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高校体育课程师生互动对课程满意度影响及对策研究

2022-10-10 09:08信雯燕刘美麟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25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问卷师生关系

信雯燕 刘美麟

(天津农学院 天津 300392)

高校体育课程师生互动作为教学范式创新的重要载体,将课程整体性与学生内在提升有机融合,将情感态度与价值传播有效联结,使得学生精神与身体健康相辅相成。嵌入式理念下,师生互动能引导学生探索体育奥秘。师生互动超越单纯课程学习互动层面,逐步延伸至课堂外与社会上人际交往互动。教师采取多种方式,实现训练主客体交融效果,促使高校体育课程文化张力在显性知识技能与隐性道德规范、价值引领支撑下熠熠生辉,高校学生身体素质、共情能力、情感理解、学习动机、意志力、可塑性等自我收获感知也得到显著提升,互动感知、关系感知、学习与发展支持感知、收获感知的师生互动满意度指标作用得到彰显。在今后教学实践中,要深入探索高校体育课程师生互动多元载体,丰富高校体育课程师生互动底蕴。该文旨在探索师生互动感知、关系质量、学生自我收获感、学习发展支持感与课程满意度的结构范式与影响程度,分析师生正式互动与非正式互动之间的因果关系特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用调查问卷形式对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问卷的编制参考了之前学者关于该问题问卷体例思路。同时,结合了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现实情况,以天津市XX 大学为调查重点。该研究调查人数480 人,其中,高校学生316名,高校教师116名,专家学者48名,问卷回收有效样本474份。

1.2 研究方法

该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调研问卷的内容设计应遵循能够实现调研目的的需要,同时还应满足被调研者能够充分理解和作答的需要。此次调研的内容主要涉及该区域的基本情况、人才情况、参与者对于师生互动影响满意度的了解程度,以及高校学生师生互动影响满意度约束条件、主要障碍等。各个维度按照李克特五分制计分,对于回收的问卷进行基本的整理后,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工具对问卷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

1.3 结构变量与测量

第一,师生互动感知是通过语言或行为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感知。与该研究相关的互动感知主要包括互动频率与数量感知、师生互动水平感知两方面。主要是对教师和辅导员进行测量,讨论职业计划、人生观的频率与水平。测量变量得分越高,师生互动频率越大。提出假设,H1:互动感知对学习与发展支持感知正向影响;H2:互动感知对师生关系感知正向影响;H3:互动感知对自我收获感知正向影响;H4:互动感知对课程满意度正向影响。

第二,师生关系感知是学生对于体育教师和辅导员的感知。提出假设,H6:师生关系对学习与发展支持感知正向影响;H7:师生关系对课程满意度正向影响;H8:师生关系对自我收获感知正向影响。

第三,学生学习与发展支持感知。主要是师生互动过程中存在的咨询、指导、辅导、支持与服务等情况感知。提出假设,H5:学习与发展支持感知对自我收获感知正向影响。

第四,学生自我收获感知。主要是学生师生互动对于学生三观形成、未来发展规划、价值观与批判思维形成的影响。提出假设,H9:学生自我收获感知对课程满意度正向影响。

第五,课程满意度。主要是学生对于学风、氛围、课程质量、学术经历、整体收获等方面的满意程度。

1.4 理论模型

基于上述分析,该研究提出了大思政视域下天津高校体育课程师生互动对课程满意度的影响模型。其中,互动感知包括频率和水平2个层面;学习与发展支持感知是中介变量,是自我收获与满意度共同作用之后的产物;自我收获与满意度是因果关系。

2 结果与分析

调查显示,师生互动感知对于学习与发展支持感知、自我收获感知、师生关系感知和满意度感知效应分别为0.237、0.202、0.340、0.134,呈现出前者越高,后者越好的趋势,前者对于后者具有显著正相关效应。研究表明,高频次、高水平互动能够促进学习与发展,强化自我收获,提升师生关系与满意度。其中,师生关系感知对于体育课程满意度效应为0.432,位于直接影响类因素首位。师生关系越好,课程满意度越高,越被学生认可。调查显示,从师生互动影响满意度理论上看,高校学生师生互动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有69.04%的受访者能够达到较为理解的程度。参与能力和整体提升的能力并不出众,实践结合的层次并不是很完善,仅有21.71%的受访者是非常了解的。从理论实践结合角度来说,虽然在研究上仍然存在一定落后和偏离。有的受访者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理论不太感兴趣,但对于具有实践意义的推进理论和实践来说,还是表示很喜欢、很有兴趣的。调查表明,高校体育课程专职专业人才、教师相对充沛,基本上可以满足当前理论和实践工作需要。但由于缺乏时间和机会参加各种研究和发展实践,所以无法根据实际情况继续进行全面的研究。调研中一些师生互动参与者在理论认知层面仍然较弱。虽然实际上拥有了相应的理论,但对师生互动的价值推进的整体策略仍然知之甚少。有的受访者对于区域师生互动的价值发展重视程度不够,每一名受访者都应在该项工作中切实承担起社会责任。绝大多数受访者仍然对当前高校师生互动影响满意度推进感到非常满意,但由于小部分受访者对目前整体发展参与度不高,从而直接造成了小部分参与者对此持主观否定的态度。

3 高校体育课程满意度提升策略

3.1 强化互动教育理念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说,将课程推广至学生运动生命周期,形成具有个体终身运动属性活动行为,更好地展示学生所要表达内涵,实现提升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效果。适度引入相关专项训练科目,开拓师生互动视野。积极展示互动交融性,消除单纯训练造成的单一性、单调性。高校体育课程教师互动时,聚焦训练心理活动紧密地与互动感知现状联系,给予学生积极暗示和评价。通过技术特征和心理活动描述,真正将课程魅力与学生体会到的技术性有机结合在一起。

3.2 注重互动教材编写

精读细研了解互动课程编排特点,明确教材整体思路、锻炼价值和文化出发点,聚焦师生互动提升对基本元素认知程度和互动感知的认知范畴。体会其中蕴含互动价值,拓展高校体育课程师生互动视野,为将来更好地学习和利用奠定基础。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体会互动的差异,探索具有特色理解路向。引导高校学生通过自参与、体会、感受,最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让互动课堂变得更为灵活生动、意趣盎然。

3.3 把握互动感知融合

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训练,体会其中所表达内容与形式,让学生感受到高校体育课程文化和互动感知基本特性。高校互动课堂上,通过教学感受体育课程文本,激发学生学习师生互动兴趣,塑造良好锻炼思维,有效提升课堂效率。互动文本一般都具有极强旋律感、速率波动。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通过训练主题的把握、内容意涵感悟,引发了高校学生共鸣,达成了互动情韵升华。

4 结语

高校体育课程师生互动是体育教育范式创新的重要载体。师生互动感知、师生关系感知、学生自我收获感知对课程思政满意度产生正向直接影响。其中,师生关系感知的影响效应最大,学习与发展支持感知只对学生自我收获感知产生正向直接影响。基于此,教师应探索高校体育课程师生互动多元载体,丰富体育课程师生互动,聚焦学生内在需求。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问卷师生关系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与体育锻炼、饮食习惯、BMI的关系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问卷大调查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