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写生中融合地理研学的设计实践*
——以江门开平为例

2022-09-29 09:23黎妍影李文翎
地理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碉楼研学风景

黎妍影,李文翎

(1.广州市美术中学,广州 510055;2.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广州 510006)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艺术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除了增建美术特色学校外,众多普通高中也开始设立美术班,参加美术高考的人数在逐年攀升。美术生在课程设置、学习任务等方面的要求与普通高中生不同。尤其在课程设置上,野外风景写生是美术生的必修课程,且持续时间较长,这必将大大压缩美术生文化课的学习时间,若要再专门安排研学旅行将非常困难。

研学旅行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在美术写生过程中开展研学,在研学中融入文化课的学习,那将会是“三赢”。因此,广州市美术中学从美术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尝试探究在美术写生课程中开展地理研学的模式,构建以美术写生为主导、融合地理研学的田野学习模式。

一、美术与地理互为审美基础

美术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现象,早在古罗马时期普林尼的著作《Natural History》中就引发了美术与地域的争论[1]。17世纪,学者们纷纷采用普林尼的观点来表达艺术地方性和区域性的差异,从而也促使学者们在艺术讨论中运用地理学来论证不同地方和区域对艺术的影响及产生的差异,使地理与艺术产生因果关系。随着艺术与地理的相互影响,20世纪20年代德国地理学家雨果·哈辛格尔创造了“艺术地理学”一词,把艺术与地理联系起来研究[2]。

美术学者关注地域美术的研究,地理学者也关注美术文化与地方文化之间的碰撞,以及美术文化与自然的关系。如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的刘海涛认为地理环境对美术风格有决定性的影响[3]。北京师范大学的周尚意教授认为美术地理的研究,应该着重在艺术内容、艺术品用材等方面,同时提出地理学者应向艺术学者学习,了解艺术的本质、形式和演变等,才能更好地认知艺术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理解艺术与区域其他要素的关系[4]。美术与地理在互相借鉴中互通有无,促进艺术地理学的发展。

美术与地理还在地理图的绘制应用和地理审美教育上进行讨论。在科技落后时期,地理图的制作离不开美术绘画。如在《中国地图学史》一书中提到:元代的《郑和航海图》是仿照山水名画《长江万里图》绘制的[5]。而在地理摄影已经非常发达的今天,地理素描依然是地理野外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陈计兵指出,相较于摄影而言,地理素描图需要绘制者对地理景象进行视觉翻译,再转绘到画纸上,这使图像中的地理特征更为鲜明和突出,更容易把握地理规律[6]。这说明地理图的制作借助了美术技法,在地理的教育教学中,美术的绘图和审美教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风景写生中开展地理研学的可行性

首先,田野教育对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效果明显[7]。风景写生是高中美术生的户外实践课程,也是一门必修课程,而学生笔下的绿树、水稻、河流、池塘等乡野景观和村落、民居及生产生活景象,往往展示的就是一幅幅鲜活的区域地理画面。

其次,地理与风景写生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写生需要训练观察地方场景的能力,这有利于强化区域认知和培养地理实践力;另一方面,地理环境决定写生内容,地理学科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感知自然、理解自然的能力,从而把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提高学生艺术创造力。

再次,美术生由于在美术专业学习上需要花费较多的学习时间,导致与普通高中生存在较大文化科学知识基础上的差异。因此,如果在美术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融入文化课的学习,对于美术生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那将事半功倍。同时,因长期写生任务的需要,美术生具有较丰富的田野学习经验,这有利于户外地理研学的顺利开展。

因此,在风景写生中开展地理研学是可行的,对于美术学科与文化课程的学习也是双赢的。

三、与风景写生融合的地理研学内容选取与设计

广州市美术中学高三年级的学生每年都会在江门开平开展色彩风景写生课程。开平的碉楼与村落,是目前广东省内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该地保留了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是风景写生的理想基地,而这些地方特色也正是典型的地理研学资源。

1.风景写生与地理研学的融合关系

风景写生与地理研学两门课程虽然在学科归属、课程性质方面完全不同,但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有许多共通之处(表1),两门课程都存在对环境观察并表达认识、观点与看法的部分,形成正确的自然观、人地观与审美态度,培养实践能力。

表1 风景写生与地理研学课程设计比较

因此,依托风景写生课程在开平市开展风景写生计划,进行相应的地理研学任务设计。

2.地理研学目标的设计

根据写生地开平市的地理环境,结合地理课标,确定本次研学涉及水文、植被、农业、人口迁移与地域文化这五个方面(表2)。

表2 开平地理研学主题及对应课程标准

结合具体写生地点,制定中股村水稻种植考察和三门里村碉楼文化考察两个方面的研学目标。

(1)“中股村水稻种植”地理研学目标

①通过实地考察,能够综合分析中股村水稻种植的区位因素,理解区域内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等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从而建立地理农业区域发展的知识体系。②调查中股村除了水稻种植,还有哪些生产方式,以及不同生产方式有何时空分布特征。③学会使用文献搜索认知中股村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能够理解和评价中股村的发展现状,提出新农村发展措施,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社会责任感。④通过对中股村水稻田的考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能够辩证看待人类活动与水稻种植业发展的关系,从而理解因地制宜理念,学会尊重自然规律,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2)“三门里村碉楼文化”地理研学目标

①通过实地考察与调查,能够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综合分析影响三门里村碉楼建造的因素,并能从时空的角度分析三门里村碉楼建筑的发展,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②学会在社会调查中收集三门里村的人口信息,能够发现和提出农村人口存在的问题,主动与他人合作分析并解决问题。③学会使用正确的方法获取三门里村的有效地理信息,能够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到三门里村的复杂性、差异性和共同性,并能从地理和美术双视角理解三门里村碉楼建筑的特点,由此陶冶情操,形成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④通过对三门里村碉楼的实地考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对建筑、聚落、地域文化的影响,理解碉楼文化反映的历史价值,据此分析评价现实人地关系问题,关注人地和谐发展的措施与政策。

3.地理研学内容的选取

在风景写生中开展地理研学,研学内容必须建立在风景写生课程安排的基础上,具体安排如表3所示。

表3 风景写生课程安排与地理研学内容安排表

四、与风景写生融合的地理研学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参与地理研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达成研学目标,完成研学任务。中股村和三门里村的地理研学时间均为三天,两个研学任务的设计不同,但采用的是相同的研学思路。

1.阶段一:学习区域特色,发现问题

参观学习是一种验证式学习,往往用于研学的第一步。对于文化课基础知识较薄弱的美术生而言,先学后研,对研学地点进行一次全面的考察学习,有助于学生对研学区域的整体把握,更容易了解区域地理特点,发现区域存在的地理问题。因此在教师带领下开展实地考察,让学生得以“真”认识、“真”感受,以便于发现“真”问题。

中股村和三门里村的村落格局相似,村的四周由池塘和稻田围绕,中间是紧密的居民楼,但三者研学的对象有所不同,中股村侧重自然环境与生活生产,而三门里村侧重碉楼建筑与人地关系。通过第一天的考察,学生可以提出一些较有探究价值的地理问题,如“水稻种植是劳动密集型农业,但中股村人口很少且以老年人口居多,如何进行水稻种植?”“中股村整体以水稻种植为主,但水稻生长周期慢,收益不高,村民还有其他收入吗?”“三门里村的民居楼之间十分拥挤,为什么建造时不适当拉开距离便于采光?”“三门里村作为碉楼景点之一,如何实现旅游效益?”……

2.阶段二:分组实地调研,分析问题

研是研学旅行的核心。分组的目的就是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机会,围绕发现的问题,通过调查与查找资料来解决问题,并掌握分析方法。

例如,针对中股村缺乏青壮年劳动力,与书本中“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的说法不相符的问题,学生先对村内的水稻田进行了实地考察,对村内水稻田的耕作面积有一定的了解。随后在村委娱乐区采访老人,了解到本村水稻田均已出租给某水稻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专业化、机械化的生产方式能产生高效益,村委通过分红的方式向村民发放租金收入。此外,大多数青壮年到城市就业,也能增加收入。这种模式既解决了荒地无人耕种的困境,也实现了水稻的专业化、机械化生产,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3.阶段三:分享交流汇报,产出成果

总结汇报是学习收获的展现。蹲点写生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有更多深入了解与接触研学区域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师生间沟通与交流的机会。此次田野学习以美术写生为主、地理研学为辅,因此研学不适合占用过多时间,研学汇报则改为田间的研学分享和展示,要求学生将构建好的地理逻辑直接通过语言表达,也训练了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因为一些地理研学任务与风景写生任务可以重叠,因此,研学成果除提交研学小论文外,也可以由图画、照片、手绘地图等代替。形式多样的作业能反映出学生在研学中不同程度的收获。

五、实践效果与反思

1.体现较强的学习迁移与沟通合作能力

研学过程中发现,学生能将“地理2”中所学的产业区位因素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能较好地解释中股村水稻种植业形成的区位因素;能从自然和人文双角度解释三门里村碉楼的选址原因。在写生任务较为繁重的情况下,还能够开展小组分工与合作,较好地完成农村生产状况调查、人口与华侨历史调查等研学任务,展现出较强的行动力和合作意识。

2.能够发现新的地理问题并展开调查

学生能发现更多的新问题。如学生对绘图作品《窗户》(图1)的解释为“碉楼的窗户距离地面较高,且比普通民居的要小并安装了铁栅栏,这是因为窗户除了要坚固之外,还要经得起破坏”,这与碉楼建造的主要目的以及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相吻合。还有摄影作品《排水》(图2),学生拍摄到水稻田在排水,经过访问调查得知,因为大雨使稻田水位上涨,需要及时排水以保证水稻根部正常的光合作用,指出水稻种植与水源、光照及热量等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

图1 学生绘图作品:窗户

图2 学生摄影作品:排水

3.能够发挥美术生特长展示地理研学成果

学生能够将实地考察所获得的信息与卫星图片信息相结合,利用自身的绘画优势,绘制三门里村村落格局与碉楼分布图(图3),展现了学生较强的空间思维与地图表达能力。

图3 学生绘图作品:三门里村落格局与碉楼分布

4.文字表达与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有待提高

学生提交的研学小论文不多且质量不高,通常只能简单叙述研学过程和结果,未能展开探究式的论述。这反映出美术生的文字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如空间结构和空间思维能力,也说明要加强学生文字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5.地理与美术的跨学科融合可以事半功倍

从本次学生的田野学习作业可见,在风景写生中出现了许多地理要素,学生将观察到的地理现象表达在美术作品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设计灵感,体现了学生对地理的关注以及地理学习兴趣的形成。同时,在地理研学中还看到学生善于发挥美术生的特长来增强地理表达,除了地图类作品做得更加精致外,还从审美的视角更加关注人地关系的问题,从而更加全面地增强了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可见,在风景写生中融合地理研学不仅是可行的,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与合作。

猜你喜欢
碉楼研学风景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中江有碉楼精巧神奇名邓氏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GHOSTS OF GUANLAN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不可错过的绝美风景
赞马关石垭口碉楼
随手一画就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