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协同育人的耦合逻辑研究与实践

2022-10-18 03:53宋春雨彭德萍重庆化工职业学院重庆401228
化工管理 2022年28期
关键词:化工协同课程思政

宋春雨,彭德萍(重庆化工职业学院,重庆 401228)

0 引言

推进课程思政,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育人和育才的有机统一。“三全育人”是党和国家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战略性方针[1],课程思政作为“大思政”格局中的重要部分,是专业课教师落实“三全育人”的主要抓手。“课程思政”与协同育人都为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技术技能积累提供了新思路,也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的有益尝试。本文着力聚焦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协同育人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尝试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三维关系框架出发,基于课程思政和协同育人的基本内涵,探索“课程思政”与协同育人的耦合逻辑;并以化工类专业课程为例,探索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和实施路径,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以期能为化工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提供借鉴和启发。

1 协同育人融合课程思政的理论逻辑关系

协同育人机制可以促进高职院校同政府、社会组织、合作企业等进行有效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构动态、开放、多元的协同育人系统。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创新形式,意味在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及教育结构的变化,是协同育人的有效构成。首先从育人观念和育人目标上,协同育人可以避免在知识输入上以单线输送为主,学生受单一知识传授会造成的跳跃式的知识聚集,容易造成知识逻辑和人文脉络断裂[2],以课程思政为抓手,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专业背景,结合历史底蕴和时代特征来构建育人体系和育人目标,以培养知识、技能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挖掘思政元素进行育人要素整合是协同育人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群为例,在授课时,主要从爱国主义、专业担当、安全环保、工匠精神、科学精神等五个角度挖掘思政元素,同时将育人主体、育人资源、育人模式上的聚集优势,形成合力,力求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和特色化发展。最后,借助信息技术的不断渗透,在授课方式采用信息化手段,构建多元化基于智慧学习环境的协同育人体系融合。

2 协同育人推动技术技能积累的实践逻辑关系

育人要素与各育人主体间构成协同育人系统。职业院校协同育人系统的输入要素包括场地、人才、技术、设备和信息资源等优势资源,从协同育人理论视角,课程思政要对接协同信任机制宏观层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观层次融合和面向学生的工学结合等微观层次融合,从而实现思政育人的无缝衔接。要实现众多影响因素的融合,需要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实现思政知识与专业知识融合转化、校企协同创新,持续推动三教改革[3],达到思政育人目标与技术技能积累螺旋提升。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采用工学交替模式,将人才培养分为识岗育人、对岗育人、顶岗育人、在岗发展等四个阶段。创新“园校融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六对接方式,了解行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新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按照专业贴近产业的要求,善于运用多元育人要素进行多维转化,彰显思政育人的问题导向,对人才进行培养,满足产业链的人才需求。以上,是课程思政和协同育人在推动技术技能积累上的实践逻辑关系。

图1 技术技能积累螺旋提升图

3 协同育人实现价值塑造的逻辑关系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教育要拥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要进行“大思政”教育,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即三全育人)。必须打破思想藩篱,走出实践误区,通过协同育人,牢筑意识形态话语权,从而实现微观与宏观层面的有机结合,形成立体化、交互式的育人要素结合,不断提高学生们的思想觉悟,做到明大德、守公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围绕专业目标、学校育人目标以及职业目标,凝练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目标,坚持因事而化、因势而新,将总体和因人而异结合起来,与时俱进地促进课程思政建设,通过价值引领的培养,推进思政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全覆盖,以推动“课程思政”与协同育人的融合发展,从而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开创新时代高职院校育人发展新局面,提升人才质量。

4 以化工实训课程为例,推进协同育人融合的实践路径

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的落实,不能是突兀式灌输,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应该找准思政元素与相关内容的融入和切入点,结合当前教学实际,使思政内容渗透其中,突出融入性、相关性、职业性,提升学生获得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1 化工实训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和模式

化工实训是一门与“化工单元操作”配套设置的综合实训类课程,学生在掌握了化工单元操作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训装置的开停车操作,是化工类专业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也是学生从专业理论走向工程实践的桥梁,对学生专业素养及实训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通过本门课程,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教育和引导学生弘扬劳动精神,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实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为提升毕业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本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基于《中庸》中知行关系的四个层次(即行而不知、知而不行、知而后行、知行合一),在基于CDIO(构思 Conceive、设计 Design、实施 Implement、运作Operate)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将化工企业注重的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三位一体的HSE管理体系融入其中,构建了基于HSEQCDIO理念的化工实训教学模式,以期培养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4.2 化工实训课程中蕴涵的思政元素

化工实训课程作为化工类专业的综合实训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流体输送、吸收、传热、干燥、精馏等单元设备操作。在本课程授课时,从以下爱国主义、专业担当、安全环保、工匠精神、科学精神等五个角度挖掘思政元素。

4.2.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既要从历史财富中寻找,又要体现鲜明时代特点,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动员大会上强调的伟大长征精神、红岩精神、伟大抗疫精神等,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底蕴,也是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提升爱国自觉的宝贵财富。在化工实训课程学习中,让学生意识到使命担当,树立自强不息、学业报国的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4.2.2 传承和弘扬不懈奋斗的化工精神,培养专业自信和担当

我国化工产业从筚路蓝缕发展至今,形成可观的规模和体系,这与一代代化工人的锲而不舍、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分不开的。化工实训课程以案例为切入点,介绍侯德榜、顾毓珍、苏元复等老一代科学家事迹,介绍化工发展史,了解老一辈科学家为化工产业发展作的卓越贡献,穿插介绍我校优秀校友的事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新发展阶段和“双碳”目标下,我国化工产业急需转型升级,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实现“蝶变”,在授课中,适当融入行业前沿知识、时事热点新闻等,帮助化工专业学生立志传承化工精神,培养专业自信和专业担当。

4.2.3 强化责任关怀、提升专业素养,筑牢安全环保意识

化工有爱有温度,我国化工行业推行“责任关怀”机制,彰显了化工行业在安全、环保、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担当和作为。化工实训课程有必要向化工专业学生灌输安全化工、绿色化工、健康化工、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了解生态文明和能源危机等,了解化工行业绿色化改造的必要性,以期化工专业学生能“向社会讲好化工故事”,在未来工作中自觉履行安全环境管理责任。

4.2.4 精心雕琢、精益求精,展现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高职化工类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包括现场操作岗位和DCS控制岗位,需要进行各类工艺参数调节和设备操作,对化工企业工艺生产至关重要。为培养化工专业学生敬业、精益、专注的品质,工匠精神的培养对学生成为优秀化工人至关重要,也是化工行业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要内容,只有将执着专注、一丝不苟的职业价值取向贯彻其中,才能培养学生的精心雕琢、精益求精的新时代工匠精神。

4.2.5 尊重科学、求真务实,树立守正创新的科学精神

化工实训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实训课,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重要途径,而且更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课程。在课程中,要注重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只有具备了较强的综合能力,才能进行知识和技能创新。科学综合能力是创新精神的内核,是创新的灵魂。因此,化工实训课程要兼具科学精神的培养。

4.3 丰富课程思政教学路径

4.3.1 深入挖掘,关注现实问题并进行知识积累

教师要行之有效地进行课程思政,需要使思政内容具备广度、深度和温度,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4-5],促使学生在认知、理性和行为等层面产生共情,润物无声的完成对学生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化工类专业教师要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宽度、广度和深度,关注社会热点、国际形势、现实问题,从专业、行业、文化、历史等多角度,增加课程的人文性,提升引领性和时代性。基于协同育人逻辑关系,积极打造以教师为主体、以专业课程为载体,以职业价值观为依托的专业核心课程思政教学路径。

4.3.2 巧妙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化工行业危险性高、专业性强的特点,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化工专业培养理论水平高和专业技能硬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化工专业人才,才能满足我国化工产业发展的需求。综合素质的培养要巧妙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春风化雨的效果。比如:课堂讨论法、案例法、仿真教学法、引导提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案例、事实的还原、微视频、仿真教学等多种方式的融入,实现思政的巧妙融合。通过参与度强的途径,切实使学生得到提升,思想得以升华[6]。

针对教学环节丰富授课手段,实施多样化、渗透化和嵌入式课程思政。梳理课程思政实施路径,设计融入思政元素资源的课件和教案,通过教学环境切换和教学活动安排,实现线上线下联动、校内校外联动。本课程团队教学经验丰富,均具有多年教学经验,具有化工总控工高级技师,同时聘请巴渝工匠,组成校企育人共同体,多元协同育人。

5 结语

课程思政是培养新时代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效手段,也是专业课教师共同致力于营造“三全育人”氛围的有效途径。通过加强课程思政的建设,丰富了课堂内容,真正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育人质量。通过与协同育人间的逻辑构建,进行思政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思政元素、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教学团队等课程建设,探寻协同育人的具体路径,实现协同育人目的,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实现三维一体育人。

猜你喜欢
化工协同课程思政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化工工艺流程题中常涉及的考点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