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体验之桥,通向智慧之旅
——浅谈美术智慧课堂的教学探索

2022-09-28 10:59陈丽娜
关键词:体验性美术课程

陈丽娜

(东莞市樟木头镇实验小学 广东东莞 523629)

传统的美术课堂历来偏重教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这样的教学方式存在诸多的弊端: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学习兴趣不高,这样子课堂效率自然也不高。随着美术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体验性学习”学生被提到了十分突出的位置,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各类体验,从全新的角度重新设置了课程内容,特别是增加了很多“体验课程”,而且体验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有触觉体验(摸一摸),视觉体验(看一看),听觉体验(听一听)、嗅觉体验(闻一闻);以及通过这些体验而得出的对物体媒材的性能、特征的体验,对认知过程体验;还有实践创造体验,情感体验,评价交流体验等等。

体验性学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直接经验,教师在教学时利用教学媒体让学生可视、可听、可感,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冲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全身心地融入自身各类感官进行体验,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期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强调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要开动脑子去想,而且还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手表演,用鼻子去闻;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即强调“活动”“探究”“调查”“操作”“实践”“考察”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鼓励学生自己学会自主阅读并理解课本、鼓励学生融入自己的情感发表自己的感受和见解,继而获得发散性思维的一个过程[1]。

因此通过体验性学习不但有助于美术新课程改革基本目标的实现,而且有助于使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学生能更快速地进入课堂活动中,成长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开发其智力,使其成为有智慧的学生。

通过长期的小学美术教学,我从新课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探索出以下体验性教学手段。

一、从美术材料的体验中激发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兴趣

美术新课程改革强调了学生体验的重要性,体验性学习的重要价值恰恰不在于通过活动学会某种操作方式,获得某种技能,而在于每一个人在活动中获得对于现实的真实感受。美术,本身就是一种体验性很强的学习活动,它更强调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和体验。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游戏和情境,让参加者在参与的过程中观察、反思和分享,把老师、学生、环境、材料等多种因素进行整合,从而对自己、他人和环境,获得新的感受和认识,并把它们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视觉艺术,不但使用的美术工具材料元素很多,而且美术的表现形式也不拘泥于单种形式。不同的工具材料表现出来的效果完全不同。老师如果没有引导学生体验用不同的工具材料作画,学生就会受到“美术就只有这种表现形式,美术只有这种工具材料”的误导,长此以往就会失去对美术的新鲜感。如果让学生长期用单一的绘画表现形式去画画,势必会让他们产生一种索然无味的感觉,慢慢地就会失去美术学习的兴趣,厌倦作画[2]。

为了让学生的兴趣在萌芽阶段就得到激发,每学期开学初,我都会根据教材内容和校本课程安排相应的美术材料和表现手法。具体的内容和过程见表1所示。

表1

我对于造型表现课程一般是让学生先在白色图画纸上画好主体,给它们上色,再引导他们画一些场景,一起剪贴到卡纸上去,这样综合画比起单纯在图画纸上画好上色的作业效果好得多,学生们的兴致也很高涨。例如上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材《海螺、海星、海怪》《快乐的小鸟》、《大鱼和小鱼》;校本教材二年级下《草原上的奶牛》《草原上的斑马》;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材内容《吃瓜果的人》。

对于有特殊纹理要求的课程如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材内容《水果大聚会》《花园里的故事》,则采用刮蜡纸材,底色不用兼顾,直接专注对纹理的描绘。对于手工类的则利用树叶、超轻黏土和彩色纸等这些比较好收集又易出效果的材料。通过体验多种不同的美术材料,激起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每个人都很投入地创作了一张张美丽的作品。

例如在上二年级上册《树叶拼贴画》时,由于学校背靠观音山,有很多不同的树种,我在课堂上带着学生在学校操场边的大树下捡回不同的树叶,叫他们拿字典压着,等到下次上美术课时再带来做树叶拼贴画。学生们个个兴致勃勃,在课堂上做了一张张美丽的树叶贴画(详见图1)。

图1 二年级上《树叶拼贴画》

二、在“过程与方法”中渗透感官体验,刺激学生对美的感受

我认为在美术教学中一定要让儿童通过“亲身体验”的形式来参与实践与学习,因为认知的基础是实践,“实践是一切知识和智慧的真正源泉”,即亲自“看看、画画、做做”,去“体验造型活动和制作活动的乐趣”。学生通过自身经历和动手实践而获得了新的学习体验,加深了他们对学习对象的认识和了解,发展了他们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我在广东版一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单元(如、大鱼和小鱼》《小动物和妈妈》《快乐的小鸟》)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我充分利用地处农村的优势——有丰富的各种自然资源和学生平常积累的生活体验,用多媒体播放各种动物的声音,让学生先听,再表演这些动物的动作,使学生们很快就进入到了学习情境中去,不但学得开心,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学习的技能。具体教学过程列举如下:如在一年级下册《大鱼和小鱼》教学中,给学生欣赏海洋热带鱼的动画;让学生说出不同的鱼的颜色、动作、形体并用动作做出鱼游泳时的姿态;我在黑板上设置了海底背景,让学生在座位上画完后剪出来贴到黑板上。又如在“我在天上飞”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看和听飞机起飞的图片和声音;学会折飞机后,将自己想象成是图片里的那些飞机,为自己——纸飞机穿上“花衣裳”(即画上自己喜欢的衣裳图案),再把制作完成的飞机放在蓝天白云间飞翔。每个学生都能把自己融入这个学习体验过程中,每一个人都获得了对现实的真实感受。恰恰就是这种内心真实的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成行为的原动力。

我在校本课程教学中就利用了视觉体验、嗅觉体验和触觉体验来进行教学。如进行“向日葵”“瓜果飘香”陶艺课程教学时,我挑选了正是瓜果开花或者结果的时节来上课。具体流程如下:在下午放学后带学生亲自去种植地观察向日葵,学生们都被这开得黄黄的花朵吸引住了。在这个时侯,我向他们布置了任务:看——走上前去观察向日葵的花瓣排列有什么规律,嗅——闻闻花的味道,触——轻轻摸摸茎、叶。在各类瓜果结满果实时,带着学生们去果树下观察果实挂在树上或藤上的样子,观察它们的颜色,闻闻它们的香味,品尝它们的味道,摸摸它们的表皮是光滑、有刺还是粗糙的。在三年级的校本课程《我喜爱的动物》超轻黏土课程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地处农村的优势——养有各种动物和学生平常积累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回家后去听各种动物的声音,让他们自己表演这些动物的动作和叫声,观察动物的身体结构,学生们在学习中很快地就进入到了学习情境中去,不但学得开心,也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对这些动物的了解。

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身经历而获得了新的学习体验,加深了他们对学习对象的认识和了解,发展了他们的感知觉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每一个人都获得了对现实的真实感受。而恰恰就是这种内心的真实感受是形成认识、转化成行为的原动力,真切的体验和感悟会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审美观和造型观,更好地进行创作表现。

三、运用成功体验,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

1.展示课后作业,体验成功的味道

评价活动是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作业展示是评价的一项。作业展示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成功感,是获得兴趣的直接手段。传统美术教学评价只通过期末的一次绘画作业就给学生评定出一个成绩,这种终结性评价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太随意和片面,只注重结果,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不关心学生学习时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我在课堂上的评价不再是延续传统模式,而是重视学生的平时表现,考核采用多种形式,放弃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我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善于运用赞扬的方法,不吝啬表扬的语言,并且通过多种作业展示形式,如课堂上多媒体展示、教室墙面展示、Q群组展示、微课掌上通展示,让他们感受到周围人的肯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能学以致用,培养了他们的成功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加充满信心地投入学习中[3]。

2.完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校在2005年建校之初就提出了“教育始于良好习惯”的办学理念和“好习惯终身受益”的校训,并由此创新了养成教育的评价机制,每个年级和学科都有自己的评价方案,奖励“好习惯星卡”。每学期期末学校都会根据星卡的数量和综合表现来评定一批“年级好习惯之星”“班级好习惯之星”“年级好习惯标兵”。我针对美术学科特点,制定了美术学科“好习惯星卡”的实施方案。

具体的实施方案如下:

以每个班级的个人为单位,学期末根据课堂表现来发放。星卡发放具体分为:

(1)课堂积极奖:课堂学具准备齐全,无一次没带工具的情况出现;课堂上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而获得最多“优秀”的前5名同学,每人获得星卡一张。

(2)绘画优秀奖:每次完成美术作业最优秀的前5名同学,每人获得星卡一张。

(3)作业进步奖:在美术作业中绘画能力进步最大的2位同学,每人获得星卡一张。

(4)课堂行为进步奖:在课堂上行为表现最好或者是行为表现进步最大的5位同学,每人获得星卡一张。

(5)优秀学员奖:一个学期内累计5课以上“优秀”者即可获得。

有了这个实施方案,学生们不但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提高了,同时也知道了付出与收获的关系,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观。各种类别的学生都为能有一张“好习惯星卡”而积极地投入学习。有绘画优生、课堂积极生(这类学生比较乖,但绘画能力不是很强)、学困生。

通过以上的教学实践研究可知,体验性学习不仅对发展学生的智慧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智慧型人才奠定基础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丰富素质教育的经验、开拓素质教育思路、深化课程改革也具有重要价值。

猜你喜欢
体验性美术课程
浅谈小学数学的体验性学习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体验性操作分析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创意美术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浅析高中生物课堂的生活化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