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卫市香山冶金用石英岩矿水文与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2022-10-21 12:19曾亚新
科学技术创新 2022年27期
关键词:层状基岩风化

曾亚新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宁夏总队,宁夏 银川 750021)

1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依据《中国区域地质志·宁夏志》(2017),综合地层区:柴达木-华北地层大区(Ⅲ),阿拉善地层区(Ⅲ3),阿拉善南缘地层分区(Ⅲ31),景泰-中宁地层小区(Ⅲ31-1)。区域大地构造单元属柴达木-华北板块(Ⅲ),阿拉善微陆块(Ⅲ4)、腾格里早古生代增生楔(Ⅲ41)、卫宁北山-香山晚古生代前陆-上叠盆地(Ⅲ41-1)、香山褶断带(Ⅲ41-1-5)[3]。该区域经历了长期的构造活动,形成了一系列近东西向挤压褶皱带。构造形态复杂,褶皱、断裂较发育[4]。

2 区域水文地质概括

勘查区位于香山腹地,属基岩裂隙水,地下水属径流小的水文地质区。主要受地质构造、岩性特征、地形地貌及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和控制的水文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矿床成因及不同岩性特征等主要因素,主要影响地下水的埋藏、分布、水质及水量的变化。大气降水是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

含水层按照水力性质、赋存条件及岩性特征,将区域含水层类型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含水层形成条件、规模、水质水量特征如下:

2.1 松散岩类孔隙水

该类型地下水分布于较大的“U”形沟谷内。香山地区受卫宁区域性东西向构造带的控制,发育有“U”型沟谷,基底为古生界奥陶系浅变质岩类和石炭系、二叠系碎屑岩类。其内沉积有厚度不等的砂砾石,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少量沟壁基岩裂隙水渗透补给,以此形成了孔隙水,呈带状分布,受地形影响,沟谷潜水由暗流转为明流,明暗互补。由于含水介质是高含盐份的碎屑岩类和浅变质岩类的风化产物,地下水力坡度平缓,经流缓慢,地下水质受其影响,水质较差,矿化度>2 g/L,属氯化物硫酸盐-钠型水和硫酸盐氯化物-钠钙型水。

2.2 基岩裂隙水

基岩裂隙水主要风化裂隙水,层状和带状裂隙水三种类型。

以奥陶系变质岩类、石炭系煤系地层及二叠系碎屑岩,三者所组成的向斜构造盆地,局部零星分布有泥盆系地层。盆地中部为碎屑岩类砂砾岩、砂岩、砂质泥岩、泥岩互层夹煤层组成,盆地周边为浅变质砂岩、板岩、硅质灰岩组成,碎屑岩类和浅变质岩类成岩程度较高,致密坚硬,层理尚发育,透水性富水性差,泥岩和炭质泥岩具隔水性。受多期构造运动和长久的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裂隙发育,呈不规则分布,深部发育层间裂隙,局部构造破碎带较发育。层间裂隙充填方解石脉,主断层中断层破碎带导水性号、富水性强,使隔水层之间的层间裂隙水构成水力链接。

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风化裂隙水,在裂隙中赋存和运移,面积小,径流短,泉水流量较小。排泄方式主要以蒸发和渗透补给层状裂隙水。

风化裂隙水渗透补给层状裂隙水,主要沿带状裂隙渗流,少量层间横向补给。排泄方式主要沿断裂带径流补给临区含水层。

总体基岩裂隙水水质普遍较差,矿化度>3 g/L,属硫酸盐氯化物-钠型水。

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相似,勘查区位于区域向斜构造盆地北东侧,区域构造破碎带勾通了区域内和勘查区的水力联系,其水量、水质、水温等水文地质条件基本相同。

3 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

3.1 地下水赋存条件与分布规律

由石炭系煤系地层及二叠系碎屑岩所组成的向斜构造组成,形状近似椭圆,向斜轴自北西向南东向分布。勘查区属中低山丘陵,发育“U”型谷及“V”型冲沟,地形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切割强烈,基岩裂隙发育,大气降水渗透补给风化裂隙中,地下水赋存于此。

石炭-二叠系砂砾岩,致密坚硬,透水性差,富水性弱。长期受构造运动影响,构造破碎带较发育,局部层间裂隙发育,形成了良好的储存含水层条件。风化裂隙水渗透补给,以层状和带状裂隙方式储存。

勘查区北部以及西部均发育“U”型谷,沟床宽60 m~150 m,主要堆积第四系冲洪积砂砾石,沉积厚度>2 m,透水性好且具有较好的富水性,使冲洪积砂砾石赋存有孔隙潜水,受沟床制约,呈带状分布。

3.2 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岩组划分

3.2.1 松散岩类孔隙水 主要赋存于勘查区“U”型沟谷内第四系冲洪积砂砾石,含水层厚度>1.0 m,水位埋深随地形起伏变化,最大埋深沟床上游水位>3 m,最小埋深中下游<0.5 m。下游逐渐由暗转明,流量约为10~200 m3/d。勘查区西部沟谷出露下降泉,见图1。

图1 松散岩类孔隙潜水示意图

3.2.2 二叠-石炭系基岩裂隙孔隙水 主要赋存于风化裂隙,层状裂隙以及构造破碎带。补给方式:大气降水补给风化裂隙水,风化裂隙水渗透补给层状裂隙及构造破碎带。风化裂隙含水层较薄,面积小,径流短,水质差,见图2。二叠-石炭系含水岩组,成岩度高,致密坚硬,层理尚发育,透水性富水性差,泥岩和炭质泥岩具隔水性,受构造影响,形成带状裂隙水和层状裂隙水,二者水位埋深52 m~61 m。

图2 基岩裂隙水示意图

3.3 地下水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

3.3.1 松散岩类含水层 主要依靠大气降水和沟谷上游潜水径流补给,水位埋藏较浅。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因此排泄方式以蒸发为主。

3.3.2 基岩裂隙孔隙含水层 主要依靠大气降水渗透补给,受地形地貌影响,地下水的径流条件制约,地表水与地下水分水岭基本相同,地下水沿地形自上而下运移。风化裂隙水径流较短短,蒸发及补给层状裂隙水的方式排泄,以此补给层状和带状裂隙水,最终沿断裂带径流补给下部或临区含水组。

3.4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3.4.1 松散岩类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沟谷中水力坡度较平缓,砂砾石盐份含量较高,导致地下水径流缓慢,易溶含水介质中得盐份,使其松散岩类地下水水质逐渐变差,本次在该类地下水含水层泉眼中取水样1 件,矿化度2.30 g/L,PH=7.60,属硫酸盐氯化物-钠型水。

3.4.2 基岩裂隙孔隙水水化学特征 基岩裂隙水的含水介质自身含盐份高,降水入渗后沿风化裂隙、层状裂隙和带状裂隙渗流缓慢,使地下水充分溶滤基岩中的盐份,因此水质差。本次在该类地下水含水层泉眼及民井中取水样3 件,地下水矿化度1.30~3.50 g/L,属硫酸盐重碳酸盐氯化物-钠钙型水和硫酸盐氯化物-钠型水。

4 充水因素分析

4.1 大气降水

勘查区属干旱-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具有气候干燥、雨量少而集中,蒸发强烈,冬寒长,夏热短,温差大,日照长,冬春季多风,无霜期短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因此大气降水是勘查区地下水的唯一补给来源。

4.2 地形

勘查区属中低山丘陵地形,地势总体起伏不大,构造和地层岩性直接影响地形地貌的变化。随着时代变化,地壳缓慢上升,使地形切割强烈,发育“V”型及“U”型谷,利于自然排水,雨停即失,不易形成洪积区。

4.3 构造

勘查区属向斜盆地,因此汇水量较大,由于断层发育,导致断裂带岩石破碎,导水性强,但区内补给条件较差,降雨量远小于蒸发量,导致富水性弱。

4.4 人为因素

勘查区内多处存有老窖及采坑,采空区易形成汇水区域,由于规模较小,丰雨期时积水多以蒸发,不会对采矿造成威胁。下:

5.2.1 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岩组(DL1) 风成黄土主要分布于勘查区北部和局部沟谷内,厚度1.0 m~13.6 m,垂直节理裂隙和孔隙度较发育,干燥疏松,遇水湿陷性强,易塌方流失。冲洪积砂砾卵石分布于沟谷内,松散,第四系风成黄土和冲洪积砂砾卵石工程地质条件极差。但其位于沟谷内,不影响矿床开采。

5.2.2 石炭-二叠系太原组上段炭质页岩、泥岩组(DL2)该岩组为矿石顶板,RQD 值为5.7%~84.0%,未采集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样岩石质量等级为Ⅱ-Ⅴ级,岩石质量属好的-极劣的,岩体完整性属破碎-较完整(表1)。其工程条件极差,极易剥离,不影响矿床开采。

表1 DL2 岩组工程地质特征一览表

5 勘查区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岩组划分:

5.1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

勘查区在地表具有代表性的位置,共采集15 组力学样,分别测试了天然状态下的抗压、抗拉及抗剪强度。矿石(石英砂岩)天然抗压强度一般在58.48~120.65 Mpa、抗剪强度一般在4.09~8.35 Mpa、抗拉强度一般在1.75~4.01 Mpa,属较高强度硬质岩石;底板(钙质砂岩)天然抗压强度一般在37.61~102.85 Mpa、抗剪强度一般在2.41~6.99 Mpa、抗拉强度一般在1.13~3.15 Mpa,属较高强度硬质岩石。矿石及底板岩石力学强度较高,岩石稳固性较好。

5.2 工程地质岩组

根据勘查区内岩体地质特征、力学性质、完整程度及结构面特征,共划分了4 个工程地质岩组[5],分别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岩组(DL1)、石炭-二叠系太原组上段炭质页岩、泥岩组(DL2)、石炭-二叠系太原组下段中细粒石英砂岩组(DL3)及石炭系上统羊虎沟组上段第二层钙质砂岩组(DL4),各岩组特征如

5.2.3 石炭- 二叠系太原组下段中细粒石英砂岩组(DL3) 该岩组为矿石目标层,中厚层状构造,RQD 值为9.0~81.0%,天然抗压强度58.48~120.65 MPa,天然抗剪强度4.09~8.35 MPa,天然抗拉强度1.75~4.01 MPa,属较高强度硬质岩石,岩石稳固性好;岩石质量等级为Ⅱ-Ⅴ级,岩石质量属极劣的-好的,岩体完整性属破碎-较完整(表2)。

表2 DL3 岩组工程地质特征一览表

5.2.4 石炭系上统羊虎沟组上段第二层钙质砂岩组(DL4) 该岩组为矿石底板,中-厚层状构造,天然抗压强度37.61~102.85 MPa,天然抗剪强度2.41~6.99 MPa,天然抗拉强度1.13~3.15 MPa,属较高强度硬质岩石,岩石稳固性好;岩石质量等级为Ⅰ-Ⅴ级,岩石质量属极劣的-好的,岩体完整性属破碎-完整(表3)。

表3 DL4 岩组工程地质特征一览表

6 水文与工程地质条件评述

勘查区未见有地表水系,“U”型沟谷内可见地下水露头,但水量较小,水质差,不可作为生活用水。根据所施工钻孔均为揭露含水层,且最低开采标高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矿床充水因素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由于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仅有少部分降水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将勘查区的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为第二类裂隙充水矿床,属第一型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即第二类第一型[1]。依据勘查区工程地质岩组的划分,矿石及底板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较好,稳固性强;矿石其围岩节理均不发育,局部裂隙较发育;根据相关规范要求[2],将勘查区的工程地质勘查类型划分为第三类层状岩类,属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即第四类简单型。由此证明,地下水对矿山开采不造成影响。

猜你喜欢
层状基岩风化
华北春季降水性层状云中冰相粒子形状分布
采用Midas GTS NX软件进行中风化岩层垂直边坡开挖支护稳定性分析
火星上的漩涡层状砂岩
新型铋系超导体有望加速层状功能材料开发
王者之翼
土壤来之不易
中央凸起南部基岩内幕成藏条件研究
层状聚硅氧烷的液相合成与表征
二期围堰基础惟幕灌浆设计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