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企业内检员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2-09-29 01:38臧宏伟
农学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绿色食品培训工作

丁 锁,臧宏伟

(1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烟台 264001;2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烟台 265500)

0 引言

绿色食品是中国安全优质农产品的精品品牌和政府主导的公共品牌[1-4],绿色食品的健康有序发展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持续发展、保障人民饮食安全、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5-11]。与之相对应的是,绿色食品企业内检员作为绿色食品质量的第一把关人,在保障绿色食品产品质量、维护绿色食品品牌形象、促进绿色食品事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经日益成为绿色食品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本研究在对全国绿色食品企业内检员队伍建设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绿色食品企业内检员队伍建设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

1 绿色食品企业内检员队伍建设成效

1.1 队伍规模稳步扩大

2010 年3 月,随着《绿色食品内部检查员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绿色食品企业内部检查员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绿色食品企业内检员数量稳步增加。2010 年,全国绿色食品企业内检员数量超过了5000人,2013 年突破10000 人,2015 年突破15000 人。到2020年年底,全国有效用标绿色食品单位达到1.93万家,注册在案的绿色食品企业内检员超过了60000人,实现了绿色食品企业全覆盖。

1.2 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是年龄结构趋于均衡。内检员年龄分布情况如表1,30 岁以下的人员占22.7%,30~40 岁之间的占28.3%,40~50 岁之间占36.2%,50 岁以上的占12.8%,形成了合理的老中青年龄梯次结构。二是学历结构明显改善。内检员学历分布情况如表2,高中及以下人员占25.6%,大学专科人员占47.5%,大学本科人员占24.7%,研究生人员占2.2%,受过高等教育的内检员占比较高,达到了74.4%。三是职务结构更加合理。内检员由基层职员担任的占27.5%,由中层及以上级别管理人员担任的占到了72.5%,越来越多的内检员由管理层人员担任,有助于内检员所任职务与其岗位、职责的合理匹配。

表1 内检员年龄分布情况

表2 内检员学历分布情况

1.3 履职能力和工作实效不断提升

内检员制度实施以来,内检员积极履职尽责,在工作中既当绿色食品标准实施的运动员,又当绿色食品标准与管理制度宣贯的教练员和绿色食品企业内部监督的裁判员,发挥了“千条线一根针”的作用,有效解决了绿色食品监管体系中生产企业缺位的问题,有力保证了绿色食品标准体系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2010年以来,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8.5%以上,有效确保了绿色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稳定。

2 绿色食品企业内检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2.1 内检员流动性较大

调研发现,绿色食品企业普遍反映内检员的流动性较大、更换较为频繁,给企业的生产管理造成了影响。调查数据显示,任职3~6 年的内检员占22.9%,任职6年以上的内检员仅占17.6%,任职不足3年的内检员占到了59.5%;内检员制度实施了8 年多,内检员仍以“新人”居多。究其原因,一方面,绿色食品企业主要是初级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数企业因自身规模小、生产技术要求不高等因素,普遍对人才缺乏足够的尊重和使用意识,内检员在企业得不到足够重视;另一方面,部分内检员在心理上认为是在给企业打工,企业也本着行就用,不行就换的原则,很难让内检员把工作当成事业来看待,双方难以建立长期的工作关系,从而影响了内检员队伍的稳定性。

2.2 制约内检员履职的因素依然突出

一是企业支持力度不够。部分企业对内检员岗位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内检员的意见和建议不能给予充分的支持,直接影响了内检员履职效果。二是内检员承担职责过多,工作难以兼顾。绝大多数内检员都是由企业相关人员兼任,除了做好自己原有的岗位职责外还要参与绿色食品认证材料整理、标准宣贯、知识培训、投入品使用监督、生产记录检查等工作,由于其工作职责过多,难以兼顾好绿色食品的各项工作。三是岗位管理权限不足。绿色食品生产涉及投入品、生产加工、产品包装、仓储等多个部门和环节,但是内检员往往没有被赋予与其岗位职责相对应的管理权限,在履职时仅对自己所在的部门有话语权,对于跨部门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决定权,其职责履行受到了很大限制。

2.3 工作缺乏量化考核与激励机制

目前,内检员工作考核制度和奖惩机制尚未形成,多数企业未将内检员的工作质量和履职成效与奖惩、职务晋升及工资收入等挂钩,工作机构也未把内检员的工作质量和履职成效列入企业年检、抽检、续展等工作的考核内容。企业和工作机构对内检员的工作缺乏具体的评价指标和标准,致使干的好得不到肯定和奖励,干的不好也未受到应有的惩戒,“干好干坏一个样”,严重影响了内检员尽责履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2]。

2.4 工作机构管理服务尚不到位

目前,绿色食品工作机构不健全、工作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13-14],仍有不少市、县没有成立专门的绿色食品工作机构,也未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检员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对内检员的管理服务上,工作机构往往仅局限于培训和注册事项,在对内检员能力提升、工作诉求、工作交流以及履职效果等事项缺少主动服务意识,工作中指令多于倾听,造成了内检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与工作机构的沟通、配合不到位。

3 提升内检员队伍建设的对策措施

3.1 正确把握内检员职能定位

一是企业要重视内检员的设置工作,通过建立有效的制度,对内检员定岗定责,既要保障内检员履行全程参与绿色食品生产过程管理的职责,又要预防出现内检员由于兼职过多,工作任务繁重无法尽责履职的情形。二是企业要提高内检员在企业内的任职级别和在企业的话语权[15],提升内检员在企业中的地位[16];给予内检员相匹配的“质量管理决定权”,确保内检员有充分的工作权限。三是要解决好内检员的薪酬待遇问题。内检员是一个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岗位,薪酬待遇要与其工作技能、工作量和工作成效紧密挂钩,充分调动内检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内检员这个岗位真正能招得到人、留得住人。

3.2 逐步完善内检员注册管理

一是提高内检员初次注册条件,将内检员的学历要求逐步提高至大专及以上,同时要求在质量管理或生产技术方面具有一定工作经验,让更多懂技术、会管理的人员担任内检员。二是抓好抓实内检员年度注册,建立内检员年度工作报告和年度继续教育工作制度,将年度注册同内检员年度工作报告和继续教育证书挂钩,以此促进内检员尽责履职,杜绝内检员岗位有名无实。三是,建立并落实离职内检员和不合格内检员的退出机制,加强内检员的动态管理,不断净化内检员队伍。

3.3 切实加强内检员培训教育

一是创新培训模式。从课堂教学扩展到观摩教学和案例研讨,组织内检员到企业现场观摩监管工作过程,从直观上加深对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和履职标准的认识,提高内检员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建立内检员交流培训模式,通过地区间、企业间的交流,促进内检员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提高履职能力。二是拓宽培训渠道。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技术,建立完善网络教育平台,推动培训由集中面授的单一形式向网络化、多元化培训方式转变。三是注重培训实效。根据种植、养殖、加工等不同认证类型,从认证流程、标准体系、法律法规到监管制度、风险预警等内容进行梳理,形成内容完整、针对性强的内检员培训手册和培训实施方案。不断完善培训考核办法,增强培训考核内容的实用性,强化培训效果,切实提升内检员的业务素养和履职能力。

3.4 建立健全内检员奖惩激励机制

一是建立科学可行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应坚持“强监管、严标准、保质量、降风险”这一中心主线,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落实内检员履职与企业年检同步考核、一体评价制度,建立“考核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递、激励层层连接”的考核工作体系,确保考核工作的有效推行和规范运作,正确发挥考核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二是严格落实奖惩制度。坚持奖优罚劣、奖罚并重,根据考核结果对工作突出、考核优秀的内检员给予精神、物质奖励,对履职不力、考核不合格的内检员给予通报批评,形成激励先进、鞭策落后的鲜明导向。三是探索建立内检员履职负面行为记录制度。对内检员在履职过程中发生的弄虚作假、违法违规等不良行为记录在案,严重者取消其内检员资格,并在一定年限内或永久性地拒绝其内检员注册申请,形成从严监管态势。

3.5 逐步理顺内检员管理服务体制

一是构建部、省、市、县贯通的绿色食品内检员管理机制,明确各级工作机构的职能职责,逐步理顺自上而下的工作体制,使各级工作机构在内检员管理方面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二是发挥好省级工作机构的协调保障作用,支持鼓励省级工作机构把内检员队伍的培育和发展工作纳入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制定区域性配套奖励机制,激发内检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绿色食品企业对内检员工作的重视。三是调动市县工作机构积极性和主动性。市县工作机构作为与企业及内检员工作交流的一线,对内检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应让市县工作机构更多地参与到内检员的服务管理上来,并给予他们一定的经费支持,充分调动市县工作机构在内检员培训管理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7],架设起工作机构与企业、内检员之间的沟通桥梁,保持信息传递的畅通,保障绿色食品制度和标准的落地执行。

4 结语

内检员岗位的设立是绿色食品企业质量管控的内在需求,也是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及体系运行的必然结果。随着绿色食品行业的不断发展,对绿色食品内检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应着眼于绿色食品证后监管的长效机制,加快完善顶层设计,从制度上进一步规范和强化绿色食品企业内检员管理,并充分调动工作机构、绿色食品企业和内检员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形成工作合力,从源头上管控和疏导绿色食品认证风险,切实推进绿色食品事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绿色食品培训工作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系列报道(七)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什么是绿色食品
不工作,爽飞了?
我国撤销392个绿色食品产品标志使用权
选工作
绿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