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考与创新中成长

2022-10-16 21:36田丽娟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营养情境

○田丽娟

当代教育家吴正宪老师提出: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给学生创设“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堂。“有营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可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科学的探究态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好吃”是指要把有营养的数学知识烹调成适合儿童口味的数学,就是他们想学、爱学、能学的数学,提升儿童的学习力,使得学有后劲。

“鸽巢问题”一课的教学,该如何设计才能使学生学到“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呢?在名师工作室课题研究“以生为本,打造生态课堂”的影响下,我有了“打造有数学味道的生态课堂”的想法。我觉得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是原生态的,充满“数学味道”的课,也就是以好玩的形式引领学生深度探究数学知识,体现“好吃又有营养”这一理念。据此,我先确立本课的教学主线是“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初步认识“鸽巢问题”,并会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有趣味的情境导入。好的情境导入有助于营造温馨愉悦、有利于深度思考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探究。于是我设计了“抢凳子”的游戏,简单又真实地反映“鸽巢问题”的本质。在游戏中,学生初步感知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感受到数学学习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字,而是“好吃”的、有趣味的。尤其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游戏背后的道理,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有思维的探究过程。六年级的学生理解“鸽巢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可以让学生分组实验、展示交流。首先从简单的情况入手研究,通过动手实验,充分给予学生参与和经历学习过程的权利,同时渗透解决复杂的问题时,可以将问题简单化或者将没学过的知识转变为已学的“转化”思想。4 支铅笔放进3 个笔筒的结果如何,让学生通过放一放、想一想、议一议的过程,把抽象的说理用具体的实物演示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发现并描述、理解了最简单的“鸽巢问题”。教师在追问中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还有什么有价值的问题研究吗?让学生在追问中探究理解“余数大于1时”该怎样思考,引导学生归纳出求“至少数”的方法。

有价值的问题解决。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本节课从情境导入到课堂探究再到知识的运用,都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这一理念。比如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环节,我设计了一组简单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有效地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的教学理念。“有营养”的数学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新知之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学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的过程,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汲取知识、获得能力。多年来我一直在努力探索适合农村儿童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这条路很长,但我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营养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