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运动中的北京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2022-10-19 06:57卢静静
党史文苑 2022年9期
关键词:青年团团员青年团员

□卢静静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出兵朝鲜,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并派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严重威胁中国安全。为此,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并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北京的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前身。1957年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为便于行文,本文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简称为青年团或团),在中共北京市委的领导下和青年团中央的指导下,同北京人民一道,积极投入抗美援朝运动中。

开展抗美援朝宣传

抗美援朝运动之初,北京广大团员在积极投入运动的同时,有些人对抗美援朝的意义不了解,思想比较模糊,有的提出“美国侵略朝鲜,我们干吗要出兵”的疑问,有的指出“我们刚刚开始过和平安定的生活,派志愿军出国,这不是惹祸上身吗”,加之长期以来美蒋反动派的欺骗宣传和美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以及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民族自卑心理,部分青年,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出现了亲美、崇美、恐美的思想。这些错误思想严重影响抗美援朝运动的开展。为此,北京青年团协助党组织和人民政府通过各种时事报告会、座谈会、讲座、控诉会等形式,对广大青年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1950年11月1日,北京团市委召开一届一次会议,传达与贯彻团北京市第一届代表大会决议,领导全市团员、青年认真学习时事,大力开展抗美援朝宣传工作。在时事学习的基础上,团员们在各工厂、学校的控诉会、座谈会上和街头宣传中,带头控诉帝国主义暴行,成为各单位宣传工作的组织者与积极分子。北京电信局线路工人团员王升把自己所知道的时事问题见人就讲,他在电话七局门口每天讲解抗美援朝的漫画,向群众宣传,被工友们称为“王升大字报”。为推进抗美援朝运动的宣传,北京大学的青年团员罗伯鹏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了各种新的宣传形式,比如发现娱乐场所是进行时事宣传的良好地点后,他便组织发动许多同学到大华电影院、天桥等地,进行40余次的宣传演讲;在下乡宣传时,他更主动地去帮助农民挖土拔草,然后再进行宣传,在农民中形成良好的印象。此外,从1951年1月26日至2月20日,团市委组织“寒假学生电影早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项活动共组织53场,放映26部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影片,观众近4万人。

随着抗美援朝运动的发展,大部分团员都行动起来了,石景山发电厂95%的团员主动做宣传工作;仅据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男八中、女一中等30多所大、中学校的不完全统计,团员和同学在一起就组织2.1万多人,220个宣传队,前后出动宣传910多次,宣传对象57万多人。通过宣传教育,广大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被激发出来,他们在思想上也逐渐肃清亲美、崇美、恐美等错误思想,提高了思想觉悟,树立起抗美援朝战争必胜的信心和增强了打败美帝国主义的决心。通过这些宣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道理深入人心,社会各界提升了对抗美援朝的认识。

参加军事干部学校

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团员青年的爱国主义热情持续高涨,他们除了进行抗美援朝运动的宣传教育外,还时刻准备着参加国防建设,为祖国的需要贡献一切力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已有51名同学光荣地参加人民海军,其中38名是团员。1950年12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发布《关于招收青年学生、青年工人参加各种军事干部学校的联合决定》,号召广大青年积极参加抗美援朝的爱国斗争。《人民日报》为此发表《爱国青年的光荣岗位》社论,指出:每一个爱国青年都应该积极投身到祖国国防建设中去。

青年踊跃参加军事干部学校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翌日,青年团中央发出《为号召青年团员参加各种军事干部学校告全体青年团员书》。号召书以激昂的语气写道:“这是一个庄严的号召,在这庄严的号召面前,我们相信我们学校和工厂中的青年团员,必将首先奋起,怀着最高的热情,响应人民政府的号召,踊跃参加到人民的军事干部学校中去。”在这之后,北京广大团员青年争先恐后,竞相报名参加军事干校。中国人民大学当即成立“保送委员会”,学员们在整个团支部、整个系或班签名参加军事干校;北京电信局东长安街营业处团员汪懋申及该局另外3名青工、9名团员看到号召参加军事干校的报道消息后,马上打电话给团委会要求报名。北京市的大、中学校和青年工人掀起了报名参加军事干校的热潮,清华大学在两天内就有700多人报名,中国人民大学第一批报名学生达到1200多人。到1950年12月31日,全市报名14074人,录取3507人,其中党员、团员占半数,比原计划超额完成了75%。

1951年6月24日,政务院决定再次招收青年学生参加军事干部学校。消息一经传出,广大青年学生振奋不已,掀起了又一轮参军热潮。从7月上旬开始,全国报名的学生有38万多人,被录取学生中党团员(主要是团员)占35%至40%。在参加军事干部学校的活动中,团员冲锋在前,组织和带动广大青年学生、青年工人投入抗美援朝的爱国斗争中,不仅锻炼了青年团组织,加强了他们的组织意识和责任感,还扩大了团的政治影响,并为我军的现代化建设、国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爱国公约和捐献运动

随着抗美援朝运动的深入,广大团员青年更自觉地用实际行动参加抗美援朝,他们订立爱国公约,以捐献物资等积极行动支援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

订立爱国公约是人民群众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创造出来用以团结和教育自己的新方法。1951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把订立爱国公约作为深入开展抗美援朝运动的中心工作之一,全国上下掀起订立爱国公约的热潮。北京地区的广大青年和团员积极行动起来,同当地人民一道,结合实际,普遍订立了爱国公约。许多团员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和爱国热情积极带头,成为爱国公约的积极宣传者和模范执行者。北京电信局为保证爱国公约的贯彻执行,在检查公约的方法中,以党政、工会、青年团的干部为主,适当吸收小组长参加,组成核心检查组进行检查。

北京团员青年在积极参加订立爱国公约的同时,也积极进行为支援抗美援朝的爱国捐献。1951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关于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烈属军属的号召》。6月2日,北京师范大学及十几个中学即开展了捐献运动,提出捐献“师大号”飞机的号召,北京大学学生也提议为捐献“北大号”飞机而努力。琉璃河水泥厂职工听了赴朝慰问团代表的报告,知道志愿军作战艰苦并且需要武器,该厂的工会、党总支委员会、青年团支部当场即向全体工会会员、党员、团员发出号召,职工们纷纷提出今后要在生产上以更新更大的成绩来支援前线。6月10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和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会、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也发出通知,号召全国青年团员、青年和学生,积极响应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的号召。北京育英学校(今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的团员们捐献了一支“少年号冲锋枪”,通过朝鲜人民领袖金日成转交给了朝鲜人民军。金日成亲自复信,赞扬他们的国际主义精神,并希望他们好好学习。

除了捐献武器外,北京的团员青年还自觉开展其他形式的捐献活动,比如培元中学(现北京市第十九中学)的师生在党团组织的带领下,以义演的方式募集捐款,他们将话剧演出的门票收入全部捐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大城市学生捐款和《中国青年报》社代收的捐款,到1951年10月中旬即达60亿元(旧币)。北京还有团员青年将节约的生活费和省下来的零用钱,买了牙膏、毛巾、肥皂等用品,捐献给朝鲜前线的志愿军战士。他们还给中国人民志愿军写慰问信,亲切地慰问“最可爱的人”。北京青年团员积极参加的订立爱国公约运动和爱国捐献运动给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以极大的鼓舞和支援。

开展增产节约运动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进行保家卫国的斗争是在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国民经济尚在恢复中进行的。当时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财政经济形势,加之抗美援朝所产生的庞大军事费用,使得中国的财政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增加生产、厉行节约成了非常必要的选择。

1951年10月23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向全国人民发出“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以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伟大号召。11月,青年团中央一届二次全体会议召开,通过了关于开展增产节约的决议,指出“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是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有效办法,全国各级团组织和全体团员要把开展增产节约的运动作为推进我们一切工作的中心环节”。此后,全国的团员青年们积极投入到增产节约的运动当中,“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最可爱的人”也成了全国青年最有力的行动口号。

工业战线上,团员青年积极开展爱国主义生产竞赛,争取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努力加强抗美援朝的经济力量。北京团市委动员和组织广大团员青年努力学习生产技术,推广先进经验,积极创造发明,提出合理化建议,参加生产和管理上的各项改革,开展提高质量、增加产量、降低成本的个人生产竞赛运动。北京119个国营与地方国营厂矿企业参加劳动竞赛的职工达22.9万多人。1952年7月,团市委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把爱国热情和钻研精神结合起来——和青年工人谈谈订增产节约计划》一文,指出厂矿的全体青年团员和青年工人要讨论和制订计划,搞好爱国增产节约运动,要把爱国热情和钻研创造精神结合起来,使计划订得又先进,又切实可行。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团员与广大青年工人一起创造了很多好成绩。1952年,全国有十几万团员青年被评为各条战线上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模范工作者。

农业战线上,广大农村团员青年积极参加爱国增产运动和互助合作化运动。农村青年喊出了“多打一粒粮,多杀一条美国狼”的响亮口号。北京京郊在完成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情绪高涨,他们在党团员的带领下,积极组织和参加互助组,如京郊十五区榆树庄青年团员,带头组成互助组,并以互助组的成绩带动全村相继参加互助组,直接推动全村的增产。与此同时,京郊农民们还精耕细作、改进技术、改良土地,各村的党团员、干部、积极分子带头试验浸种、拌种,提高农业产量,实现农业增产。在全国劳模李顺达等为首地提出爱国增产竞赛挑战后,郊区的劳模、能手、积极分子纷纷制订了组、户的增产计划,进行应战,京郊的整个农业生产热火朝天,土地的每亩产量也大大提高。

抗美援朝运动是一场群众性的伟大爱国运动。在这项运动中,北京的青年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大力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他们广泛进行抗美援朝的宣传教育,参加各种军事干部学校,订立爱国公约,进行爱国捐献,以及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以出色的成绩,赢得社会的赞誉,为北京的青年运动史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

猜你喜欢
青年团团员青年团员
“青年团早期组织创建与‘团一大’ ”主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团员想入党怎么办
如何创新基层团员青年工作
团员青年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一位儿童团员的抗战记忆
用新媒体引导团员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开卷
介绍人要不断关心新团员
老团员要为新团员树立个好榜样
青年团北平市工委办青年团学校干部学习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