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为乡村振兴插上翅膀

2022-10-09 08:39路明张洁文
北京支部生活 2022年9期
关键词:盒马小院有机

文◎路明 张洁文

在“大桃之乡”平谷区,22万亩桃园的大桃渐次成熟,进入采摘期。

其中,有一小片果园与众不同——酷似“小坦克”的自动驾驶喷雾机穿梭桃园作业;“机械果农”搬运采摘;卫星遥感、传感器监控,实现了土壤、水肥、果树长势等实时监测管理和果品全程溯源管理……

这里就是峪口镇的“未来果园”。多达28种科技手段正应用在有机大桃种植基地里。

党建引领壮大集体经济

8月4日上午,峪口镇西营村500亩有机大桃种植基地里,桃农孙淑凤顾不得暑热,正在将刚下树的新品种大桃装车,准备送往市场。一个月前,北京首个“盒马村”落地峪口镇西营村。作为北京盒马超市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西营村的有机大桃得以走进盒马门店,走进更多家庭。“今年晚桃下树的时候,一个桃子卖四五元顾客都不一定抢得到。”孙大姐脸上掩不住笑意。

西营村村民大多以种植大桃为生。曾经的一家一户粗放式种植,让桃农辛苦劳作一年仅够一家老小的生活开销。2015年,村“两委”探索实行土地集体流转和股份合作经营方式,采用“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三位一体”经营机制,以每亩3-4万元的价格将农民手中的土地陆续流转到村集体中,让村民参与管理、分红,提高村民个人收入。“我们锚定种植有机桃这个目标。为涵养土壤,村里采用林下油菜花、大豆等豆科作物轮作方式,碾碎后直接填埋,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这样种植的大桃,个头儿不一定是最大的,但桃味儿、甜度和口感一定是数一数二的。”西营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王忠说。好桃自然能卖出好价,2021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7万元。

2019年,村里大桃成功申报有机桃后,村里与盒马鲜生平台建立合作关系,桃子的销路也不用发愁了。今年6月的一场冰雹过后,盒马鲜生还专门推出“雹伤桃”优惠出售,挽回果农的部分损失。

现在,西营村、东樊各庄村推动土地集约化经营,成为以大桃种植为主,樱桃、苹果、梨等多种有机水果种植的农业产业强村。

科技助力走好共享之路

在西樊各庄村,有一个占地200亩的科技小院。8月的一天,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王冲正在和小院的现任“院长”、研究生杨茜一起在智慧大田里观察监测设施的运转情况。“白天下地干农活儿,晚上查文献写总结,感觉自己像个有文化的庄稼人。”杨茜感慨自己的驻村生活。

科技小院也逐渐改变着村里作物的种植方式。2020年7月,田里10亩油葵花开得绚烂。村民发现花瓣上有虫子,想要打药,被杨茜和同学及时制止了。“在我们看来,这些虫害在可控范围内。当时正值授粉期,如果打药,蜜蜂都死了,会影响授粉,后续很可能结不出籽。”当年7月,油菜籽获得了大丰收,村民越来越信任年轻的“院长”。

除了创办科技小院,西樊各庄村“两委”还以生态资源对接科技资源,通过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建立了“农业科技展示馆”和“智慧农庄”等,让西樊各庄村成为现代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前沿阵地。

“2021年,农民平均年增收3245元,农民依靠我们对接的科技力量富了起来。”西樊各庄村党总支书记刘京伟说。2021年,西樊各庄村被推介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1. 村民和科技小院学生们在西樊各庄“未来农庄”收获油葵

提升品质打造峪口样板

在西营村村委会大院前,清清的河水碧波荡漾。一到夏天,莲叶接天,荷花映日,鱼儿嬉戏,重现了乐府诗里“鱼戏莲叶间”的美丽场景。然而,一年前,这里还是一条无人治理的污水沟。西营村“两委”引导党员下沉“微网格”,用3个月时间进行环境整治,现在全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管、自己爱、自己护。峪口镇党委强化党建引领,党员、村民代表、乡贤等带头,以“微网格”包片包户方式大力宣传发动,引导群众树立家园意识,投身家乡建设,实现物质与精神双富足。2021年,峪口镇成功创建“首都文明村镇”,坨头寺、大官庄、小官庄等6个村被评选为“首都文明村”。

2. 科技小院的研究生们从田间地头忙碌归来

现在,峪口镇坚持打造有内涵、有品质、有温度的农业中关村,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将建立峪口农业领军品牌,在全域高质量发展中打造乡村振兴的峪口样板。”峪口镇党委书记,农业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任海军说。

猜你喜欢
盒马小院有机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有机旱作落地生根 实用技术推广见效
走出温室的盒马,品质屡屡“破防”
热闹的小院
盒马欲走出“一亩三分地”
盒马开启新玩法
久别夜归
喝有机
方方正正的“小院”
春到小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