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房养猪:养猪业的机遇和挑战

2022-10-17 10:15施晶晶
时代邮刊 2022年20期
关键词:养猪人楼房养猪

文 施晶晶

“楼房养猪毕竟是个新兴事物,整体经验不足,可能会有一些不可控的风险存在,所以有一部分人认为没有必要去做楼房养猪。这个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楼房养猪的风险如果没有控制好,其损失会大于平层养猪。”

全信息自动化的养殖场

“现代化的高楼养猪”,手机上就可以一键投喂

现代化养殖场中出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身影

养猪大楼的数控中心

湖北人金林养了17年的猪,是位经验丰富的资深养猪人。他负责的2栋26层高的楼房建筑,将住进第一批6500头种猪,开始楼房养猪项目的试运行。

打破传统的楼房养猪模式、单体26层楼高的“世界之最”,加上疫病风险、环保问题,金林听到了很多质疑,他感觉身上的担子无比沉重。

同样的质疑,高远飞也听过很多。2017年,高远飞所在的公司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扬翔”),就率先投产楼房养猪,在广西贵港市亚计山上建成了最高9层的4栋养猪楼开始养猪。直到他们挡住了非洲猪瘟,质疑的声音才少了一些。

尝试楼房养猪的人开始多起来。据统计,近5年来,全国至少有14个省出现了专门养猪的高楼,普遍达到6层以上,“楼房养猪”也由此被打上“中国特有”的标签。

“二师兄”坐电梯

广西姑娘陆昌同是个95后,大专学的是畜牧兽医专业。2018年,刚得知自己要去扬翔的楼房里养猪的时候,她只觉得不可思议。

陆昌同还记得第一天到楼房猪场时,她的鼻子最先嗅到了区别。不像以前去过的猪场臭味很重,衣服晾在宿舍外面都沾染上臭味,她进到这里猪的生产区,成千上万头猪一起养竟也不怎么熏人。

基本闻不到味道,还不是让陆昌同最意外的。她没想到,“猪也能坐电梯”。

进场第一天,陆昌同赶上了卖猪日。整个流程可以被视为一次接力赛。一人从栏舍把待卖的猪分批赶到过道,另外两人接力把猪赶到电梯口。电梯口处又站一人,他要让猪一只不落地进电梯。但人是不进电梯的,猪自己下楼。1楼的电梯出口,另一人等着接猪,把它们装车送走。这样的画面,后来成为陆昌同每周三要检查把控的工作日常。

34岁的何世科是扬翔这4栋楼房猪场的场长。最初听到公司要建楼房养猪时,他也和很多人一样不敢相信。后来他发现,这里的环境和传统平层露天猪场很不一样。

进场第一天,从外围看,何世科眼前的这4栋楼“看不出像猪场,更像酒店”。楼里装了好多机器设备,看起来“高大上”。在何世科的印象中,当时楼里养了近1万头猪。

夏天为了给猪降温,以往养猪人得多靠人工淋水,这使得风机整日轰鸣散热。因为养殖密度大,猪和狗一样,会伸舌头散热喘气、张口呼吸更多空气,很是憋屈。

但养在密闭楼房里的猪,夏天有中央空调降温,呼吸更平静。醒着的时候,小猪更有活力;睡着的时候,它们睡得特别沉,新来的同事常误以为猪“死”了。

工作清闲的时候,他们干脆找可爱俊俏的猪当宠物,像撸猫一样给它们按摩。“其实它们很享受,也会像小猫小狗一样伸懒腰。”何世科说。

防猪瘟、省土地、要环保

“楼房猪场成了养猪业界的时尚。中国养猪排名前30的企业,大部分都有楼房猪场。”高远飞说。

始于2018年的非洲猪瘟,给养猪人造成了巨大损失。在那之后,一部分有过成功防疫经验的楼房养猪场,成了业内头部企业集中发力修建的猪场新样式。与此同时,养猪人对楼房养猪的效益也有了更多讨论和评估。

从分布上看,楼房养猪的项目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江浙闽粤等土地资源稀缺的地方。“土地资源稀缺,还要做到稳产保供,只有楼房可以实现。”接手过多个楼房养猪项目的科诺牧业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海涛表示,“楼房养猪最大的优势是在更少的土地上养出更多的猪。”

据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分析:一座有600头母猪、年出栏1万头生猪的猪场,按传统平层方式建造,要占70亩地;按工业化养殖模式设计,要30亩;而楼房养猪,按2栋4层猪舍,建筑面积每层1500平方米计算,只要10亩。

节省土地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高远飞不希望外界在理解楼房养猪时,只看到它“省地”“养得多”这种简单层面的好处。

猪群更大规模地集中到楼房之后,与楼房设施配套的电网、水网等资源也随之集中,有助于减少建设和损耗;更大的粪便量反倒有利于及时、低成本、高效地做工业化无害处理,循环利用,减轻环保压力。

“楼房养猪毕竟是个新兴事物,整体经验不足,可能会有一些不可控的风险存在,所以有一部分人认为没有必要去做楼房养猪。这个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楼房养猪的风险如果没有控制好,其损失会大于平层养猪。”孙海涛说。

赚钱吗

建楼房猪场更贵吗?

孙海涛指出,相对来说,楼房猪场单平方米的造价比平层猪场要高30%左右。高远飞觉得,基于企业不同的理念,楼房养猪的成本和效益很难直接做对比。

“我们在建楼房猪场的时候,把风管排布到(限位栏)每一头猪的头部,对着猪鼻子的位置,通风量只用到普通平层猪场的约1/4。”高远飞说,加上中央空调,通风量减小,过滤除臭也容易多了。

“我们让猪的生活条件变好,猪就得病少、打针少、灌药少,应激也少了,生长就更健康,生产过程就更平稳。”高远飞说,这就节约了成本,而应激减少,猪不容易掉体重,利润又上去了。

但最大的效益在于,楼房养猪有过成功防范非洲猪瘟的经验。“我们的楼房猪场没出问题,是有证据的。”高远飞解释,“我们是国内最大的社会化供精企业,我们有3个楼房工作站取公猪的精液,面向社会上的猪场供精,我们自己的母猪也是用这些猪精,只要一头猪有问题,疫病就很容易扩散,但我们一直是稳定供应,说明我们的生产体系是没有问题的。”

扬翔养猪事业部总裁刘向东透露,目前,楼房猪场的猪肉和传统猪场的猪肉还没有太大差异,价格主要跟品种相关。他表示,楼房养猪利润比传统平层养猪更高,他们也在追加新的投资。

“有一些因素会制约楼房养猪的发展,这些因素并不是不合理、或者完全成为楼房猪场发展的障碍,是指它们使得楼房猪场不一定是最佳的猪场形态。我认为楼房养猪未来会是猪场其中一种形态,不一定会成为主流。”孙海涛说。

大学生进猪场

楼房猪场的确给年轻的养猪人带去了新的感受。农民养猪变成了工人养猪,养猪人的学历和素质都更高了。养猪设备更现代、更讲究,大学生有了用武之地。

刘向东还注意到,圈外资本正在涌入这个传统养殖行业,互联网公司、房地产企业也在试水。

创新的出现、科技能量的发挥,的确是需要一些想象力的。尽管现代化的高楼养猪才刚刚起步,但高远飞畅想过它的未来场景—— 城市养猪。

未来,每个城市都配备自己的楼房猪场,它继续垂直向上发展,楼里不仅养猪,还配套饲料加工、屠宰、分割、深加工车间,原料运进去,出来的就是白条肉、火腿香肠、预制菜这类半成品。

也许有一天,城市不再需要每天大规模调运保供,乡镇由中小养殖户来承包,也有自己的生存空间。这一形态有个颇有气势的名字:造肉工厂。

这样的“造肉工厂”,金林也想象过,他管理的2栋26层的最高楼房猪场,离市区不到20公里。他觉得,现代农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养猪是其中一环。大学毕业后,他就开始养猪,“十七八年,一直是干这件事”,他首先是“愿意做这个事情”。

在金林看来,他的新事业才刚刚开始,他要和团队一起闯和试。“如果不能达到这个效果,就再去修正再去改。”

猜你喜欢
养猪人楼房养猪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养猪
“楼房”与“平房”
从三大报表读懂养猪人的成绩单
“环保税”来了,养猪不知道这些你就亏大了!
养猪人这样读懂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
这里的养猪人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