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图证史,以图释史
——高中历史地图教学的有效措施探究

2022-10-19 08:18柴志华
考试周刊 2022年34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知识点历史

柴志华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对历史地图的重要性做出了明确说明,要求教师要善于利用历史地图,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描述史实,对历史地图中的相关信息加以有效辨别,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地图分析运用能力。但是现阶段,深入高中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的实际当中可以发现,在历史地图教学方面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历史地图来源单一、历史地图作用发挥受限、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不合理等。因此,科学开展高中历史地图教学活动,则成为文章的研究重点。

一、 历史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历史地图可以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直观呈现,其中囊括海量的历史信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历史地图重现历史现象,通过时间与空间的横纵跨越,对文字史料进行进一步补充,开发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以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为框架,根据其中所涉及的知识点,从多个途径整理相关的历史地图,如《中国历史地图集》《世界历史地图》《国家地图集》等,让学生在文字史料分析的同时,结合历史地图客观评价、透彻解析史事,培养学生的史图结合能力。

(二)培养历史理解能力

历史事件的形成、历史现象的出现都是建立在特定时空环境之下。对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在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理解时,如果仅通过文字叙述,则很难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而历史地图的应用,则可以改善这一现象,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点的理解,为学生历史理解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例如:在“西周分封制”知识点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借助《西周分封示意图》这一历史地图,让学生在阅读分析地图的基础上,深化对“分封制”这一历史名词概念的理解。

(三)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历史地图是高中历史课程的重要教学资源,不少学生在刚开始接触历史地图时,会产生手足无措的感觉,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组织引领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有效指导,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掌握识图、读图、析图的技巧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在电子白板上为学生展示《西周分封示意图》《秦朝形势图》《元朝行省图》这三幅中国古代史历史地图,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三幅地图的共同观察,了解中国版图的变迁,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比较分析能力。

(四)内化学生人文情感

历史学科要充分发挥学科育人作用,在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认识历史事件的同时,还需要让学生产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学会反思,内化情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借助历史地图的应用,可以进一步内化学生的人文情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 高中历史地图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认真研读课标,关注学生主体

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组织与开展时,教师要重视历史地图,充分发挥这一教学资源的功能和效用,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有效转变。深入研读课标,对以往的教条主义进行摒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做到以生为本和以学定教,以便进一步提高高中历史地图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作为高中历史教师来说,组织开展历史地图教学活动时,要对课标进行透彻研读,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将核心素养培育贯穿于历史地图教学的始终,妥善处理核心素养与历史地图教学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科学设计历史地图教学方案。通过历史地图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历史技能,深化学生历史素养,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全方位发展。

同时,教师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做到以学定教。在历史地图教学活动开展时,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究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深化核心素养,使得历史地图教学的功效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历史教科书、历史地图册等历史教材资源,在其中寻找与历史课程有关的历史地图资源,引导学生意识到历史地图的重要性。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历史地图的使用,深化对历史知识点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地图学习习惯,这对学生读图、解图、析图能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可确保高中历史地图教学处于高效的开展状态。

(二)构建图文联系,培养时空观念

以高中生为对象,组织开展历史教学活动时,历史地图可以是教材中文字内容的补充与拓展。通过地图的演示,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历史地图的有效应用,将其与史事紧密联系,做到图文结合,以便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培育学生时空观念。从整体上来说,历史地图具备一定的特殊性,作为图像语言,将史事的时空信息有效呈现出来,加强了时间与空间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史事为基础,建立相应的时空框架,学生通过历史地图的分析与解读可以树立正确的时空观念。

例如:教师在讲解“武昌起义”知识点时,可以利用《辛亥革命形势图》对武昌起义的相关内容进行补充和说明,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基础的分析,了解武昌这一地点的空间位置、先后独立的省份的空间布局与独立顺序等。在此基础上,加深对“武昌起义”这一历史现象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促使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认知朝着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再如:在“新航路开辟”这一知识点的讲解时,教师可以运用《新航路开辟示意图》这一历史地图进行辅助教学,在呈现历史地图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问题:“新航路开辟的顺序是什么?新航路开辟的方向是什么?新航路开辟有何结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宏观层面加深对“新航路开辟”知识点的理解,成为学生时空观念培养的有效载体。

此外,历史时空信息烦琐庞大,一张历史地图中所承载的历史信息往往处于有限的状态,通常只能围绕某一历史事件对某个方面进行客观反映。因此,在高中历史地图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地图与地图之间的联系,运用多个地图建立时空联系,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历史事件,了解各历史事件间的内在联系。例如:不少学生会对历朝历代设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有所混淆,因此,教师可以针对地方行政制度这一主题,将《西周分封示意图》《秦朝形势图》《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元朝形势图》《清朝疆域图》这五幅历史地图进行有效整合,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地图的分析,提取其中与地方行政制度有关的关键信息点,加深对地方行政制度演变历程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三)获取有效信息,增强实证意识

新课标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了明确要求,引导学生要重视史料,学会分析史料的多种类型,在众多史料中可以对其真伪和价值进行分析判断,并获取相应的信息,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判断认识水平。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所应用的历史记图的信度相对较高,研究者在分析研究考古资料、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精心编制,可以看作可信可靠的史料。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历史地图引导学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围绕历史事件对其进行思考和分析,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证意识。

例如:在新航路开辟这一知识点的讲解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15世纪的世界地图》和《16世纪的世界地图》,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两幅历史地图的对比,分析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深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价值,得出“新航路开辟是世界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的标志”这一结论。

历史是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同一地点在不同时期会出现称谓不同的现象,这一现象在历史基础中经常出现。因此,教师可通过历史地图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地图的分析对地名的演变进行有效分析。例如:在“丝绸之路”这一知识点的讲解时,对其中出现的地名,教师可以借助《丝绸之路路线图》这一历史地图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对地图中的地名与现今的地名进行有效对照,如今天的西安是古代的长安、今天的临洮是古代的陇西、今天的新疆罗布泊西部地区是古代的古楼兰。通过这些有效信息的获取,学生可以加深对古代地名演变的理解。

(四)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历史解释

通过历史地图的运用,可以对史事的表象进行直观呈现。在这一环节中,借助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充分激活学生的历史思维,引导学生借助历史地图,对史事表象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中隐藏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史事的真正价值,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现象、历史知识的理解,分析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并对其做出合理解释,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提高高中历史地图教学质量,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在“唐宋时期对外交往情况”这一知识点的讲解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唐朝对外贸易路线图》和《宋朝对外贸易路线图》这两幅历史地图,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唐朝和宋朝这两个朝代的对外贸易路线有何不同?为什么?”对高中生而言,如果仅通过观察分析历史地图,则无法对问题进行全面透彻地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多种方式查阅相关史料,从多个方面分析成因,如“经济重心南移”“指南针的应用”“造船业的发达”等。以历史地图为载体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获取历史地图信息,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从多个方面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加以解释。

(五)挖掘情感因素,渗透家国情怀

历史地图不仅可以对史事进行具象的直观呈现,其中也包含一定的情感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在历史地图教学期间,要对历史地图中的情感因素进行透彻挖掘,善于利用历史地图渗透家国情怀,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落实核心素养,使得历史地图的教学功效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西晋末年内迁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这一历史地图,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少数民族是不断变迁融合的。在今天,历史地图中出现的少数民族是否还存在?请问,他们都去哪儿了?”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加深对民族融合内涵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感知中华民族一体化发展的真正内涵,进而引导学生增强民族融合意识,渗透民族团结的教育理念,这对高中生民族自豪感升华、正确民族观的培养,均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历史地图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重要表现。

再如:在“全球共同发展”相关内容的讲解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带一路”示意图》这一历史地图,引导学生围绕历史地图对其进行观察分析,并呈现与“一带一路”有关的历史资料,加深学生对“一带一路”政策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意识到我国在国际社会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及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共赢的思想观念,坚定学生的国家民族信仰,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奠定基础。

(六)加强学习指导,深化地图素养

以高中生为对象,在对其进行历史地图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引导作用,帮助学生重视历史地图这一素材资料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历史地图使用方法的有效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解图习惯,实现历史地图与课程知识点之间的深层次融合,深化高中生历史地图素养。

第一,地图主题及类别解析指导。每一幅历史地图都有其对应的主题,通过标题的阅读即可了解历史地图所呈现的基本内容。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历史地图的标题进行有效阅读,了解主要历史事件及内容,以便为后续历史地图解析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第二,以图例、符号为切入点,观察历史地图。从整体上来说,历史地图主要由图例和符号构成,前者包括国界、交通、河流等要素,后者则没有明确统一的界定说明,但是多与历史地图所表达的内容存在必然联系,如军队路线图、古今地名变化等。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历史地图的图例符号进行透彻了解,善于挖掘其中隐藏的关键信息。例如:在“秦朝统一”相关知识点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利用《秦朝形势图》这一历史地图,引导学生围绕历史地图对其进行观察,了解地图中的基本方位、图例及代表的信息,明确“长城”图例符号以及在地图中的具体呈现。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加深对秦朝长城地理位置的理解,明确长城在军事防御中所产生的作用。不仅如此,学生通过对历史地图中图例的观察,还可以发现“郡级住所”这一图例,进而了解郡县制于秦朝已经设立这一历史知识点。

第三,指导学生结合多类型的历史地图。高中历史教学以学生为对象,在进行历史地图教学时,可在全图的基础上,对其中的某个部分进行拓展,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历史地图,帮助学生对其中某个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了解局部的历史变迁情况。例如:在“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知识点的讲解时,教师不仅可以运用教材中已有的历史地图,还可以增加《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世界图》这一历史地图,让学生从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入手,加深对“世界殖民体系”的有效了解,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水平,这对高中生历史地图素养的深化具有良好作用。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历史地图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分析历史现象、评价历史事件的有效工具,具备直观性、宏观性、丰富性、工具性、多样性、综合性的鲜明特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通过历史地图的应用,可以提高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对学生历史解释能力、学习兴趣、思维能力、人文情感的培养具有良好作用。因此,作为历史教师,要重视历史地图这一教学资源,借助认真研读课标关注学生主体、构建图文联系培养时空观念、获取有效信息增强实证意识、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历史解释、挖掘情感因素渗透家国情怀、加强学习指导深化地图素养等一系列策略的实施,提高历史地图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图证史,以图释史”,落实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知识点历史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历史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