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龋病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10-27 02:41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内江科技 2022年9期
关键词:龋病牙刷口腔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于 婷

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陕西中医药大学三所大学的2019级、2020级医学、非医学专业学生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标准一致性检验的口腔健康检查,分析大学生龋病的分布差异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龋病的发生与口腔健康行为和个人饮食习惯有关,其中刷牙行为、牙刷的选择及口腔检查是龋病的保护性因素。咸阳地区大学生的口腔健康行为与患龋率关系密切,只有具备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才能对龋病起到预防作用。

龋病是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疾病[1]。导致龋齿发生的因素主要是牙菌斑、蔗糖类食物以及口腔环境(如唾液的粘稠和多少、牙齿的排列等)和时间因素。WHO已将龋病和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共同列为在世界范围内重点防治的三大非传染性的疾病[2]。龋病主要的预防措施是控制菌斑,改变饮食结构及习惯,还有增强宿主抵抗力等综合措施。其中控制菌斑是根本预防措施。在第四次全国口腔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中并未对大学生患龋率进行单独研究,但经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发现,在校大学生的患龋率、软垢及牙石的检出率、牙龈出血的检出率等均较高,同时发现他们的口腔健康认知和口腔健康行为也较差[3]。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所学的专业方向也不同,未来的他们都是社会不同专业领域各个阶层的接班人,他们的口腔健康认知及行为习惯可以影响我国未来口腔常见疾病的发病率。本研究对大学生的口腔健康与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大学生患龋情况的分布差异及分析大学生患龋的影响因素,为大学生龋病的预防提出有针对性行之有效的措施,现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确定咸阳市大学城的3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整群抽取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专业在校大学生300人、非医学专业在校大学生350人;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医学专业大学生100人、非医学专业大学生100人;陕西中医药大学医学专业大学生150人,共计1000人进行问卷调查,当场收回有效问卷987份,占98.7%。其中,男生306人,占31.0%,女生681人,占69.0%。由于被调查学校的女生比例偏高,所以被调查者中女生居多。

1.2 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方法。调查问卷填写:三所高校均按照年级、班级及专业进行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通过各班辅导员在晚自习时间将调查问卷表发放至每位学生手中,以专业培训的指导教师现场指导,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填写,在答题过程中要求学生单独答题,禁止互相讨论,答题结束后当场交回辅导员手中。

口腔健康检查(PE):口腔检查依据WHO推荐的龋齿检查标准评价龋齿状况。统一将问卷和检查表交于数据整理教师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2)数据分析统计方法。所得数据使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性资料采用率和构成比进行统计学描述,定性变量资料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1.3 观察指标

一是分析大学生的患龋率;二是龋病在大学生被检人群中的分布差异;三是回归分析大学生患龋病的影响因素。

2 结果

2.1 大学生龋病的患病率

在987名受检的大学生中,患龋的人数为458人,患龋率46.4%,在458个患龋的学生中,充填者153人,充填率为33.4%。

2.2 龋病在被检人群中的分布差异

以性别、生源地、年级和专业作为分类变量,经统计检验后,发现龋病的分布存在差异。被调查者中男生306人,患龋的人数为125人,患龋率40.8%;女生681人,患龋人数333人,患龋率为48.9%。不同性别间龋病患病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女生高于男生。以不同生源地分类,城镇学生356人,患龋的人数为166人,患龋率为46.6%;农村学生631人,患龋的人数为292人,患龋率46.2%。城镇与农村生源地学生的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调查时所在年级分类时,大二学生515人,患龋231人,患龋率为44.9%;大一学生472人,患龋227人,患龋率48.1%。大二学生与大一学生的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专业分类时,医学专业学生542人,患龋的人数为242人,患龋率为44.6%;非医学专业445人,患龋216人,患龋率48.5%。医学学生与非医学学生的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987名大学生龋病分布差异

图1 龋病的性别分布

图2 龋病的生源地分布

图3 龋病的年级分布

图4 龋病的专业分布

2.3 龋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1)龋病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对研究对象进行单因素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患龋率只在性别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在生源地、年级和专业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且与未患龋人群相比,患龋情况与刷牙次数、刷牙时间、饭后漱口、使用牙签、牙线、更换牙刷频率、牙刷选择、刷牙方式、牙齿检查口腔健康保健行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是否喝茶、是否喝饮料、是否吃甜食等个人饮食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龋病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是将单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协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龋病的影响因素口腔健康行为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统计学意义显著,OR值大于1的说明与龋病发病正相关,OR<1说明与龋病发病负相关,即保护性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研究人群口腔健康行为中每日刷牙两次(P<0.001,OR=0.087),超过一分钟的刷牙时间(P<0.001,OR=0.068),使用软毛牙刷(P=0.001,OR=0.118)硬毛牙刷(P<0.001,OR=0.003)及牙齿检查(P<0.001,OR=0.007)都是龋病的保护性因素,而是否饭后漱口,是否使用牙签,是否使用牙线,牙刷是否及时更换都对龋病的影响不大。

表2 龋病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表3 龋病的口腔健康行为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龋病仍是我国各个年龄阶段的口腔常见病和多发病。龋病的主要发病原因是牙菌斑,而牙面上的菌斑是在口腔卫生状况不良时堆积而成。龋病未及时治疗时,会进一步发展为牙髓病和根尖周病,严重时造成牙列缺损。

3.1 龋病在被检人群中的分布差异

龋病的发生具有性别差异性,男生患龋率为40.8%,女生患龋率为48.9%,女生明显高于男生,不同性别间的龋病的患病率存在统计学差异。其根本原因可能跟不同性别间的饮食结构不同有关,通过调查问卷也发现,女生吃甜食、零食及喝饮料的比例上远高于男生,食用甜食后若不及时清洁牙面,易在口腔内产酸,而酸能导致牙釉质的脱矿,从而形成龋洞,最终可造成女生的患龋率比男生高。城镇生源地学生患龋率为41%,农村生源地学生患龋率为49.4%,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的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原因可能是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资源充足,农村和城镇的差距不大,城镇和农村人群间饮食结构的差距在逐渐缩小。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许多口腔卫生保健常识在农村逐步普及,刷牙习惯也趋于一致,所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患龋率无显著性差异。大二学生和大一学生以及医学专业学生和非医学专业学生的患龋率没有明显差异,龋病是一个以细菌为主,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长期慢性的感染性疾病。大二学生以及医学专业的学生在接受了短期的口腔健康教育后,还处于意识转变态度的过程中,可能对于口腔健康行为有一定的改善,但还不能直接影响到龋病整体患病率。

3.2 龋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龋病的发生跟不良的口腔健康行为和不健康的个人饮食习惯有关,龋病的发生主要是牙菌斑引起,而牙菌斑的滋生又跟刷牙等口腔健康行为及饮食结构有关,刷牙的方式正确与否、刷牙的频率及时间长短、牙刷的选择及更换频率、饭后是否用牙签、牙线等都对牙菌斑的控制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在口腔健康行为上做不到有效刷牙势必增加龋病的发生。个人饮食如吸烟、饮酒、爱吃甜食、爱喝饮料等都对牙菌斑产酸和牙釉质脱矿有不良影响,增加龋病的发生。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每日两次以上的刷牙,刷牙时间超过1分钟,及使用软硬毛牙刷,口腔检查等都是龋病的保护因素。而饭后漱口,使用牙签、牙线及更换牙刷等都对龋病的影响不大,可能原因是大学生年龄较小,大多数牙龈条件较好,不存在牙龈退缩的情况,所以使用牙签、牙线对青年人龋病的预防影响不大。

4 结论

问卷调查及口腔健康检查结果显示,咸阳地区在校大学生整体患龋率较高且充填率较低,且存在性别、生源地、年级和专业分布差异。龋病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龋病的发生与口腔健康行为和个人饮食习惯有关,其中刷牙行为、牙刷的选择及口腔检查是龋病的保护性因素。

大学生龋病预防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①口腔健康行为:选择bass刷牙法正确刷牙。每天至少刷三次牙,早中晚各一次,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牙齿表面细菌的生长繁殖。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对预防龋病非常重要,通常选择bass刷牙法,刷牙颈部龈缘时,将刷头置于牙颈部,刷毛与牙长轴呈45°角,刷毛指向牙根方向(上颌牙向上,下颌牙向下),轻微加压,使刷毛部分进入龈沟,部分至于龈缘上。以2~3颗牙为一组,以短距离(约2mm)水平颤动牙刷8~10次。然后将牙刷向牙冠方向转动,拂刷唇舌(腭)面。注意动作要轻柔。将牙刷移至下一组2~3颗牙的位置重新放置,注意放置要有1~2颗牙的位置重叠。刷上前牙舌(腭)面时将刷头竖放在牙面上,使前部刷毛接触龈缘或进入龈沟,做上下提拉颤动,自上而下拂刷,不做来回拂刷。刷下前牙舌面时,自下而上拂刷。注意在刷牙时还要刷到颊舌(腭)面、咬合面。每次刷牙的时间至少保持在3 min。建议刷牙后配合使用牙线或邻间刷等工具辅助清洁牙间隙。牙刷尽量选择小头软毛牙刷,保证可以刷到最后的磨牙,并且不损伤牙龈组织。②个人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均衡,减少糖分的摄入量,尽量减少食用糖类食品的频率,少喝或不喝碳酸类饮料,尽量减少零食的食用,禁止吸烟饮酒。大学生患有龋病与不良口腔行为具有密切关系,校方需与口腔专业医生合作共同关注大学生的口腔健康,定期对大学生进行口腔检查及健康宣教,纠正大学生的不良生活习惯,促进大学生的口腔健康。

猜你喜欢
龋病牙刷口腔
“三减三健”之健康口腔篇
是谁偷走了小牙刷
是谁偷走了小牙刷
是谁偷走了小牙刷
儿童口腔龋病易感性研究进展
自动看牙镜
北京欢乐口腔门诊部
口腔健康教育对幼儿园儿童龋病情况影响的调查研究
正畸儿童龋病的口腔综合防治效果分析
牙刷牙膏二合一