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两个确立”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2022-10-19 16:47文/中
中华魂 2022年8期
关键词:两个确立全党领袖

文/中 言

“两个确立”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一个重大政治判断,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新的伟大征程上,我们要深刻领会把握“两个确立”,切实增强对“两个确立”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定不移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不断在新的赶考路上奋力书写新华章。

一、“两个确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重要原则的中国实践

确立领导核心和指导思想,是无产阶级政党实践的宝贵经验,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重要原则。“两个确立”是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党的十八大以来伟大实践得出的重大历史结论,是时代呼唤、历史选择、民心所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运用新发展。

领袖核心是指国家、政治团体、群众组织等的最高领导人,是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的人,是统帅、主心骨,是责任、担当。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确立核心、维护核心,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一个政治原则。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总结国际工人运动时指出,无产阶级实践必须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有一个领袖,而且这个领袖要有权威、有影响,否则就会一事无成。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进行武装斗争中也认为,无产阶级是高度集中的统一整体,领袖、政党、阶级、群众是“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领袖是政党的领袖,政党是领袖集团主持下的政党,政党没有自己的领袖就不能形成统一的意志,就不会有战斗力、号召力和凝聚力。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邓小平同志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这样一个有着近十四亿人口的大国,必须有一个众望所归的领袖;我们这样一个有着近九千万党员的大党,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袖核心是最有权威、最有影响的,但最有权威、最有影响并非意味着无限权力,而是代表着无限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中央军委民主生活会上指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对我来说就是责任,我要用毕生精力和全部生命来回报党和人民的信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赴汤蹈火、万死不辞。”“主席负责制,就是军委主席对我军重大问题最后拍板、一锤定音。”“主席负责制,这个‘责’不是一般的‘责’,而是如山之责!”党的领袖核心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灵魂,是人民群众的精神支柱,是时代所必不可少的权威力量。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关系原理的充分体现,是马克思主义领袖观在当代中国的最新运用和发展。

党的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行动指南,是指导我们党全部活动的理论体系,是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任何一个政党的行动,都要受一定的思想、观点或理论体系的指导和支配。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显著特征。马克思认为,要革命,就要有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只有清晰的理论分析才能在错综复杂的事实中指明正确的道路。”恩格斯曾指出:“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列宁强调:“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毛泽东同志曾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一走上中国的政治舞台就担当了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责任,就以马列主义来教育培养自己,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规定了革命的战略、策略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强调:“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拥有科学理论的政党,才拥有真理的力量;科学理论指导的事业,才拥有光明前途。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性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创造性运用。

二、“两个确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既充分肯定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注重领袖人物、英雄群体在推动社会变革、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中的关键引领作用。“两个确立”是唯物史观的具体体现,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相互关系的原理。

从领袖核心与历史的关系来看,“两个确立”遵循历史发展客观规律,认为领袖的作用在于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能够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站在历史斗争的前列领导人民前进。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有一个领袖,这个领袖必须有权威;领袖人物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再大,也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规律,相反只能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具有重视和善于运用历史规律的高度政治自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持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大历史观分析把握历史大势,顺应历史潮流,引领前进方向,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在遵循客观规律、顺应发展大势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走在了时代前列,开启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也必将在历史发展规律的支配下、在不可逆转的进程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从领袖核心与群众的关系来看,“两个确立”将领袖核心置身于群众之中,群众维护核心的权威,领袖核心忠诚于群众、接受群众监督。马克思主义肯定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权威的重大作用,但认为无产阶级领袖人物不是“神”,不是“救世主”,他们代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并为之不屈不挠的奋斗,因而受到人民的爱戴和拥护;他们不是站在群众之上欺压群众,而是生活在群众之中,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领路人”;人民对无产阶级领袖权威的维护,本质上表现了对党的、阶级的、人民的利益的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是从人民中走出来的、对人民怀有深厚情感和强烈责任感的人民领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发展的指导思想,以“不让一个人掉队”、“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信念打赢脱贫攻坚战,创造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奇迹;以“千秋万代”的视野大刀阔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担当,亲自指挥部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等等。习近平总书记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生动践行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把人民幸福镌刻在通向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一个又一个里程碑上。

从领袖核心与政党的关系来看,“两个确立”将领袖核心作为全党和党中央意志的代表,并按照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发挥作用。领袖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发展至关重要,列宁指出:“群众是划分阶级的,阶级通常由政党领导,政党通常是由比较稳定的集团主持,这个集团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来担任最重要职务而成为领袖的人们组成。”在领袖集体中,总有起作用大一点的第一把手、第一书记或第一小提琴手,毛泽东同志称之为“班长”。我们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党的领袖核心虽然代表全党和党中央的意志,是“第一把手”、“班长”,但在履行职责权力时,也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挥作用,遵守集体领导制度,遵守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法治原则。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核心、全党的核心,非常注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维护民主集中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核心、全党核心地位,但习近平总书记个人并未高踞于全党和党中央之上,相反,他高度注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时刻代表组织的意志、维护组织的意志,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实行主席负责制,不是说什么事我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也曾举例说,党的代表大会报告、党的全会文件等,都要在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有的不止征求一次,还要多次征求,目的是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全党智慧、凝聚全党共识把文件稿修改好。在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后,最后的决定权在党中央,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党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正是体现了对民主集中制的坚持。

从领袖核心才能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来看,“两个确立”认为领袖核心是从群众斗争实践中产生的,领袖核心的才能是群众斗争实践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认为,天才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英雄人物的才能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总结人民群众的智慧和经验的基础上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离开实践,离开人民群众,是不可能有任何天才出现的。无产阶级领袖是在群众的革命斗争中成长和锻炼出来的,并不存在什么与生俱来的天然的领袖人物,正如毛泽东所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之所以能够作出他们的理论,除了他们的天才条件之外,主要地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没有这后一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在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中锤炼出来的,并不断接受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检验。从陕西梁家河、河北正定,到福建、浙江、上海,再到中央;从一个生产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到一个泱泱大国的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的政治能力、政治品格不断得到锻造和锻炼,他的知识、经验、意志、品质证明他已经具备作为党的领袖的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展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展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的政治智慧、战略定力、使命担当、为民情怀,是当之无愧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

三、筑牢捍卫“两个确立”基础,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坚定捍卫“两个确立”是保证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我们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坚持人民至上、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不断筑牢捍卫“两个确立”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群众基础和制度基础,并将其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政治保证。

一要筑牢坚定捍卫“两个确立”的理论基础。确立坚强的领导核心、掌握科学的理论指导,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念。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唯物史观,尊重遵循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相互关系原理,不断感悟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人民群众的杰出代表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性和引领性作用。在当代,坚持唯物史观,就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教育人民、推动工作,在准确把握“两个确立”历史必然性、鲜明科学性的基础上深化对党的核心的认同与拥护,发自内心地敬仰、爱戴、信赖党的核心,并将其转化为捍卫“两个确立”的行动自觉。

二要筑牢坚定捍卫“两个确立”的实践基础。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始终坚持维护党中央权威这一原则。我们必须坚持正确党史观,客观而不是主观、全面而不是片面、联系而不是孤立、发展而不是静止地看待党的历史,深刻认识“两个确立”不仅是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实践,也是总结党的百年奋斗伟大实践得出的重大历史结论。新征程上,我们要以党的历史上三个历史决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为依据,准确把握“两个确立”所具有的历史逻辑和实践基础,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拥护党的领袖核心,旗帜鲜明地同反对、抹黑、攻击“两个确立”的行为作斗争。

三要筑牢坚定捍卫“两个确立”的群众基础。“两个确立”来自人民内心深处的衷心拥戴,是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定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认识“两个确立”是中国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根本保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将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下大力气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四要筑牢坚定捍卫“两个确立”的制度基础。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两个确立”是坚持和发展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和集体领导制度,并将其贯穿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和实践中。一方面,必须将发展党内民主与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相结合,积极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的环境和氛围,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意愿得以充分表达,在民主的基础上实现集中,遵从“四个服从”,将正确的意见形成全党的统一意志;另一方面,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按照党章所规定的“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作出决定,避免出现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无人负责的情况。

猜你喜欢
两个确立全党领袖
深刻领会、准确把握 “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实践要求
“两个确立”和“两大奇迹”的内在逻辑
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重要意义
中国工人运动杰出领袖林伟民
THE JAZZ AGE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整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