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索

2022-09-28 12:55孙芳芳黄河科技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2年18期
关键词:思政融合政治

孙芳芳 (黄河科技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书 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作 者:左殿升,等

出版单位: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09月

定 价:76.00元

ISBN:9787010213484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各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呈现出不断融合的趋势。在这样的媒体趋势下,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环境、内容、方式和工作难度都有所改变。高校面对这种情况,不仅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更应探究新的教育方式,不断创新教育途径和教育内容。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书,体现了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过去、当下和未来的深入思考,内容思路清晰,问题意识明显,对于探索媒体融合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该书由十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回顾了互联网的发展、中国互联网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互联网内容和思维的演变等内容。第二章介绍了网络时代下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发展的新图景。第三章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求。第四章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范畴、关系、建设和发展进行了分析。第五章分析了网络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及其发展与展望。第六章对大学生网络道德与网络法制教育的重要意义、缺失的成因与表现、强化路径进行了分析。第七章对于网络政治和网络民主进行具体分析。第八章对高校网络文化和网络文明建设做了介绍。第九章研究了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第十章介绍了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第十一章介绍了网络传播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措施。第十二章对于大数据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做了介绍。第十三章从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和网络文化品牌两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第十四章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理论、创新的内涵与意义、途径做了研究。第十五章展望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

媒体的融合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切实需要,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这不仅能改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还使得其教育的内容更为丰富,途径更为多样。因此,对于媒体融合下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研究是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必然。以该书内容为基础,探索媒体融合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创新和途径创新。

一、媒体融合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创新

1.融合发展的理念。媒体融合就是将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媒体实现融合共通,将传统媒体成熟的传播渠道和新媒体的技术优势结合起来,达到强强联合的目的。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要逐渐转变观念,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经验和网络思政教育的优势结合起来,利用校园广播、电视、宣传栏等传统宣传渠道和互联网丰富的内容相融合,整合思政教育的内容、资源和方式,构建起一个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网络思政教育信息平台,并借助于这个丰富平台来收集、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同时根据传统思政教育工作积累的相关经验和最新的理论革新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理念,对于各种资源和教育手段应根据媒体融合的需求进行优化和升级,进而达到思政教育工作的目的。

2.互联网思维理念。在融媒体时代下,高校应具备开放性、共享性互联网思维,在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开放、协作、共享的网络信息教育平台,在这个平台的基础上,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需求,运用互联网的优势,将理论性较强、难以理解的思政内容变成浅显易懂的思政知识体系,探索新的网络思政教育方式,并且不断打造具体、开放、个性的网络思政教育信息平台,以丰富的网络内容和学生习惯的网络传播形式吸引学生接受思政教育,提升融合媒介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3.虚拟发展理念。在现代网络社会中,虚拟化的发展理念是每一个人必不可少的思维理念。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下实际上就是一种具有较强目的性的网络虚拟实践活动。因此,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必须具备虚拟发展理念。在当前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开展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政教育就要利用虚拟的发展思维,将思政理论知识以声音、图像等多种虚拟化的形式展现在网络中,构建出适合大学生网络虚拟生活需要的相关各类平台,开展好网络思政教育这一虚拟性的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将这项教育行为的实践效果和教育理念在融媒体下实现改善和提升。

4.个性教育理念。学生群体由个性化的个体组成,因此,在思政教育中就要践行个性教育理念,根据大学生的思维特点、行为方式和心理发展规律,使得思政教育活动更具针对性。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媒体融合时代下,就是要利用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和相关的技术优势收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状态和行为方式,再经过分析研讨形成适合大学生思想健康发展的个性化教育内容,通过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向大学生推送积极向上的个性化思政产品,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同时网络的开放性也能够为思政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内容和形象生动的思政教育案例,有利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适应大学生的个性化心理思维特点。个性教育理念是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特点,是提升该项教育行为效果的关键之处,更能够切实提升大学生的思政素养。

二、媒体融合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创新

1.融合多种网络媒体平台,构建高校融媒体的信息互动平台。当前,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使得媒体平台的融合成为当前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形式。因此,构建融媒体时代下的高校网络信息互动平台就成为当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工作,从而有助于融合各类资源,兼容各种教育内容和宣传手段。第一,高校要重视构建网络思政教育信息平台,信息管理中心要着手成立融媒体工作室,构建起融媒体管理机制和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将校园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和其他传播媒体平台在资源、内容、渠道等方面实现联合和整合提升,使其成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内容丰富的思政教育网络基础平台。第二,运营管理团队是构建融媒体信息互动交流平台的关键步骤,这样团队的存在主要是在技术和内容的整合上为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服务。团队的建设要选择具有网络技术和融媒体发展观念的专业人员,这样才能提高高校的思政网络教育的信息互动平台的运营能力,将其本该提升思政教育效果的作用发挥出来。

2.整合各类媒体资源,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发展。高校在网络的思政教育中要积极地迎合媒体融合的时代趋势,将各类媒体资源素材根据教育的特点进行整合,优化网络思政教育资源,以达到教育的目的。第一,网络时代的来临,整合各类媒体资源成为必然,高校在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中要重视对于每一类媒体平台中思政教育资源的整合,将各类思政素材和教育资源融会贯通,逐渐建立起适合大学生心理特点和高校思政教育规律的融媒体思政教育信息互通平台和相应的媒体教育资源。同时高校还应着重利用网络技术及其应用的广泛性开发适应时代主题和时代发展趋势的网络思政教育资源。第二,理论性较强是思政教育内容的基本特征,这就需要多种形式开展思政教育,网络是个开放性和娱乐性较强的环境,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改变思政教育枯燥的理论性知识内容,通过网络技术和丰富的网络资源优势将其演变成适合大学生心理需求的网络思政教育内容。

3.净化网络空间,主导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开放性的特点使得信息良莠不齐,在当今各种媒体融合发展的环境下,网络空间的净化是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必要手段,网络信息监督的强化是必然趋势,在批判的基础上建设网络思政教育阵地,掌握思政教育的网络主导权。第一,高校要重视监管网络虚拟空间中的不良社会思潮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通过网络宣传正能量,积极引导大学生接受积极向上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第二,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和网络文化品牌是网络思政教育建设的两种方式,要积极地引导大学生远离网络垃圾,净化网络。

4.重视学生个体需求,开展针对性的网络思政教育。现代大学生普遍自主性较强,因此,学生的个性较强,有着不同的文化需求,开展网络思政教育需将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活动,这样的网络思政教育才会更加有效。第一,大数据技术在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基础上可作为高校分析学生在网络中的行为的技术工具,了解学生的网络行为和关注的热点问题,借此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进行剖析,从而针对性设计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容和优化教育方式,这样使得网络思政教育更为有效。第二,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是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基础,为了确保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就要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之后有针对性地通过网络信息互动平台将学生感兴趣的网络思政内容推送给学生。借助于网络这一媒体平台,使得学生思政教育的途径更广,内容更丰富,更够及时地优化学生的思政素养。第三,网络思政教育不应只是“单对多”的教育方式,还应利用网络的私密性和便捷性开设专门的师生互联途径,进行“单对单”的网络思政教育,这样更能展现出网络思政教育的优势。

猜你喜欢
思政融合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融合》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