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科背景下高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2022-10-18 00:26魏海军
经济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医教医学院校

●魏海军

高职院校医学生的教育发展策略是医教协同,2014年,教育部指出,需要构造更规范以及更标准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以及使基层医疗机构和职业医学院建立有关合作的机制。

一、高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势在必行

(一)我国存在着许多的弊端问题出现在高职临床医学的人才培养规划上

一方面是我国正在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的精神卫生保健制度,鼓励更多报考定向医学,这对于医学职业技术教育来说有着很好的前途发展与机遇,这些种种的举措目的是为了保障城乡医疗居民的有关需求;在另一方面,要想培养完成“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这个计划更好地培养出合格的基层医疗工作者,已经变成从事高职医学专业课程教育实践研究探索的重要新课题。目前,高职教改试点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新提出来的新专业与人才培养的改革与方案内容上大多内容仍较为缺乏结合医学院校自身医学高职教育及实际高职教学工作实践和特点,类似于压缩版的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方案。在教学设置上的区别是课时与学制长短,在有关教学模式方面也一直沿用着从临床基础培训到临床在职与临床工程实践,是“2+1”阶段实施的一门传统新形式职业教育,即有两年的时间是在高校进行相关的理论方面的学习,另外的一年便是相关的临床知识学习,在有关理论课程中学习的人数较为多,但是实践课教学与授课的学生比例都极偏低,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对于专业理论学习的课程兴趣不够多并且有关知识的储备和实际学生参与临床实践操作能力不能得到相应的匹配。

(二)围绕“1.5+0.5+1”推进的高职临床医学系列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研究

为了将上述有关问题更好更有效地解决,有很多学校一直实施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1.5+0.5+1”模式,从而进一步减少了许多学生在学校集体学习公共专业课教育的大量空余的时间。学生需要在学校用一年半的时间学习医学基础课和校内公共选修课;在接下来的一学期中进入医院,在医院中进行有关临床专业的知识学习;接下来的一年就是在医院中进行实习。

校内实践模拟课程教学实践中,还分别适时组织开展了临床实习和床位旁诊实验的有关临床分析和教学,以及综合性的临床实践环节,这样更好地提高了学生对于临床学习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更好地提升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临床诊断及思维方法技能应用水平,以及临床实践中独立胜任岗位工作能力与应用水平的一个初步的培训。在有关临床课程的实践操作中,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提供了许多实践的岗位以及学习临床技巧的机会,让高职毕业生有更多熟悉实际临床医院岗位实习的相关具体组织工作程序和实践相关工作的机会,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于医院机构和组织人员以及运行方式、组织方式,有着更深一层次、更全面的了解,从而使临床工作的适应期得到了缩短,有关实习的培训效果也得到了很好的加强和提升。

二、医教协同背景下高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医教协同背景下高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概况

确定高职院校的医学专业设计必须要在有关追踪调研之后进行,并且要在适应我国高职医疗岗位需求的前提下,有关高校进一步充分整合与提升现有的优势医学专科与教育等优势资源,并与多所国家医院等优秀的机构进行有关实习的合作工作,这样的目的是为有关医疗机构和相关社区保荐机构提供实用型的医学人才,要根据基础医疗卫生的有关基本知识和所学的医学技能,将教学的重点定为临床工作任务,将教学的核心变成预防、诊断和治疗,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迅速发展并成为具有良好的社会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团队协作和创新协作理念等的精神,致力于医疗服务行业管理创新中的高端专业劳动者素质人才培养和高等临床医生有关技能提升的人才培养。

(二)构建校企合作的高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机制

学校通过与医院联合共建临床专业实验室,共同设计开发临床课程,专家与相关专业中青年教学团队骨干专家共同探讨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教学方案,建立起规范科学的临床教学课程体系。实行临床基础专业课医院站内统一授课探索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共同合作建立有效规范的行政管理机构,规范师生组织管理体系;共同组织制定本科教学过程管理监控制度与专业课教学工作督导考核制度,以规范指导教学过程,保障专业教学环节质量,并且有效提高强化高职专业课理论实践教学体系与综合实践能力教学的互动效果。

(三)构建适应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

根据医院现在的医学核心专业课程模式,能基本涵盖相关行业人才需求的各类相关临床职业岗位条件。可进一步对临床相关的人才需求,以及对高职院校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基本素质现况进行相应的考察,并且与本医院的专家和学校的骨干老师和学生进行共同参与,和研究该工作岗位的有关主要考核方式和任务能力。要根据平时工作岗位的必备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以及职业素养进行更为合理的课程内容安排。

(四)全程监控教学过程质量

学校内可逐步成立专门以临床医学院行政分管的院长主任为成员组长领导的全程教学工作质量综合监控协调小组。在继续完善本学校专业实践教学的周期过程质量监控综合评估工作标准体系建设,与标准化建设工程示范学校项目及实施评估方案体系的统一组织协调框架指导下,研究逐步建立完善一整套的符合高职临床类专业工作教学实际与特点需求的实践性课程实践教学的监控措施办法。并将从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建设入手,论证和形成一整套适用于提升整个医学院校临床相关学科专业课程制度建设工作质量效果的全程管理及实施与监控管理细则,严格对照规范严格把握实施全环节过程质量标准流程控制和全过程监控管理工作细则实施与规范。

三、对于改革高职院校医学培养模式的意义

(一)立足医药行业应用需求,构建多层次医教协同

“医教协同、医教一体化”构建适应高职医学人才培养特点的一体化教学体系,实现到了理论基础的整合、临床应用整合、疾病系统分析的教学整合、案例及临床病历撰写的教学内容整合,使之整体教学及实践操作效果可实现最大化。临床课教师也要能将医疗实践教学工作,以及教学环节中所常用涉到的医学方面的基础研究与新发现和方法、新药品、新应用技能知识渗透融合于实际课程教学及工作实施过程中;要求医学专职临床实验教师应学会将现代前沿医学科技发展、新医学研究与理论、新机制及时融入在临床医疗实践课程中,优化课程结构设置。调整临床课程结构和革新医学课程内容。

(二)改革高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发展内涵

优秀的高职教育成果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总体发展,适应经济社会的总体发展。高职院校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基本导向也应该是服务就业市场,只有这样才可以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各个学校和医院之间进行两种不同性质的教学资源互换与教学资源优化以及教学体系的无缝衔接。为基层的医疗机构和城市社区提供优秀的一线医疗人员是高职临床医学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

四、结束语

更好地推进医疗卫生事业长久稳定发展,就必须提升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在“医教协同、院校合作”的相关培养模式进行对学校和医院环境融合的进一步整合,对于学生职业的提升和知识技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需要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进行相应的完善和改进。

猜你喜欢
医教医学院校
草鱼养殖难,“钱”途何在?老渔医教您如何握好“方向盘”,走上高效路
基于医教协同双主体的人才培养策略探索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医学
医学、生命科学类
医教结合背景下脑瘫儿童康复管理策略
21-三体综合征儿童医教结合康复干预个案研究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