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次生林蒙古栎种群动态与分布格局

2022-10-10 11:34
吉林林业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次生林径级蒙古

赵 健

(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吉林 长春 130022)

种群动态变化及分布格局是研究种群特征、种间关系以及环境对种群影响的重要方法,其中生命表结构分析是解析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重要工具[1-3]。了解种群数量动态变化规律和分布格局,对探索种群的生存机制和群落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4,5]。蒙古栎(Quercusmongolica)属壳斗科、栎属落叶乔木,是中国东北林区天然次生林的主要建群树种,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俄罗斯、日本、蒙古及朝鲜半岛也有分布,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而且其木材、果实和树叶均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6-9]。本文对梅河口市天然次生林蒙古栎种群动态与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次生林蒙古栎种群的保护、恢复以及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梅河口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通化市北部,长白山西麓,地处松辽平原与长白山区的过渡地带,地理位置125°15'~126°03' E、42°08'~43°02' N。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4.6 ℃,无霜期136 d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 479 h,年平均降水量736 mm。森林覆盖率为30.1 %,主要乔木树种有红松(Pinuskoraiensis)、蒙古栎(Quercusmongolica)、紫椴(Tiliaamurensis)、水曲柳(Fraxinusmandshurica)、黄檗(Phellodendronamurense)等;主要灌木有长白忍冬(Loniceraruprechtiana)、胡枝子(Lespedezabicolor)、珍珠梅(Sorbariasorbifolia)等。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2021年梅河口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库,选取乔木标准地42个。优势树种为蒙古栎,在林分树种组成中占50 %以上,标准地面积666.7 m2,对其中的10个标准地进行每木检尺,统计树种、胸径、树高、株数以及幼树树种和株数。

2.2 年龄结构划分

本文采用径级代替龄级的方法对蒙古栎种群存活个体进行径级分组,根据检尺记录的径级分布特点,将8.9 cm及以下划分为第Ⅰ径级、9.0~12.9 cm划分为第Ⅱ径级、每隔3.9 cm为1个径级,以此类推,41 cm及以上均为第Ⅹ径级。将存活个体径级从小到大的顺序看作时间顺序关系,径级为对应的龄级。

2.3 静态生命表编制和存活曲线

种群存活曲线以种群存活个体数的自然对数ln(lx)为纵轴,以龄级为横轴绘制蒙古栎种群存活曲线。采用指数函数(y=aebx)和二项式函数(y=ax2+bx+c),利用SAS 8.1软件对存活曲线进行拟合和检验。

2.4 种群分布格局

蒙古栎种群分布格局利用扩散系数(V)测定,并做t检验判定显著性,利用负二项参数(K)、丛生指数(I)和Morisita指数(M)分析种群的聚集强度[10]。其中扩散系数V=1种群为均匀分布,V的t检验结果达到极显著水平种群为聚集分布,达到显著水平种群为聚集分布向随机分布转变,不显著为随机分布。

3 结果与分析

3.1 种群静态生命表

利用蒙古栎种群标准地内各龄级存活个体数,编制蒙古栎种群静态生命表(见表1)。可以看出,蒙古栎种群生命期望随龄级增加逐渐减少,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总体上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死亡率和消失率最大值均出现在第Ⅳ龄级,分别为0.51和0.72,之后在第Ⅷ龄级出现增加。主要是因为幼龄个体适应环境能力较强,随着个体间竞争增加,死亡率和消失率不断提高,随着龄级增加个体间竞争逐渐减少,死亡率和消失率随之下降;第Ⅷ龄级死亡率和消失率增加主要是由于人为采伐造成的。

表1 蒙古栎种群静态生命表

3.2 种群存活曲线

蒙古栎种群存活曲线见图1。可以看出,种群存活曲线介于Deevey-Ⅱ和Deevey-Ⅲ之间,因此,对种群存活曲线进行拟合和检验。拟合的指数函数结果为y=8.852 3e-0.103x,R2为0.929 7;二项式函数结果为y=-0.032 3x2-0.141 9x+7.279 3,R2为0.984 5;蒙古栎种群存活曲线更接近于二项式函数,为“凸”型曲线。表明种群早期死亡率低,但生存到一定年龄后出现大量死亡现象,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人为干扰造成的。

图1 蒙古栎种群存活曲线

3.3 种群分布格局

对蒙古栎种群扩散系数、负二项参数、丛生指数和Morisita指数进行计算(见表2),结果表明蒙古栎种群总体服从聚集分布,且聚集程度较高。随龄级的增加种群分布格局逐渐从聚集分布转为随机分布,但在第Ⅴ龄级时服从聚集分布,随后又转为随机分布。种群的这种分布格局变化,主要受群落内种间、种内竞争,以及光照、水分和土壤等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表2 蒙古栎种群分布格局

4 结论与讨论

种群的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可有效反映种群的数量动态,对了解种群在各个龄级的存活情况具有重要作用[11]。蒙古栎种群生命期望随龄级增加逐渐减少,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总体上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最大值均出现在第Ⅳ龄级,分别为0.51和0.72。蒙古栎种群存活曲线更接近于二项式函数,为“凸”型曲线,种群早期死亡率低,但生存到一定年龄后出现大量死亡现象。

种群受群落内不同物种或相同物种竞争作用,以及生境条件和外界干扰的共同影响下分布格局发生较大变化[12]。蒙古栎种群总体服从聚集分布,且聚集程度较高,随龄级的增加种群分布格局逐渐从聚集分布转为随机分布,在第Ⅴ龄级时服从聚集分布,随后又转为随机分布。本文对天然次生林蒙古栎种群动态与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旨在为种群的保护、恢复和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对不同人为干扰程度下蒙古栎种群特征的变化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次生林径级蒙古
次生林改造技术
甘肃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连香树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研究
云南松不同径级组各部位生物量对比研究
蒙古语族语言概述
国民革命时期的冯玉祥与外蒙古
萌生杉木林经营前后杉木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
蒙古靴
明英宗羁留蒙古陪侍考
浅论北方次生林培育技术要点
海南乐东5种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