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水平爬模技术在航道整治护岸工程中的应用

2022-10-14 07:44陈广云苏福
中国水运 2022年9期
关键词:锚地护岸螺杆

陈广云,苏福

(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220)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航道的整治,与之相关的施工技术与工艺流程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航道整治涉及的工程量非常大,项目也非常多,而护岸工程是其中的重点。护岸工程中现浇大体积混凝土重力式挡墙是常用的结构形式,挡墙施工中传统翻模施工工艺存在不足之处,模板的安拆需要依靠起重设备来完成,起重设备吊次多、效率低,同时模板安装误差较大、纠偏较困难,制约了挡墙施工的质量。

电动水平爬模技术与高层浇筑和大型桥梁所使用液压爬模技术比较,最大的区别在于驱动力和爬移方向等不同,电动水平爬模技术的脱模和爬移均使用电力驱动,脱模靠电动葫芦实现,爬移靠制动电机动力驱动,结合护岸以条带状大体积结构的实际施工情况爬移为水平顺岸方面。该技术采用标准化爬架配置,通过对模板和爬架少量调整即可适合于构筑物的截面形状的变化。

1 工程背景

京杭运河枣庄段(马兰大桥以下)航道整治工程按照二级航道标准进行设计,设计通航船舶等级为两千吨级,航道整治长度为14.897km。在航道两侧岸坡位置新建六种结构形式的护岸长度约28km,其中素混凝土重力式护岸长约19.8km,护岸结构分为两级,一级护岸结构底板采用0.6×5.1(m)(高×宽)素(钢筋)混凝土,墙身采用顶宽0.8m、底宽3.5m、高3.6m 梯形素混凝土,临水面倾斜率10:1,背水面倾斜率1.5:1。一级护岸挡墙墙身结构尺寸较大,每段(长度10m)混凝土工程量77.4m³,总长度17.1km,特别适合应用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爬模施工工艺。

图1 护岸结构典型断面图

2 爬模设计

2.1 工艺原理

水平爬模系统在已浇筑底板结构之上进行拼接与安装,墙身混凝土浇筑后达到拆模强度而脱模,模板无需起吊设备,依靠爬架自身设置的葫芦吊起模板,通过安装在爬架底部的电机驱动轮在已浇筑底板上爬移至下一节段,反复循环施工。

2.2 爬模系统设计

爬模系统主要由大模板和爬架构成。

2.2.1 大模板构成

大模板主要由面板、背楞(肋骨)、对拉和锚地螺栓等构成。钢面板选用5mm 钢板制作,模板总长度制作为10.2m(每节段墙身长度为10m)。考虑到模板的纵向、横向刚度,且迎水侧模板与背水侧模板的斜长不同,所以迎水侧模板的横向肋骨选用了12 根[10#单拼槽钢,背水侧模板横肋采用15 根[14#槽钢,两侧横肋间距均为280mm,两侧模板纵肋均采用11 根双拼[14#槽钢,纵肋间距均为800mm。穿墙对拉螺杆采用M22 螺栓,在模板顶部两排布置间距为1.2m,其余均为1.0m。锚地螺杆采用M18,与预埋的Φ12 钢筋拉结,间距800mm,埋入底板混凝土250mm。为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须对大模板面板、背楞进行刚度和强度进行验算,对对拉和锚地螺栓强度进行验算,同时还需进行抗浮验算。

2.2.2 爬架主要构成

爬架主要由架体、提升系统、爬移系统等组成。

架体:架体由立柱、横梁和纵梁组成主框架,其中横纵梁采用200×200×16,立柱采用200×200×8,柱与梁之间采用螺栓连接。

提升系统:由大模板吊点、电动葫芦构成。迎水面侧模板较小,吊点设置在模板顶内肋上,背水面模板倾角较大,吊点位置设计在顶部内肋和中部的外肋上,避免模板弯曲应力过大而变形。电动葫芦挂在架体横梁上,选用额定起重量3t,电机功率1.1kW 的环链电动葫芦。

爬移系统:由电动机、行车轮、槽钢轨道等构成。电动机采用1.1kW 实心转子制动电机,制动电机有快速停止和准确定位特性。轮子采用Φ300 行车轮,安装在前排两根立柱下。轨道选用[6.3#,随爬架移动人工接长。

图2 爬架构成示意图

图3 爬移系统示意图

2.2.3 爬模系统主要性能参数选择

爬模系统主要性能参数根据工程实体构筑物和现场情况进行选择,下表为本工程爬模系统所采用的主要性能参数:

表1 爬模系统主要性能参数表

3 爬模施工工艺

3.1 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大模板组拼→大模板安装→对拉和锚地螺杆安装→安装导轨→爬架组拼→爬架安装→节段混凝土浇筑→对拉和锚地螺杆拆除→模板提升→接长导轨→爬架和模板整体爬移至下一节段→拆除爬模系统。

3.1.1 大模板的组拼与安装

模板的组拼和安装十分简单、快捷,具体组拼程序如下:

按照模板配置图,先吊入迎水侧模板,模板落地后迅速用钢管进行支撑,使之达到预定的倾斜角度,然后摘钩再吊入封头模板,同时对侧模与封头模板螺栓连接,最后吊入背水侧模板。

校正模板。复核轴线位置、标高及尺寸。模板安装尺寸偏差为±2mm,立面垂直度偏差为±3mm。

安装对拉和锚地螺杆。对拉螺栓安装必须紧固牢靠,松紧适宜,以防各排螺杆受力不均出现松动和造成涨模。安装锚地螺杆防止侧斜模板因受混凝土上托力过大而上浮。

模板安装完后,如底部存在缝隙,可用水泥砂浆填塞,但不能进入墙体内,防止因模板漏浆发生墙体烂根、露筋蜂窝麻面等质量通病,因此在底板施工时,尽可能保证底板平整度。

3.1.2 爬移系统安装

(1)架体组拼与安装

1)轨道和爬移系统安装:在工厂加工立柱时把行车轮和电机安装在立柱上,吊装前根据模板行走路线安装轨道。

2)架体安装:根据架体设计图,首先拼接上层横梁和纵梁,组装时用冲钉对准螺栓孔位,在适当位置插入螺栓,用扳手拧紧即可。上层框架拼接后竖立起来,然后拼接立柱,最后拼接下层纵梁,整个架体拼装完成后,用滑移吊装法使架体由平卧调整至竖直状态。

(2)轨道安装轨道需随着爬模系统的前移接长,单条10m 长6.3#槽钢轨道重量约66kg,可人工按照架体的既定移动轮迹线路铺设,简单固定在底板面上即可。

3.2 操作要点

3.2.1 爬模系统的操作和使用

3.2.1.1 模板脱开和起吊

(1)混凝土达到脱模强度后,将与墙体相连的穿墙螺栓和与底板连接的锚地螺杆等附件全部取出,使模板与墙体和底板的连接件全部脱开。

(2)利用安装在架体上的电动葫芦起吊大模板,葫芦挂钩挂在大模板的8 个吊点上,葫芦同时开启提升,提升高度约50mm,确保模板与墙体缓慢脱开。

3.2.1.2 爬架架体及模板的爬移

(1)模板起吊后,人工搬运槽钢轨道,与上一段轨道连接起来,并事先清理轨道沿线杂物。

(2)启动驱动轮电机,爬模系统缓慢向下一节段爬行。

(3)整体爬移过程中应有专人在挡墙两侧检查,检查是否平稳或有异常情况。

(4)爬行快至预定位置时,操作人员需初调模板位置。

(5)关闭驱动轮电机,开启电动葫芦降落模板,降落过程中操作人员对模板安装位置进行精调。

(6)模板降落至预定位置后,关闭电动葫芦,至此一个节段操作循环结束。

图4 爬模流程示意图

3.2.2 爬模系统检查

在施工过程中,每次爬模系统爬移前和爬移过程中以及爬移到位后,均要进行严格而细致的检查,在确定该步操作完全符合规程或要求时,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3.2.3 爬模系统的维护

(1)产品运至工地后,爬架系统必须覆盖储存,防止下雨天气等恶劣天气对其造成损坏。

(2)爬移前,有专人检查爬移系统是否有完好,检查爬架、提升、爬移等机构是否有混凝土渣、钢筋头异物等,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3)应定期检查、校正、紧固和修理模板及相关部件,对螺纹、车轮等部件进行注油润滑。

3.2.4 爬模系统拆除

爬模系统拆除顺序为安装的逆顺序,主要流程为最后一段浇筑完成→拆除拉杆、锚地螺杆→拆除架体附件→拆除架体→拆除迎水侧大模板→拆除端头大模板→拆除背水侧大模板→清理模板。

4 安全措施

(1)施工前必须由技术人员对所有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检查所有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2)爬移过程中电动系统操作者应及时了解电动装置的使用工况,保证爬移时做到同步控制。

(3)对于倾斜角度较大的背水侧模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浇筑速度,施工过程中应检查锚地螺杆是否全部处于受力状态,避免模板上浮或发生倾覆事故。

(4)行车轮电动机选用制动电机,如制动电机失电,电磁铁也同时失电,衔铁被弹簧顶住,制动盘与电机后端盖压合在一起后停止转动,避免大风或意外撞击爬模系统溜车。

(5)施工全过程应设专人定期、不定期对爬模装置进行检查、保养、维修,保证爬模系统处于良好运用状态。

5 结语

爬模是以工具式模板为主要的施工手段,以电动系统为爬移动力,以现浇混凝土挡墙为主导工序组织施工,施工工艺简单高效,爬移速度快,系统组装完成后,无需投入起重设备,同时可节省大量人工和设备台班。减少了模板拆装流程,降低了模板(特别是面板)的碰伤损毁风险,浇筑混凝土结构整体性好,机械化施工程度较高,具有非常良好的经济和技术效益。

猜你喜欢
锚地护岸螺杆
广东某河道治理工程中护岸型式比选应用分析
长江江苏段港口锚地现状及发展建议
预制装配式波浪桩生态护岸研究
新型对称式三螺杆压缩机的设计
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六、七、八号锚地启用
西江锚地建设,刻不容缓?!
浅析河道生态护岸设计
3D打印机挤出头螺旋输送螺杆设计
三峡船闸上游将新增93个船舶待闸锚位
预制构件在生态护岸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