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试点的经验与启示
——以青岛西海岸新区为例

2022-09-28 02:42张君臣
中华环境 2022年9期
关键词:投融资气候变化气候

文|张君臣

气候投融资是指为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低碳发展目标,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投资和融资活动,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秉承先行先试,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试点工作,成立组织工作机构,开展气候类项目遴选,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工作背景

2019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国家级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有条件的新区创新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推动开展气候投融资工作,提高生态环境质量。2020年10月21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2021年12月,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方案》,确定优先考虑国家级新区和在应对气候变化减缓、适应领域已开展国家级试点并取得一定成绩与经验的地区进行申报。

2021年青岛西海岸新区生产总值4368.53亿元,同比增长10.3%,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0%。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青岛西海岸新区产业结构偏重、能源消耗量大、减污降碳任务艰巨,面临着绿色低碳转型的巨大压力。青岛西海岸新区东临胶州湾、黄海,海洋性气候特征明显,需要谨慎应对气候变化引发的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适应气候变化的任务同样艰巨。与此同时,青岛西海岸新区的自身特点也为发展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探索实施转型金融、建设适应气候变化重点工程、开展海洋碳汇试点、协同推进减污降碳等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因此,青岛西海岸新区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引导和撬动更多资金进入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实现新区的高质量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既具备条件基础,又十分必要。

具体举措

(一)搭建顶层架构,高位推进。2020年9月份,青岛西海岸新区正式启动气候投融资试点申报工作,成立了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工委、管委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管委分管副主任为副组长,27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顶格协调推进。青岛市成立了试点工作指导小组,加强业务指导,将支持青岛西海岸新区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写入《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关于支持青岛西海岸新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

(二)开门办试点,稳步推进。气候投融资跨越应对气候变化和投融资两个领域,是一项全新工作,全国没有先例,也缺少可以有效借鉴的国外经验。为此,青岛西海岸新区对气候投融资试点的每一项工作,积极征求意见建议,开门纳谏。对没有达成共识的工作,不急于推动;对已经达成一致意见的工作,加快落实。目前,青岛西海岸新区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已取得积极进展。一是编制完成试点方案。2020年10月28日邀请国内相关专家对方案进行了讨论交流。此后,在不同层面组织召开评审会十余次,征求意见几百条,经反复修改,编制完成《青岛西海岸新区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方案》《青岛西海岸新区气候投融资试点实施方案》。二是开展战略合作。达成《合作打造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战略协议》,计划利用相关绿色发展基金支持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气候投融资项目建设。三是搭建项目库。根据气候投融资项目范围条件,先后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两轮遴选,遴选项目34个,初步搭建起以氢能、风电、光伏等类型项目为代表的第一批项目库。

(三)成立工作组,协同推进。青岛西海岸新区成立了综合协调、项目筛选、政策研究等六个工作组,厘清工作职责,明确专职人员。邀请国家级专家对专职人员进行专题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工作组定期召开协调推进会,研究解决遇到的问题,明确工作思路,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取得成效

(一)以试点带动试点。得益于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的带动作用,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德生态园、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分别于2021年4月份、5月份启动了中德未来城D2组团“零碳试验区”建设方案编制和灵山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研究。经收集基础材料、业务探讨等各阶段工作,目前中德未来城D2组团“零碳试验区”建设方案已经编制完成,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碳排放核算结果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认证,成为全国首个得到权威机构认证的自主负碳区域。

(二)以创新促进创新。在与德意志交易所创新开展气候投融资合作中,青岛西海岸新区唐岛湾金融科创区以此为契机,创新构建中欧环境与气候合作示范区,以气候投融资助推产业发展。2021年7月10日,青岛西海岸新区在北京举办中欧气候投融资暨ESG国际合作会议,与中央财经大学、德意志交易所等科研院所和国际机构共同合作,探索引入国际绿色投融资数据中心、国际碳金融服务中心等国际优质项目,打造千亿级国际气候投融资及绿色产业集群,构建全国乃至中欧间气候变化最具影响力的对话及实践平台。

(三)以示范引领示范。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目前正努力构建青岛西海岸新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此为引领,青岛西海岸新区国际经济合作区积极建设低碳节能示范项目,已累计建设绿色建筑520万平方米,被动房累计建设40万平方米,新建民用建筑装配式比例达到50%以上。青岛西海岸新区还建成山东省内首个联网运行的1、2号站泛能微网项目,实现能源的智慧运用和综合能源的高效梯级利用,每年可节能1876吨标煤,减少CO2排放量3750吨,综合能源利用率高达80.5%。

(四)以先试推进先行。气候投融资试点的先试,推进了青岛市碳金融市场的先行,与青岛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低碳环保金融综合服务战略合作协议》,深化在气候投融资领域的合作。银行机构积极开发气候信贷及相关金融产品,向西海岸新区项目投放,例如,青岛银行“碳贷通”业务为新区的新能源公交项目发放1000万元贷款,成为全省首笔碳中和贷款;兴业银行、民生银行为热电企业发放贷款,成为全省开展的首批碳排放权质押贷款业务。

主要问题

(一)有关标准、政策需进一步探讨。目前,气候投融资试点属起步阶段,还没有明确的激励政策措施,企业见不到“真金白银”,就会慢慢失去对气候投融资的兴趣。

(二)专业人才缺乏。气候投融资试点由生态环境部门牵头组织实施,但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更倾向于经济领域,与生态环境部门日常监管工作的差距较大。“隔行如隔山”,在推进中,生态环境部门人员经济金融知识欠缺,没有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行业特点等积累,因此不能有效地进行指导推进。

(三)工作基础要进一步夯实。在基层,大多未专门开展过气候变化相关研究工作,缺乏基础数据积累。同时,应对气候变化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基础数据体系庞大,难以在短时间内搜集完毕。其次,职责权限难以明确界定,因应对气候变化与投融资工作需有机融合,部分具体工作难以落实到具体职能部门。再次,收集到的基础素材质量不高。部分部门仅提供现有的材料,不能进行二次加工后提供,致使提供的素材内容不全面、质量不高。

有关建议

(一)明确气候投融资激励措施。在现阶段制定鼓励措施可能有较大难度,建议拟订一个方向性、粗线条的鼓励配套措施,以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建议强化沟通协调,定期召开“政金企”座谈会,利用好各类金融服务平台,畅通信息渠道促进有效衔接。

(二)建立联动机制。气候投融资涉及面广,既有金融属性,又包括应对气候变化方方面面的专业属性、经济属性甚至法律属性,包含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各个领域,需要各部门同力配合。因此,建议组建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成立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分工,进行集中攻坚突破。同时,加大学习培训力度,建议将组织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专题培训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切实提高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工作水平。

(三)充分借鉴相关工作经验。将某项工作与金融融合,气候投融资有先例可循,如,青岛市曾出台《青岛市科技金融投保贷联动业务实施办法(暂行)》,综合运用产业、金融和财政政策促进科技和金融的深度融合,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建议充分借鉴科技金融的工作经验,将部分措施复制到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工作中。

猜你喜欢
投融资气候变化气候
探索气候变化起源真相的艺术作品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蝗灾降临东非,气候变化可能是罪魁祸首
投融资关注榜(2019.6.16-2019.7.15)
美中摩擦可能会破坏与气候变化做斗争
6月投融资关注榜(5.16-6.15)
4月投融资关注榜(3.16-4.15)
3月投融资关注榜(2.16-3.15)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