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探赜

2022-10-17 02:19高华忠
成才之路 2022年30期
关键词:文化素养立德树人道德与法治

高华忠

摘要:传统文化在很多学科中都有渗透,教师需要做好融合处理工作,在教学设计、教学执行、教学调整、教学训练等环节进行创新探索,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体验的机会,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道德与法治课程与传统文化有更多对接点,教师要深入挖掘,渗透相关内容,组织和引领学生开展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体验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渗透;文化素养;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30-0097-04

对于学生而言,德育素质的培养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熏陶。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渗透能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学生文化自信心,进而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传承。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这是学科特点决定的,也是学生思想品质成长所需要的。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借助更多渠道和手段进行对应设计,提高传统文化渗透成效。发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推出趣味性文化活动、延伸课堂训练维度,都能够创造传统文化教学契机。教师要增强创新探索意识,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中构建学科认知系统。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材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做好教材分析工作,对传统文化渗透进行合理规划,让传统文化渗透顺利启动。教师深入教材进行研究,自觉吸纳一些课外内容,在丰富教学资源的同时,能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1.精选教材内容

传统文化内容广泛,在教材中多點分布,教师要有整合优化意识,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找到适合的教学契机。教材是学科教学的载体,教师不仅要进行深度解析,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形成学科学习成长点。

例如,在教学“弘扬优秀家风”一课的导学环节,教师可围绕“吃苦精神”这一主题,布置学生搜集相关信息:吃苦是传统美德,有很多吃苦方面的名言俗语。同学们要广泛进行收集,看谁能够展示更多名言俗语。学生大多有一定积累,自然会积极参与其中,说出许多名言俗语,如“吃苦是福”“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教师要对这些名言进行解读,要求学生铭记这些名言俗语,并将其作为行动和实践的座右铭。教师还可以开展讲述吃苦小故事的活动,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

教师让学生有意识地收集名言俗语,目的是渗透传统文化,为学生健康成长做铺垫。道德与法治教学有自身特点,教师从不同角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思想历练的机会。这样的名言集锦展示活动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生活化学习情境,让学生形成更为深刻的感知与体验。

2.吸纳课外内容

道德与法治教学有固定的教材,教师在教学内容整合时,需要有拓宽意识,广泛吸纳课外内容。这不仅能丰富学科教学资源,还能开拓学生学习视野。传统文化内容无处不在,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引导学生开展生活对接性学习,让学生吸收其丰富营养,能促进学生思想品质的健康成长。

校本课程、网络素材、生活案例等,都属于可以吸纳的课外内容,能为学科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教师要进行整合处理,精选一些教学内容,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例如,在教学“我参与我奉献”一课时,教师可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选择一些典型案例融入课堂教学。如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如问路的人、过马路的老年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等。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人呢?再如,社区、学校会组织一些捐助活动,我们要主动参与其中,奉献一份爱心。学生对这些内容都比较熟悉,教师可设计具体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结合传统文化进行讨论交流。为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可组织课堂演绎活动,让学生现场模拟展示,进行情景再现。

教师推出课外学习任务,结合传统文化传承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展示、讨论、演绎、归纳,能为学生顺利进入学科核心创造条件。学生对生活中的人和事比较熟悉,能够自然建立起学习认知。教师适时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符合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学生有一定生活经历,其认知积累往往带有个性化,教师抓住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设计,融入更多课外内容,能帮助学生建立更多学习认知。

教师在具体设计时,要有意识地从学科教学生活化角度进行传统文化渗透,让学生结合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延伸思考,自然形成学科认知基础。教学情境创设方法很多,有媒体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等。教师可在情境设计中渗透传统文化,对学生形成感官冲击,促使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

1.利用媒体设计

教师选择媒体展示,这是最为常见的教学方法。在具体设计时,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文化认知基础,还要考虑传统文化传承特点,以便做出明智的选择。如传统节日,这些节庆活动中包含诸多文化因素,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对应训练,能够带来丰富的教育契机。教师要对这些素材进行对应设计,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在生活情境设计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需要对学生认知基础有一定了解,以提升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学生对直观性学习信息比较敏感,教师在传统文化渗透中,要精心选择情境展示方式,让学生自然融入其中。例如,在教学“富起来到强起来”一课时,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展示服饰图片,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看看这些服饰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其盛行在什么年代。教师引导学生对常见的服装款式进行观察介绍,能让学生自然进入到学习环节,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探究,形成思想认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教师从服装角度进行设计和组织,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直观体验。

2.对接生活设计

教师有意识地对接生活进行情境设计,能够适时渗透传统文化,其渗透效果会更为显著。例如,在教学“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一课时,教师在课堂导学环节可讲述一个真实的生活案例:在某医院里,一些患者排队结账,一个青年,看到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就主动将这位老人让到自己的位置,然后自觉地走到队伍的最后面。其他人看到这一幕,纷纷站到这个青年的身后,让他站到前面。这是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一个真实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更为深刻的东西,这应该是什么呢?听完教师的讲述,学生都纷纷发言。有学生说:“尊老爱幼是中华传统美德,众人的做法都是积极向上的,值得我们为其点赞。”也有学生说:“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教师对学生发言进行点评,自然引入教学内容,课堂教学顺利展开。

教师对接生活进行设计,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成功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从学生发言中可以看出,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让学生自然联系传统文化,其教育作用渗透于无形之中。教学情境创设有更多选择,教师抓住学生学习心理进行设计,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传承角度进行思考,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迪,让传统文化渗透自然发生。

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推出一些趣味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传统文化渗透效果。教师在教学中抓准时机适时渗透传统文化,能对学生心理形成冲击,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熏陶中接受历练。

1.推出调查活动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开展传统故事讲述、游戏互动、信息搜集、主题演讲等活动,引发学生情感共鸣,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学生对一些趣味性学习活动特别感兴趣,教师要做好筛选处理工作,推出更多趣味性活动,在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

学生对调查活动比较感兴趣,教师对调查任务进行精细化设计,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古代科技耀我中华”一课时,教师可设计社会调查活动:在我们的家里,能够找到一些陶器,如果可以,可挑选比较有特点的带到班级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如果不能带到班级来,可用文字或图片进行介绍。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表现出较高的参与热情。教师可给每个学生发放一份调查表,要求学生针对相关调查项目进行操作。

教师推出调查活动,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探究的机会。调查活动没有太大难度,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陶瓷文化属于传统文化范畴,教师从这个角度设计教学活动,能给学生提供直观学习的机会。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可以看出,教师的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2.组织合作活动

学生对合作活动有更高认同感,教师抓住学生学习心理,推出一些互动性、探索性、娱乐性合作活动,适时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合作活动中接受传统文化,在互动交流中完成探索任务,这无疑是最有价值的设计。学生年龄较小,直观思维比较敏感,对游戏、竞赛、表演、展示等活动参与热情较高,如何对传统文化进行自然渗透,这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为此,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需要进行活动设计,推出更多合作性学习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推翻帝制民族觉醒”一课时,教师可设计课题研究任务,要求学生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学习和研究:收集整理革命先驱的事迹,感受他们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如“黄花岗七十二历史人物故事”“孙中山革命事迹”等。学生可自行组建小组,进行集体学习,写出课题研究报告。课题发布后,学生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纷纷加入团队,做好研究分工,对相关素材进行整合,集体讨论,并达成学习共识。在课题报告呈现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评价,评选出一些优秀研究成果。

学生对课题研究感觉新鲜,自然会主动参与其中。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推出课题研究活动,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学生获得的学习体验会更为真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知会更为深刻。

道德与法治课程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理念一致,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通过联系生活、自主探究等策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民族荣誉感,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培育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因此,在学科训练设计中,教师要有意识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社会调查、生活观察、学习反思、信息整合、案例解析等,都属于训练范畴,教师要进行优化配置,在实践性探索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

1.投放信息任务

教师设计训练任务时只有了解学情,对学生学习心理和接受能力进行全面把握,才能提高任务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对学生形成多点冲击,促进学生学习认知的顺利内化。孝德文化宣传活动与学科教学有更多对接点,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能让学生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提高思想认知水平。要延伸训练设计,教师就要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布置切实可行的学习任务。

例如,在教学“美丽文字民族瑰宝”一课时,教师在训练环节可针对汉字造字相关内容布置学习任务:关于汉字的形成,历史上有不少传说,借助网络搜集相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处理,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对汉字的形成进行讨论交流。学生接受任务后,热情高涨,迫不及待地行动起来。在信息搜集的过程中,学生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并对信息进行整理。在课堂展示环节,学生踊跃发言,课堂气氛热烈。比如,有学生指出,仓颉造字的传说只能是一个传说,汉字不可能由一个人造出来,汉字的形成应该是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结果。有学生对几种造字法进行梳理,分别介绍了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等,还举出一些例證。

教师为学生布置搜集、整理信息的学习任务,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学生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能从中获得学习体验,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传统文化信息随处可见,教师让学生在训练中主动对接,其调动作用显著。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多认知,利用训练进行集中处理,能形成系统学习认知。

2.滲透社会实践

教师在训练中渗透传统文化,不能流于形式,要对训练内容进行全面的对接处理,让学生自然进入训练环节,在实践体验中逐渐建立传统文化认知,完成思想和品质的洗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比较肤浅,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形式进行任务投放,能引导学生自然进入到生活学习环节,在案例解析、实践操作、生活体验中建立文化认知基础。

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操作条件和学生意愿,将传统文化进行有效对接。例如,在教学“我们的公共生活”一课时,教师要先对“公共”这个词进行重点解读:“公”为平均,“共”为合力,然后组织学生对公共生活相关主题进行集体讨论:公共场合,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其行为可以随意安排,你赞同这个观点吗?网络世界是否存在公共生活呢?为促进学生认知转化,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信息时代,人们参与公共生活的形式发生了一些改变,但遵守公德不能改变,深入生活进行观察,选择一个案例进行解析,我们应该怎样传承公德文化?这是一个生活化的训练任务,学生都能够自然接受,并深入生活进行观察,自然建立传统文化认知基础。公德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教师围绕公德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能有效渗透传统文化,凸显传统文化的实践价值。

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有较高的参与热情,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安排实践性训练任务,能顺利对接传统文化传承,促进学生生活认知的成长。文化传承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师对文化内容进行整合处理,深入研究学科教学特点,及时推出实践性训练任务,能增加学生实践体验的机会。学生深入生活进行观察,对接主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能够形成新的学习认知。教师要科学设计、合理组织、适时验收,确保学习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要巧妙地渗透传统文化,抓住教学契机进行对应设计,使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高度对接,从内容选择、活动组织、学法指导、训练设计等角度入手,为学生提供感知、体验、分析、归结、内化的机会,并通过多种学习实践活动,促进传统文化的全面渗透,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温素彭.“说教”不如“体验”: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J].成才之路, 2021(09).

[2]张磊.道德与法治“思维”情境教学例探[J].中小学教育,2021(03).

[3]李晓霞.“立德树人”理念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多元渗透[J].小学教学参考,2021(12).

[4]李霞.重体验重积累———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河北教育,2021(12).

[5]吴叶青.例谈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传统文化渗透[J].黑河教育,2021(06).

[6]张升家.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20(24).

[7]段文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天津教育,2020(31).

[8]邱凯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9(01).

Exploration of the Penetr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Gao Huazhong

(Zhaili Central Primary School, Guangze County, Nanping City, Fujian Province, Guangze 354106, China)

Abstract: Traditional culture permeates in many disciplines. Teachers need to do a good job of integration and exploration in teaching design,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teaching adjustment, teaching training and other links, so as to provide mor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experience and improve their cultural quality. The course of morality and legal system has more contact with traditional culture. Teachers should dig deeply, infiltrate relevant content, organize and guide students to carry out learning and experience activitie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cultivate students’ excellent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ies in a subtle way, and achieve the fundamental goal of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Key words: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traditional culture; infiltration; cultural accomplishment;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猜你喜欢
文化素养立德树人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