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炮兵决定胜负

2022-09-28 09:00郭晔旻
领导文萃 2022年18期
关键词:法军炮兵火炮

郭晔旻

“炮兵应配置在最有利的阵地上,在不妨碍火炮安全的原则下,应尽量接近步兵与骑兵之线。炮兵阵地应取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能向各个方向发射,不要使其左右两方受到地形的障碍。”——拿破仑·波拿巴

土伦的炮声

让炮兵的面貌焕然一新,充分发挥它的威力,需要一位军事天才的到来。他的名字,叫作拿破仑·波拿巴,也就是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拿破仑一世。

拿破仑是炮兵科班出身。在格里博瓦尔的改革之后,炮兵已经成为法军之中绝对的“精英”。1784年拿破仑军校毕业那年,法国全国军校毕业考生共202人,其中有136人通过毕业考试,而仅有包括拿破仑在内的14人收到了炮兵部队的邀请,这足见专业炮兵在法军中的“珍贵”程度。进入法军服役后,拿破仑从炮兵最基础的操作、指挥干起,掌握了关于打仗的基本知识。“正是在炮兵少尉的岗位上,拿破仑学会了最困难而最有用的功课——立刻服从命令,完成了对征战的艺术和统治的艺术的见习工作。”拿破仑对自己的炮兵专业技能也很是自豪。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不甘心失败的保王党势力在法国南部一些地区策动叛乱,占领了重要的地中海港口城市土伦,新成立的共和国政府立即派部队前往镇压。1793年9月中旬,24岁的拿破仑接过了前线炮兵的指挥权。这真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拿破仑上任没几天,便把散放各处的加农炮、臼炮集中在一起,并亲自训练炮手。拿破仑以他非凡的才干和忘我的精神改变了这支炮兵的面貌,也获得了士兵的尊重和上级的器重。不久,他被晋升为炮兵少校。

当年12月14日,围攻土伦的战斗打响了。拿破仑向上级提出了关于配置炮兵以及各兵种协同的方案,他指挥的炮群发挥了关键作用。拿破仑率领士兵占领了一个能发挥火炮效能的高地,并在高地上迅速筑起炮台。他避开敌方坚固的城防,集中45门大口径火炮连续两天轰击城郊高地小直布罗陀炮台,最后发起总攻时,只用十几个小时,就夺取了土伦战场制高点。随后他又迅速调集火炮,将为保王党叛军撑腰的英国舰队完全置于法军火力控制之下,并于当天就开始轰击英国舰队。英军见势不妙,被迫张帆起锚,并不顾强烈的东南风,于当晚匆匆逃离土伦港。19日上午,法国大军开进土伦,成功将其收复。

土伦战役的规模虽然有限,但这是拿破仑指挥的第一个重要战役。正是在这场以炮兵为胜负关键的战争中,拿破仑由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军官一跃成为令人瞩目的风云人物。他对于配置、指挥炮兵,部署包围和组织火力方面发挥的重大作用,受到上、下级军官们的一致称赞。为此,一位将军在战后为拿破仑晋升军衔时写给共和国当局的信中写道:“请你们奖励并提拔这位年轻人,因为如果不酬谢他,他也会靠自己而出人头地的。”为表彰拿破仑这位年轻军官在土伦战役中立下的显赫战功,他被破格提拔为炮兵准将,当时年仅24岁。

正是从土伦炮战开始,拿破仑开始了自己波澜壮阔的军事生涯。1796年,拿破仑远征意大利,一举击溃奥地利军队,迫使持续了四年之久的反法联盟自行解体。拿破侖率部凯旋巴黎时,人民狂热地向他欢呼,他的名字已经威震全欧洲。1799年,经全国公民投票,拿破仑当选为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不久,他又自封为皇帝,是为拿破仑一世。

拿破仑的炮兵

既然拿破仑是一个受过良好专业训练的炮兵专家,他在战场上自然很重视发挥炮兵的作用。1799年,他建立了炮兵的最高指挥机构陆军炮兵参谋部,直接管理从火炮生产到炮兵学校,及所有炮兵连的具体运营,拿破仑亲任总参谋长。

拿破仑最喜欢用的战术之一,就是大规模的炮队作战:即以密集炮兵作为先锋,通过接连不断的炮击,在敌军阵线轰出缺口,然后由支援步兵和骑兵扩大战果。当时的军事家习惯根据目标的重要程度来分配炮火,以便节约炮弹用于战斗的关键时刻。而拿破仑则认为这样做远远没有发挥火炮的威力,他要求炮兵进行持续不断的射击,而不要去顾及炮弹的消耗量。正是由于拿破仑创造性地将灵活机动的炮队集结为炮兵群,利用大炮新的机动力组成高度密集火力,从而形成了集中使用大规模炮兵的新型战术。由此,炮兵的地位发生了革命性变革,从一个独特的支援性工具与机械师掌控的专门职业,摇身一变成为统治战场的重要兵种。

1807年6月的弗里德兰战役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在此之前,法军已在耶拿与奥尔斯塔特会战中获得决定性胜利,腓特烈二世以来的普鲁士军队的威名就此扫地。拿破仑随后展开“模范追击”。整个战役结束后,普鲁士总共有2.5万人伤亡,14万人及2000门加农炮被法军俘获。

接下来,拿破仑指挥部队继续东进,迎战俄军。两军在1807年2月发生在东普鲁士境内的埃劳战役里并未分出胜负,于是在柯尼斯堡(今加里宁格勒)东南约30千米处的小镇弗里德兰再作较量。1807年6月14日,战事打响。法军第6军穿越通向弗里德兰镇的开阔地带时,突然遭到河对岸高地上俄军炮火的猛烈轰击,骁勇的俄军骑兵乘势发起反冲击。情况十分危急。在前线指挥作战的拿破仑察明敌情后,立即将预备队炮兵的36门大炮全部调上来,迅速压制住高地上的俄军炮兵,并将其大部分火炮摧毁。

最精彩的一幕出现在当天下午6时之后。在战线中央,法军的第一炮队携36门火炮(其中6门火炮和弹药箱一起留作预备队),与1个步兵师一同发起进攻。马拉炮兵展现出了速度优势,很快超越了步兵而一马当先。由于法国火炮的射程(大约500米)远远大于俄国人的步枪(不到200米),法国人可以在对方射程之外从容展开致命的炮击。在距离俄军阵地大约400米处,法军首次开炮,而俄军步兵岿然不动。齐射了五六发炮弹后,法国炮兵在230米远的地方停下来再次开炮。不久,法军再一次前进,然后又在135米远的地方停下来开炮(据一些资料记载,这一距离还不到90米),向俄军阵地倾泻霰弹。

霰弹内装填的小弹丸较多,比如一门9磅炮可装41-126枚弹丸。在经历了不过20分钟的炮击后,俄军阵地已是尸横遍野,伤亡达4000之众。俄军的战线中央被法军炮兵突破,被迫向后退却。根据战后的统计报告,法军的这支炮兵消耗了368发霰弹,2516发实心弹,总共只有11人死亡,45人受伤,53匹战马死伤。相比对面俄军的损失,简直是微不足道的。

据估计,俄军在这次战役中损失约为2万人,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失去的战斗能力,因此丧失了再战的信心。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决定通过和平方式结束战争。6月19日傍晚,俄军军使举着白旗前来要求停战。随后签订的《提尔西特和约》(1807年 7月7日),普鲁士沦为法国的附庸,而庞然大物般的俄国也承认了拿破仑对欧洲大陆的统治权。这标志着拿破仑帝国进入了鼎盛时期。而这,无疑要归功于弗里德兰战役中的法国炮兵。有史以来第一次,炮兵作为一个独立的机动部队在战场上扮演进攻的角色,而没有与其他任何机动兵种或部队混合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它赢得了胜利,而步兵却沦为支援的角色。长达十余年的拿破仑战争将整个欧洲带入了“火炮时代”,从此之后,衡量近代欧洲军队战斗力的指标是火炮,而不再是步兵营的数量了。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

猜你喜欢
法军炮兵火炮
火炮也减肥
为什么竖中指是骂人
新品“炮炮兵”系列
六角大楼
试论抗美援朝战争中炮兵的运用
长征中的红军炮兵
军兵种史掠影——光荣的人民炮兵
对《火炮》一文不妥之处的商榷
法军军服改革的一场风波
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