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勐朗镇玉米绿色高产高效种植要点

2022-10-20 08:15卢丕芬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23期
关键词:整地秸秆病虫害

卢丕芬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勐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澜沧 665699)

勐朗镇位于县境中部,北纬22.31°~22.41°,东经99.51°~99.59°,为县政府驻地镇,是全县的发展中心,是连接临沧、西双版纳乃至缅甸北部的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明显。

勐朗镇具有广泛的农业耕种范围,其中,水田面积17793 亩,旱地面积79071 亩。当地主要农作物为水稻与玉米,其中,水稻播种面积15437 亩,单产378 kg,产量5828 吨;玉米播种面积65618 亩,单产368 kg,产量24152 吨[1]。

当地的玉米种植主要在海拔1400~1800 m,自然条件较恶劣,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灌溉条件较差,自然灾害高发,同时播种面积逐年减少,自然条件较差,玉米品种混杂、退化严重,种植密度不合理,需要结合当地玉米种植情况进行针对性改善。

一、选种

勐朗镇处于边远山区,为了实现玉米高效高产,需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玉米品种,尽量发挥品种优势。目前主要推广的新品种有云瑞505、华兴单7 号、宣宏2 号、靖单12 号以及云瑞999等,包含甜玉米、糯玉米、糯玉米等,拓宽了玉米市场。

二、整地

整地时应进行深翻、深松,提升土壤的蓄水能力,加强土壤中微生物的活跃。深耕应在秋收后进行,深度通常以25~35 cm为标准范围。熟土层地块应加深耕地深度,保证每次深度至少增加3 cm。整地时还应墒平垡细,这样可以促进玉米出苗与扎根,防止玉米倒伏。

三、施肥

勐朗镇玉米种植主要在坡地上,为了提升玉米产量,积极开展坡地改台地工作,将不适宜耕种的坡地进行还林还草,改善生态条件。在当地玉米绿色生产中,应保证良好的施肥结构,控制合理的施加量,提升环保意识,推广生物有机肥使用。推广秸秆还田技术,营造良好的土壤环境,合理利用家禽家畜粪便。

结合玉米健康等级制定相关施肥标准。其中,双A 级绿色食品玉米种植不使用化学肥料。应加强推广与使用有机肥,包括沼肥、堆肥、秸秆肥等,以优化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有利于玉米健康生长。一般畜禽粪便与秸秆中会含有一些病菌及虫卵,应进行高温发酵,杀灭虫卵,充分腐熟后再使用,避免对玉米产生不良影响[2]。

施肥需结合土壤实际情况,采用测土配方技术,坚持“需要多少补多少”原则进行针对性元素补充。根据当地土壤环境情况,明确土壤养分指标,判断标准详见表1。酸碱度:>7.5(强碱),6.5~7.5(碱性),5.5~6.5(中性),4.5~5.5(酸性),<4.5(强酸)。

表1 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

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后,可根据丰缺标准补充缺失养料。可选择氮磷钾复合肥全田撒施,随着玉米生长,在不同阶段调节施肥量比例。

四、田间管理

结合当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灌溉工作,出苗后浇定根水,满足幼苗生长需要。起垄时,一般垄高15 cm、宽50~60 cm。间套作的模式需保证玉米通风透光性良好,确保日照充足,并保持良好湿度。不同套种方式种植密度不同,马铃薯套种玉米时,玉米种植密度为5.50 万株/公顷,马铃薯种植密度为3.0万株/公顷。

五、病虫害防治

玉米生长期间易发生病虫害,应加强病虫害综合绿色防控,以农业防治为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辅,化学防治选用低毒、低残留药剂,最大程度减小对玉米生产的影响[3]。如玉米螟,又称钻心虫,虫卵附着在玉米叶背中脉区域啃食新叶,其繁殖能力极强,在夜间活动频繁,治理难度较大。可采用生物防治措施,释放赤眼蜂等天敌昆虫将其进行消灭。赤眼蜂一般每公顷释放15~30 万头,确保田间分布均匀。利用生物药剂,如白僵菌也可杀灭玉米螟,一般在幼虫复苏前撒药,剂量为2 g/株。

六、结语

勐朗镇为了达到良好的玉米种植效果,应在选种、整地、施肥、田间管理等方面采取科学技术,并注重后期的田间维护,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达到绿色高效高产的种植目标。

猜你喜欢
整地秸秆病虫害
豌豆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
2022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
小议农业机械化整地技术
浅谈农业机械整地技术的优势及实施方法
秸秆计划烧除 吉林打算这样干
简析利用农业机械进行秋整地的技术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九台区秸秆利用取得新成效
我省深松整地将实施精准补助
SONG OF SMOG AND F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