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细辛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2022-10-20 08:15朴凯伟赵玉龙崔明礼陈禹宏顾鑫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23期
关键词:调节剂新芽蔗糖

朴凯伟,赵玉龙,崔明礼,陈禹宏,顾鑫

(辽宁省抚顺市现代农业及扶贫开发促进中心,辽宁 抚顺 113006)

辽细辛又称细参、东北细辛等,为马兜铃科,细辛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为常用中药,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等功效,可用于治疗风寒感冒、鼻塞流涕、痰饮喘咳、风冷头痛、风湿痹痛等。

辽细辛生长周期较长,生长期病害发生严重,难以控制[1]。传统繁育方式速度慢,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可利用组培快繁技术,在较短时间内达到了高效诱导外植体分化增殖的目的,在保存母体优良性状和遗传性状稳定的同时,提高了种苗的抗病性能和繁殖效率[2]。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抚顺市园艺科学研究所组培快繁试验室。

1.2 试验材料及试验方法

1.2.1 试验材料选取。晴朗天气,取辽细辛带芽根状茎,剪成2~3 cm 节段,洗去表面泥土后流水冲洗30 min,置于超净工作台中,用70%酒精消毒20 s 后,再用0.1%HgCl2消毒5~8 min,无菌水冲洗5 次后,将茎段两端切除后接种于初代培养基中。

1.2.2 建立无菌系初代培养。初代培养基以MS 为基础培养基,附加浓度为1.0~3.0 mg/L 的6-BA、浓度为0.3 mg/L的NAA、蔗糖30 g/L、琼脂7 g/L,pH 值6.8,放置在光照培养室中培养[3]。每天光照14 h,照度2000 lx,温度控制在24~26℃,观察培养效果。

1.2.3 继代培养及不定芽诱导。初代培养的辽细辛顶端长出新芽、基部膨胀生长出浅绿色愈伤组织后,切取愈伤组织接种到以MS 为基础培养基,附加浓度为1.0~3.0 mg/L 的6-BA和浓度为0.3 mg/L 的NAA 进行继代培养。培养到一定数量后再接种到以MS 为基础培养基,附加浓度为0.5~1.5 mg/L 的6-BA 和浓度为0.1~0.2 mg/L 的NAA 的诱导培养基中诱导不定芽。培养条件如上,观察愈伤组织分化状况。

1.2.4 生根培养。辽细辛试管苗生长到2.5 cm 左右并附有3~4 片叶片时,接种到以1/2MS 为基础培养基,附加浓度0.5~1.0 mg/L 的IBA、蔗糖20 g/L、琼脂7 g/L、pH 值6.8的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培养条件如上,观察辽细辛试管苗生根状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初代培养中生长调节剂对辽细辛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接种1 周后开始萌动,顶部长出新芽;2 周后新芽基部开始膨大,随后生长出浅绿色愈伤组织;3 周后愈伤组织继续生长有少量芽眼冒出。结果详见表1,可知当NAA 浓度同为0.3 mg/L、6-BA 浓度为2.5 mg/L 时,辽细辛愈伤组织萌发率较高,达到85%,愈伤组织萌发量多,质量好。

表1 不同处理愈伤组织萌发情况

2.2 生长调节剂对辽细辛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接种1 周后愈伤组织膨大并不断分化,2 周后愈伤组织表面出现浅绿色突起的芽点,3 周后芽点逐渐形成不定芽,4 周后每块愈伤组织上的不定芽数量达到4~6 个即可转接。结果详见表2,可知当培养基为MS+1.0 mg/L6-BA+0.1 mg/L NAA时,增值平均数量为5.5,不定芽生长健壮,叶片数量多,长速快,是较有利于辽细辛不定芽诱导的激素组合。

表2 不同处理辽细辛不定芽诱导情况

2.3 生长调节剂对辽细辛生根影响

接种1 周后,基部出现白色根点;3 周后根长可长到2~3 cm,根数可达2~5 根,即可移栽驯化了。结果详见表3。由表3 可知,当IBA 浓度为0.4 mg/L 时,生根率为90%,每株生根数达到5.0 条,平均根长2.5 cm,所生根较粗、坚韧、质量好,1/2MS+0.4 mg/LIBA+20 g/L 蔗糖为辽细辛较适生根培养基。

表3 不同处理辽细辛生根情况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组织培养方式,通过根状茎诱导愈伤组织从而进一步诱导不定芽,可快快辽细辛种苗繁育速度。使用MS+2.5 mg/L6-BA+0.3 mg/LNAA 的培养基诱导辽细辛愈伤组织效果较好。以MS+1.0mg/L6-BA+0.1 mg/LNAA 为培养基能更好地诱导出辽细辛的不定芽,是试验筛选出的继代增殖培养基。生根试验表明,使用1/2MS+0.4 mg/LNAA+20 g/L蔗糖,生根率达到90%,每株平均生根数5.0 条,平均根长2.5 cm,为较适合辽细辛生根的培养基。

猜你喜欢
调节剂新芽蔗糖
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注意事项及常见病害
柳芽
春日有感
金禾实业:具备成本及产业链优势
晚春即景
以大豆油与玉米油为原料的“液体皂”的制备
氮掺杂碳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在游离氯检测中的应用
2015中国植保市场生长调节剂畅销品牌产品
病鸢
木薯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其离体保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