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施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09-26 08:28陶鸿飞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7期
关键词:证候针刺神经功能

陶鸿飞

(济宁市中医院内科,山东 济宁 272000)

急性脑梗死属于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的脑血管疾病,随着发病逐渐趋于年轻化,其致残率依旧居高不下。临床医师在实践中发现,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急性脑梗死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辨证施护是在中医理论基础上收集患者资料,并综合分析后给予对症护理。而中药外敷联合穴位针刺对急性发病后疾病恢复期有重要意义,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1,2]。本文研究中药外敷联合穴位针刺的中医辨证施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干预效果,详情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医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入院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0例患者,2组患者的男女比例相同,全部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经影像检查符合急性脑梗死标准;经治疗后,患者病情稳定,无明显的意识障碍。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入院后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改善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用药护理、基础操作护理、康复训练护理。

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中药外敷联合穴位针刺中医辨证施护,通过望、闻、问、切观察与评估患者病情,从而制定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中药外敷方成分为艾叶25 g,路路通20 g,红花18 g,当归15 g,桑枝15 g,独活15 g,桂枝15 g,威灵仙15 g,木瓜15 g,羌活12 g。制成中药包后通过温经浴袋外敷30 min,连续治疗10 d。

穴位针刺治疗,患者仰卧位并在患侧肩后垫软枕,采用30号2寸毫针(北京中研太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实施提插捻转补法针刺缺盆、天泉、肩髃、肩髎、天宗、手三里、曲池、合谷等穴,采用提插泻法针刺极泉穴,提插捻转泻法针刺尺泽、内关穴。每次留针30 min,每日1次,共治疗10 d。并根据患者的中医证候给予相应的加按,风邪入中及脉络虚空型患者加按外关、风池、大椎等穴从而通络、养血、祛风,肝阳上亢型患者加按太阳、太冲、太溪穴从而起到通络息风、潜阳滋阴功效,以上诸穴均按摩2~3 min,日1次。

同时通过对患者的中医证候的评估,给予患者相应的饮食护理,以清淡饮食为主,根据病情需要增加益气补血、滋肾养肝的食物,例如蛋类、瘦肉、奶类等,在此基础上给予痰湿上扰型患者薏米粥,对于血瘀气虚型患者给予桃仁黄芪粥,对于痰热内蕴型患者给予白萝卜粥。

情志护理,护理人员指导患者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自我调节,从而达到心理平衡,戒躁戒怒,并耐心倾听患者的语言表达及观察患者的肢体表达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从而提高患者参与康复护理的依从性,树立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提高辨证施护的质量[3-6]。

1.4 观察指标

1.4.1 中医证候积分 采用中医证候评分量表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进行评价,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包括15个条目,包括4个主症(头痛、偏瘫、失语、吞咽障碍)与2个次症(活动不灵、乏力),每个条目含4个等级,主症按等级高低计0、2、4、6分,次症按等级高低计为0、1、2、3分,分别为无症状、症状稍轻、症状显著及症状严重。中医证候积分=主症积分(总分:0~24分)+次症积分(总分:0~6分),积分越低表示患者情况越好。

1.4.2 神经功能 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NIHSS评分、ADL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进行评估记录。

1.4.3 生活质量 采用SF-36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分别采集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8周、治疗后12周及治疗后16周的评分,满分100分,评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高。

2 结果

2.1 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主症、次症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分)

2.2 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对比 治疗前,2组患者的ADL、MRS、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外敷联合穴位针刺中医辨证施护后,试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恢复状况对比 分)

2.3 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状况对比 经中药外敷联合穴位针刺中医辨证施护后,试验组患者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躯体功能、整体健康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状况对比 分)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后的早期康复护理,对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脑组织的结构有重要的意义。单一的西医临床护理,护理范围相对片面,而中医养生理论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肢体、语言等功能恢复提供了新的护理干预思路。中医理论不但提高了患者的日常护理,同时还指导了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8]。本次研究探讨了中药外敷联合穴位针刺中医辨证施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取得显著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刺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的ADL、MRS、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外敷联合穴位针刺中医辨证施护后,试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经中药外敷联合穴位针刺中医辨证施护后,试验组患者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躯体功能、整体健康状况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统计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中药外敷联合穴位针刺中医辨证施护后,试验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由此可见,中药外敷联合穴位针刺中医辨证施护,通过对患侧药物外敷,促进循环,疏通经络,同时通过针刺起到通络息风、潜阳滋阴功效,同时联合饮食护理及情志护理有效地树立患者信心,减少致病诱因,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分析原因发现,这是因为,急性脑梗死在临床中主要采用黄金抢救6 h的溶栓治疗手段,临床效果显著。但急性脑梗死疾病不但需要临床药物治疗,同时综合护理措施也是促进患者恢复期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临床综合护理中的护理范围相对较少,患者恢复期延长,恢复效果未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为促进患者肢体、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中联合中医措施进行护理。辨证理念通过辨证人与病、证间的关系,分析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型,对特定的中医证侯特点进行对应的中医干预措施,在针刺的基础上联合中药外敷可有效地疏通经络,激发经气,调和气血和平衡阴阳,从而恢复神经功能,促进患者康复[9]。同时在中医针刺、中药外敷的基础上给予情志护理及饮食护理,根据食物性味归经调整患者食谱,从而减少诱因,平衡患者机体症状。而情志护理可有效地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树立患者信心,从而提高患者参与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辨证施护的满意状况。

综上所述,采用中药外敷联合穴位针刺的中医辨证施护能显著恢复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神经功能,促进脑组织结构及肢体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证候针刺神经功能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清明的雨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