颈宫颈癌

潘 荣 王宝成 刘秀英

(1.大连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辽宁 大连 116013;2.大连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辽宁 大连 116013;3.大连市妇幼保健院保健部妇幼信息科,辽宁 大连 116013)

近年来,在女性生殖器肿瘤中宫颈癌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且趋于年轻化,成为女性健康的一大杀手,且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促使激化癌变的主要因子。当机体免疫力低下,局部宫颈处于炎性反应状态时HPV病毒极易感染。在宫颈感染HPV病毒3~6个月后,特别是受高危型病毒 HPV-16、18 或 53 的持续感染,如果身体没有产生适当的免疫反应,极易导致组织出现肿瘤样改变。因此及时发现并消灭这种致癌因子、阻断宫颈癌前病变是治疗宫颈癌的重点及关键。但有研究[1]认为,目前临床上仍缺乏针对子宫颈 HPV 感染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局部药物治疗,首选重组人干扰素阴道用药,其有抗病毒作用,但并非直接将病毒杀伤[2]。另外,还有学者[3]用高频电磁波治疗,直接接触病灶,可促进局部组织的修复,消除炎症。但此类治疗很难有效控制HPV感染,甚至有文献[4]指出治疗会影响宫颈的生理环境,甚至会导致HPV感染程度加深,因此持续高危HPV病毒感染一直是个未解的难题。为了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大连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于2018年3月—2020年12月对患者采用会阴灸治疗,通过改善局部阴道环境和调节全身免疫系统而最终达到病毒转阴,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2月就诊于大连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中医门诊诊断为持续感染HPV病毒的患者60例,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通过有效性评价指标对治疗前后受试者的情况进行评价,并进行组间对比,以观察其疗效。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第八版《妇产科学》[5]制订:(1)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未见癌细胞和上皮内病变细胞、不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或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患者,采用HPV E6 E7 mRNA检测法筛查HPV16、18型或其他高危HPV感染者,阴道镜活检后病理显示LSIL或炎症者;(2)TCT检查显示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行阴道镜活检为CIN1或CIN2~CIN3行宫颈锥切术后,仍为HPV16、18阳性或其他高危型感染;(3)以上患者必须高危HPV检测阳性次数≥2次,持续感染时间超过半年。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妇科学》[6]制订:符合带下病的湿热下注证兼夹脾肾阳虚证。主症:带下量多,质黏稠,色黄或呈脓性,有臭气。次症:小腹疼痛,口苦口腻,神疲乏力,小便短赤,大便干结或黏腻不净,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细缓。

1.3 纳入标准 (1)年龄为25~50岁;(2)有过性生活的女性;(3)近2周内无相关的治疗;(4)同意本研究采用的治疗方法。

1.4 排除标准 (1)组织病理学检查合并宫颈癌前病变Ⅱ~Ⅲ或恶性肿瘤者;(2)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3)合并严重的心、肝、肾、造血系统疾病及精神病者;(4)不能定期复查、疗程不够、资料不全而无法判断疗效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于月经干净后阴道上药重组人干扰素,每天1粒,连续用12 d,后停药,下个月经周期后接着用,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1.5.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灸法治疗,主穴:会阴、带脉、三阴交、足三里、气海、阴陵泉。配穴:阳陵泉、归来。方法:每次选取会阴穴采用坐灸仪灸20 min,再选取3~5穴,施用常规灸法,每穴每次20 min,每周2次,3个月为1个疗程。2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返院进行中医症状、体征评分,停药3个月后复查宫颈HPV病毒转阴情况,进行临床疗效评价。1年后随访HPV病毒转阴率及复发率。

1.6 疗效观察 (1)观察2组患者在6个月、12个月时HPV16、18,其他高危病毒转阴例数及转阴率。

(2)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中医症状、体征积分评分分值变化。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评定①带下:无(0分);带下量较平时增加1/2倍之内,色质异常(2分);带下量较平时增加1/2倍,色质异常(4分);带下量增加1倍以上,需要护垫,色质异常(6分)。②赤带:无(0分);出现过1次(1分);出现过2~3次(2分);出现过4次以上(3分)。③宫颈炎性反应:无(0分);宫颈糜烂面积小于1/3或者有肥大、纳囊(2分);宫颈糜烂面积达到2/3同时伴有宫颈肥大或纳囊(4分);宫颈糜烂面积超过2/3同时伴有宫颈肥大或纳囊多发(6分)。④月经异常:无(0分);经期延长或经量增多偶有(1分);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增多频发(2分);月经周期、经期紊乱(3分)。中医症状、体征积分分值变化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第260页改良后评分。痊愈: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比≥90%;显效:70%≤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比<90%;有效:30%≤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比<70%;无效: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比<30%;积分比=(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

(3)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及《中医妇科学》[6],根据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确定。痊愈:HPV检测转阴,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比≥90%;显效:HPV检测转阴,70%≤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比<90%或HPV检测仍阳性,但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比≥70%;有效:HPV检测阳性,或HPV由16、18型消失,30%≤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比<70%;无效:HPV检测仍为阳性且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比减少<30%。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2组患者高危HPV感染治疗后转阴情况比较 6个月、12个月后复查HPV病毒,治疗组总转阴率为76.7%(23/30);对照组总转阴率为40.0%(12/30),治疗组转阴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痊愈率为56.7%(17/30),显效率为26.7%(8/30),有效率为13.3%(4/30),无效率为3.3%(1/30),总有效率为96.7%(29/30);对照组痊愈率为33.3%(10/30),显效率为13.3%(4/30),有效率为20.0%(6/30),无效率为33.3%(10/30),总有效率为66.7%(20/3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宫颈持续高危HPV感染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其在人群中普遍存在[9],88%以上的女性在其一生中都会感染HPV,它本身并不会发病,如免疫系统正常,1年以上清除率达到87.65%~89.29%,只有4%~10%发展为持续感染。曾新等[10]研究认为,只有少数持续高危HPV(H-HPV)感染才是导致女性发生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或发展为宫颈癌的重要因素,HPV负荷量越高,患者病变可能性越大。另外,慢性宫颈炎较易合并HPV 感染,在发生慢性宫颈炎后,生殖道上皮变薄且缺乏正常黏液分泌,HPV可经宫颈向宿主细胞传播,之后进行复制和转录,在细胞核内聚集大量病毒感染,从而致使HPV 感染大面积扩散[11]。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存在其他协同因素促进和影响着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因宫颈暴露在阴道中,阴道微生态发生改变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宫颈微环境[12]。阴道微生态是由机体内分泌调节、阴道菌群及局部免疫共同构成,任何一个环节功能受损或平衡失调,均易导致阴道微生态的失衡。宫颈长期浸于紊乱的阴道环境中可能导致宫颈病变的发生。此外,也有研究[13]发现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后,又反过来引起免疫功能失衡,进而促进宫颈细胞恶变、引发肿瘤。因此,持续H-HPV 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的危险信号,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阴道微生态,消除宫颈局部炎症,是消除H-HPV病毒防治宫颈癌的有效方法。能否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尽快消除持续H-HPV病毒是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中医学中并无高危HPV病毒感染之说,但据其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带下病”范畴。历代医家重视带下病的研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临床经验。大多认为[14]该病多为湿邪所致,傅青主有云“带下俱是湿证”。湿邪的来源,有内生之湿,有外感之湿[15]。若女子经期淋雨涉水,久居潮湿环境,或产后体虚不足御邪,胞宫感受湿邪之气,皆为外感湿邪;若脾气虚无力运化水湿,肾阳虚无以温化水液,肝经实邪而湿热下注,均可致湿邪为患,此为内生湿邪,与人体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有密切的关系。总之,无论内外何种湿邪为患都可导致任脉损伤、带脉失约而导致带下病。其病位主要在前阴、胞宫。故临床上大多应用局部栓剂,本研究中也证实了局部应用重组人干扰素治疗后,高危HPV病毒转阴率达到40.0%(12/30),因此,局部上药也可杀死病原微生物,增加白细胞数,调节局部人体免疫反应,增强细胞吞噬力,促进修复宫颈损伤细胞[16]。但带下虽以湿邪为病,不是简单的某一脏腑功能失调,而是同时涉及多个脏腑的问题,常夹杂有其他病理因素,治疗时应整体调理,不能顾此失彼。

故大连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采用会阴灸治疗,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前提,选取近病灶部位会阴穴结合远端取穴。近端取穴可改善局部的微生态,提高局部免疫力,促进炎症的消退。同时通过远端穴位的治疗达到阴阳气血、脏腑功能的平衡,进而提高机体全身免疫,促进病毒尽快转阴,其转阴率达到76.7%(23/30),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6.7%(29/30)。因此,通过此治疗不仅疗效肯定,而且毒副作用小,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体征宫颈宫颈癌
硫利达嗪抗宫颈癌的潜在作用机制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宫颈癌护理及心理护理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把好宫颈这道“安全门”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怀孕后宫颈管短怎么办
这几种“宫颈糜烂”需要治疗
HPV感染——“宫颈的感冒”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