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润疆背景下手工黏土在群众文化中的作用与可行性探析

2022-09-29 13:40郭桂均
大众文艺 2022年17期
关键词:伊犁州黏土文化馆

郭桂均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文化馆,新疆伊宁 839300)

泥塑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间基础,并传承至今,成为当前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新型工业材料的不断出现,超轻黏土、软陶逐渐进入泥塑领域,其色彩的多样性和超强的表现力使这一传统手工大放异彩,手工黏土不仅成为中小学美术课堂的新宠,而且在群众文化领域也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成为群众文化新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在当前积极贯彻落实“文化润疆”方略的背景下,如何开展文化润疆,以何种形式开展文化润疆,使中华优秀文化根植各族群众内心深处,不仅是“文化润疆”方略贯彻落实的关键所在,也是群众文化工作领域探索文化润疆有效路径的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伊犁州文化馆作为群众文化的职能部门,在“文化润疆”方略实施以来,不断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与方式,积极在如何“润”上下功夫,努力探索群众文化领域中华文化滋润各族群众的有效途径。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总结与思考,相比音乐、舞蹈等传统群众文化活动方式,手工黏土门槛低、见效快、参与性高和表现力强的特点,使其在推动群众文化发展、贯彻落实“文化润疆”方略精神方面有着独特的重要作用。

一、手工黏土在开展“文化润疆”中的作用

文化润疆,就是用中华文化来浸润新疆各族人民心灵,通过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理解、学习与认知,培育起对中华文化的心理自觉。相比于音乐、舞蹈的被动性参与,手工黏土活动的主动性创造为理解学习中华文化内涵提供了更加直接有效的途径,在发挥文化润心、以文化人、以文建信,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上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可以更好地展现中华文化

黏土色彩丰富,并可按调色规律揉合出各种需要的色彩,加上极强的可塑性和黏结性,几乎可以满足一切塑形的要求,因此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只要作者心有所思、胸有所成,都可以在手下表现不同神态的作品来。初学者可以直模形象,创作出天真朴素、憨态可掬的作品;艺精者则可以工笔细划,表现出栩栩如生、形神兼备的造型。而文化作为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社会历史发展成果的沉淀与升华,对其的理解和掌握需要借助抽象的概念和主动性思维,经过长期的学习才能感知它,因此不容易被人们所掌握。尤其是载之典籍的传统文化,因形成年代的久远更加不易为新疆基层群众所了解。手工黏土作为泥塑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形式,其超强的表现力则为文化的具象化呈现提供了新的途径。

通过手工黏土,不仅可以把身边的景物人事进行形象再现,还可以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艺术加工,把存在于文学典籍和民间传唱中的历史人物以一种生动传神的形象呈现出来,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使基层群众对传统文化的感知与把握从空洞的意象进入到具体的现实。结合近年来的动漫影视、游戏作品和文化宣传,伊犁州文化馆黏土工作者创作了孙悟空、关羽、赵云、岳飞等人物形象,丰满的造型、绮丽的色彩、灵动的神韵不仅深得广大群众的喜爱,而且也使传统文化中的忠诚、爱国等主旋律精神得到了形象化的宣传与展现。优秀的创作者甚至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把许多传统的无形文化意象创作出唯美艺术的作品,给人以高雅的体验感。伊犁州文化馆美术工作者卢瑾,以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为表现物,把传统仕女形象通过色彩的流变、造型的设计融入气候更替的意境之中,不仅让人直观感受到二十四节气的寒暑冷暖和人文气息,更让人领略到中国古典传统的诗情画意之美。在手工黏土的演绎下,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传统文化意象转化为了具体的形象,让中华传统文化以一种更加直观、更加容易接受的方式深入到群众中去。当前,国内手工圈流行的中国风元素,二次元动漫的人物形象,都创作出了许多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品,引起许多手工爱好者的争相效仿与创作,这都对传承宣扬中华文化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加大对手工黏土的推进力度,可以更好地为对中华进行诠释和展现,更好地推动“文化润疆”精神在基层社会中的落实。

(二)可以更好地促进新疆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泥塑作为一种古老的手工技艺,是个人的内心所想最为直接的表达,它不像文字、绘画那样需要抽象的思维转化,因此进入的门槛较低,对广大的基层群众而言,其表达的效果却更加直接生动,并随着创作者技艺水平的提高也能表现在出尘雅致的境界。这种心手合一的直接传达更有利于人们对所塑模文化对象和意境的理解与把握,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文化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疏离感。在黏土培训教学中,伊犁州文化馆结合当地少数民族喜爱园艺、家中爱用花草装饰点缀的生活习惯,以古诗“满架蔷薇一院香”为主题,通过一上午的课程,引导参培群众制作出以花草为主要内容、以自家庭院为塑模对象的黏土作品,唯美的作品不仅让群众了解了黏土的超强表现力,也对古诗《山亭夏日》的意境有了深入全面的理解,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学习和对身边事件观察的好奇与兴趣。

手工黏土从根本上来说是外在世界在内心感受的视觉转化过程,只有对所模拟物象代表的文化意义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创造出更好地作品。以手工黏土最常见的人物造型为例,如果要把一个类型的人物形象展现得更加逼真,对这一人物的年代、服饰、审美等文化观念就要从以前的大体的、模糊性认识行进一种相对具体的、明确的认识,并通过黏土塑型把它形象地表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创作者在潜移默化中就形成了对相关文化意蕴的学习和理解。因为黏土的超强表现力,对文化概念的物化呈现较其表现方式为易,对细节的表达更能到位,所以也更便于对文化理解的深入。在2022年伊犁州文化馆举行的“寅虎迎春”手工创作中,创作者通过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八卦符号与虎头的“王”字纹路相结合,即满足了萌虎的神态各异的塑造,还把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巧妙的传达,使文化润疆的润泽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一次手工创作,都是对表现对象代表的文化内涵理解的一次加深。因此,推进手工黏土在群众中的普及开展,能使各族群众更好地接受和理解中华文化。

(三)可以通过应景创作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广大群众

手工创作,即是创作者对所感知文化现象的形象再创造,也是其内心世界的呈现和情绪的表达。手工黏土因其出色的表现力,还可以在传统节日和重大时事关头通过应景式创作,及时快速地呈现作品,展示一种强烈的立场态度和情感倾向,以感情的宣泄与表达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价值观和国家观。新疆地处边陲,民族众多,地域上的边缘性和种族上的多元性使得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叙事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引导,而中华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自发形成的,包含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朴素情感。体察感悟其文化意义,能引起人们对真善美的普遍共鸣,在共同的文化感情下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在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期间,应景式地开展粽子、月饼等具有节日象征意义的手工黏土的制作与培训,借助节目的喜庆氛围更易于引导群众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意义。参与制作的群众还可以把作品送给身边的人,能更好地营造共度佳节的心理氛围和社会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接受与认同。自“文化润疆”方略实施以来,伊犁州文化馆每年春节开展生肖系列的手工黏土的创制展览活动,以每年一个主题宣传中国的生肖文化,得到了当地各族群众的喜爱,现已发展成为伊犁州文化馆的品牌活动。

应景式创作还可以社会热点事件中发挥文化传递和立场表达的作用,为群众正向感情的宣泄提供一个文化的出口,加强基层群众的爱国爱党的心理自觉。2021年,面对西方势力不断炒作新疆棉花的社会事件,伊犁州文化馆通过黏土培训班,指导学员创作以棉花为形象的手工黏土作品。学员们通过自己的精巧构思,创作出大量形象生动、内涵深刻的新疆棉作品,从自己的思想角度表达对新疆棉花的关切与支持,展现了新疆人民在这一国际事件中的鲜明立场,有力地回击了西方社会的恶劣行径。北京冬奥期间,冰墩墩成为具有爱国意义的网红产品,受到全国人民的追捧。面对一墩难求的情况,伊犁州文化馆开展了冰墩墩的手工黏土制作培训,通过群众的参与制作和作品的社会赠送,使广大群众的爱国热情得到了很好的释放和表达。

二、在群众文化工作中开展手工黏土的可行性

作为一种新型的手工形式,当前黏土只在小学课堂和手工圈内流行,相对于广大的群众市场而言,手工黏土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并且其本身的特点,也为它在繁荣群众文化、实施文化润疆发挥巨大作用提供了可能。

(一)门槛低,上手快,易于被广大群众接受与传播

泥塑是起源于民间的艺术,本身就是人民群众表达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对作品的标准没有固定的刻度,呈现出来的作品可精可粗,可雅可俗,几乎所有有兴趣的人都可以创作自己的作品。而超轻黏土优良的可塑性和黏结性更是大大延伸了泥塑的创作广度和空间,使创作出来的作品更具可观性和艺术品质。从伊犁州文化馆的教学实践效果来看,没有基础的小学生在半天的课程内就可以创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而成人也可以短期地培训后基本掌握黏土的创作原理和技巧,达到“登堂”的效果。同时,一般的黏土作品可以短时间内制作完成,这种即时的反馈性可以给创作者极大的成就感,为他们深入地学习提供持续的动力。因此,相比于书法、绘画的长期时间投入,现代手工黏土更易为广大群众接受。

(二)材料丰富,易获取,创作受场地的限制小

当前手工黏土的材料主要是超轻黏土和软陶泥。这两种材料均可以在网上轻易买到,并且价格不高。以在淘宝网搜索为例,一般超轻黏土的均价在1公斤200元左右,软陶泥则为1公斤10元左右,不会对制作者在经济上产生压力。黏土作品一般尺寸不大,借助工具不多,因此对场地的要求不高,一般在家庭住处都可以开展创作。能很好地适应基层群众开展业余文化生活的需要。

(三)贴合新疆基层群众生活情趣,满足少数民族装饰家庭的需要

新疆各族群众能歌善舞,热爱生活,尤其喜爱浓烈的色彩艺术,不管是在城市还是乡村,用花草摆件装饰家庭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中常以各类繁多的玻璃器皿、高档假花进行装点,一般家庭多用简单易得的摆件。在群众中间进行简单易行的手工黏土推广,可以很好地满足尤其是乡村一般家庭对装饰、美化生活的需要,易于为广大群众喜爱和接受。同时,手工黏土的低门槛,也可以激发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乡村家庭妇女与孩子们一起制作,进一步培养亲子关系,丰富业余文化生活。

(四)创作提升的空间大,层次多,可以适合不同阶层的要求

手工黏土入门容易,上手快,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种简单低端的手工技艺,而是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的新型艺术形式。一般的爱好者可以把其作为自己的业余兴趣和沟通交流的渠道,深入探究的人也可以在其中打造出艺术的新天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随着制作技艺的提升和创新理念的发展,当前手工黏土的创作高度不断提高。一些民间黏土工艺师创作的精品,意境高雅,美轮美奂,受到众多喜爱者的追捧。从国内当前黏土手工圈的创作趋势来看,黏土创作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可能。刚入门者可以超轻黏土为材料,创作一些朴素可爱、寓巧于拙的作品,来展现自己的兴趣。随着对技艺领悟层次的提高,制作者可以根据自己对一个文化意象的理解来创作出原来没有艺术作品,把制作上升到艺术的境界,创新出许多更加唯美、传神、生动的文化作品。从手工黏土的整体发展前景上来进行考察,不仅可以释放兴趣、陶冶情操,还可以在创作中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人文关怀,不同层次的创作者都可以在其中收获成就。

(五)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助力旅游发展

当前,随着手工黏土制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创作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端手工黏土和软陶作品已在网上形成一定市场。以黏土手工成品、软陶定制等为关键词在淘宝网进行搜索,各类黏土、软陶作品琳琅满目,售价从几元到几千元不等。从店铺的点击收藏量来看,以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人偶、二次元动漫人物造型和国风古装人物造型为多。对比日韩手办市场的红火,我国的手工黏土市场还有很大的扩展空间。因此,在群众中积极开展手工黏土的培训,可以发掘、培育一批有天赋和潜力的民间工艺师,结合当前新疆旅游开发战略,把具有新疆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象制作成文创产品,如把昭苏的天马制作成小摆件、把那拉提草原景象加入磁铁制作为冰箱贴等,在为外地游客提供丰富旅游产品的同时,也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实现文化艺术的市场经济转化,助力旅游发展。在这方面,伊犁州文化馆手工工作者的黏土作品在近两年的伊犁州政府举办的“伊犁礼物”征集大赛中屡获奖项,并被旅游公司买断版权、开发为文创产品并投放市场,已成为手工黏土经济效益的生动案例。

结语

手工黏土作为一种新型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其出色的文化表现力和便捷的可操作性,很好地契合了“文化润疆”方略中润泽机制的内在要求,为“文化润疆”精神的贯彻实施提供了一条可供操作的实践路径。在新时期积极推进治疆方略的时代背景下,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馆站为支撑,积极开展手工黏土文化的推广普及,不仅可以促进群众文化繁荣与文化润疆的更好结合,还可以进一步探索“文化润疆”润泽机制的完善和发展,使中华文化在新疆大地春风化雨、润物润心,在构建各族群众共同的精神家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伊犁州黏土文化馆
安全无毒版史莱姆水黏土这样做!
作品赏析(6)
太阳第一家
作品赏析(6)
作品赏析(2)
报纸“黏土”等
物品要放好
伊犁州纤检所严查“黑心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