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战略规划导向的高校质量文化建设实践与思考

2022-10-10 07:01罗俊艳许燕燕
高教论坛 2022年9期
关键词:战略规划领导力战略

罗俊艳,许燕燕

(西安欧亚学院 教学质量评估中心,陕西 西安 710065 )

我国高等教育自2002年进入大众化阶段以来,规模迅速扩张,各种类型的高校纷纷涌现,高等教育质量也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状况。因此,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成为政府、高校以及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议题。为了促使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教育部出台了相关政策,构建了五位一体的教育评估体系,促使高校不断向规范化、高质量的方向发展。根据《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400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1.6%,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得到愈发的重视。针对我国高等教育新的发展阶段,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到2035年高等教育竞争力明显提升的发展目标。《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也针对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各项意见。“质量”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主题。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也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命题。

综观以“高等教育质量”为主题的相关研究发现,我国学者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集中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质量保证、质量保障体系、质量评估等主题。从相关研究中可以发现,我国高等教育提升的侧重点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结构和管理上。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研究发现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能完全解决教育质量改进的问题,于是逐步重视质量文化对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认为高校应该培育一种质量文化。 最初的质量文化研究仅限于企业管理当中,主要针对企业质量方面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逐步引入高等教育领域。我国质量文化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前期介绍性的理论研究较多,随后有学者将企业质量文化的理念直接移植到高等教育领域进行了相关研究,也有学者将质量文化当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但从研究整体来看并未真正形成适合高校的质量文化,且研究缺乏一定的实践性和实证性。因此,本研究将借鉴国外质量文化实践成果,从高校战略规划的角度来探讨当前我国高校在质量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些实践。

一、概念界定

(一)质量文化

我国学者对高校质量文化定义的主要观点包括:一是认为高校质量文化是一种“软文化”,是指“高等学校在长期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形成的涉及质量空间的价值观念、规章制度、道德规范、环境意识及传统、习惯等‘软件’的总和”[1]。二是认为高校质量文化是一种多种层次结构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道德文化在内的涉及质量各要素的总和[2]。三是认为高校质量文化是一种质量管理实践的文化,真正高质量的教育是高等教育社区里所有成员共享的质量文化发生的结果[3]。四是认为高校质量文化是一种践行人才培养的文化,是“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以教育教学质量为主题,以全体师生员工为主体,以教育教学过程为主线的一种文化”[4]。

在国外的相关研究中,基于欧洲高等教育改革计划博洛尼亚进程(Bologna Process)的提出,欧洲大学协会(European University Association,EUA)从2002年到2006年共进行了三轮的质量文化项目,主要目的是“提高人们对在机构中建立内部质量文化的必要性,并促进引入内部质量管理以提高质量水平的认识”[5]。在本项目的基础上,给出了质量文化的定义,“质量文化是一种旨在永久提高质量的组织文化,具有两个特有的元素:一个是文化/心理元素,即具有共同价值观、信念、期望;另一个是结构/管理元素,即提高质量和协调机构工作人员努力而制定的质量管理程序”[5]。本研究主要采用EUA对质量文化的界定开展相关主题的探讨。

(二)战略规划

最早将战略规划引入高等教育领域源于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在1984年的一份报告中提出教育发展战略的概念, 主要是指对教育发展起重大作用的长远性、整体性的决策行为[6]。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国内学者结合研究与实践经验从不同角度对高校战略规划内涵进行了界定。例如,有学者提出大学的战略规划即大学的行动纲领,它是将办学理念转化为办学实践,从而推动自身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围绕大学组织的发展这一主线,大学战略规划可以划分为发展环境、发展目标、发展要素和发展保障[7]。在针对世界一流大学战略规划的相关研究中,也有学者认为,当代高校战略规划的分析包含战略承诺、战略选择和战略行动。战略承诺是高校组织长期坚守的价值取向。战略选择是高校组织选定的中短期重点发展方向。战略行动是高校组织所制定与采取的具体行动方案与发展手段[8]。也有学者则认为高校战略规划基本可分为两种模式,即文本模式和行动反思模式。文本模式战略规划是指以撰写和生成战略规划文本为目的,在制定规划过程中对大量的资料和数据进行理性分析,规划制定完成后的具体实施情况则较少受到关注。行动反思模式战略规划强调高校战略规划是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高校战略是在行动中不断摸索和反思形成的[9]。

综合分析当前的战略规划内涵可以发现,我国高校战略规划已逐步从原先注重原则性与纲要性要求、缺乏可操作性开始转向“科学谋划高质量发展蓝图,在发展愿景、路线图和施工图上下功夫,提高规划的质量”[10]。

(三)高校质量文化与战略规划的内在联系

文化是高校内在属性。高校本身具有自身的文化,包括价值观、理念、制度、传统等。战略规划不能回避高校文化问题,在设计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各种重大显性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还要对文化问题给予重视,通过各种文化创新战略行动,促进高校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办学[11]。人才培养是高校最基本的职能,而高校质量文化集中代表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价值观与理念。随着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质量文化愈发凸显出其重要作用。例如在新一轮普通高等学校审核评估指标中,就新增质量文化作为高校质量保障能力,要求高校不仅要建设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还要“将质量价值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将质量要求内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12]。因此,高校在制定战略规划中更需要将质量文化这一重要因素考虑进去。

二、质量文化的建设路径

依据EUA给出的概念界定,质量文化是由质量管理和质量承诺共同构成的。质量承诺旨在引起社区的参与,以实现和改善目标并确保自下而上的质量方针;质量管理是质量文化的技术因素,指的是测量、评估、确保和提高质量的工具和机制。在实际操作中,质量承诺必须与质量管理区分开来,但两者必须通过沟通,参与和信任等要素联系起来(如图1所示)。

图1 质量文化构成图

质量文化的建设需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适当平衡。欧洲大学协会质量文化计划的结果显示,高等教育机构在建设质量文化方面所采取的发展阶段有以下内容。

第一阶段:机构通常以“促进者”的角色在机构领导下开始这一过程。这一阶段的关键特征是战略和领导力。一方面,高等教育机构的使命是发展质量文化的起点,制定质量文化并将其嵌入机构整体战略是建设质量文化的关键步骤。同时,在制度策略中嵌入质量文化来为其提供战略指导,这样可以确保机构的质量理念及其实现方式与机构使命相一致。另一方面,机构领导在质量文化的实施和运营中具有核心作用。领导层需要创造有利于质量文化的条件,并确保员工能够以与组织的价值观相一致的方式尽最大努力。这一部分涉及对员工授权,要依靠员工自身在机构的投入和支持下发展和改善其活动[5]。

第二阶段:领导通过更加结构化的协调作用,建立了质量的规范框架、通用程序和标准。这就是说高等教育机构通过在组织内提供适当的结构来支持质量文化,以促进和维持其成员的质量承诺。这一阶段主要面临两个挑战,一是考虑学科之间或行政与学术单位之间的差异,将整个机构的标准和运作系统化;二是以建设性和透明的方式制定一套成功和失败的标准和措施[5]。

第三阶段:反馈循环以及对目标和过程的持续评估是质量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战略规划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过程使机构可以从经验中学习,在各部门之间共享良好实践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和纠正错误[5]。

三、高校质量文化建设实践

西安欧亚学院注重战略规划对学校发展的指导作用,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总结出行动反思模式的战略规划模式。2009-2018年是学校切实制定并执行的第一个十年规划,也称为“四四二”战略 。“四四二”战略总目标是10年时间成为中国一流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分为三个阶段目标:第一阶段(2009-2012年)经过4年努力,部分重点学科达到西安地区应用型本科院校中上教学水平;第二阶段(2013-2016年)整体达到西安地区应用型本科院校先进教学水平;第三阶段(2017-2018年)成为中国一流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四四二”战略确定了“质量、经营和声望”三大战略主题,将“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确立为学校的使命,明确了学校的愿景是成为中国最受尊重的私立大学。质量正式提高到战略地位,成为学校战略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这一阶段学校的质量文化建设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一)质量承诺方面的实践

质量承诺方面,学校正式从战略高度明确了质量战略的内涵,包括国际化、应用型、新体验。国际化指教师个人和组织不断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形成国际化的视野,根据自身规划和实际条件选择国际标杆与合作院校,并以国际化标准开展各类教学和管理活动。应用型指学校通过与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以学生的持续成长和职业发展为导向,切实将产学合作和实践学习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聘请具有行业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成为教师队伍的主体。新体验指学校通过软硬件建设,为学生在教学环境、信息服务、教、学与考核方式等方面不断提供新体验,助力学生发展。这些内涵在十年战略中都融入与细化到学校各项实施计划和行动中。为使质量理念落实到基层的每一位教师和员工身上,学校与美国杜肯大学合作设立卓越教学中心(CTE:Center for Teaching Excellence),围绕学校的质量理念和承诺,开展各项培训,用以支持、提高、改进学校的教与学,帮助教师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授课水平,最终将学校的质量承诺、质量文化体现在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上。

2020年学校针对这一战略阶段中质量问题进行调研,共有750名教职工参与。调研结果发现,在办学实践过程中,教职工对学校的办学定位、战略目标、办学理念三个方面的内容都有较好的了解,但是针对学校质量宣言的理解明显低于前三者(如表1所示)。在进一步针对质量价值观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学校教职工在质量价值观方面并没有形成高度统一的认识(如表2所示)。

表1 学校教职工对学校战略定位及质量观念的了解程度(%)

表2 学校教职工质量价值取向的调研分析(%)

(二)质量管理层面

质量管理层面,学校开展了多项管理实践工作。第一,持续开展大学的科学化管理。学习、借鉴和引入企业成熟的管理思想和工具,不断进行在地化改革,使其为高校所适用。首先,改革内部管理体制,针对二级学院开展以授权为核心的内部管理体制,彻底下放业务权、人事权和财务权,使二级学院成为办学主体;针对学校职能部门,精简并重新定义其职能,增强其对二级学院的服务和支持意识。其次,创新绩效管理体系,将质量战略目标解码到日常工作和业务中。针对二级学院,引进整合全面质量的原则和波多里奇质量保障体系,围绕领导力、战略规划、对消费者和市场的关注、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以教师和员工为本、过程管理、结果七个维度制定和考核二级学院的年度绩效指标及其完成情况。第二,不断深化学习型组织建设。一方面,提升学术部门领导力。根据新的战略要求,学校调整人力资源策略,启用认同学校使命和战略目标、熟悉学校工作的年轻人担任二级学院负责人,保证二级学院的目标、定位和计划能够匹配学校整体战略部署。另一方面,推动二级学院成立专家委员会,引进知名学者、专家,通过委员会合议制决定学院的学术规划、专业建设、教师发展、教学科研等工作。

在质量管理实践中,学校形成了具有学校创新特色和文化基因的质量管理体系。但是在质量管理实践的调研中发现,学校质量目标和和标准刚性不够,进而导致实践工作的落地标准和成果要求不够(如表3所示)。

表3 学校质量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调研分析(%)

四、西安欧亚学院质量文化建设实践的反思

综合西安欧亚学院这一战略时期的质量文化建设实践过程,研究者发现学校在质量承诺和质量文化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质量承诺方面,学校确定了使命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质量观并细化了质量内涵,同时还通过培训等多种手段将质量观传递给教师。相对于质量承诺方面,质量管理实践较为丰富,最为明显的一是大学科学化的管理,包括先进管理理念、准则和工具的引入;二是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包括中层管理和骨干队伍建设等。在这一过程中,学校战略和领导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主导形成了以质量为核心的战略规划,将学校使命和质量观贯彻落实到质量管理实践当中。但是,从战略规划的角度来看,学校在质量文化建设方面还需要加强以下工作。

第一,在战略规划中要明确学校质量文化的发展目标。质量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建构的现象,其特点是组织和个人对质量具有共同的价值观、信念和期望。正如教育部所要求的,高校要全面推进质量文化建设,构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大学质量文化,把其作为推动大学不断前行、不断超越的内生动力。但是回顾国内诸多高校的战略规划,质量文化还未能在战略规划中有一席之地,也未能受到高校的普遍重视。但从质量文化建设路径来看,将质量文化嵌入高校整体战略是建设质量文化的关键步骤。因而从高校自身而言,需要在战略规划中明确如何在满足国家要求的基础上,形成符合自身办学定位与学校特色的质量文化。

第二,提升学校战略领导对质量文化的重视。高校战略领导力是学校战略管理团队领导能力的具体体现,包括构建和传播学校战略愿景的能力(愿景领导力)、整合学校发展资源的能力(结构领导力)、规划和实施学校发展战略路径的能力(路径领导力)、领导学校组织变革的能力(均衡领导力)、动员鼓舞师生参与学校发展的能力(动员领导力)、谋求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持续领导力)等[13]。 在质量文化建设路径中,学校领导需要创造有利于质量文化的条件,并能够将质量文化的价值观很好地传递给教职工。这就涉及领导愿景领导力和动员领导力,而学校领导力很好执行的前提则是学校战略领导团队对质量文化建设的高度关注和认可。在高校内涵式发展过程中,如何在价值观办学中将质量文化融入其中,是高校在质量文化建设中需要系统思考的问题。

第三,在战略实施中关注调动各方主体的参与。高校战略实施涉及战略选择、目标分解、权责分配、资源配置和绩效考核等诸多过程,需要学校各主体齐心协力、通力配合,方能推动学校战略的有效实施[14]。因此,学校各主体对学校的归属感和对学校战略的认同感便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质量文化建设是基于战略规划开展的,这就决定了前期质量文化建设的方式是自上而下开展的。虽然学校通过波多里奇质量准则和内部评估程序等结构、方式来支持质量文化,以促进和维持其质量承诺,但是质量承诺目前只在学校领导层、骨干教师层面达成了共识,基层教师还未与学校形成一致的质量观、信念和期望。学校有必要提高教师对质量文化的认识,开展各项活动提升全员的质量意识。此外,学生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主体,既没有很好地形成与学校一致的质量承诺,也未真正地参与到质量管理中来。因此,如何在战略实施中让学校各利益相关者主动且有效地参与质量文化建设,需要学校制定具体实施举措并在制度、资源、绩效等多方面有明确保障。

伯顿·克拉克(Burton Clark)在关于高等教育系统的经典著作中写道:“所有主要的社会实体都具有象征性的一面,一种文化以及一种社会结构,一些共同的见解和共同的信念,有助于为参与者定义他们的身份。”质量文化可以成为变革的动力,也可能成为变革的障碍。如何构建属于高校自身的质量文化并使其促进高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还是一项需要长期探索和坚持的工作。

猜你喜欢
战略规划领导力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浅谈波士顿矩阵在企业战略规划中的应用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企业创新变革中的领导力研究
对战略规划评估体系研究的思考
领导力愿望清单
《领导力21法则》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探究
全球新能源车企概况和中国的战略规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