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酮可可碱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2022-10-09 08:16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17期
关键词:血清神经差异

冯 毅

(重庆市梁平区中医医院,重庆 4052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是由患者遭受长时间的高糖刺激,从而引发微血管病变,导致神经纤维营养状况出现异常,进而产生退行性病变及脱髓鞘改变引起的[1]。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采用控制血糖、血脂及改善微循环功能等方法对此病患者进行治疗,但临床疗效一般[2]。研究发现,糖脂代谢的长期异常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密切相关。相关的研究指出,甲钴胺和己酮可可碱能够对糖脂代谢进行调节[3]。本文对我院在2019 年9 月至2021 年3 月期间收治的100 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旨在探讨用己酮可可碱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9 年9 月至2021 年3 月期间收治的100 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纳入标准是:1)临床资料完整;2)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其排除标准是:1)合并有坏疽;2)合并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3)近期内接受过其他治疗。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控制血压、血脂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对照组患者采用甲钴胺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采用甲钴胺联合己酮可可碱进行治疗。甲钴胺〔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0865,生产厂家: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的用法是:口服,每次0.5 mg,每天3 次。己酮可可碱(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0254,生产厂家:酒泉大得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用法是:口服,每次400 mg,每天3 次。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 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胫后神经、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纤维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纤维传导速度(SCV);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 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²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胫后神经、腓总神经、正中神经MCV 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胫后神经、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MCV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胫后神经、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MCV 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胫后神经、腓总神经、正中神经MCV 的比较(m/s,± 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胫后神经、腓总神经、正中神经MCV 的比较(m/s,± s)

组别 胫后神经 腓总神经 正中神经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50) 35.26±3.31 41.81±3.13 36.38±3.40 42.65±4.53 51.11±3.87 57.53±3.14对照组(n=50) 35.36±3.33 37.78±2.52 36.29±3.77 38.78±3.04 51.06±4.51 52.84±3.35 t 值 0.151 7.092 0.125 5.016 0.059 7.223 P 值 0.881 0.000 0.901 0.000 0.953 0.000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胫后神经、腓总神经、正中神经SCV 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胫后神经、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SCV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胫后神经、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SCV 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胫后神经、腓总神经、正中神经SCV 的比较(m/s,± 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胫后神经、腓总神经、正中神经SCV 的比较(m/s,± s)

组别 胫后神经 腓总神经 正中神经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50) 27.60±4.36 34.34±4.69 38.13±2.27 44.45±2.67 40.47±2.21 46.85±2.02对照组(n=50) 27.73±4.68 30.77±2.56 38.26±2.59 40.77±2.52 40.23±2.19 42.81±2.03 t 值 0.144 4.724 0.267 7.088 0.545 9.975 P 值 0.886 0.000 0.790 0.000 0.587 0.000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 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RP 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RP 的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 水平的比较(mg/L,± 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 水平的比较(mg/L,± s)

组别 CRP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50) 19.45±1.87 9.81±1.01对照组(n=50) 18.99±2.03 16.82±1.67 t 值 1.178 25.398 P 值 0.242 0.000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病情持续发展可引起坏疽等情况,从而可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4]。此病的致病因素比较复杂,可引起氧化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5]。甲钴胺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能够促进核酸、蛋白质及脂肪的代谢,修复神经损伤,同时还能够使神经传导功能得以改善[6-7]。己酮可可碱能够对环磷酸腺苷转变为AMP 的过程进行阻断,从而可起到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8-9]。有研究表明,己酮可可碱可改善高凝状态[10]。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胫后神经、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MCV、SCV、血清CRP 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胫后神经、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MCV、SCV 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血清CRP 的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甲钴胺联合己酮可可碱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升其周围神经的传导速度,改善其血清CRP 的水平。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血清神经差异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血清4型Ⅰ群禽腺病毒 Hexon、FierⅠ、FiberⅡ基因的原核表达
幽门螺菌感染胃炎患者血清miR-155表达与IL-6表达的相关性
“神经”语录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跟踪导练(三)(2)
“神经”病友
血清HBV—DNA与HBV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