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高血压病的效果分析

2022-09-26 08:28赵士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7期
关键词:压豆高血压病病患者

赵士梅

(济宁市中医院社防科,山东 济宁 272000)

高血压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生命安全有着一定的威胁。在高血压病治疗中,西药应用十分普遍,需要患者坚持用药,如果停药,可能导致患者血压水平回升,但长期用药又会损伤肝肾功能,所以,为了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应对患者予以有效护理干预,以此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1]。从中医学上来讲,高血压病属于“眩晕”范畴,主要表现为面赤、耳鸣等症状,给予耳穴压豆、穴位贴敷等中医护理措施,能够通过刺激穴位调节血液系统,临床效果确切[2]。基于此,本文现以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济宁市中医院治疗的90例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中医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在济宁市中医院治疗的90例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时段范围为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患者45例,年龄26~71岁,平均为(46.87±4.81)岁;女性21例,男性24例;病程1~12年,平均为(5.75±1.15)年。试验组患者45例,年龄28~70岁,平均为(46.46±4.68)岁;女性20例,男性25例;病程1~12年,平均为(5.82±1.11)年。2组上述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高血压病诊断标准者;(2)无药物过敏史者;(3)签署知情同意书,经伦理委员会审批者。排除标准:(1)存在精神异常与认知障碍者;(2)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者;(3)伴有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病变者;(4)未能配合完成研究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严格遵医嘱用药,给予患者饮食与运动指导,以少盐清淡食物为主,注意优质蛋白补充,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如莲藕、芹菜、紫菜、黑木耳等,并给予相应的健康宣教与心理疏导。在此基础上,试验组实施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中医护理,即(1)耳穴压豆:取患者降压沟、神门、耳尖、心、肝、肾穴,用酒精进行消毒,之后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粘贴在相应穴位,每个穴位粘贴1粒,以适当力度按压王不留行籽,以患者有麻酥、胀痛、微发热感为止。每天按压3次,每次1 min。在耳穴压豆中,应保持患者耳部干燥,以免胶布沾水后脱落,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过敏反应,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马上停止按压。此外,若患者耳部受损、发生炎症,不可进行耳穴压豆。(2)穴位贴敷:按照1∶2的比例混合吴茱萸与川芎,充分研磨,之后按照2∶1的比例混合药粉与食醋,经由调配制成药丸。取患者涌泉穴,用拇指按压刺激涌泉穴,之后把药丸贴敷在涌泉穴上,每天1次,每次8~10 h。

1.4 观察指标 以患者护理效果、血压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观察指标,对2组观察结果予以统计比较。

护理效果评价标准:患者舒张压下降超过20 mm Hg(1 mm Hg≈0.133 kPa),判定为显效;患者舒张压下降10~19 mm Hg,判定为有效;患者舒张压下降不足10 mm Hg,判定为无效。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见表1。

表1 2组高血压病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护理后,试验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高血压病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2.3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高血压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高血压病属于中医学“眩晕”的范畴,主要是由肾脏阴虚、肝阳上亢引起,肝脏为病变部位,且与其他脏器有着一定的关系,患者主要表现为肾虚、血虚等[3]。在高血压病中医治疗中,主要以补益肝肾、调节阴阳为原则[4]。耳部是人体的重要组织,与人体脏腑、经脉关系密切,通过对耳穴的刺激,可以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耳廓神经分布和大脑皮层关系密切,通过对耳穴的刺激,可以取得良好的神经刺激效果,以此对中枢神经产生一定的作用[5]。在临床治疗中,通过刺激与肾脏、肝脏等有着密切关系的耳穴,能够充分发挥调和阴阳、疏肝降压的作用。同时,通过耳穴压豆,可以有效调节患者脏器、神经中枢功能,从而有效调节血压水平。在耳穴压豆中,通过对降压沟穴的刺激,有助于调节血压水平;通过刺激神门穴、心穴,能够达到凝神静心的目的;通过对耳尖穴的刺激,有助于发挥凉血疏肝的作用;通过对肝、肾穴的刺激,有助于调节肝肾功能,以此达到降压目的[6]。此外,穴位贴敷也是一种较为常用的中医护理方法,将药物贴敷在患者穴位上,通过刺激穴位,达到降压目的[7]。在穴位贴敷中,吴茱萸作用主要为温中镇痛、调和阴阳,川芎作用主要为镇痛祛风、活血行气,通过与食醋的调制,可以除去药性中辛热成分,发挥降压作用[8]。本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护理后,试验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此结果与相关文献[9,10]的报道结果基本一致,由此说明,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能够通过对患者穴位的刺激,达到调和阴阳、滋养肝肾的效果,从而有效调节患者血压水平,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

总而言之,高血压病患者应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中医护理后,不仅可以提高患者护理效果,还可以降低患者血压水平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猜你喜欢
压豆高血压病病患者
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陈金水教授辨证治疗老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经验总结
急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高血压病眩晕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艾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