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燔祭的邪神摩洛曾在此君临天下

2022-10-15 09:58豆豆周周
奥秘 2022年9期
关键词:迦太基洛斯神庙

●豆豆 译 周周 编

20世纪20年代,在迦太基发现的“托佩特”。据推测,该墓地建于公元前400年~公元前200年。据说从这座墓地中发掘出的骨灰坛多达2万余个,多数骨灰坛都呈焦黑状,这些都是“幼儿燔祭”牺牲者的遗骨。

地中海沿岸以风光明媚的景观而闻名于世。曾经那里有许多以高超的航海技术和繁荣的贸易往来为傲的城邦,这些城邦孕育了一大繁荣文明——古代腓尼基文明。但是,隐藏在繁荣背后的,是可怕的邪神。

寻求幼儿燔祭的邪神摩洛

2019年11月,意大利罗马的古斗兽场遗迹中,展示了一座令人毛骨悚然的巨像,模仿的是公元前的邪神摩洛。据说人们为了供奉这个神,不仅建造了神庙和祭坛以安置神像,并将献祭的幼儿全部烧死。

神像的原型是描写古罗马时代的殖民城市迦太基的电影《卡比利亚》(1914年)中出场的角色,电影中,半人半兽像的胸部变成炉灶,人们将活生生的幼儿一个接一个地扔进火中。电影恐怕是以古希腊或罗马流传下来的、将幼儿作为活祭品的传说为基础制作而成的,但是在20世纪20年代,从迦太基的古代墓地中确实发现了无数的幼儿遗骨,这则传说的真伪性再次引发了不小的争论。

19世纪出版的《旧约圣经》中的插图。描写了向邪神摩洛献上生祭的幼儿燔祭祭坛上的凄惨景象。

在幼儿燔祭的祭坛中使用的摩洛像。将幼儿从胸口的空洞中放入下方熊熊燃烧的火中。

腓尼基人的发祥地布布罗斯遗址

摩洛神原本是《旧约圣经》中的迦南之神。公元前的地中海地区,广泛流传着将牛羊整只焚烧献祭给神明的“燔祭”,据说迦南地区将人类的幼童作为最上乘的供品进行献祭。迦太基作为北非突尼斯的古城,建造了黎巴嫩古城提洛斯的殖民城市,有观点认为幼儿燔祭正是起源于提洛斯。提洛斯的主神是麦勒卡特,这个名字来源于“城市之主”。麦勒卡特被认为是古叙利亚、巴勒斯坦的最高神明巴阿尔的儿子。

被“海洋之民”践踏的腓尼基

腓尼基主要指地中海的东海岸、叙利亚南部和黎巴嫩的海滨地区。迦南则是包含腓尼基的广大地区,包括叙利亚南部和巴勒斯坦全境。

腓尼基北面有乌加里特、布布罗斯、提洛斯等海港城市,因向埃及出口黎巴嫩山脉的野生杉树而繁荣。另外,作为次要资产,为研制运输杉树的大型船只而发展出的建造技术和优秀的航海技术,使腓尼基成为地中海的霸主君临天下。迦太基是作为提洛斯西进据点而建立的殖民城市,在全盛时期,迦太基以凌驾于母城之上的态势与罗马争夺制海权。

位于北非,当时与罗马争夺地中海制海权的迦太基的遗迹。

对于提洛斯而言,有两个极为重要的时代。分别是公元前12~13世纪神秘民族“海洋之民”的侵袭和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的到来。“海洋之民”的残暴体现在对埃及的侵略并灭亡了赫梯,乌加里特等早期的腓尼基城市也被灭亡了。然而,提洛斯以“海洋之民”的移居为契机,在与埃及和以色列的贸易中逐渐繁荣起来,成为腓尼基文明的主角。

古代以色列王国的耶路撒冷神庙中留下的叹息之墙

与以色列共存共荣的提洛斯

不过,现在的提洛斯已经没有摩洛的任何痕迹了。阳光灿烂的海岸和美丽的街道,与希腊、意大利的观光地并无两样。旧都曾经位于本土外海的要塞岛上,但是由于亚历山大大帝的填海作战,和本土连在一起被攻陷了。如今,潮汐将白沙集中起来,填海造地之处变成了美丽的半岛。

遗憾的是,现在露出的遗迹全部是罗马时期的建筑物,腓尼基时代的遗迹在罗马的破坏下消失殆尽。由于对摩洛献上活祭品是“在城市的困苦难事中进行的”,在与亚历山大大军的攻防战中也有可能发生过。但是,在被认为可能是现场的麦勒卡特神庙,公元前5世纪造访此处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这样描述其豪华程度:巨大的奉献物内有着两根巨大的棱柱,一根是黄金制成的,另一根是由在黑暗中也能闪闪发光的翡翠制成的。

提洛斯的主神麦勒卡特的浮雕

古代腓尼基的最高神明巴阿尔的浮雕像

古代腓尼基文明的中心城市——提洛斯的遗迹。由于腓尼基在公元前1世纪被罗马吞并,因此现在的遗迹其实是罗马时代的。

此外,《旧约圣经》有关摩洛的记述中,也没有与提洛斯相关的内容。因为,根据时间轴进行编纂的《旧约圣经》中,“哭墙”作为遗迹被保存了下来,这是曾经在建造耶路撒冷神庙的以色列鼎盛时期,依靠自有的矿山和精炼技术,借助提洛斯的海运共存共荣才建成的,可谓是蜜月时期的产物。建造耶路撒冷神庙的技术和工人也都出自提洛斯。

在迦太基发现幼儿燔祭的凄惨痕迹

迦太基也被罗马遗迹所覆盖。遗迹的核心部分大多是罗马建筑。但是在古代城市的南部以外还残留巨大的腓尼基圆形军港,在这附近进行的古代墓地挖掘调查工作,发现了无数的幼儿遗骨。

有关迦太基的摩洛的记录就十分详尽了。

公元前3世纪的历史学家克雷塔尔科斯称,“出于利益,有的父母会将自己的一个孩子作为活祭品献给克洛诺斯(迦太基的摩洛的希腊名)”,甚至是“将孩子放置在克洛诺斯青铜像伸出的手臂中,让孩子滚落进下方燃烧着的炉子中。那个孩子蜷缩着手脚,脸上似乎还带着笑容”。

公元1~2世纪的著述家普鲁塔克斯称,“没有孩子的夫妻为了进行生祭,会从穷人那里买孩子”,以及“为了不让父母哭喊,作为活祭品的孩子在笛子和太鼓的演奏声中被割断喉咙”。除此之外,在罗马和希腊的遗迹中也留有关于迦太基的幼儿生祭的记录。摩洛首次在《旧约圣经》中被充实起来。以古代记录为基础,近代的考古学调查才能发现幼儿的遗骨,明确了燔祭的痕迹,摩洛作为邪神的痕迹也露出了端倪。

后世的人们描绘的摩洛的原型,似乎是希腊神话中出现的怪物弥诺陶洛斯。

身形不明的摩洛真的是神吗?

遗憾的是,至今未发现公元前的摩洛雕像或浮雕。原本腓尼基人的宗教就不会将神人格化,而被认为是迦太基摩洛的神是“佩戴高高的头饰,穿着长长的袍子,手中持枪的人物”,与斗兽场的巨大雕像完全不一样。

↑↓位于黎巴嫩巴勒贝克的3大神的神庙遗迹之一,希腊神话中出场的酒神狄俄尼索斯的神庙。

希腊神话中的阿弗洛狄忒神庙。阿弗洛狄忒是巴阿尔的配偶女神,被比拟为阿什塔尔特。

其实电影中的半人半兽像的原型在时间上并不久远。最近的研究表明,在《旧约圣经》中,将希腊神话中的弥诺陶洛斯形象覆盖在了没有明确形象的摩洛身上。弥诺陶洛斯是克里特岛的王妃生下的黄牛之子,是个人身牛头的怪物。由于极度残暴而被封印在迷宫中,每年在雅典都有14名少男少女作为活饵被供奉(克里特岛迷宫传说)。恐怕正是以迦太基的记录为基础,结合地中海和生祭这两个关键词,在近代欧洲创造出了人身牛头摩洛像。

还有研究表明,摩洛原本指的并不是神,而是幼儿燔祭的“仪式”本身。庞大的《旧约圣经》中摩洛总共出现了8次,但都没有明确记载称其为“神”。在《耶利米书》第19章第5节中提到,“他们在火中烧了儿子们,为了献给巴阿尔。”同样在《耶利米书》第32章第35节中,摩洛和巴阿尔同时登场,“向着摩洛,为了让他们的子女们通过火海,在班希诺山谷中建造了一个巴阿尔的高台”。这些记述支持了仪式论。

巴阿尔是古代叙利亚、巴勒斯坦的最高神名,其名字的含义就是“主”。巴阿尔原本是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期间活跃的男神,与妻子丰收女神阿什塔尔特一起聚集了人们众多的虔诚信仰。巴阿尔是雨季中复苏的植物的人格化,受到农民的喜爱。

聚集三大神神庙的巴勒贝克遗迹

提到巴阿尔,就会想到腓尼基的圣地巴勒贝克(巴阿尔贝克)。巴勒贝克即“贝克高原之主”,是巴阿尔信仰的场所。

巴勒贝克遗迹与同样位于黎巴嫩的海港城市提洛斯截然不同,位于一片杂乱的街道上。但是拥有巨大石柱的宙斯神庙的重量感、漂亮的狄俄尼索斯神庙,让人再次惊叹古罗马的建筑技术。巴勒贝克由供奉宙斯和狄俄尼索斯、美与爱之女神阿弗洛狄忒(维纳斯)3神的三神庙构成。

宙斯神庙,因6根巨大的石柱而闻名于世。

位于耶路撒冷郊外的欣嫩谷。从《旧约圣经》来看,这片土地上是否建造了摩洛的神庙或祭坛呢?

这座独一无二的宏伟的狄俄尼索斯神庙似乎有什么可疑之处。狄俄尼索斯是宙斯与人类女性所生的孩子,由于触怒了宙斯的正室妻子,在生产前被杀死,之后在宙斯的腿上出生。这种不寻常的诞生方式,加上他周游亚洲各地时吸收的异文化,据说在信仰形态上伴随着怪异的集体祭祀仪式,潜藏着某种魔力。

基督教所相信的地狱。不知何时,欣嫩谷变成了“地狱”的代名词。

摩洛信仰的舞台是地狱的起源?

在古代资料的记载中,对于摩洛信仰的舞台很难确定其具体地点。如果回归摩洛的起源《旧约圣经》,可以确定其现场是耶路撒冷的“欣嫩谷”。在涉及犹太邪神崇拜的文化脉络中,公元前8世纪犹大王国的阿哈兹王和他的孙子、公元前7世纪的玛拿西王的所作所为中都有明确记载。

《历代志下》28章第3节中记载:“(阿哈兹王)在欣嫩谷焚香,火烧了他的孩子们。”《历代志下》33章第3~6节中记载:“(玛拿西王)重建了父亲希赛基亚破坏的高台,为巴阿尔建造了祭坛……在欣嫩谷中,让他的孩子们走入火中。”据说,阿哈兹堕入邪教,儿子希赛基亚虽然迷途知返,但是玛拿西又再度堕落,举行了幼儿燔祭仪式。

欣嫩谷现位于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三面环山,位于其南部的山谷就是举行燔祭的场所。这片小小的山谷如今只剩下倾斜的绿地,早已没有像样的建筑物和遗迹了。然而阿哈兹和玛拿西正是在这个山谷的某处建造了巴阿尔(实际就是摩洛)的祭坛或神庙,举行信奉摩洛的仪式。

耶路撒冷虽然是著名的朝圣之地,却鲜有人走访城外的小山谷等地。因为这里有反复出现的可憎摩洛信仰,以及焚烧污物和罪人的可怕景象。不知何时起,欣嫩谷成了“地狱”的代名词。

猜你喜欢
迦太基洛斯神庙
神秘的神庙
书之帕特农神庙
大象海上吞鲸鱼
迦太基必须毁灭?
迦太基的幸与不幸
洛斯警长的终极挑战⑤
洛斯警长的终极挑战
牛河梁神庙漫议
神圣的古埃及卡纳克神庙
一个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