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育中引入非遗文化的可行性教学策略研究

2022-10-19 08:18
考试周刊 2022年34期
关键词:美术小学生文化

邹 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时代错过了的东西,到了少年时期就无法弥补,到了成年时期,就更加无望了。”小学时期的非遗文化教育尤其关键,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非遗文化是我国最珍贵的文化,其凝结了我国千百年来的智慧。保护和发展我国非遗文化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因为非遗文化包含着我国优秀的文化,其包含着大家共同爱护非遗文化的心情。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引入非遗文化,利于促进小学生审美水平的提升,让其通过学习了解到我国悠久而又优秀的非遗文化,并从心底里洋溢着对这些非遗文化的赞美之情。

一、 小学美术教育中引入非遗文化的可行性

(一)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思想尚处于发展阶段,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欠佳,教师经常不易于发现小学生的内心世界。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促进学生自我表达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积极地设计出具有创意性的美术教育方案,不断提高美术教育的效果。对此,一旦非遗文化以其别具一格的魅力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出现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就会备受师生的欢迎。对教师而言,引入非遗文化能够丰富小学美术的教育内容,对提高教学效果十分有益。而对小学生而言,非遗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趣味性很强,远比美术课本上的线条、插画等有趣得多。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增加一定的非遗文化内容,不但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整体美术修养能力,而且还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让每个小学生都能够在美术课堂上找到自己喜欢的非遗文化项目。

(二)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文化素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当前,非遗文化的传承非常迫切,将非遗文化理论化和与系统化,对接下来的教学和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将理论化、系统化的非遗文化内容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渗透到小学美术教育中,不但可以促使越来越多的人产生想要传承非遗文化的心愿,还能够增加非遗文化的影响力,扩大其传播范围,带给小学生耳目一新的教学内容。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引入一定的非遗文化内容,可以为学生接触、学习、领会各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提供宝贵的机会,让小学生接受更多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洗礼,促进小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三)讲授恰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有益于美育

小学美术教育引入非遗文化显然是非常值得大力推荐的一种教学方法。我国曾对美育提出过这样的要求,即要易于小学生掌握和理解,且不会成为小学生学业的负担和压力。鉴于此,教师可以选择富有特色的本地非遗文化进行讲授,并结合一定的非遗文化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各种非遗文化,从审美的角度欣赏各种非遗文化。另外,在现实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带领小学生参观各种非遗文化相关的景点或者博物馆等场所。通过实地观察、体验,学生可以近距离地接触到各种非遗文化,更为直观地体会到非遗文化的美感,激发其对非遗文化的兴趣。所谓美育,其实就是情绪体验与逻辑思维相结合的一种表现,而非遗文化则正好涉及这些方面,可见,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引入非遗文化对美育非常有帮助。

二、 小学美术教育中引入非遗文化的可行性教学策略

(一)结合本土非遗文化优势,深入进行非遗文化与美术教育的结合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形式,依托于人而存在,且具有十分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善于挖掘本土非遗资源所具有的优势,实现非遗文化与美术教育的有机结合。比如,景山兔子王融合了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彩泥世界快乐多》一课的内容与省级非遗济南兔子王的特点;制作中国青铜浮雕文字时,借鉴了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立体的画面》一课的技法。进行美术课外资源拓展的选择中,学校美术团队向当地非遗传承人学习、请教,熟知本土非遗资源的种类、特点,秉承既能体现本土非遗资源的主要特色,又能以人为本。另外,学校还可以邀请非遗文化传承人进校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邀请学生进行“非遗文创营销实践体验活动”等,邀请传承人现场演绎和教授各种传统技艺,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内容精彩纷呈的活动,为学生体验非遗文化提供机会。于是,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在小学生可以理解的前提下激发他们学习乡土文化艺术的热情,实现了教育性、娱乐性、地域性以及文化性的完美结合。我国有着众多的非遗文化,这些非遗文化在各个地区都在散发着历史所赋予的独特魅力,这也是千百年来吸引我们的地方。不同的非遗文化,也蕴含着不同的含义和价值,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色,那就是育人,只有育人的非遗文化才是值得传承和代代歌颂的。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积极地进行调查,全面掌握本地区的非遗文化资源分布情况,并结合小学美术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等,积极地对各种非遗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并将各种非遗文化巧妙地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之中。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等不同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接触、了解、学习各种非遗文化,享受文化熏陶的机会。总之,通过将小学美术教育与本土非遗资源优势联系在一起,深入进行非遗文化与美术教育的结合,能够利于小学生更好的领悟和参悟非遗文化,掌握不同非遗文化所具有的特点。

(二)选择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激发小学生非遗文化学习的兴趣

非遗文化涉及多个方面,如文学、手工艺等,在各个省份我们都能够看到令人叹为观止的非遗文化,而且其所绽放的艺术情怀也与美术教育内容存在一定的出入。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需要美术教师利用非遗文化所具有的灵动的和跳跃性的艺术气息,以及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教学演示方法,为小学生营造出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手段,激发小学生学习非遗文化的兴趣。例如,剪纸文化是我国非遗文化类型之一,剪纸形式多样,尺幅灵活,内容丰富,表现题材不仅贴近现实生活,还富有时代气息,还往往具有十分鲜明的地方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美术价值。小学教师在讲解剪纸方面的知识时,可以将非遗文化特色剪纸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融入其中,这样不但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还能够深化小学生对剪纸记忆的了解。另外,在讲授皮影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比较皮影与剪纸艺术的方式,让小学生发现皮影艺术所具有的独特魅力,然后引导小学生对比各个地方的皮影,最终促使小学生深刻地领悟到皮影艺术具有的独特的、令人由衷的发出感叹的美。南方皮影的影人造型极具特色,而且制作尤为精美,有着朴素却又不失美丽的风格;北方皮影大多采取雕镂手法,造型尤为夸张。在讲解印花布这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融入南通蓝印花布这一非遗文化。在教学中,教师在课前进行广泛的资料收集,制作出内容丰富、鲜活生动的课件。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借助一定的互联网技术向小学生展示蓝印花布的发展历程、制作方式方法及应用价值等相关的图片、视频、文字介绍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这一非遗文化。教师还可以组织小学生们参与一定的实践活动,亲身参与、体验一次蓝印花布的制作流程,零距离借接触这一非遗文化,使学生在体验和实践中感悟文化内涵。总之,采取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手段,能够让课堂极具地域特色,让小学生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

(三)设计出符合小学生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的非遗文化

非遗文化的存在就有其存在的价值,如果非要讨论一番,那么不得不说其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都令人不得不由衷地发出赞美之声。非遗文化有着大量珍贵的艺术素材,能够为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更多的灵感。鉴于此,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就非常需要教师实现非遗文化与小学美术教育的有机融合,加强对小学生非遗文化的教育,培养其对非遗文化的保护意识、传承意识以及创新意识。例如,可以在美术教学中融入一些本土的非遗文化元素,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增强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并在课堂教学中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风筝的魅力》一课时,为了能够让小学生更好地接受和学习非遗文化,教师可以设计新颖的教学环节和紧凑的教学内容,尤其要设置好游戏环节,为小学美术教育课堂增添一抹新意。因为教师面对的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所以就可以尝试着让小学生在上课前翻阅一些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上汇报总结。并且,在正式讲解这节课的时候,不要过多地向学生介绍风筝种类,应该适当地向学生展示每个种类的风筝图片,让小学生自己去认真地观察,然后说出每个种类风筝的异同点,观察过程中可以让小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教师在这个环节中仅发挥引导与评价的作用。而且,处于五年级的小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在该阶段需要教师选择有助于发挥小学生想象力的内容。风筝是我国非遗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其中蕴含着民间艺术的劳动成果,广受大家的欢迎和追捧,甚至还有古诗提到“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通过学习《风筝的魅力》这节课,能够让小学生积极发扬并传承优秀非遗文化,养成对非遗文化的热爱之情。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风筝的制作活动之中。通过美术绘画和手工制作的呈现形式,制作出丰富多彩的风筝作品。通过这一方式,在培养学生对非遗文化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其审美意识。总之,在小学美术教育中,非遗文化教育过程中要充分散发出美术教学别具一格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相结合,以利于小学生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并将其内化为小学生对非遗文化的情感态度,最终实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标。

(四)选择典型的非遗文化资源

非遗文化种类非常多,对此,在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就需要教师选择具有典型性的题材内容。教师在选择过程中,应首选能够代表我国优良传统的手工技艺等,如瑶族服饰、壮族织锦技艺等都是具有典型性的文化遗产,显然更易于小学生接受和欢迎。但也有一些非遗文化中存在迷信的内容,对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积极的眼光看待这些问题,随着历史文明的发展,这些文化会因为仍具有认识意义而具备保护价值,成为我们了解传统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但一些不适宜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内容,应该由教师教育小学生,以发展的眼光和正确的态度去合理分析这些社会礼仪。对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需要教师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点,调动小学生对美术文化的热爱之情。非遗文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将其引入小学美术教育中能够使小学生理解和接受,进而加强小学生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地域文化利于非遗文化的发展。如,“苍龙舞”是传统民俗表演节目,为了使小学生能够面对面感受和体会这一非遗文化所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可以邀请有关传承人来带给小学生一场盛大的表演,让小学生更好地鉴赏其魅力。在表演结束后,教师可根据实物与视频向小学生讲解其的来源、发展历程,让小学生更好地明白“苍龙舞”在各个时代背景下所代表的含义。小学生在认真地听讲了教师的讲解,和面对面的观察“苍龙舞”的表演后,就会深深地被其吸引住,进而产生对其的深深喜爱之情。“苍龙舞”的传承人还可以为学生示范“苍龙”的制作方法及流程等,让小学生对传承人高超的技艺而感到由衷地钦佩,进而产生想要模仿的想法。在小学美术教育结束后,学生反而会产生不舍的想法。为了进一步巩固教学效果,在这个时候,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一定的课后作业或任务。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等方式广泛搜集有关于非遗文化作品,体会其中所涵盖的美术思想等,继而促进小学生欣赏能力的提高,开拓小学生的创造力。再比如,在小学美术《京剧脸谱》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小学生播放有关京剧的视频或者图片,这样利于小学生对京剧脸谱的理解和认识,进而熟练掌握其所具有的特点。“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跟随着戏歌《唱脸谱》,小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走进了美妙的京韵世界。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尝试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京剧服装;用纸板、彩纸等材料制作刀、剑、马鞭等京剧道具。通过这些喜闻乐见的美术创意,可以让小学生绘制出丰富多彩的京韵脸谱,极大地增强小学生对京剧的认同感,让其在丰富多彩的认知、体验中,感受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得到民族文化、技艺和民族精神的感染和熏陶。

三、 结语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引入非遗文化的根本,就是为了加强对小学生传统民族文化精神教育,培养小学生非遗文化保护意识,传承非遗文化。但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非遗文化保护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个加速过程,对此,需要教师在日常美术教学中去培养小学生的非遗文化保护意识,要用正确的方式启迪小学生的心灵,让其在长久的熏陶下形成保护非遗文化的习惯。美术教育中对小学生非遗文化教学的目标并不是灌输多少知识,也不是要让小学生必须学会应该如何去绘画出美丽的画卷,而是要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了解非遗文化知识,进而将保护非遗文化成为自己的一种日常行为。可见,美术教育内容不应过度夸大和魔幻,而是应该根据当地的情况灵活地选择,让小学生形成更好的认识和感受。

猜你喜欢
美术小学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谁远谁近?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