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的秘密(中班)

2022-10-18 09:07浙江宁波市北仑区梧桐幼儿园
幼儿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展板走路分类

浙江宁波市北仑区梧桐幼儿园 陈 凤

设计思路:

幼儿对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索的积极情感,帮助幼儿获得基本的探究能力,是幼儿园科学活动的重要目标。中班幼儿对动植物的学习经验主要体现在:辨别和比较动物和植物的特征;感知和体会自然界中的生物是多种多样、千差万别的,在此基础上知道每种生物的不同组成部分对其有不同的作用;对不同物种或同一物种的特征进行概括,开始尝试建立类别的概念。基于此,本次活动以探究动物脚的秘密为切入点,通过多种有趣、显性的探究形式,如分类操作、互动游戏、分享交流等,引导幼儿充分观察并描述三类动物脚的不同形状与结构特征,然后引导幼儿在分类操作与梳理表达中逐步建立有关动物脚的类别概念,培养科学分类意识。本次活动的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认识三类动物脚的外形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与脚相关的特征属性与类别概念。本次活动的难点在于引导幼儿认识动物脚的外显特征与其功能属性间的内在关系,感受科学探究的快乐。

目标:

1.在观察、描述、分类操作中了解三类不同动物脚的基本外形特征。

2.在分组读图、集体讨论中进一步理解三类动物的脚具有不同的功能属性,并初步掌握观察与分类的科学探究能力。

3.愿意与同伴交流并大胆描述自己的发现,积极探索动物脚的各种奥秘。

准备:

1.物质准备:玩翻牌游戏需要的六种动物(鸡、鸟、鸭、虎、猫、企鹅)的脚的图片以及对应的动物图片;三种不同动物的脚的图标;供幼儿阅读观察的动物生活与活动图片展板;幼儿用于分类的操作板、六张动物的脚的图片、收纳筐(此操作材料幼儿人手一份)。

2.经验准备:幼儿有参观动物园的经历,看过一些动物纪录片,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

过程:

一、玩翻牌游戏导入活动:猜猜这是哪种动物的脚

(教师事先准备好展板上动物脚的图片,在展板的背面贴上对应动物的图片。)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玩一个翻牌游戏,大家一起来猜猜这是什么?这是属于哪种动物的呢?(教师边提问边指向鸭子的脚的图片。)

幼:我觉得这是鹅的脚。

幼:不对,是鸭子的脚。

师:到底是哪种动物的脚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教师边说边翻出展板后面鸭子的图片与之比对。)

师:你们刚刚是怎么猜到这是鸭子的脚的?它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

幼:它的脚趾是连在一起的,我在电视上看过,鸭子的脚就是这样的。

幼:它是黄色的,像一片树叶。

幼:它像潜水员的鞋子,我在海洋馆看到有人穿过。

(教师以同样的方式翻出鸡的图片,并提问幼儿猜测的依据。之后,教师请四名幼儿上前翻一翻剩下的四种动物的图片。)

(析:翻牌游戏作为本次活动的导入环节,以较为新颖有趣的方式引起幼儿的关注,让幼儿快速进入观察图片中动物脚的状态。之后,教师通过有意识的提问,初步引导幼儿从动物脚的颜色、形状等方面来描述其基本特点。该环节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并为接下来进一步探究三类不同动物的脚奠定经验基础。)

二、幼儿分类操作:认识动物脚的外形特征及相应功能

1.对动物的脚进行分类。

师:你们能找到这些动物的脚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把你认为相同的放在一起。(教师给每个幼儿分发一块分类操作板,告诉幼儿操作板上有个口子,只需把自己认为是同一类动物的脚的图片放在一起排成一行即可。)

(析:此步骤重在引导幼儿建立类属概念。为此,教师设计了幼儿分小组进行分类操作这一环节。通过实际观察,教师发现规则简单、难度适宜的分类操作游戏不仅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引发幼儿更深层次的思考,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更全面地了解幼儿已有的科学知识经验与探究能力。在此环节,教师需巡回指导并仔细观察,以了解幼儿的分类操作方法及内在想法,然后结合幼儿的发展水平给予适宜的指导。例如,对于不理解操作意图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引导幼儿了解基本操作步骤与方法;对于已经探索出一种分类方法且分类正确的幼儿,教师可以进一步了解其分类的基本思路与想法;对于有不同分类方法的幼儿,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说出如此分类的理由。)

2.梳理幼儿对动物脚的相关经验。

师:小朋友们,现在请你们来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分类的,为什么要这样分呢?

幼:我觉得这两只脚是同一种颜色,都是黄色的。

幼:它们看起来很像,前面都是尖尖的,像竹叶一样。

幼:我觉得这两只脚都是肉乎乎的,都有很多毛,所以我把它们放在一起了。

(教师请几名幼儿上前分享,可以有意识地邀请分法特别或者不正确的幼儿上前分享,并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很多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分法,并且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老师也有一种分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指着鸡和鸟的脚的图片)这两种动物的脚趾都是分开的,脚上都有长长的爪子,所以我把它们分在了一起。

师:(指着鸭和企鹅的脚的图片)这两种动物的脚趾都是连在一起的,像一把小扇子,科学家把它们的脚都叫蹼。

师:(指着虎和猫的脚的图片)这两种动物的脚上都长满了毛,而且都是肉乎乎的,下面脚掌也是肉肉的,形状像一朵美丽的梅花,科学家把这朵“梅花”称为肉垫。

师:老师这里还有三张动物脚的图片,你们觉得应该放在哪儿呢?(教师出示另外三张动物脚的图片,请幼儿按其特征归类。)

(析:此步骤旨在引导幼儿通过同伴与教师分享的分类方法,更细致地观察动物脚的特征,并通过阐述分类的理由,更详细地描述不同动物脚的基本特征,在识别与比较中更好地建立相关的类别属性与概念。教师在最后引导幼儿给三张动物脚的图片归类,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因为中班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符号表征能力,再次操作可以更好地巩固刚刚形成的有关三类动物脚的类别概念。)

3.建立动物脚的外形特征与其功能间的联系。

师:为什么这些动物的脚不一样呢?他们的脚有什么作用呢?今天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小动物的生活图片,请你们仔细看一看展板上的这些图片,说一说这些动物生活在哪里,它们在干什么,这跟它们的脚有什么关系呢?(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图片。)

师:现在请你们分享一下自己的发现,这些动物都在做什么?它们的脚有什么用呢?

幼:我看到了猫,它在捉老鼠。

师:猫在捉老鼠,猫要怎么样才能捉到老鼠呢?为什么老鼠没有发现猫?

幼:因为猫的脚肉肉的,有肉垫,走路不会发出声音。

师:原来肉垫可以消声呢,这样走起路来就会静悄悄的。

幼:我看到了一只大老虎跳得很高,感觉它快要飞起来了。

师:你觉得老虎跳那么高,它落下来的时候会疼吗?

幼:应该不会,因为它的脚很厚、很软,和猫一样有肉垫。

师:原来肉垫不仅可以消声,还可以减震、防滑,能很好地保护动物的身体呢!

师:鸭子和企鹅有的时候生活在水里,它们在水里游泳。当它们在游泳的时候,脚能帮它们做什么呢?(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有蹼的动物能快速划水,像船桨一样可以帮助动物在水中自由游动。)

师:鸟的脚有什么作用呢?(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鸡和鸟的脚,它们长长的,能牢牢地抓住树枝,还能快速刨土,帮助它们快速寻找食物。)

师:今天我们看了那么多动物的脚,还把它们分成了三类,有像小扇子一样的蹼,有像竹叶一样的爪子,还有的动物的脚上有像梅花一样的肉垫,原来动物的脚都是不一样的,它们都有各自的功能。

(析:在交流、读图、讨论、分享展板上动物生活照片的过程中,幼儿逐渐了解动物的脚之所以不一样,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而教师的提问让幼儿关注到了动物脚的外形特征与它们生活之间的关系,发现并了解到原来动物的脚都具有一定的功能。挖掘掩藏在动物脚的背后的功能特性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分享交流与鼓励表达策略的运用切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在自由轻松地看与说的过程中初步建立了动物脚的外形特征与其功能间的联系。)

三、活动尾声:模仿小动物走路的样态

师:原来小动物的脚有这么多不一样的地方,而且本领都很大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学这些小动物走路的样子吧。等会儿老师说到哪种动物,我们就一起学着它们的样子走路哦。

师:现在我们学一下小猫咪吧,猫是怎么走路的?

幼:猫走路轻轻的,脚像缩起来一样的。

师:现在我们变成小鸡了,叽叽叽,刨刨土找虫子吃吧!

师:我们再学学小企鹅在海洋里划划水吧!

师:嗷呜,我们现在是老虎,前面有一只大野兔,我们一起去捉住它吧!

(教师引导幼儿学做活动中所涉及的各种动物走路、捕食、活动时的样子。)

(析:在该环节,教师通过语言与动作引导,鼓励幼儿模仿三类动物不同的走路与活动样态,从而帮助幼儿回顾并巩固相关认知经验,进一步理解不同种类动物的脚具有不同功能。模仿游戏极富趣味性,幼儿能在亲身体验中充分感受到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

延伸活动:

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幼儿探索不同动物其他身体部位的奥秘,如嘴巴、尾巴等,在迁移本次活动中所获得的观察、操作、描述、表达等探究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幼儿对类别概念的认识。此外,教师可以加强家园沟通,鼓励家长多带幼儿到户外活动,与大自然建立更多的情感联系,将幼儿对大自然中动物、植物的好奇融入探究活动中,从而助推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展板走路分类
折腾的展板:“黄金位置”需预约
折腾的展板:“黄金位置”需预约
会走路的蛋
用旧展板制作牵引模型滑翔机
宝宝学走路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会走路的树
给塑料分分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