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支架式教学在“戏剧”单元的有效运用
——以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教学为例

2022-10-27 01:16江苏颜玉霞
语文教学之友 2022年8期
关键词:冲突戏剧支架

◎江苏/颜玉霞

2017年版新课标明确提出18个学习任务群,“文学鉴赏与写作”是一个重要的任务群,可有效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提升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以单元主题为主线,巧妙地融合18个学习任务群,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戏剧与人生”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学习任务群,以“良知与悲悯”作为单元主题,选入中国传统戏曲元杂剧《窦娥冤》、中国现代话剧《雷雨》、英国戏剧《哈姆莱特》三篇经典的剧作。本单元旨在让学生体悟“戏剧”文本中的矛盾冲突、人物复杂的性格,感受戏剧的魅力。在高中戏剧教学中,教师一般不单独强调戏剧的文体特质,将之与“小说”“散文”等文体学习混为一谈,致使学生阅读不得法、阅读兴趣不高,戏剧素养难以形成。笔者认为在大单元主题教学中,教师需要围绕学习内容构建支架,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形成进阶式思维,最终发现真知、解决问题。本文以“良知与悲悯”戏剧单元为例,从“支架式”教学的角度,将知识和目标进行拆分、细化,不断地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升学生戏剧欣赏、编演、创作的能力。

一、巧设“策略性支架”,搭建戏剧欣赏的桥梁

“支架式”教学需要遵循语文学习规律,以语言积累与运用为支点,注重文本的横向分布和教材的纵向递增,进行进阶式设计,帮助学生习得阅读规律和形成阅读经验。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以戏剧文本为载体,注重培养学生的戏剧阅读和欣赏的能力。基于此,教师需要契合戏剧教学的特点,准确设计“策略性支架”,加深学生对戏剧内涵的理解。

首先,紧扣戏剧文体特质,开发“图式支架”。在戏剧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文体思维进行有效阅读。为了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立体、形象,教师可以开发简洁直观的“图式支架”,帮助学生建构戏剧的相关知识,理清戏剧的剧情、人物关系,进而突破戏剧文本学习的重难点。比如,笔者执教本单元时,紧扣“戏剧冲突”这一学习要点,要求学生构建以下图式:(1)画出《窦娥冤(节选)》《雷雨(节选)》《哈姆雷特(节选)》三篇戏剧中的矛盾冲突关系图,进而深入探讨戏剧冲突的艺术价值;(2)结合文本注释,找出各篇戏剧的主要人物,构建以之为中心的人物关系图,并用200字左右的文字概括主要剧情;(3)请从蔡婆婆、鲁侍萍、奥菲利娅中任选一个,自行设计一个能概括其性格特征的学习任务单,并且写一段200字左右的人物赏析。三个主要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巧构思维导图、学习单、图表等,将复杂的人物关系、多向的人物性格、多重矛盾冲突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戏剧文体知识。学生在“图式支架”的构建中会发现:戏剧就好像打一场排球赛,你来我往,有攻击有反击。三篇戏剧都存在“关系冲突”和“内心冲突”。例如,《雷雨(节选)》中周朴园的内心的冲突,其与鲁侍萍、鲁大海之间存在矛盾冲突。教师可以据此进一步引导学生选取戏剧中的经典台词,从攻击反击、势均力敌、主角意志三个角度绘制表格,对戏剧进行赏析。如《雷雨(节选)》中鲁侍萍通过“我要提”“不是我要来的”等错位问答的台词,不断地在反击中强化戏剧冲突,从而展示强烈的主角意志。同时,戏剧中周朴园的现实权力和鲁大海的道德正义之间、暗处的鲁侍萍和明处的周朴园之间都处于一种势均力敌的状态。戏剧冲突在不断叠加、积累,最终将周朴园的冷酷无情、鲁侍萍的刚硬自尊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紧扣单元主题,开发“问题支架”。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打破了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模式,将人文主题与单元学习要素有机融合,多维度地整合学习内容,规划学习路径,从而将学生的浅层认知引向深处。在“戏剧与人生”单元学习中,教师可紧扣“良心与悲悯”这一主题,深度开发整体的“主问题支架”,提升学生阅读思维的深度。比如,围绕三篇戏剧,教师可以从戏剧的“个性化”“动作化”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品味台词的言外之意,感受中外话剧的语言特色。笔者执教时设置了以下“主问题支架”:(1)品味“戏中语”,摹写“剧中人”。每一篇选择两三句体现人物个性的台词,并为人物写一句解说语。(2)挖掘“弦外音”,体会“话外意”。假如你是话剧导演,挑选两名演员表演鲁侍萍和周朴园两人相认后的场景,请你在开演前阐述人物内心的潜台词。(3)互文联读,概括中外话剧潜台词的特点。三个主问题以“赏析台词和潜台词”为核心学习内容,层层深入,使学生感知戏剧语言的“个性化”特征。

二、巧设“混合式支架”,通向“戏剧编演”的大道

新课标提出“大任务”“大情境”是大单元教学的主要标志,多元整合了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板块的内容。其中特别强调语文学习需要以真实的情境为基础,以项目化成果的形式展示学习的效果,最大化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首先,巧设生活情境,从“读剧”“品剧”走向“编剧”“演剧”。为了使学生更好体悟戏剧这种文学样式,教师需要在阅读鉴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编排演出相关剧本的片段,从而深刻体悟剧本中情节安排、冲突设计、人物形象等。在这个过程中,真实的生活情境可以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走进剧本,精心“编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传承戏剧的文化精髓。笔者在执教的时候,围绕本单元三篇戏剧作品,巧设情境下的“编演”情境支架,从而让学生将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知识融入文本中,不断进行阅读经验的重构。具体为:

一年一度的文化艺术节即将到来。今年,学校以“经典戏剧咏相传”为活动的主题,要求每一个年级精选戏剧剧本,积极编排两个节目。高一年级组将以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良知与悲悯”单元中三篇戏剧为表演素材,请你为活动设计主题方案。

在此情境下,学生需要精读三篇文本,为活动设计相应的主题,进而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学生结合本单元三篇文本,设计了“粉墨人生”“忧郁王子”“爱恨情仇”三个主题,并且具体设计了相应的“编演”任务。比如,有的学生围绕“爱恨情仇”这一活动主题,以《雷雨(节选)》为素材,分组对戏剧进行改写,将之转化为“课本剧”。

其次,给予“读写性支架”,积极排演。在学生排演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给予指导,给予一定的“读写范例”支架,让学生投入到表演之中。就通常的戏剧教学而言,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台前走向幕后,让学生学会撰写“台本”,并且将改编的台本与原剧本进行比较,为戏剧表演做好铺垫。同时,教师可以巧用“跨媒介阅读”的形式,让学生阅读不同媒介的戏剧剧本,从而综合提升其语文的核心素养。比如,笔者引导学生观看吴敏丽主演的《窦娥冤》视频片段,要求学生从戏剧的舞台、动作、表情等角度,对其表演进行评析,进而明晓戏剧表演的要素。同时,教师需要有效地为戏剧表演设计奖项,要求学生为表演获奖同学写一段颁奖词。

总之,为了深度了解戏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巧用学习支架,帮助学生掌握戏剧的文体特色,准确理解戏剧人物,提升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猜你喜欢
冲突戏剧支架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有趣的戏剧课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戏剧类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