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师科研意识的学校支持策略研究
——基于北京市中小学的实证调查

2022-10-12 11:46赵新亮刘志刚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变量课题意识

赵新亮 刘志刚

(1.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101;2.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0)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这是对教学与研究密切关联性的论述,即教师既是实践者、又是研究者,要通过教学研究解决实践问题,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和个人专业成长。让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念也早已提出,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成为研究者”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实践,并带领全体教师进行教学研究。近年来,各级学校普遍重视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从经费保障、制度奖励、专家聘任和专题培训等多个方面为教师提供科研支持,取得了初步成效。在2019年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学校在教育科研中的实践主体作用,鼓励支持中小学教师增强科研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本研究在实地调研中了解到,目前中小学教师的科研意识仍然比较薄弱,重视教学而忽视科研的现象比较普遍,如何提升中小学教师的科研意识、调动其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融合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为此,本研究将通过问卷调查,全面了解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现状与感受,旨在深入挖掘影响其科研意识提升的关键要素,尤其是从学校内部和外部的相关支持措施入手,探究提升中小学教科研实效的内在规律。

一、数据来源与变量设计

1.数据来源

本研究主要以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按照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1月完成抽样调查,共抽取40所中小学校,包括22所小学、10所初中、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和3所高中,各类型学校样本具有一定代表性。问卷施测主要由研究人员现场说明要求、集体作答、当场回收方式,共计发放1 740份问卷。通过对回收数据的分析清理,总共得到1 611份有效调查样本,问卷有效率为93%。进一步对样本数据检验可知,调查样本总体分布相对均衡,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和随机性,数据整体质量较高。

本研究主要使用Stata18.0和AMO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关于当前中小学教师科研意识的总体情况,主要采用描述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并且采用多种差异性检验方法统计不同群体、不同学科、不同学段间的差异性。关于影响中小学教师科研意识的核心要素,主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校内支持、校外支持及个体科研经历等变量与教师科研意识的影响关系进行探索,主要采用OLS普通模型进行验证分析。[1]

2.变量设计

本研究以中小学教师的科研意识为主要因变量。关于教师科研意识的测量,采用的工具是借鉴已有量表进行自编修订完成,通过因子分析提取相关指标,设计了16道题目的调查量表,本次分析主要选取了其科研意识指标。该量表的信度、效度均较好,验证性分析中GFI、IFI、TLI、CFI 值均大于0.9,RMSEA为0.074,表明该模型在统计学意义上符合标准。关于学校对中小学教师科研意识的支持因素,包括校内支持和校外支持两方面:校内支持包括科研条件、科研团队、校长引领等指标;校外支持包括与科研机构合作、专家支持及科研培训等指标。科研支持变量借鉴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蔡欣博士研制的中小学科研绩效量表的相关内容,各量表计分方式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2]同时,本研究设计的控制变量包括教师性别、年龄、职务、职称等变量,主要变量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相关变量定义与简单描述统计

判断学校支持因素对教师科研意识的影响,需要对两者变量进行实证检验,借助普通多元线性回归OLS模型,从校内支持和校外支持两个维度探索中小学教师科研意识的影响因素。影响模型的构建将以中小学教师的科研意识为因变量,以学校内部和外部支持等为自变量,并把教师个体科研经历和人口学特征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初步构建回归模型如下:

其中,T表示学校内部支持的解释变量,X表示学校外部支持的解释变量,C为包含常数项的控制变量,ε为随机扰动项。

二、中小学教师科研意识及学校支持现状

1.中小学教师的科研意识现状

从全部样本数据的调查统计结果来看,当前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的科研意识总体较好,量表统计的平均得分为4.14,表明了教师对其自我科研积极性、科研态度的评价较高。进一步按学段划分可见,不同学段教师的科研意识存在着显著差异,小学教师的科研意识得分最高,而高中教师的科研意识得分最低。根据F检验结果可知,小学教师科研意识显著高于九年一贯制和高中教师;初中教师与高中教师相比也显著偏高(统计结果详见表2)。

表2 分学段统计教师科研意识情况

进一步按人口学变量统计可知,不同年级、职称教师在科研意识方面也存在着显著差异。按年龄段划分看,25岁以下教师的科研意识最高,科研积极性、科研态度最好,而46~59岁教师的科研意识得分最低;F检验结果也显示,45岁以下教师的科研意识整体上显著高于46~59岁的教师。由此可见,中小学教师的科研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在不断降低,青年教师科研意识显著高于年长教师。按照职称划分看,无职称教师的科研意识最高,而中级职称教师的科研意识得分最低,同样在F检验中得到印证,即无职称教师的科研意识显著高于中级或高级教师,初级职称教师的科研意识显著高于中级职称教师(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教师科研意识的人口学差异

同时,从性别角度看,男性教师的科研意识显著高于女性教师,男性教师科研意识得分为4.24,而女性教师为4.13,两者在0.05统计水平上存在差异。此外,按照学科分类看,不同学科间教师的科研意识也存在显著差异。统计显示,语文、英语等文科类教师的科研意识得分较高,而理化生、政史地等学科教师的科研意识得分偏低,其中音体美教师的科研意识也较高(统计结果见表4)。

表4 各学科统计教师科研意识情况

2.学校对中小学教师科研的支持现状

让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念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校认可,很多成功的中小学办学案例也都具有“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重要特征。[3]梳理当前中小学校对教师科研的支持措施可知,既有校内的专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团队建设及经费保障等,也有校外的专家支持、科研培训及机构合作等。首先在校内的科研机构设置方面,统计显示有78%的中小学校都有明确的科研工作责任部门,仅有5%的学校没有专门机构,总体上体现出学校对于教师科研的重视程度较高,在组织机构上提供了制度保障(调查结果详见图1)。

图1 中小学校内专门科研机构设置情况

进一步统计样本教师对于校内科研支持的认知情况,包括校长引领、科研氛围、科研团队及制度保障等维度。结果显示,总体上教师对于校长科研引领和学校科研氛围的认可度较高,但是对科研团队建设和制度保障方面的评价略低。分学段来看,小学和九年一贯制教师对于校内科研支持的认可度较高,尤其是小学阶段教师对校长的科研引领和学校的科研范围评价较高。但是,初高中阶段教师对校内科研支持的认可度相对偏低,尤其是完中阶段教师(详见表5)。

表5 中小学教师科研的校内支持情况

进一步统计样本教师对于校外科研支持的认知情况,主要包括专家支持、科研培训和科研机构合作等维度。结果显示,总体上样本教师对于学校组织的专家支持认可度较高,对校外提供科研培训的认可度略低。分学段看,仍然是小学阶段教师对校外各项支持的评价较高,而完中教师对于校外支持的认可度偏低,原因可能是高中教师的教学业务偏重,对于校外培训、专家引领等支持的参与时间有限(统计结果详见表6)。

表6 中小学教师科研的校外支持情况

三、影响教师科研意识的学校支持因素分析

根据前文中的OLS模型设计,利用Stata16.0软件进行OLS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验证学校各项支持因素对教师科研意识的影响关系,并对各因子进行多重共线性诊断,其容忍度均大于0.5,方差膨胀因子均小于2,表明各因子间不存在严重共线性问题(回归统计结果详见表7)。

表7 中小学教师科研意识的回归分析

回归模型1,主要考察了学校内部支持变量对教师科研意识的影响关系。数据统计显示,学校内部支持因素中的科研氛围、科研团队和制度保障等变量,对中小学教师科研意识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影响关系在0.01统计水平上显著。由此表明,学校内部为教师搭建良好的科研氛围,组建有骨干教师引领的科研团队,以及从制度措施上激发教师参与科研动力等因素,对于教师科研意识提升有重要影响作用。但是校长引领变量与中小学教师科研意识呈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表明校长对于教育科研的示范引领作用并没有对教师科研意识产生正面的推动价值,当然两者间的负相关关系,仍有待通过实地调研进一步分析。

另外,研究主要考察了学校外部支持变量对教师科研意识的影响关系。数据统计显示,一方面学校内部支持的科研氛围、科研团队和制度保障变量,仍然对中小学教师科研意识提升有显著正向影响,校长示范引领变量对其有显著负向影响。另一方面,就外部支持变量而言,科研培训对教师科研意识提升有显著正向影响,前期调研中也了解到中小学教师对于科研工作的实际诉求较高,通过科研培训能够直接提升其科研能力和意识。[4]但是专家支持的变量与教师科研意识是负向相关关系,说明专家进校指导通常是停留在与学校领导层面的沟通交流,或者是单次性的进校指导,缺乏对教师科研的持续性引领和深度指导,其对教师科研意识的影响不足。此外,与科研机构合作变量对中小学教师科研意识的影响不够显著,原因可能在于与科研机构合作更多的是学校层面业务,与学校管理、课程建设、校园文化等关联性比较大,而对教师个体科研意识的直接影响比较有限。除了对学校内外部支持因素的分析之外,本研究还专门分析了教师个体科研经历及个人特征在其科研意识中的影响作用(详见表8)。

表8 科研经历对教师科研意识影响的回归分析

分析回归结果可知,教师个体的科研经历对其科研意识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其中,教师参加的培训次数越多,其科研意识得分越高,两者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参与课题研究和主持课题变量,与中小学教师的科研意识也呈正相关关系,即教师在参与课题研究中有效提升了其参与科研的意识和动力。但是就发表文章变量而言,其对教师科研意识的影响关系不显著,表明教师个体的论文发表行为不代表其真正参与了科研活动,发表文章的多少与其科研意识关联性弱,也反映出部分中小学教师为了评职称等外在目标而发表论文的行为。此外,就教师个体的工作特征而言,回归结果显示,担任班主任教师的科研意识显著高于非班主任教师,可能是班主任教师除了学科教学之外,还需要进行班级管理、学生教育等方面的实践。同时,在控制了学校类型和任教学科类型后,教师个体对工作的投入程度是影响其个体科研意识的重要变量,影响系数达到0.53,且在0.01统计水平上差异显著,表明内在的工作投入动力直接决定了其科研参与意识以及对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参与动力。

四、结论与建议

1.进一步发挥校长的科研引领作用

提升中小学教师的科研意识,校长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校长应亲自参与教科研的选题设计、论证研讨及实践探索等环节,带动不同教师团队形成研究共同体,而不是仅仅依靠发布制度、口头强调、资源提供以及只挂名不参与等。[5]一方面,校长要发挥亲自参与教科研的示范引领作用,用科研方法解决学校办学、教学改革等实践问题,促进教育教学业务改革,在学校营造良好的重视科研氛围;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发挥校长的专业优势,为教师科研实践提供相应的指导,解决科研实践困惑。另一方面,校长要通过科研引领的参与,形成学校重视教育科研的制度环境,从制度、人员及经费等方面为教师科研提供保障,支持各学科教师团队开展科研工作,比如聘请专家来校指导,为教师课题立项、论文撰写提供指导等。

2.完善教师参与科研工作激励机制

中小学教师的科研工作与高校、科研机构不一样,其研究更多的是实践应用型研究,研究问题来源于实践,研究目标是解决教学实践问题;而高校则是以教学和科研为主,都有明确的科研考核要求,其科研动力和意识较高。中小学并没有比较明确的科研任务要求,教师科研意识的提升更多依靠内动力驱动,总体上其科研意识相对偏低。[6]在实地调研中了解到,很多中小学教师限于繁忙的教学工作而没有专门时间进行研究,当然也缺乏比较迫切的外部驱动因素,所以建议学校要制定专门的科研工作激励机制,提升教师参与科研积极性。一方面,学校要建立相应的科研常规工作要求,作为一种引导性制度,鼓励每一位教师都要在一定时期参与不同形式的科研工作,比如参与课题、提交案例、论文及课题研讨等基本考核要求。另一方面,学校要设立专门的奖励制度,为参与教育科研实践、取得相应成果的教师进行奖励,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多种形式支持教师参与课题研究

本文研究显示,教师个体科研经历对于其科研意识的提升有显著正向影响,尤其是参与课题或主持区级及以上课题的科研实践经历,是教师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路径。因为课题研究过程涉及教师科研能力的多个方面,包括研究选题、方法运用、资料获取及成果梳理等,教师参与一次完整的课题研究将在上述方面得到较好的锻炼,从而有效提升其科研意识和能力。从年度课题立项情况看,很多中小学教师并没有主持区级及以上课题的机会,所以学校需要为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提供相应支持,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学校层面可以考虑设立微型课题或草根课题项目,鼓励开展微观、短期的小课题研究,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让更多教师有机会独自开展课题研究,在实践探索和问题解决中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4.优化专家指导与科研培训的方式

随着各学校对教科研工作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校选择聘请专家提供科研指导,但是在本研究中发现,专家支持对于提升中小学教师科研意识的影响并不显著。已有相关研究也指出,专家指导如果停留在学校层面的发展引领和课题指导并没有显著成效,而只有当专家支持内容贴近课堂教学、教科研方法培训时,才能显著提升学校的科研绩效。[7]所以,要进一步优化专家指导的方式,要探索多元化路径,形成问题研讨与实践改进的个性化指导模式。学校要重视专家支持与学校一线教学实践的紧密结合,尤其是聚焦课堂的科研支持,提供符合实践需求的教育教学理论支持,才能有效发挥专家指导作用。[8]此外,调查数据显示科研培训对于提升教师科研意识有显著正向影响,这也是中小学教师迫切需要的培训需求,但是传统的讲座式培训似乎效果不够理想,需要增强教师个体的参与式、体验式培训,探索建立符合一线教师需求的培训新模式。

猜你喜欢
变量课题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巧设美术课题 传承非遗文化
聚焦双变量“存在性或任意性”问题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无我》:一具身体,两种意识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