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评估视域下地方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2022-10-10 07:01秦福利
高教论坛 2022年9期
关键词:保障体系监控教学质量

吴 军,秦福利

(广西科技大学 1.教育评价与教师发展中心;2.教务处,广西 柳州 545006)

一、前言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保证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审核评估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构建中国特色、符合时代需要的审核评估制度,建立健全校内校外协同联动的诊断改进机制,是加快实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制度化、长效化的紧迫任务。自2013年教育部正式启动的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就将质量管理作为考查指标和审核项目单独列出。2021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对“十四五”新发展阶段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作出整体部署和制度安排[1]。新一轮审核评估,高质量成为总基调,分类评估成为新路径,以评促强成为主旋律,建立健全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成为总目标。必须做好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工作,才能在新一轮的审核评估工作中有的放矢,达成教育教学内涵建设和质量文化建设的目标。

二、当前地方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现状与问题

新一轮审核评估将质量保障作为重点考查指标,要求高校基于自身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水平基础,并强化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建立健全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当前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已基本形成,但体系运行的稳定性、信息的有效性和改进的及时性仍需要进一步全面落实,体系的均衡性、监控的广度和深度仍有待加强,特别是对于教育教学内涵建设和质量文化建设背景下的深度融合有待提高。经文献调研发现,国内地方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和研究大多集中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制度约束和技术层面上,而对于内涵式发展模式下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以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大学质量文化还未有过多考虑,对新一轮审核评估要求下的教学质量保障的指导作用不足。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内容。

(一)质量文化尚不成熟,全员参与质量监控的积极性不够

部分地方高校的质量文化建设刚刚起步,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大学质量文化,“三全育人”“以学为中心”等理念还未深入人心,全体师生参与教学质量监控的积极性不高,质量主体意识、责任意识、持续改进的意识还有待提高,部分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落实不到位,执行不够彻底。如何将建设质量文化内化为广大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为,形成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质量文化,是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缺少差异性和学校特色

审核评估被认为是最能体现高校办学个性的一种模式,新一轮审核评估强调高校要建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质量保障体系,并办出水平和特色。但是目前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雷同现象比较严重,多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基于传统评估模式下统一的评估标准所构建,其内容往往沿袭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方法,或者借鉴某些重点高校的教学质量保障模式,没有根据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高校的办学定位与特色来设计和建立相应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缺少差异性,未能体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

(三)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各子系统之间协调性不足

多数地方本科院校处于转型发展中,其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殊性,一般采取边运行、边总结、边调控的方式,构建凝聚学校特色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各子系统之间经常会出现不协调的现象。例如,领导、专家、同行等评价主体的重复听课造成覆盖比降低;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缺失;学生评教与教师评学的相互博弈导致评价分数虚高,评教评学可信度下降;校院两级教育教学督导工作存在雷同化、同质化的情况,协同互补的机制未能形成;教学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调不够,联合发力不足,制约整改工作的成效。

(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不少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除了对日常教学运行、学生评教等实施信息化管理以外,常规质量监控机制(包括线上线下听课评课、毕业论文检查、教师评学等)和专项评估机制(包括院级教学评估、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实验室评估等)的运行并没有实现信息化,缺少成熟、完备的教学质量保障监控平台[2],对信息化的教学监控与管理需求支持不足。

(五)质量监控的闭环效应不充分,质量持续改进机制有待完善

质量监控系统作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其调控作用影响其闭环效应的发挥,影响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效果。而要充分发挥质量监控系统的调控作用,就必须建立和完善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系统闭环运行理念不够深化,在某些环节存在闭环效应不充分的情况;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理念未能深入人心,教学单位对反馈问题的持续整改重视程度不足,缺乏深刻的反思,整改措施滞后,整改效果不显著;教师不认真对待反馈信息,缺少改进的自觉性与积极性;质量持续改进的制度化程度不高,改进机制不够完善,改进的途径与方法较单一,缺少有效的协同调控机制,缺乏持续改进的管理机制和问责制度[3]。

三、审核评估视域下地方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新时期审核评估的重点在于评估学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得怎么样、运行得怎么样、效果怎么样,审核的范围覆盖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4]。按照审核评估要求,针对地方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构建了由教学管理决策系统、教学质量标准系统、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教学条件支持系统、教学能力提升系统、教学运行系统6个子系统组成的闭合环路,如图1所示。

图1 地方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框架图

(一)完善教学质量标准系统

质量标准作为制度层质量文化的一种,具有明显的规范性、强制性和稳定性。需要根据现有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在遵循教育科学、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的逻辑下,在反映社会需求、适应个体(教师与学生)发展的需求下,进一步完善学校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使之既与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相一致,也与国家专业类教学质量标准、专业评估及认证等方面的要求同步。包括定位与培养目标、专业教学质量标准、课程教学质量标准、师资队伍质量标准、学业成绩质量标准,并且符合质量标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同时依照新一轮审核评估对创新发展的要求,在质量标准上更注重培养创新性人才,更重视学生思维力、学习力的培养,同时还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关注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学习全过程的质量。

(二)优化教学质量监控系统

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其职能是根据教学规章制度、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对主要教学环节教学质量进行监督和控制。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三全育人”目标要求,进一步优化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使所有人员都参与到教学质量监控的过程中,并兼顾所有相关主体的利益,提高各相关主体的参与意识,科学、有效地发挥各主体在质量监控过程中的作用。形成以学校为主导、二级学院为主体的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体系,学院是本单位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及时监控,及时发现在专业建设、教学管理、教学过程等方面的问题,并及时反馈和解决;学校结合教学工作实际,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检查、抽查、评价。同时充分利用好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其是学生反馈教学一线信息的直接途径,为学校决策层、职能部门、教学单位提供意见和建议。

(三)强化教学条件保障系统

教学条件保障系统是教学质量保障的支撑。其职能是落实人力、物力、财力保障条件,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高质量的教材供应、先进的图书资料、完备的实验设备和优质的后勤服务等教学资源保障。结合审核评估审核重点要求,教学经费、教学资源条件、教师精力投入等优先保障本科教学,所以要优化学校经费支出结构,不断增加教学经费投入,同时确保师资队伍的规模、结构和水平,满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还要改进教育教学资源配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加强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等教学基本建设,夯实质量提升的基础。

(四)建立健全教学能力提升系统

教师教学能力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审核评估审核重点要求对任课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进行考察。因此要建立健全教学能力提升系统,为任课教师提供帮扶服务,全面提升任课教师立德树人能力和教育教学技能水平等。通过组织广大教师参加各类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和各类教学竞赛,定期组织开展对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潜能教师的各类帮扶活动,组织教学名师讲座、教学观摩和教学竞赛活动等。通过构建教学竞赛奖、优秀主讲教师、教学名师、教学终身贡献奖的教师荣誉体系,增强教师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激励教师潜心育人,促进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升。

(五)推进大学质量文化建设

大学质量文化已经成为高校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对一个学校的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不同高校都应该有自己的质量文化。高校要积极构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大学质量文化。其中,精神层质量文化是高校质量文化建设的灵魂和核心,要引导全体师生将个人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目标融入集体的质量目标和质量观念中,唤起每个主体的质量意识、质量责任,将质量要求内化为大学的共同价值和自觉行为。地方高校要探索培育践行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学质量文化,贯彻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关注质量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明确质量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将质量意识、质量标准、质量管理等落实到教学运行各个环节,内化为师生共同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同时加强物质层质量文化、制度层质量文化建设,团结、鼓舞、引领每一位师生自觉树立“质量第一”“质量兴校”的理念,自觉树立起“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的共同信念,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个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从而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四、审核评估视域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施效果——以广西科技大学为例

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和运行,充分发挥领导、师生,职能部门、教学单位在质量保障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强化了全程、全员、全要素的教学质量管理,使教学过程成为不断反馈、调控、改进的动态过程,规范了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了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一)深化了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学校秉承审核评估与工程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理念,紧扣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需求,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培养工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人才。2018 年以来,学校立项重点建设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和7个省级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项目,一体化推进特色专业、实验及实训教学基地、教师队伍、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了专业办学实力,凸显办学特色,促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以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3个专业入选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专业获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门课程入选2020 年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4门课程获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开展工程教育认证,推进专业内涵建设,2021年,7个专业向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提交了认证申请。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2020年共立项建设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63个,省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26 个。

(二)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

通过教学能力提升系统的支持和帮扶,让任课教师更新理念,发现问题,改进不足,探索教学改进的策略和方法,持续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2020年,学校43人参加校级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获得校级奖励28人次;推荐5位教师参加广西区第七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得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推荐1位教师参加第九届医学(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获二等奖;推荐9项作品参加第十八届广西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本届大赛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3项。

(三)提高了学生的满意度

学校采取了学生网上评教、教学专项检查和学生信息员反馈三种方式调查学生学习满意度。每学年组织开展两次全员参与的学生网上评教,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归纳、分析,并反馈至各教学单位及相关部门。2019-2020学年,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满意度评价结果优良率为98.89%。每学期期中教学检查以学生座谈会和教师座谈会等方式开展评教评学,听取师生的意见,对反映突出的问题及时跟进处理,加强了师生交流,促进了教学改进。学校开展了学习满意度网络调查,参与对象为1703名本科学生,从网络调查数据统计结果看,学生对学校的教学工作总体满意程度为94.89%,对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总体满意程度达94.48%,对在学校学习的总体满意程度达93.78%。

(四)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实施,使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学校的本科学生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研究生考取率、总体就业率进一步提升。在校生成果显著,2019-2020学年,本科学生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7 篇;获376 项省部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项;获准专利(著作权)66 项;获职业资格证书200人次。截至2020 年8 月31 日,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82.72%。毕业生最主要的毕业去向是企业,占85.31%。用人单位对学校2020 届本科毕业生的总体评价保持在较高水平,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总体评价为基本满意及以上的占94.84%。其中思想表现、专业知识、工作责任感、工作态度、协作精神等5 项评价指标超过94%。

五、结语

新一轮审核评估赋予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新任务和新目标,在内涵式发展和质量文化发展的双重推动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新一轮的审核评估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一轮审核评估也将给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优化提供历史机遇。地方高校应以本轮审核评估为契机,结合学校自身特点,构建富有特色、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着力推动质量保障体系的落地和有效运行,真正发挥其在提高教学质量中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保障体系监控教学质量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基于无人机的监控系统设计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我国生态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苏州市体育生态化发展保障体系研究
以创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构筑完善老年人保障体系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