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语文生活 助推素质教育

2022-10-16 21:36张俊青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蝌蚪日记英雄

○张俊青

当答题不再是学习的目的,当试卷不再是评价的终结,这给予了素质教育优渥的土壤。就低年级语文教学而言,扎根生活,以兴趣为起点,生活为外延,语文要素为抓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大语文”中让素质落地生根。

一、整合语文教材的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教材作为教学资源的重要载体,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思想引领,因此,首先要从教材出发,向生活扩展。以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为例,该单元围绕“大自然的秘密”编排,启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究科学奥秘。低年级学生识字量有限,查阅资料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玩中学是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我们鼓励学生以小记者身份按照采访记录单向家长、老师、同学进行采访,从而探求水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形态,并在交流中发现自然的秘密。当学生充分理解水的变化后,可以以课本剧——“我是谁”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基于本文是一篇科学童话,用词具有准确性和严谨性的特点。在排练中内化“落”“打”“飘”等动作,从而扎实落实语文要素。在展示中,引导学生用“有时候……有时候……”等句式进行表达,让口语练习言之有物。

二、学科融合的综合实践活动

学科融合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的思维不仅有深度,更有广度。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这是一篇耳熟能详的科学童话,教师可以打破学科界限,将科学和语文融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疑问引起学生的好奇,好奇引发探究的热潮,这时可以顺势推荐阅读书目杨红樱的《小蝌蚪成长记》、祁智的《蝌蚪会跳舞》进行班级共读。通过阅读,引发学生养殖的兴趣。在养殖过程中,学生用相机、铅笔记录蝌蚪的变化。当学生一遍遍讲述自己与蝌蚪的故事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文字来记录蝌蚪成长的秘密,再次推荐阅读《螳螂日记》《蜻蜓日记》等,在阅读中探索自然、体会科学,同样为写《蝌蚪日记》作好铺垫。当学生完成《蝌蚪日记》后,语文与科学融合的综合实践课程暂时告一段落。整个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开启了智慧的锦囊,通过参与养殖感受了生命的奇迹,最后完成了一部言之有物的作品,让语文成为了一种生活,真真正正地让素质生长。

三、语文与社会生活整合的综合实践活动

学科内容有限,但是生活的外延无限。我们在教学中提供学生与社会生活关联的视角,尝试用语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生活中构建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刘胡兰》一课时,在了解了刘胡兰面对残暴的敌人坚贞不屈的英雄形象后,引导学生思考: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这个时代的英雄,我们这个时代英雄又是谁?教师可以播放《在一起》和《探索无垠》纪录片片段,师生交流中,学生对“英雄”一词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学生明确了什么是英雄,班级开展“五彩绘英雄”活动,用画笔勾勒英雄形象;“童言讲英雄”借助班队会讲述自己心中的英雄,以此来为时代英雄献礼。通过这样的形式,拓展课程时空,参与社会生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把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的引领,从学科内部向社会生活延伸,在语文生活中落实素质教育。

猜你喜欢
蝌蚪日记英雄
英雄犬
海里的巨头蝌蚪
从蝌蚪到青蛙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1)
蝌蚪
重走英雄路
绛红英雄谱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