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概念内涵 发展空间观念
——“全等三角形”概念课的教学及反思

2022-10-13 10:36秦虹柳
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全等三角形重合直观

秦虹柳

(北京师范大学昌平附属学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 内容

本节课选自北京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12.4 全等三角形”,主要内容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2. 内容解析

(1)内容的本质.

对于单个几何图形的性质,主要研究其形状、大小两个方面的特征;研究多个几何图形时,主要研究它们的位置关系. 全等三角形比较特殊,其概念是从直观层面进行描述的,即“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其本质是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相同,但是与位置无关,与每个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也无关.

从定义出发,两个三角形重合(全等)是指两个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重合,这种图形特征用代数的方式进行刻画,就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这体现了全等三角形的要素之间“形”的特征与数量关系之间的相互转化. 学生经历挖掘概念内涵的过程,能够自然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内容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①几何直观. 借助图形的直观性,有助于学生辨识全等三角形及其对应边和对应角.

②空间观念. 在复杂图形中辨识全等三角形时,除了借助几何直观外,还需要有空间观念,能够从图形运动的角度理解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③数形结合.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就是从“数”的角度刻画其“形”的特征,这体现了几何学习从“形”到“数”的转化.

(3)知识的上下位关系.

从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来看,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是全等三角形的上位知识,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尺规作图、线段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等相关知识是全等三角形的下位知识.

从主题视角来看,几何知识学习的路径和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平行线是本节课的上位知识,四边形和圆都是全等三角形的下位知识.

从图形的变化视角来看,学生对平移、旋转、轴对称变换的初步认识是全等三角形的上位知识,图形变换的相关性质是全等三角形的下位知识.

(4)内容的育人价值.

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 在挖掘全等三角形概念内涵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可以用代数的方法刻画图形的特征,理解全等三角形中的数形结合思想,意识到数学学习的规律性和思想方法的一致性.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以及辨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 目标

(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识别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2)经历学习全等三角形概念的过程,体会从一般到特殊的学习方法,提升数学抽象能力;构建研究全等三角形的基本路径;经历识别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的学习过程,发展几何直观能力.

(3)认识到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体会学习数学的规律性.

2. 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能说出全等三角形的“重合”是指对应边的重合、对应角的重合、对应顶点的重合,理解全等三角形与位置无关;已知全等三角形,能识别对应顶点、对应边和对应角;能总结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能够从实际生活中的图形抽象出三角形模型,确定研究对象;能说出研究全等三角形的基本路径;能理解三角形经过平移、旋转、翻折等运动变换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全等,并能从几何直观和图形变换的角度识别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达成目标(3)的标志是:从研究内容、研究路径和研究方法等方面体会数学学习的规律性.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 具备的基础(知识、能力)

在平行线的学习中,学生初步具备了几何直观能力,知道几何学习主要研究单个对象的性质和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知道三角形的边和角是主要研究对象,对平移、旋转、翻折运动有初步了解.

2. 可能存在的问题(问题、障碍)

从内容来看,学生在复杂图形中辨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可能存在困难.

从能力发展阶段来看,学生的空间观念较弱,多数学生无法从图形运动的角度理解全等三角形.

3. 应对策略

通过设计开放性活动,让学生借助手中的学具进行操作,帮助学生从运动变换的角度理解三角形之间的全等关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

因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识别复杂图形中的全等三角形及对应边、对应角.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本节课中,应用几何画板软件、自制教具、学生导学案和自制学具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1. 情境引入

引言:在本章学习之初,我们一起确定了本章的学习路径(如图1). 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个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本节课要研究两个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对于两个三角形的学习,首先应该确定研究对象. 那么,应该研究什么样的两个三角形呢?

图1

问题:观察如图2 所示的金字塔魔方,你从中看到了几种三角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图2

师生总结:图2 中一共有三种三角形. 每个面整体可以看作1个大三角形,每个面有9个小三角形,每个面有3个由4个小三角形组成的三角形(如图3). 这些三角形的形状相同,有的大小相同,有的大小不同. 本节课将研究最特殊的情况,即形状、大小都相同的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图3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金字塔魔方,学生体会形状和大小是研究两个三角形之间关系的重要方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研究对象.

2. 新知探究,抽象概念

引言:对于几何对象的研究,首先要研究它的几何特征.

活动1:试一试.

已知如图4所示的△ABC,观察如图5~11所示的三角形,是否存在与已知△ABC形状和大小都一样的三角形?如果有,怎样验证呢?(每名学生手里都有一个如图4 所示的△ABC的实物,以及如图5~11 所示的7个三角形纸片.)形进行操作验证?

图4

图5

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如图6~9 所示的三角形显然不符合要求.

图6

问题2:是不是只有形状、大小都相同的三角形才能够重合?

学生回答:是.

教师总结:(1)几何图形的直观性能够帮助我们对一些问题进行判断.

(2)如果两个三角形能够重合,它们就是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三角形,因此,能够“重合”是三角形全等的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1的设计,帮助学生从操作层面理解图形的形状、大小的意义. 图5~11 给出的7个三角形中有3个能和已知的△ABC重合,这3个图形可以由△ABC经过平移、旋转、翻折得到,使学生初步从图形运动的角度感受三角形的重合问题.

3. 新知探究,表示概念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在图12 中,△ABC和△MNP能够完全重合,我们说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全等”用符号“≌”来表示,读作“全等于”.△ABC全等于△MNP,记作“△ABC≌△MNP”.

图7

图8

图9

师生活动:学生观察图形,进行猜想,可以通过手中的实物模型进行验证,并与其他学生交流想法.教师选择一名学生上台演示验证过程,将手中的实物图形与△ABC进行叠合,发现图5、图10、图11与所给的△ABC能够重合.

图10

图11

图12

问题1:为什么大家都不对如图6~9所示的三角

当两个三角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4. 理解概念,探究性质

试结合图12,辨析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问题1: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学生回答:两个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

问题2:如何理解定义中的“能够”?在活动1中,图5、图10、图11 都能与如图4 所示的△ABC完全重合,它们有什么区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它们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形状没有发生变化,说明全等三角形与位置无关.

问题3:如图12,已知△ABC和△MNP可以重合,你是如何理解这里的“重合”的?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的主要元素.学生观察图形,理解两个三角形的重合,就是边的重合、角的重合、顶点的重合.

问题4:能否从“数”的角度刻画三角形“重合”的图形特征?

师生总结:“重合”就代表是一样的. 由于三角形的边和角可以用数量进行刻画,因此,边的重合意味着对应边相等,角的重合意味着对应角相等,点的重合无法用数量关系来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内涵. 对于几何图形的学习,在研究完图形的几何特征后,要将其代数化,体现了从“形”到“数”的转化,从而自然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结合图12,用符号语言表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符号表示:如图12,因为△ABC≌△MNP,所以AB=MN,BC=NP,AC=MP,∠A=∠M,∠B=∠N,∠C=∠P.

5. 理解性质,识图辨析

引言:对于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可以把其中一个三角形看成是由另一个三角形运动之后得到的,我们要能在复杂图形中辨识全等三角形及它们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例 如图13,已知△ABC,将它平移至△DEF的位置,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如果全等,试找一找对应边、对应角.

图13

学生观察并回答:△ABC≌△DEF,其中AB=DE,BC=EF,AC=DF,∠A= ∠D,∠B= ∠DEF,∠ACB=∠F.

教师强调:用符号表述对应边和对应角时,注意点的对应.

变式:如图14,已知△ABC,将它平移至△DEF的位置,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如果全等,试写出对应边、对应角.

图14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经过平移变换后和原图形全等,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图形的运动过程,提升空间观念和想象力.

活动2:找一找.

如图15~22,已知△ABC,分别将它运动至新的位置,是否存在与它全等的三角形?如果存在,说一说△ABC是怎样运动的,并找一找对应边、对应角.(学生可以借助学具演示图形变化的过程.)

图15

图16

图17

图18

图19

图20

图21

图22

师生活动: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操作,学生代表在黑板上演示图形的运动过程. 教师利用几何画板软件演示图形的运动过程,引导学生先进行观察、猜想,再进行验证.

教师总结: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等运动后,只改变了图形的位置,与原三角形全等,可以借助图形的直观性辨识全等三角形及其对应边和对应角,长边对应长边,大角对应大角. 对于不容易通过几何直观进行辨识的图形,可以从图形运动的角度理解.

【设计意图】本活动有助于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理解全等三角形,提升空间观念和想象力.

活动3:开放式活动.

学生手中透明的三角形纸片与学案上的△ABC(如图23)全等,让透明的三角形纸片动起来(可以运动到任意位置),同组学生相互说一说与学案上△ABC相比,透明的三角形纸片是怎样运动的.

图23

师生活动:每名学生进行独立操作后,每个小组的学生相互展示. 教师找几名学生分别在黑板上展示作品,大家一起观察图形、动手操作,描述运动方式.

【设计意图】通过开放式活动留给学生充足的空间与时间,打开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对平移、旋转、翻折等图形运动过程有进一步地认识,提升了在复杂图形中辨识全等三角形及其对应边和对应角的能力.

6. 学习总结

问题1:从知识角度,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总结: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表示和性质,辨识全等三角形及其对应边、对应角.

问题2:我们经历了怎样的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感悟?

师生总结:本节课研究了两个图形的关系. 首先确定了研究对象,也就是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三角形;形状和大小相同是从感官上描述两个三角形之间的关系,从操作的层面,它们的特征是能够完全重合,根据这一特征对“全等”进行了定义.

在学习一个新的概念时,要注重深挖概念内涵.三角形的重合(全等)是对应顶点、对应边和对应角的重合,从代数的角度刻画三角形的要素之间的关系,得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由于全等三角形与位置无关,图形发生位置变化时与原图形全等,在辨识全等三角形及其对应边和对应角的过程中,既可以借助几何直观,也可以从图形运动的视角出发.

基于以上总结,整理出如图24所示的知识结构.

图24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充实与完善本章知识结构. 因此,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后,接下来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知识结构更新,得到如图25所示的知识结构图.

图25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引导学生从所学知识、学习过程、思想方法等方面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使学生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内涵,明确学习方法,强调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的重要性. 通过更新知识结构,进一步完善本章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及知识间的关联.

7. 目标检测设计

如图26,已知△ABC≌△ADE,试写出这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点、对应边和对应角.

图26

对应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应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应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教学反思

从单元整体教学的角度出发,与本节课的教学相结合,笔者有如下思考与收获.

1. 关注知识的整体构架

本节课是“全等三角形”小单元教学的起始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知识间的逻辑结构与关联,关注知识间的上下位关系. 虽然几何学习的研究对象不同,但是研究路径和方法基本相同,在学习了平行线和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后,本单元将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性质和判定,这种研究问题的基本框架在四边形、圆的学习中依然适用.

2. 重视一般观念的引领

对于全等三角形,到底要研究什么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我们应该如何来理解这里的“重合”呢?显然,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是从操作层面进行描述的. 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将两个三角形的全等关系通过“重合”的方式来验证,并不具有可操作性,从代数的角度刻画组成图形的元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更具有可操作性,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就是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来刻画图形特征. 无论是一个图形的性质,还是多个图形之间的关系,无论是三角形、四边形,还是圆等几何图形的学习,都要研究通过要素之间的关系来刻画图形特征,这种思想方法在几何学习中具有普适性.

3. 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为线索,设计系列问题与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不仅要关注内容,更要关注知识的自然生成过程,教师的问题设计和活动设计都应该从学生出发. 通过在多个图形中辨识全等三角形的实践活动1,帮助学生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几何特征,提升几何直观能力. 通过辨析概念的系列问题,明确了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对象,且全等三角形与三角形的位置无关;分析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通过活动2,有助于学生准确辨识全等三角形及其对应边和对应角.在学生对图形运动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开放式活动3,既帮助学生从图形运动的角度深刻理解全等三角形,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 以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为导向的学习结果

几何学习承担着培养学生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的使命,几何图形的直观性对解决几何问题有重要意义. 在活动1 中,学生通过观察几何图形并进行初步判断,再通过动手实践进行验证,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理解,更体现了几何直观的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活动2 是一个综合活动,面对复杂图形,学生首先要借助几何直观进行初步判断,然后再通过动手操作感受图形的运动变化过程,体会图形间的关系. 活动3 是本节课的亮点,对学生的思维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对不同运动方式进行综合考虑,创造性地构造全等三角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

5. 明确数学抽象的内涵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不断地引领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现实世界”. 在引入环节,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金字塔魔方中的三角形,由实际问题引出数学问题,这体现了数学抽象的过程. 但是,关于数学抽象,可以进一步思考如下几个问题:生活图形与数学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从生活图形中抽象出数学图形的角度是什么?观察不同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应该从什么角度来观察?显然,数学图形是从生活图形中抽象出来的,在抽象图形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图形的形状和大小等特征,而不是关注颜色、质地、误差等方面,在观察不同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时,图形的形状就是实际图形的轮廓,而图形的大小只有在图形形状相同的前提下才有研究意义. 当两个三角形之间形状和大小分别相同时,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明确数学抽象的内涵,这样才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抽象的认识.

猜你喜欢
全等三角形重合直观
直观构造中的代数刻画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简单直观≠正确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电力系统单回线自适应重合闸的研究
探析三角函数教学的新视角
初中全等三角形复习课教学案例
怎么教学生“全等三角形”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尝试
浅析重合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