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Ang-2、CD147和TK1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2022-10-10 14:50曾颖鸥邬云龙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2年19期
关键词:恶性结节肺癌

乔 弟,王 强,曾颖鸥,戴 斌,邬云龙,王 勐

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胸外科,上海 201318

肺癌是最为常见的癌症,是主要的癌症死亡原因,其病死率居于男性癌症之首,在女性中仅次于乳腺癌。肺结节是肺癌CT上的早期表现,孤立性肺结节(SPN)主要表现为最大径≤3.0 cm的单发性病变,可以伴有淋巴结转移、肺不张或者胸腔积液[1]。SPN在鉴别良恶性方面缺乏特异性的影像学表现,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难以鉴别。薄层CT虽然能够明显提升SPN良恶性鉴别诊断的灵敏度,但仍不能满足临床的需求[2-3]。部分恶性SPN患者的早期血清肿瘤指标水平有一定的升高,但其灵敏度仍较低,如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和癌胚抗原(CEA)等肿瘤指标的灵敏度不高,对临床诊断的指导作用有限[4]。虽然病理检查是SPN诊断的金标准,但取材检测病理标本均为有创,患者的依从性仍较低,学者们寻找无创、方便、灵敏度和特异度高的指标,成为鉴别SPN良恶性的研究热点。血液标本收集简单,依从性好,具有可以重复采集等优势,成为各种指标检测标本库。新生血管与肺癌发生发展具有密切联系,参与肿瘤的营养供应和生长过程,血管生成素-2(Ang-2)在肿瘤的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5];胸苷激酶1(TK1)是一种与DNA合成相关的酶,在多种肿瘤中呈异常表达[6];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对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对肿瘤具有促进侵袭和迁移的作用[7]。本研究联合检测血清Ang-2、CD147和TK1水平,观察其在预测SPN良恶性中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本院就诊且诊断为SPN的患者100例,患者均经过病理确诊。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结节组(32例)和恶性结节组(68例)。恶性结节组中男35例,女33例;平均年龄(54.10±13.86)岁;吸烟史46例,肺癌家族史4例,慢性肺部疾病16例;组织学类型:腺癌54例,鳞癌10例和其他4例;Ⅰa期肺癌58例,伴有淋巴结转移Ⅱa期4例,Ⅲa期6例。良性结节组男17例,女15例;平均年龄(53.91±14.76)岁;吸烟史19例,肺癌家族史2例,慢性肺部疾病6例;组织学类型:错构瘤10例,非特异性炎性结节9例,真菌感染6例,结核感染5例,硬化性血管瘤2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术前均未行化疗、放疗和靶向等治疗;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肺部结节最大径>3.0 cm;有其他部位肿瘤史;免疫性和血液性疾病;肺不张。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抽取肘静脉血约5 mL,在室温下静置约20 min,采用3 000 r/min的离心机离心10 min,离心半径为15 cm,去上清液约3 mL,放置于-80 ℃的冰箱中待测。CEA的检测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CYFRA21-1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Ang-2、CD147、TK1水平,所有试剂盒采用R&D公司产品,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血清Ang-2、CD147、TK1、CYFRA21-1和CEA水平;分析血清Ang-2、CD147和TK1水平在预测SPN良恶性中的诊断效能;分析患者各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Ang-2、CD147、TK1、CYFRA21-1和CEA水平比较 恶性结节组血清Ang-2、CD147、TK1、CYFRA21-1和CEA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Ang-2、CD147、TK1、CYFRA21-1和CEA水平比较

2.2血清Ang-2、CD147和TK1水平在预测SPN患者良恶性中的效能 根据SPN是否为恶性将Ang-2、CD147和TK1指标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方程Y=2.87×XAng-2+1.99×XCD147+2.87×XTK1-15.53获得联合检测结果,Ang-2、CD147和TK1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4.1%,特异度为97.1%,曲线下面积(AUC)为0.976,明显高于Ang-2(Z=2.890,P<0.01)、CD147(Z=3.635,P<0.01)和TK1(Z=3.959,P<0.01)单独检测的AUC,而这3个指标单独检测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血清Ang-2、CD147和TK1水平在预测SPN患者良恶性中的效能

2.3血清Ang-2、CD147和TK1水平与恶性SPN患者临床指标的关系 恶性SPN患者血清Ang-2、CD147和TK1水平与肿瘤最大径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1),而与性别、症状、吸烟情况、部位和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见表3。

表3 血清Ang-2、CD147和TK1水平与临床指标的关系

2.4恶性SPN患者血清Ang-2、CD147和TK1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恶性SPN患者血清Ang-2水平与CD147水平(r=0.573,P<0.01)和TK1水平(r=0.683,P<0.01)呈正相关,血清CD147水平与TK1水平呈正相关(r=0.620,P<0.01)。

续表3 血清Ang-2、CD147和TK1水平与临床指标的关系

3 讨 论

SPN是胸外科的常见病,主要是肺实质内出现最大径不超过3 cm的结节,这些结节的良恶性需要进行病理确诊,患者的依从性仍不高,但SPN中40%以上的结节为恶性,70%以上确诊的肺癌患者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因此,早期诊断必须引起临床和患者的足够重视[7]。高分辨率CT在SPN良恶性的判断中为常用的方法,但因为SPN形态学具有多样性,CT诊断在鉴别SPN良恶性方面仍有很高的难度。临床上常将肿瘤指标应用到良恶性SPN的诊断中,最为常用的有CEA和CYFRA21-1,CEA水平在多种肿瘤中均可以升高,在肺癌病情发生和预后的判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在诊断肺癌方面由于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低,因此早期诊断肺癌的价值有限[8]。CYFRA21-1是角蛋白可溶性片段,在正常组织细胞表面具有较为广泛的表达,在恶性肿瘤细胞内激活蛋白酶促进细胞角蛋白片段的释放,恶性肿瘤患者出现血清CYFRA21-1水平显著升高,但其在SPN良恶性鉴别方面价值仍有限[9]。本研究发现恶性结节组血清Ang-2、CD147、TK1、CYFRA21-1和CEA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P<0.05),并且发现血清Ang-2、CD147和TK1水平在鉴别SPN恶性方面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CEA和CYFRA21-1,故本研究采用Ang-2、CD147和TK1共3个指标进行后续研究。

Ang-2是促血管生成素家族的重要成员,在肿瘤血管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肺癌的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Ang-2对血管的作用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有关[10-11]:环境中无VEGF时,Ang-2对血管生成具有抑制作用,而当VEGF增多时Ang-2具有促进血管生成,提高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同时Ang-2可以对外周基质具有破坏作用,使血管内皮和基质对生长因子的敏感性增强,且VEGF对血管生成具有促进作用,对新生血管再建具有诱导作用[12]。本研究显示,恶性结节组的Ang-2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P<0.05),并且发现当Ang-2>1.38 ng/mL时,在预测SPN良恶性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灵敏度为76.5%,特异度为97.1%,AUC为0.881,说明血清Ang-2水平越高,SPN恶性的可能性越大。Ang-2是一种分泌型单链碱性蛋白,有利于对外周血中Ang-2的检测,可能成为诊断恶性肿瘤的理想肿瘤标志物。本研究显示,恶性SPN患者血清Ang-2水平与肿瘤最大径和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具有一定关系,说明血清Ang-2与SPN的严重程度有关。肿瘤细胞分泌VEGF后,在Ang-2的共同作用下,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发生迁移和增殖,并形成血管[13],因此,Ang-2在肿瘤早期形成血管,促进肿瘤增殖和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血清Ang-2水平升高可能是肿瘤血管生成的早期信号,可能是肿瘤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CD147是一种免疫铁蛋白超家族成员,也是一种糖蛋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通过一种或者多种信号通路使基质金属蛋白分泌明显增加,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和侵袭具有重要作用,并能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血管形成[14]。本研究显示,恶性结节组血清CD147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P<0.05),并且当CD147>3.77 ng/mL时预测SPN为恶性结节的灵敏度为82.4%,特异度为85.7%,AUC为0.867,说明血清CD147水平在预测SPN良恶性中具有较高的价值,与CD147表达水平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良恶性中的价值接近[15]。已有研究显示,CD147在非小细胞肺癌等恶性肿瘤中呈高表达,并且与肿瘤的进展和预后具有密切关系[16]。同时有学者发现,小细胞肺癌组织的CD147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并且发现CD147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病理分期,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17]。

TK1是一种与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相关性的酶,存在于细胞质中,可以将雄胸苷催化为1-磷酸胸苷酸,是细胞发生癌变时DNA必须合成的前体物质。TK1在健康者的体内水平极低,当机体发生癌变时,体内出现大量异常增殖的细胞,血清TK1水平迅速升高,且能够达到正常水平的百倍以上,目前已经被公认为细胞异常增殖的标志物[18]。本研究显示,恶性结节组血清TK1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P<0.05),并且发现血清TK1>1.68 pmol/L时,其预测SPN为恶性的灵敏度为73.5%,特异度为85.7%,AUC为0.832,说明血清TK1水平在预测SPN的良恶性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与文献[19]报道的结果相近。本研究显示,恶性SPN患者血清TK1水平与肿瘤最大径和淋巴转移具有明显相关性,说明血清TK1水平与恶性SPN患者预后相关。现有研究报道血清TK1水平与肺癌远处转移情况有关,并认为血清TK1水平有助于了解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病情判断[20]。本研究显示,联合检测血清Ang-2、CD147和TK1水平预测SPN患者良恶性的灵敏度为94.1%,特异度为97.1%,AUC为0.976,明显高于Ang-2、CD147和TK1单独检测,说明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鉴别诊断SPN良恶性的效能。本研究发现,恶性SPN患者血清Ang-2水平与CD147和TK1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清CD147水平与TK1水平呈正相关(P<0.05),3种指标在人体内具有一定的联系,确切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虽然这3个指标联合检测鉴别SPN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但本研究仍有不足之处:病例数较少,需要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进一步增加样本量;组织标本的Ang-2、CD147和TK1表达情况和病理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血清Ang-2、CD147和TK1在SPN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联合检测优于单个指标检测,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恶性结节肺癌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查出肺结节,先别慌
探讨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球蛋白联合检测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效果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了解这些,自己读懂甲状腺B超报告
中国每年78万人确诊肺癌医生忠告,预防肺癌,晚上请坚持四不要
甲状腺结节能 自己消失吗?
近亲得肺癌自己早预防
北京新发恶性肿瘤 肺癌约占两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