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乐的教育”,共享“教育的乐”,构建以“乐”为核心的职教育人新模式
——专访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校长贾伟

2022-10-15 04:01◎贾伟,王
职教通讯 2022年9期
关键词:丹阳职业学校

◎贾 伟,王 文 静

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创建于1982年,坐落于运河明珠、智造名城的丹阳市高新区。学校占地343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其中,实训基地面积近6万平方米。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学校是首批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领航计划建设单位。学校先后获得了江苏省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课改先进集体、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管理“30强”、江苏省职业教育学生管理“30强”、江苏省智慧校园、国家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中小学校“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品牌、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等荣誉。近年来,学校秉承“有业者乐业”的职业教育思想,守正创新,构建以“乐”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在内涵建设发展、德育品牌打造、教学改革创新、产教融合发展、服务社会等方面成效显著,实现了学校办学质量与办学品位的显著提升。为深入了解学校的办学经验,本刊编辑部王文静专程采访了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贾伟。

王文静:贾校长,您好!感谢您拨冗接受采访。获悉贵校建校四十周年,特向贵校表示祝贺!我们了解到,贵校在办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多成绩,获得了很多荣誉,特别是贵校的“乐”文化辨识度高,有很强的职业教育特征,您能介绍一下校园“乐”文化的内涵吗?

贾伟:非常感谢《职教通讯》对丹阳中专的关注,也感谢您对学校的关心。如今的丹阳中专是以原来的丹阳职教中心为基础,整合九所职业学校发展而成的。回顾历史,在优化办学过程中,学校立足实际,注重重塑师生精神风貌,凝练出了具有职教特质、地方特色、学校特点的“乐”文化。

首先,“乐”文化源于对学校文化“根源性”的思考。我国的乐学思想发轫于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阐释了学习的三个不同层次:知之、好之、乐之,认为“乐之者”的“乐”是学习的至高品质,是治学求知的理想状态。孟子是我国乐教的先导者,他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视为人生一大“乐”,并且作为职业理想不懈地去追求,与乐学思想并行,也体现了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历经两千多年的教育发展,后世学者进一步丰富和阐释了“乐”教育的意涵,形成了中国古代“乐”教育的优良传统。例如,宋代张载、明代朱熹与王守仁、清代王筠都曾提到“乐学”的重要作用。近现代的蔡元培、鲁迅、陶行知等教育家同样提倡“乐教”和“乐学”。黄炎培更是提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职业教育理论。应当说,“乐”是欢乐、愉悦的心情,是精神上的专注、投入与奉献,是一种身心和谐舒展的美的境界。乐不仅与求学求技的艰苦探索不相抵触,而且恰恰正是要通过艰苦追寻去达到乐的更高境界。

其次,“乐”文化源于对学校文化“人本性”的思考。2005年以后,按照丹阳市委市政府整合优化全市职教资源的要求,丹阳市内的丹凤文艺职中、大泊职中、旅游职中、少阳职中、丹棉纺校、新桥职中、吴塘职中、后巷职业中学、丹阳电大、丹凤中学十所学校先后并入,教师基本上是全接纳。面对十所文化迥异、教师以乡镇居住为主的大合并,怎么汇聚人心、凝聚人力?学校以迁入新校园为契机,在教师层面践行“快乐一家人”理念,让教师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在此基础上,学校凝练了“乐”文化内涵,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乐的教育,即通过教育增强师生体验和谐快乐和创造幸福的品德、能力和素养;二是教育的乐,强调教育过程、学习过程的快乐性和幸福性,彰显教育的人文性。两者立足于师生生活实际,尊重师生生命价值,引导师生在教育教学中体验和谐快乐,创造幸福。

再次,“乐文化”源于对职业教育“类属性”的思考。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让职校学生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一方面,教师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是认识规律的过程,是智力和能力各方面协调发展的过程,是学生认识事物发展和变化规律的过程。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帮助学生较大幅度地提高学习能力与水平,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另一方面,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体验到自豪、快乐、惊奇和赞叹等积极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活动中,营造一种和谐、 积极、乐观的环境氛围,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目前,学校以“乐”为核心,设计了学校新的文化标识。整个标识以“丹凤朝阳”意向为主题,契合丹阳地域特点,标识是“乐”字的变形,突显学校“乐教、乐学”的核心理念。“乐”字黄色部分为丹凤展翅,朝向冉冉升起的太阳,象征学校师生拥抱阳光,追求真理与光明的深刻内涵。“乐”字蓝色部分为“人”字变形,表达学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握手的拳头展现了学校职业教育重视动手能力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学校提炼出了“快乐人生、幸福起航”的办学理念,“至德修身、乐业砺能”的校训,“尽责爱岗、乐群自强”的校风,“德技双馨、乐教爱生”的教风和“崇德尚美、乐学精技”的学风。

王文静:看着贵校的标识,再听您一阐释,我明白了贵校“乐”文化的职教特色和丹阳特质。那么,围绕“乐”文化,贵校在教学改革上是如何探索的?

贾伟: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构建“乐”学教学模式,其目标是让课堂实现从有效到高效再到优效的升阶。判断的标准是学生能力的提高,让课堂成为学生愿意学的课堂,学生能学会的课堂,对学生有价值的课堂。一是立足本真,看重课堂。学校党总支给所有教师立了一个规矩:课大于天。教师需要吃透内涵、掌握方法、精心施教,能够依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学习基础设计教学。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让学生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让学生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突出三个要求,第一是教学内容的有用,这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功能性。职业教育既要为学生终生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业基础,又要为其适应将来的就业提供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解决专业的定向性与未来职业或岗位不确定性的矛盾,教学内容“有用”不只是对学生一次性就业“有用”,而且是对学生的职业适应性“有用”。第二是教学过程有趣,这体现了教学过程的主体性。理实一体,工学结合,以学生为中心,看重学生的训练成果和劳动成果。第三是教学评价有效,这体现了教学效果的实在性。去年以来,我校有2个省“十四五”教育规划课题立项、3个省职教学会课题立项、6个省教改课题立项,鲜明地反映了学校的教改实绩。

二是立足职教,研究课堂。学校从专业出发,将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分解细化到专业所有课程中,具体实践了“三步走、三张图”的探索路径。第一步,修订专业培养目标,形成“专业发展指标图”。近两年,学校修订了全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所有方案经过专业建设委员会和校企合作委员会论证,党总支讨论通过,在校园网公示。目前,7门课程已成为镇江市精品课程。第二步,分解专业核心指标,形成“课程支撑矩阵图”。学校将专业核心指标分解到各门课程中,在专业育人角度确保了每个专业发展指标通过转化到课程的方式而落地落实,在课程教学角度确定了每门课程教学目标的具体指向,实现了课程目标对专业培养目标的支撑。目前,我校有7个学科成为镇江市学科基地,3个学科被评为优秀学科中心组,位居镇江第一。第三步,融入课程教学单元,形成“课堂目标设计图”。各门课程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学校将课程目标框架进一步细化到相适配的教学单元,形成对应的一个单元、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在职业教育“三教”改革背景下,我校形成了基于行动导向的“333”课堂教学模式。第一个“3”是指“知识与技能、能力与素养、情感与价值”三维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前对课程标准中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做一系列的分解与设计,并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课堂学习目标的制定。第二个“3”是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即“主题—探究—表现”,以教师“发布任务—启发引导—评价反馈”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第三个“3”是“有用、有趣、有效”的“三有”课堂,教师要为“学有所教、学有所乐、学有所获”而教,学生能找到“为什么学、怎么学、是否学会”体验的答案。近年来,学校在技能大赛的国赛、省赛成绩均达到学校历史最好,教学改革功不可没。

三是立足学生,创设课堂。以学习者为中心,创建“乐”学课堂,我们从三方面入手。第一是重构教学环境:车间即教室。学校与大亚集团共同举办“大亚智行”班,与点进光学共同开办“点进”视光学班,将车间(生产)环境搬到教学环境,将讲台搬到生产线上。第二是重塑教学形态:岗证即学习。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能力水平,结合专业相关度、任务典型性、技术含量、工作时长、劳动强度等要素,遴选适合的真实项目和载体,实施课岗融创融通的运行模式,让学生边干边教边学,在工作过程中培养岗位能力,涵养工匠精神、劳动素养、创新能力、质量意识。第三是重组助学材料:手册即教材。按照职业能力本位开发工作手册式教材,弱化教材属性,强化学材特征,按照“职业能力为本位、学习成果为导向、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开发了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新型校本教材3本,修订新型教材1本,建成了网络课程资源15门、优质视频课87节。第四是改革评价方法:效益定成绩。学校突出学生技术技能提升的效果,打破一张试卷定高低的评价惯势,实施学习成果绩点制,将学生参与技能大赛、文明风采活动、创业实践的学习成果计入学业成绩,在评先选优过程中向实战业绩突出的学生倾斜。值得高兴的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不断进步,先后产生了省“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省教学创新团队、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省教学成果奖也取得了1项特等奖,2项二等奖。

王文静:贾校长,立德树人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使命。作为江苏省职业教育德育工作“30强”和江苏省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先进学校,贵校的“三乐”德育也是独树一帜,贵校在德育实践上有哪些成功经验?

贾伟:学校坚持“学生在哪,工作场在哪”的原则,统筹挖掘各类岗位、环节、场域育人功能,打造“人人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好生态,按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分年级以“乐道、乐业、乐为”三个层次进行教育,同时推进产业文化、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的融合,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在高一年级实行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素养的认知教育,帮助学生在思想上转变观念,成为“职校人”。在高二年级实行职业素养养成教育,帮助学生在行为上转变作风,成为“准职业人”。在高三年级强化职业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在定位上转变,成为“职业人”。具体实践做法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标准先行、全员协同、落小落细、落准落实。学校对照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通用模式与标准,为学生发展制订了《学生综合素养发展标准》和《“三乐育人”综合改革建设方案》,把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统筹规划、多源协同、精准润泽、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出彩人生奠基。第一,学校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以主题教育、形势政策课等载体,实现“以德为先”,先后获得了江苏省优秀中职共青团、镇江市文明校园等称号。第二,学校深入实施改革课堂教育,慕课教学、移动学习和网络平台创新互动,实现“以智为本”,成为镇江市教师发展示范校。第三,学校实施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制定学生素质提升方案,打造学生特色社团,不断增强学生体质,实现“以体为重”,取得镇江市体测一等奖、江苏省职业学校“省长杯”足球赛一等奖、省职业学校田径赛团体总分第一名等成绩。第四,学校制定文学艺术实施方案,厚植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博物馆进学校”“丹剧进校园”“艺术浸润”等品牌活动,营造浓厚美育氛围,实现“以美为贵”,取得江苏省中小学艺术展演特等奖。第五,学校通过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志愿服务等活动,充分感悟劳动服务的价值,实现“以劳为基”。去年,学校劳动教育、三全育人、心理健康教育3个案例均入选省德育优秀案例。

二是校企协同、生涯导航、定向定点、定位定心。为了将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相融合,培养学生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引领,成立了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编写出版了《中职生职业规划与职业素养》《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操手册》,解决学生职业生涯中的定向、定点、定位、定心的问题。同时,学校结合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领航计划建设任务,采取了听先贤声音、看楷模行为、问企业宗旨、思行业发展、训职业素养、行社会实践的多元渗透方式,让学生多面感悟中国精神,切实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思想观念。学生志愿者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百花竞艳,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靓丽风景线。目前,学校有职业生涯规划师6人,建有个体咨询室、家庭咨询室、职业生涯规划室、团体辅导室、电脑测量室、放松室、宣泄室等不同的功能室。此外,学校还完善心理咨询室功能,开展普测工作,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在每个班级配备心理委员,定期上报“心理晴雨表”,并进行跟踪辅导。

三是坚持特色、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从学生的职业习惯、职业纪律入手,学校以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为教育重点,唤醒了学生主体意识,构建了社团活动、志愿服务、技能竞赛、展示汇演、数字媒体五个活动载体,为学生搭设了人人可出彩、处处可出彩的人生出彩舞台。同时,我校还将“文明风采”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专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构建学校、系部、年级、班级四级活动网络,做优了德育工作,做强了技能培养,做深了社会服务,做实了学生成长。近2年来,我校在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活动中获得13项优秀作品奖,镇江第一。一批学生成为先进典型,2人获得“全国最美中职生”称号,2人获得“江苏省最美中职生”称号,1人成为江苏省最美职教生标兵。特别是我校李苏庆同学,作为国家奖学金的先进代表,其事迹刊登在人民日报上。

王文静:在“乐文化”的引领下,贵校在产教融合以及社会服务方面有哪些做法呢?

贾伟:在产教融合方面,学校按照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的思路,围绕丹阳产业发展实际需要,针对性开发教学资源、建设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对接力度,提升学生本地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创新“12345”校企合作育人模式。“1”即把握“一个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学校和企业共同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合作开展基础知识教育、专业技能培养、现场实践锻炼,实现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对口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2”即瞄准“两个基地”。建立校内教学工厂和校企合作发展联盟,在拥有4个省现代化实训基地、3个省现代化专业群基础上,学校与企业共建眼健康等7个产业学院,提升专业与产业的契合度和产业对专业的支撑度。“3”即聚焦“三个融合”。鼓励合作企业开放核心生产、科研技术,并选派业务骨干负责学生实习指导工作,同时,由学校选派班主任和专业教师配合企业共同管理,助推学校、企业、行业之间实现育人融合、研发融合、文化融合。“4”即筑牢“四个共建”。校企双方联合开发特色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情境及训练项目,创建案例资源库及课程资源网站,通过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校本教材、评价体系,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条件。“5”即实现“五个对接”。校企双方以企业人才需求为目标,以岗位核心能力为重点,做到“招生与用工”“课程与岗位”“实习与生产”“学生与员工”“教师与师傅”五个对接。目前,学校有深度合作企业63家,企业兼职教师58名。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眼视光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烹饪、高星级饭店与运营6个专业积极推行丹阳市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将企业的真实案例、文化素养融合到实践教学内容里,加强专业知识的实用性。

在社会服务方面,学校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主动对接行业企业,开展提升劳动者技术技能培训,每年开展的培训工种11个,实现社会化培训近12 000人次,其中,职业资格等级培训人数超过5 000人次。面向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学校开展专业对口服务,积极宣传职业教育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宣传“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的理念。学校还积极承办镇江市眼视光技能比赛,展示了职业技能人才干得成,挣得多,上得去。

王文静:经过您的介绍,贵校围绕“乐”文化建设,无论是教育、教学,还是学生、教师,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请问贾校长,面对“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职业教育,贵校有哪些设想和做法呢?

贾伟:职业教育的本质是教育,类型是职业,因此,在办学过程中我们既要遵循教育的规律,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又要体现类型的特点,贴近职业,服务就业。作为职业教育学校,“职业”体现了服务性,“教育”体现了发展性,“学校”体现了基础性。因此,丹阳中专下一步将围绕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让学生有学头、让企业有盼头、让学校有奔头。

一是提质培优,让学生有学头。以职业、岗位标准和国家教学标准为基础的“标准引领”和技术工艺规范等元素纳入培养过程中的“技术引领”相结合,实施德技融合、赛教融合培养,构建符合丹阳地方经济发展的“12345”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1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2个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实训基地;3个融合:学校、企业、行业三者实现育人融合、研发融合、文化融合;4个共建: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校本教材、评价体系;5个对接:校企间实现招生与用工、课程与岗位、实习与生产、学生与员工、教师与师傅的五对接,提升学生培养质量,有效运转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二是增强适应,让企业有盼头。作为丹阳市政府举办的公办职业学校,学校必须服务丹阳社会经济发展大局,融入丹阳市产业集群,重视百姓民生关切。首先,动态调整专业,提升服务经济发展的灵活性。学校将深度调整专业,对接丹阳产业群链,重点发展5—6个专业群链,在眼视光学、智能制造、智能控制、物联网、现代服务等专业发力,聚合发展。其次,深化产业学院建设,增强服务企业的针对性。学校在与企业共建海尔智慧学院、眼健康产业学院、烹饪校企联盟的基础上,还将建设汽车零部件产业学院,以现代学徒制项目为抓手,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发展。再次,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优化服务发展的适应性。针对不同学情,不同资质禀赋的学生,学校坚持因材施教,发现差异、尊重差异,让不同兴趣特长、不同素质潜力的学生能接受符合自己成长需要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三是赋能发展,让学校有奔头。丹阳市委市政府“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创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丹阳分院和独立丹阳高职院校。学校将在江苏省“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品牌“红心铸魂,匠心筑能”引领下,为教师成长搭建三个平台(校本研训平台、职业院校学历、科研等综合能力提升平台、合作企业的实践平台),落实“四大工程”(师德工程、领航工程、青蓝工程、助力工程)”,完善五项管理制度(“县管校聘”管理制度、校企互聘管理制度、名师工作室管理制度、“双师型”教师管理制度、拔尖人才管理制度)。至2025年,培育省级教师工作室或团队4个、镇江市级拔尖人才达30人,获得硕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达40%以上;同时加大投入,举办技能大赛,促进各类设备迭代升级,创建2个省现代化专业群,以达到高水平职业院校的办学需求。

王文静:从您的介绍可以看出,丹阳中专始终坚持面向丹阳产业发展所需提供人才,面向百姓教育所需提供教育。再次感谢您分享了宝贵的办学经验,祝丹阳中专在与城市共生共荣中实现职业教育高的地位、大的分量、好的基础和新的气象!

猜你喜欢
丹阳职业学校
孔门十二时辰
做好“四篇文章” 擦亮运河文化“丹阳名片”
李丹阳雕塑作品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丹阳眼镜,改变世界的“目光”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学校推介
五花八门的职业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