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小头骨折空心钉内固定与铆钉内固定的对照研究

2022-10-15 07:21吕杰锋冯朝毅黎浩晖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桡骨铆钉前臂

吕杰锋 冯朝毅 黎浩晖

( 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 , 广东 肇庆 526000 )

成人骨折中,桡骨头骨折整体发生率占比为1.7%-5.4%,占据肘关节骨折33%。而引起桡骨头骨折机制分析上,因前臂过伸位时遭受到间接纵向暴力所致,而直接暴力所致桡骨头骨折少见[1]。桡骨头骨折归属为关节内骨折,若早期治疗不当会造成肘关节功能障碍、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目前治疗上分为手术、非手术干预,非手术多见于无移位及微小移位患者,移位明显及粉碎性骨折患者需开展手术治疗。但手术开展中切除、置换会影响患者预后,甚至会造成肘关节功能下降,引起关节脱位。近些年来我国内固定材料逐年发展,可选择性较多,而不同固定方案治疗均有相关报道,且倡导方案不一致[2]。空心钉内固定与铆钉内固定作为临床常用内固定材料,但对上述2种材料应用效果研究较少,为此,文章就桡骨小头骨折采取空心钉内固定及铆钉内固定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抽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Mason II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9例。(1)纳入标准:①纳入对象依据Mason分型归属为II型;②均为闭合性骨折,术前评估无神经血管损伤;③本次研究开展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④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2)排除标准:①无内固定手术指征;②无法耐受手术开展者;③伴有其他部位骨折、韧带损伤者。对照组中男29例,女20例,年龄19-64岁,平均为(39.4±1.4)岁,接受手术时间3-7天,平均为(5.2±1.4)天。观察组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19-65岁,平均为(39.6±1.5)岁,接受手术时间3-7天,平均为(5.3±1.5)天。2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2 方法:术式开展前,均开展常规检查,采取影像学检查。包括肘关节X线片、CT图像,判断桡骨头损伤情况,综合评估患者自身状况及其手术耐受程度,选择石膏托,固定患者患肢,常规予以止疼消肿治疗。观察组予以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术式麻醉方式为臂丛麻醉,入路为肘后外侧,入路为肱骨外上髁,沿着皮纹方向,越过桡骨头做长度为5cm纵切口,将尺侧腕伸肌、肘肌间隙分离。起点位置:肱骨外上髁锐性剥离肘肌,肘肌牵拉至尺侧,将尺侧腕伸肌牵拉至桡侧,旋前前臂,将关节囊切除后暴露桡骨头及其内部组织。直视下,将骨折复位并选择细克氏针固定骨折块,复位满意后,并予以空心钻沿着克氏针位置钻孔探测,将2.5mm空心双头加压螺钉拧入,要求钉尾螺纹完全拧入桡骨头骨面下。C臂机透视,复位螺钉位置满意后,予以止血冲洗闭合伤口。对照组术式及麻醉同观察组,固定螺钉选择铆钉固定。术后所有患者均予以石膏托固定肘关节于旋后位,固定可靠用轻、便关节被动练习器训练,时间为2-3周。注意观察伤口张力及患者疼痛耐受状况。

3 观察指标:采取改良式Broberg and Morrey评分[3]对恢复状况加以评价,包括患者运动功能40分,关节力量总计30分。疼痛评分30分。70分以下,恢复较差:70-89分,恢复良好:90分以上,完全康复。评估患者腕关节活动情况,包括肘关节屈曲角度、前臂旋前角度、前臂旋后角度。协助患者坐在检查台将患肢平放置台上,测角器测量患者前臂中立位,将肘关节弯曲90°,对向前旋转角度测量,测量过程中,告知患者反复多次旋转,确定活动过程中无其他症状。对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包括内固定松脱、关节疼痛、切口感染。

5 结果

5.1 2组Broberg and Morrey评分及桡肘关节活动度比较:观察组Broberg and Morrey评分高于对照组,肘关节屈曲角度、前臂旋前角度、前臂旋后角度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2组Broberg and Morrey评分及桡肘关节活动度比较

5.2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率为6.12%,低于对照组的8.12%,2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n=49)

讨 论

桡骨小头主要作用为维持肘关节轴向、旋转稳定性,成为肘关节重要组成部分,在肘关节完成正常屈伸、前臂旋转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4]。肘关节功能障碍往往会影响肩部关节活动,当桡骨小头骨折后,肘关节屈伸、前部旋转首选,部分患者甚至会伴有肘腕部肿胀疼痛、肩部活动受限。桡骨小头骨折成为临床常见骨折类型,且易遭到临床忽略,若早期处理不恰当会引起多种并发症,如关节炎、异位骨化、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等,不利于患者后续治疗顺利开展[5]。因此,对桡骨小头骨折患者治疗以保障肘关节、肩部正常功能为主。临床纳入Mason II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选择桡骨小头切除术,术后肘部力量减弱下,会增加外翻不稳发生率。因此,对多数医师而言,手术上以桡骨小头骨折区域复位后内固定手术为主,通过对桡骨头进行三维重建,以维持肘关节稳定性,临床应用取得显著成效[6]。但对如何选择切开复位后内固定材料选择上为目前学者研究难点问题。

铆钉内固定术式特点为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内固定牢靠,利于局部修复。但由于铆钉尾线丝滑,会增加线结松动情况,其次,铆线不易吸收则增加异物反应风险。空心双头加压螺钉材质为钛合金,通过螺钉远端双重螺纹能发挥更好把持力及加压作用,螺纹钉尾可牢固把持骨折碎块,将头部埋于软骨下面,对关节功能影响程度较小,且钉尾相比较微型螺钉钉帽偏小,对软骨损伤程度更小[7]。文章研究指出,对2种内固定材料Broberg and Morrey评分及桡肘关节活动度比较上,其空心双头加压螺钉干预效果更为显著,P<0.05。作为一类新型改良式骨科内固定材料,其螺纹可防止螺钉滑落及脱位,能使得骨折处骨骼更加紧密结合,骨骼愈合时,形成更为致密骨痂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提高内固定稳定性。且术后患者整体评分高达90分以上,选择加压螺钉内固定形式,患者骨折后功能恢复能力显著增强,关节稳定度好,利于骨折恢复[8]。文章表2得出,2种内固定方式上,空心双头加压螺钉并发症显著偏低,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表明空心双头加压螺钉作为一类安全性偏高内固定材料,能为患者提供可靠骨骼固定,术后恢复良好,不良反应少。对桡骨小头骨折患者内固定材料上,选择双头加压螺钉固定能利于骨折位置愈合,进而恢复且重建关节功能,并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一类可靠手术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桡骨小头骨折患者采取空心钉内固定效果显著,术式操作中对患者损伤程度小,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偏低,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桡骨铆钉前臂
重卡用环槽铆钉的性能研究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经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疗效探讨
惯量主轴在桡骨粗隆精确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黑色铆钉
人工桡骨头置换联合改良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研究及对骨折愈合、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桡骨头骨折治疗要点
把铆钉钉在骨头上
银河系“吃”麦哲伦云
超薄前臂皮瓣在鼻颌面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铆钉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