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价值意蕴

2022-10-21 11:28吴波
环球时报 2022-10-21
关键词:时代化中国式中国化

吴波

在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速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无疑是贯穿其中的一条鲜明的理论红线,它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付出的艰辛与牺牲,铭记着中国共产党百年探索的智慧与光荣。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概念及其蕴含的原则和方法,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烂熟于心,这也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一新表述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的重要原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非第一次出现在党的政治文献中。习近平总书记建党一百周年的讲话在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也使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表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中,再次使用这个表述。除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了话语扩展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原则也作出了话语扩展,“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展开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理论话语的创新反映了现实条件的变化与新的实践的需要,折射出新时代的突出问题和紧迫任务,显然,这些表述都有深入阐发的必要。

首先来看“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其生存方式和力量显现都在于它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一般来说,中国的具体实际自然包括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实践,自然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毛泽东说过:“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正是通过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马克思主义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得以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表述,就是这一结合的理论结晶和典型例证。之所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国具体实际中单独抽取出来,当然不是意味着前者获得了与后者并列的地位,而是蕴含新的立意:一方面在于阐明两者之间的契合坚定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强化深度融合达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的目标;另一方面在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中更多地获取关于治理的思想资源和智慧,推进治理体系和治逾能力的现代化。

再来看“两个化”。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乂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它的时代化,在于对时代问题的科学回答。“中国化”与“时代化”虽然可以分别从空间和时间的不同维度加以理解,但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始终包含着中国之问与时代之问的统一性思考和解决。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历史正处于加速变化的进程之中。将“时代化”和“中国化”放置在一起,就是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王足中国实际,在进一步深入思考和回答中国问题的同时,以更加强如、的自信践行责任担当,勇立时代潮头直面时代提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对时代之问作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回答,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首先提出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理论任务,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价值观与真理观的统一。“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以人民为中心,决定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以贯之地坚持,决定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原则的坚持不懈地维护。“是什么人”的问题与“为什么人”的问题不仅是一致的,而且是一个具有前提性意义的问题。说到底,党只有坚持自我革命,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才能始终拥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高度和理论视野,进而发挥好主观能动性,把握好历史主动性,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与完善,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任务。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决不是一句抽象的理论话语,而是有着一系列实际而特殊的内容与规定。在中国式或中国特色的内涵中,既有人口规模巨大的特殊性一面,又有共同富裕的特殊性一面,后者属于社会主义的范畴,反映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要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关键课题,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代表性成果。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探索,意味着对昔日西方现代化的超越。进一步展开这一人类社会伟大创举的世界历史意义,成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时代化中国式中国化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之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中国式民主
HIP –HOP AGANDA?
关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思考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专家笔谈
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的当代意义
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探究
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思考
另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